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复习课件ppt
展开2005年,韩国江陵申报“端午祭”的文本中,第一句话是“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了”。韩国“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单元课程标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吸收外来文化)(一)吸收融合印度佛教文化(二)学习吸收西方文化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对外传播与辐射)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吸收外来文化)(一)吸收融合印度佛教文化1.过程两汉之际: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
阅读教材本目内容,概括其简要过程。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吸收外来文化)(一)吸收融合印度佛教文化1.过程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佛教渐同儒家、道家文化融合。隋唐: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宋明: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道教理论的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吸收外来文化)(一)吸收融合印度佛教文化1.过程2.影响积极:影响了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请举例说明)消极: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佛教传入以前,中国传统的思想中只有今生此世,既无前世也无来世,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庄子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佛教带来了三世(前世、今世、来世)的观念,因果、轮回的观念……人活着不但要考虑今世,还要考虑前世,尤其是来世,今世的善恶是因,种下了来世的幸与不幸的果。——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吸收外来文化)(一)吸收融合印度佛教文化(二)学习吸收西方文化1.明末清初的“西学(科技)东渐”2.晚清和民国初期西学(科技、教育、政治理论等)的进一步传入3. 十月革命后接受马克思主义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吸收外来文化)(一)吸收融合印度佛教文化(二)学习吸收西方文化1.明末清初的“西学(科技)东渐”明末:【意】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科技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等主张会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被译介到中国。清初: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参与天文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吸收外来文化)(二)学习吸收西方文化2.晚清和民国初期西学(科技、教育、政治理论等)的进一步传入(1)背景:国门被迫打开,民族危机加剧。(2)影响:冲击了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了中国逐步近代化。(3)过程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创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开设英文、法文、俄文等馆,设天文算学馆。派遣留学生如严复、詹天佑等赴欧美学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民国初年: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是倡导者,主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京师同文馆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吸收外来文化)(一)吸收融合印度佛教文化(二)学习吸收西方文化1.明末清初的“西学(科技)东渐”2.晚清和民国初期西学(科技、教育、政治理论等)的进一步传入3. 十月革命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民主主义者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之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陈望道翻译的中国第一部共产主义宣言
李大钊率先宣传十月革命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
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对外传播与辐射)
阅读教材本目内容,完成表格。
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那堪颜氏巷,得接孟家邻。守道惟稽古,交情岂惮贫。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9世纪【朝】崔致远《长安旅舍与于慎微长官接邻》 汉业乃公三尺剑,昭陵无骨一杯羹。元勋尽供范醢( zuhai )肉,史册虚传带砺盟。久见中原争逐鹿,谁教四海始休兵。腐儒未解英雄志,却恨鸿沟不用诚。——17世纪【日】那波守之《读汉高帝纪》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如果说有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中国人把天上的历史同地上的历史结合起来了。在所有民族中,只有他们始终以日蚀月蚀、行星会合来标志年代;……其他民族虚构寓意神话,而中国人则手中拿着毛笔和测天仪撰写他们的历史,其朴实无华,在亚洲其他地方尚无先例。 我读孔子的许多书籍,并作笔记,我觉着他所说的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法】伏尔泰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思维拓展】这三大发明为什么在当时的中国却没有发挥如此大的威力呢?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中国宫
china 瓷器China 中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精品课件ppt,共22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优秀ppt课件,共51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评课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西学东渐,重在学习器物,新航路开辟,启蒙思想家,情境体验,素养史论,素养达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