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学案
展开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
论(lún)语 不亦说(yuè)乎 愠(yùn) 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 罔(wăng ) 殆(dài) 哉(zāi) 箪(dān)陋巷(xiàng)
堪(kān) 肱(gōng) 笃(dǔ)志 陬邑(zōu yì)
三、课文翻译
1.原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是很愉快吗?
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尽心竭力了吗?
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随心所欲,又不越过法度。”
4.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5.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6.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箪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窄小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原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10.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在河边(看着浩荡汹涌的河水)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原文: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改变。”
12.原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四、问题归纳
1.“学”与“习”是一个意思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不是一个意思。对于知识来说,“学”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习”则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与“习”统一起来。
2.如何理解曾子所说的“忠”和“信”?讲求“忠”和“信”对现代人有什么特殊意义?
“忠” 是办事尽心尽力 ;“信”是诚信。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要讲求“忠” “信”,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3.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耳顺”与“从心所欲”?
“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人到了六十岁,不管听到什么样的话,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这是一种悲悯之心,是外在的天地之理与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所有的规矩已经变为你的生命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可以说是每一个生命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4. “温故”与“知新”是什么关系?
孔子强调,“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只有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品格?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富贵比作浮云,表现了孔子淡泊富贵的高尚品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精神,坚持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这句话对消除当今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为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意义。
6.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以想到哪些相关的诗词句?
想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7.谈谈你对“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理解。
子夏阐述了治学之道。“博学” 与 “笃志”是基础,“切问”与“近思”是方法,能够做到这四点,就可以达到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仁”了。
五、字词积累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词语
1. 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多 今义:表示确数)
2饮水(水,古义:冷水 今义:指所有的水)
3.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1.为:可以为师矣 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2.志: 志于学 立志
博学笃志/不可夺志 志向
3. 而: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 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 表并列
三十而立 表修饰
4 乐:不亦乐乎 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趣
乐亦在其中矣 乐趣
回也不改其乐 乐趣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贤哉,回也!
(六)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博学笃志
6.三十而立
六、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的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句子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某会议召开,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宜说悦乎
9.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与朋友交往应该做到诚信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1.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相近话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七、孔子名言锦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8.子曰:“父母在,不远遊,遊必有方。”
9.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0.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4.小不忍,则乱大谋。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学案及答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助学资讯,字词积累,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检查预习,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课堂达标,复习提问,内容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扫除语言障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