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3) 记叙文构思方法
展开写作 对点讲义(13)
专题引语] 精巧而新颖的构思往往是赢取读者青睐的最重要途径,也是作文创新的重要标志。善于谋篇,长于布局,精于筹划,巧于运思,不但是一种技巧,而且是一种艺术,它决定着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尤其是供阅卷老师评等级赋分的考场作文,在构思方面若能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做到独特、新颖、匠心独运,那么文章升格获得高分将会成为现实。“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巧妙的构思就像天上的云锦,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出自心中。记叙类文章尤以精于布局,巧妙构思取胜。那么,它是如何精于布局,巧于构思的呢?
真题回放 (2016·全国乙)题目见专题训练二“品读佳作”部分。
满分佳作
觅 春
安徽一考生
寒假期间,春寒料峭,这时的春天是需要细细寻觅才看得见的。带着觅春的想法,一大早,我就出了家门。
点题,同时引出了“寻春”线索。
腊梅和迎春算是天生赶早的勤快姑娘,已笑意盈盈了。韭菜是居家急用的,肥力足,又是向阳坡,也才只长了一指长。几茎不怕冷的野菜,打从缝隙间向外探视着。芍药牡丹,则是刚刚冒出地面的小黄毛丫头,瑟瑟蜷曲令人心疼,倒担心夜晚的冷冽能把她们冻得缩回了头。
寻到春的讯息:笑意盈盈的腊梅和迎春,还有韭菜、野菜、芍药牡丹,这时的牡丹是刚冒出地面的小黄毛丫头。
忽然小巷深处,一家门前的荆棘栅栏里,特茂盛地葱绿着两团植物,至少半米高。急奔过去,是牡丹!从那伸展的掌形叶片能够认出,还有鼓胀的花苞,形同仙桃,似乎再有十天八天就开绽了,抑或立等可开呢。惊奇着赞叹着就纳闷了:春天特别的厚爱?新品种?还是她们又耍脾气了——偏偏要把世俗的冬天开成牡丹的新天下?
觅到了含苞待放的牡丹,既惊奇又纳闷。
正疑惑时,门里出来一位中年妇人。“怎么回事呢,您这牡丹?”我提出了疑问。妇人得意地解释:“塑料小棚的功劳呗!这两棵牡丹有年头了。每年都急于早早见到她们开花的美貌,终于想出了这好办法。现在小棚撤走了,可不就看到了即将盛开的牡丹?”“那别的牡丹开花时,她们还跟着延长花期吗?”“那倒不会!她们一年只开一茬呢。到那时,她俩就只长叶子了!”
寻问女主人,原是“塑料小棚”的功劳。
我那终于觅得好春的惊喜心情,突然黯淡了许多,丝丝的遗憾和痛惜从心底滋长起来:拔苗助长!寅吃卯粮!不怕过早折损了这姐妹俩?这牡丹花开时周围一片荒芜寂寥;而到了百种花儿相媚好的盛春里,牡丹自身又是落寞纷纷扬。花尚如此,意趣何在?
心情由惊喜转为黯淡:拔苗助长,意趣何在?
“表姐!表姐!”突然,我听见身后有人在急切地喊。回头一看,居然是我的表妹,她今年上小学四年级。看到她和几个年龄相仿的小伙伴都背着书包,我疑惑地问:“放假了,你们背着书包干啥去?”“补课去呀,寒假前的考试,数学我考了98分,没有达到妈妈给我制定的满分目标,就只有按照当初和妈妈的约定,整个寒假不能自由玩,每天都要去补课了。”
由牡丹转写如花的小表妹,小表妹的处境,似乎与那两株待放的牡丹有几分相似。
“啊?……”我一时语塞,眼前的表妹仿佛幻化成了那株要早开的牡丹。难道让一个烂漫孩童闭口正经做学问,让一个鬓须花白老者玩游戏补偿童年的缺憾,才可取吗?花开时开花,成才时才成,天地和谐长久,人生才和谐久长啊。
我再也无心觅春了,转身沿原路朝家里走去……,
花、人合一,共表一个道理:花开时开花,成才时才成。
亮点点评 该文有两大优点:(1)由物及人,借花写人,构思巧妙。本文先写在主人的刻意培植下早开的牡丹,后写被父母逼着寒假补课的孩子,由物及人,扣合漫画材料,构思巧妙,值得称道。(2)善于观察,描写细腻。本文在前文中对早春之景的细腻描写,充分展示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及超强的描写功底,令人叹服。
高考记叙类作文要想脱颖而出,在构思上就一定要有过人之处。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了。下面介绍几种精巧的构思技法。
一、一线串珠法
“流水账”是记叙类作文写作的大忌,究其因,主要是作者缺少连缀典型事件的功力。如果作者能在文章“明晰的发展脉络”这根红线上,巧妙地缀上几颗闪亮的事件“珍珠”,就能逐层拓展开文章丰厚的内涵,使文章迸射出强劲的纵向穿透力。
例如山东一考生的《今天去远行》通过“行囊”中的各种物品勾起对生命历程中各种“爱”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对“人生行囊”的看法。作者在“行囊”这根红线上,巧妙地缀上了“我”人生历程中四颗“沐爱”事件的“珍珠”:一是织毛衣(妈妈的爱),二是找弓箭上的小铁钉(爸爸的爱),三是撕书折纸飞机(姐姐的爱),四是玩玻璃球(伙伴的爱)。请看第三、四颗“珍珠”:
远行第三站,走着走着便饿了,我好期待,接下来在行囊里我将找到什么呢?一块石头?一辆玩具车?竟然是架纸飞机——一架用课本折叠成的纸飞机。我恍然记起自己所犯下的过错。我仍然记得姐姐因焦急而流下的泪水。她埋怨母亲随意地放置她的学习用品,埋怨父亲只顾着看电视而不帮她找一下课本,却一点儿也不怀疑她的弟弟,她甚至害怕自己的声音太大吵醒了他——那个将她的课本当作纸飞机折来玩的人。我沉默了。姐姐的爱鼓舞我继续前行。
远行第四站,走着走着便困了,我放下行囊,摸了一下自己的脸,忽然,一个亮晶晶的玻璃球从背包中滚了出来。我拾起来对着太阳看了一下,仿佛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看看吧,是不是很特别?”的确十分特别,几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好像一簇斑斓的花朵,但为什么我的心好像被针扎了一样呢?我猛然回忆起和他玩耍时的情景,有时徜徉在河边的小坎上,有时躲在桑树林里,有时被邻居追着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直到那天你父亲将你带走。这颗玻璃球承载了我们俩儿时的记忆。我低下了头。伙伴的爱鼓舞我继续前行。
四颗事件的“珍珠”恰似小品中的四个包袱,不仅摇曳着“事趣”,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而且不断用“爱鼓舞我继续前行”助力自己的远行,带给人“人生有爱不觉寒”的浓浓暖意。
二、对比衬托法
红花放在绿叶丛中,如火燃烧;绿叶在红花的衬托之下,亦是青翠欲滴:这就是对比的效果!写作时制造两种状况、境遇或结果,亦可描写对立对举的两个方面,利用对比的反衬作用彰显主旨。
例如下文:
换了两张车票,变了两种命运
有两个乡下朋友外出打工,一个打算去上海,一个打算去北京。临上车时,两人突然又都改变了主意,原因是他们在车站听到了这样的议论: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个路都要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给旧衣服。打算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去北京好,即使挣不着钱,也饿不死。打算去北京的人想:还是去上海好,给人带个路都能挣钱,上海挣钱也太容易了。结果,两个人交换了车票。原打算去北京的去了上海,原打算去上海的去了北京。
去了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很好,不仅银行大厅里的矿泉水可以白喝,而且商场里做广告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了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很好,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也可以赚钱,只要动动脑筋、动动手,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他从郊外弄来一些含有腐殖质的泥土,以“花土花肥”的名义出售,一天就赚了50元钱。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竟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门面。后来,他见一些商家的门面亮丽而招牌太脏,立即开办了一个专门擦洗招牌的小型清洗公司。再后来,他的公司越办越红火,业务也由上海拓展到了杭州、南京等城市。
不久,他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来到北京站,一个捡破烂儿的人把头伸进了他的软卧车厢,就在那人向他伸手要一只空饮料罐儿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8年前,他俩曾经交换过火车票。
文章写的是两个人外出打工的故事,两个人后来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形成强烈的对比。两种心态造就两种人生,对比反衬方显巨大差距。
三、以小见大法
一滴水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用小人物、小画面、小镜头、小故事等某些小变化来反映时代热点、社会思潮、政治动态等社会大变化。许多社会大变化的叙写都得用长篇小说,用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字来表现。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几乎不能做什么,但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模式能够做到。它可以通过一件小事来表现一件大事的某个方面,然后“窥一斑识全豹”,效果同样很好。
例如下面这篇美国小说家奥莱尔的文章:
在柏林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 “一,二,三” 。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切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加思考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本文虽小,虽然只是写一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的事,虽然这个老妇人只是不停地在数“一,二,三”,却深刻地反映了“二战”给德国人民自身带来的深重灾难。“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唯其“小”,才能“深”。在写作中,我们学习这种构思技巧,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四、欲扬先抑法
虽说日常生活信奉“平平淡淡才是真”,但记叙类作文写作的法则绝不是平淡,而是“文似看山不喜平”。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构思方法能使平淡的写作素材尺水兴澜,它通过情节的起伏、情感的波折,能够激荡起阅读心理的落差,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构思效果。
例如江苏一考生的《不想再沉默》展示出了欲扬先抑法的独特效果。文章开篇着力刻画了父亲的表情之“冷”,表现了“我”与父亲的关系之“僵”:
父亲,十六年里,很少看见他那满是沟壑的脸庞上泛起笑容。面对着他,能感觉到的仅有威严与沉默。久而久之,在父子之间便多了一层隔膜——沉默。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泪水,他那刻满沧桑的脸庞上,从未显露过一丝鼓励与安慰。
此时,从情感倾向上来看,作者对父亲的态度是“抑”。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在“我”就要离开故乡到异乡求学时,父亲的表现发生了逆转:
忍着夜的孤寂,我独自一人走出房间,却发现淡淡的灯光洒满了堂屋的角落。父亲房间的灯怎么没关?向前走去,敞着细缝的房门内透着淡淡的光。目光随着光望去,我愣住了。那苍老的脸庞上,竟泛起阵阵银光,两道深深的泪渍嵌入其中。颤抖的双手紧紧攥着一张我旧时的照片。昏黄的灯光照亮他斑驳的双眸,微红的双眼里,溢满的早已不是沉默,而是热澄澄的爱……两行热泪落下,一个在门内,一个在门外。
……车站,父亲默默地收拾行装,我伫立在一旁。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可我并未在意,父亲的双手颤得厉害。要发车了,轰鸣的车笛声代我向小镇告别。我拿起行李,走向车。回首间,目光再一次凝滞。父亲早已泪眼婆娑,泪水涌出他的眼眶。我也忍不住了,冲上去一把抱住父亲。父亲那宽大的手掌紧紧抱住我,挣扎着不放我离去,早已泣不成声,眼里的沉默早已消失,只留惭愧、自责与不舍……朦胧的烟雨中缕缕情丝纷飞,洒落到海角天涯……最后,我们都没有再沉默!
从“表情之冷”到“内心之热”,从“压抑下的沉默”到“不经意、不矫情、不掩饰的宣泄”,“我”终于真切地感受到了父爱的硬度和温度。欲扬先抑法的成功运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代中学生对亲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和感受过程。
五、出人意料法
出人意料式记叙文的创作与我国传统相声中使用的“抖包袱”技巧极其相似,全文大部分的文字都是在为结局的出人意料做铺垫,有时甚至是在故意诱导读者朝着某种合乎情理的方向思考,而结局让人大吃一惊,形成巨大的落差,美自然就在其中。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小说将这种出人意料式的结局发展到极致,以至于人们就把出人意料式的结尾称之为“欧·亨利式”结尾。
例如天津一考生的《才子》通过场景描写对才子的阅读状况做了“展示”。第一种阅读是不求甚解式阅读,才子竟把浮奢谄媚的杜河南说成了雅士,把他用书装点门面说成了书香门第,甚至把《唐语林》的作者“王谠(dǎnɡ)”错读成了“王谠(tǎnɡ)”。第二种阅读是功利式阅读,才子竟想把周国平书上的妙语剽窃到自己的作文中,混过老师,骗取高分。如果按照程式化的情节设计,才子的显摆式表演已足,作者的反讽态度已明,也该收尾了,但是作者却独运匠心,设计出了突变式结尾:
前两天,我刚上地铁,才子就迫不及待地开讲:
“你知道‘白银时代’吗?”
“王小波的小说。读过。”
“不对。是俄罗斯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分为先期和后期的象征主义……然后是阿克梅主义、意象主义、未来主义……”才子舌绽莲花,我听得目瞪口呆。
“我最喜欢叶赛宁,他像时空中的一颗彗星,从地球闪过,留给人间一首首灿烂的诗篇,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男男女女……”
看起来,才子这次真动感情了。在高考前这么紧张的当口儿,他还能读这些跟考试关系不大的书,才子还真不简单。
人无完人,以前对他的“误解”,还是擦掉吧。
“欧·亨利式”结尾昭示出“青春阅读,真喜欢才能动真情,动真情才能得真义”的深邃内涵,峰回路转,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六、细节凸现法
人们常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而细节则是人物的血肉。可见,细节在记叙类作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细节描写的成功,关键在于细节要细。细节不细,就使人物成了一个活动的影子,事件成了一幅幅“骨感”的线路图,主题也就成了没有血色的标签。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把它们巧妙地镶嵌到文章的构思之中,凸现出人物的神韵和文章的旨趣。
例如江苏一考生的《说不尽的唠叨》正是以精彩的细节描写来彰显情感的热力的:
走近些,看到外婆,摇着蒲扇,煮着中药。外婆缓缓地摇着蒲扇,扬起四周些许的草木灰。灰粒飘浮着飞往天际,不见任何痕迹,还能留下什么呢?我静静地站着,默默地注视着,一动不动地承受着。
外婆时不时打开壶盖,看看里面灰黑的草药,微微沸腾的汤药,煮痛了外婆的眼与心。外婆从袋中掏出一块手帕,擦干眼泪,狠狠地攥紧。半晌,才放下壶盖,又拾起地上的蒲扇,一下一下,试图扇走缕缕不绝的烟雾,似乎要扇走被煮沸升腾的苦涩。
……
外婆轻轻地放下手中的东西,赶紧扶起外公,用孱弱的身子斜撑起外公的病体,将药一勺一勺地吹凉,递近,倾斜,送到外公的嘴边。
外公费力地含着药,睁开了眼,深深地看了外婆一眼,嘴唇微微翕合,仿佛想说什么,手微微靠近外婆,想要去碰触……一碗见底,煮熬了一个清晨的药全洒在了外婆的前襟上。
那药散发着热气,这是屋里唯一的热气。此时,我才明白:最深的痛是无言的,最长的唠叨也是因为爱。
摇着蒲扇、扇走烟雾、斜撑起外公的病体、一勺一勺地吹凉、递近、倾斜……外婆对外公深深的“爱”,都在这些细节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外公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外婆的内心也一天比一天痛苦,但为了抚慰外公那颗极度敏感、脆弱的心,她只能无言,只能将千言万语化作日常生活中这几个简单而熟练的动作,外婆“煮”的是对外公的真情,“喂”的是对外公的深情。大痛无言,作者正是通过对外婆煮药、喂药细节的刻画,将一位坚强、坚韧、执着的老人形象烙印在了阅卷老师的内心深处。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类文章,使用上面介绍的一种或两种构思方法。
立于山顶,凌驾万物而得游目骋怀之乐,蔽于云雾浓厚;
安于山谷,居住木屋而知芳草花林之色,困于井口狭小。
写作提示 参考立意:
(1)无论眼界高低,无论处境好坏,所闻所感都有其美好与局限性;
(2)不必艳羡他人通晓古今中外,纷繁之中有杂乱;
(3)不必自卑于所见甚浅,踏实平淡也有韵味;
(4)热爱并理性客观地对待自己所处的世界;
(5)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
(6)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高中语文写作对点讲义:(17)综合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写作对点讲义:(17)综合训练,共8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材料作文特点及分类,审题与立意的概念与要求,审题立意的 6方法,物象点染法,设置悬念法,巧埋伏笔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5) 说理方法: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5) 说理方法,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因果分析法,正反对比法,比喻说理法,假设分析法,辩证分析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2)突破平面化论证方法: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2)突破平面化论证方法,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针对训练,整篇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