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6单元 第17课 随堂基础巩固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3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5课开辟新航路 试卷 1 次下载
- 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6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测试题
展开[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法律,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其初衷在于( )
A.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B.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
C.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恢复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解析:罗斯福新政时期通过对银行的整顿,重建人民对银行的信心,这样才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为恢复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答案:C
2.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
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美元逐渐升值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国家力量平衡供需,而国家干预经济的最终结果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故选A。B、C、D与史实不符。
答案:A
3.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1.4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
A.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20世纪30年代正是罗斯福新政时期,他采取以工代赈的方法,目的是促进就业,缓和矛盾,最终恢复美国经济,因此A项正确。B、D两项与兴修水利关系不大。C项只是兴修水利的目的之一。
答案:A
4.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冲击着全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救市措施。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做的有益探索是( )
A.图1:“胡佛村”“自由放任”政策的深渊
B.图2: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股票的卫士
C.图3:失业保险卡,生活有保障
D.图4:挖沟渠,“以工代赈”
解析:扩大内需就是扩大内部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5.为迅速摆脱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中农业领域的调控措施是( )
①减少种植面积,调控农产品质量 ②调整农产品结构,鼓励农产品进口 ③增加政府储备,规范农产品销售 ④努力降低农产品价格,解决民生困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具体措施。因为当时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大量工农产品卖不出去,因此罗斯福鼓励出口,但不可能鼓励进口,从而排除含②的选项。
答案:A
6.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解析:危机的爆发表明原有的经济理论和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了,因此必须进行调整,客观上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一个自我完善的机会,经济重新获得活力。故答案为B。
答案:B
7.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上影响深远的是( )
A.促使美国经济复苏
B.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C.缓和了社会的各种矛盾
D.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解析: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答案:D
8.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加强了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C.使美国社会经济日益稳定
D.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解析:国家干预经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把资本主义无序生产变为有序化。
答案:B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1933年)6月16日讯——史无前例地在和平时期对国家的经济生活采取控制做法的罗斯福总统今天开始将其从萧条中复兴的计划付诸实施。……在两个小时之内,他签署了国会的数个法案,使他获得了控制工业、协调铁路以及启动耗资33亿美元的市政工程计划的权力,随后即拉开了积极实施诸如此类重大措施的序幕。
材料二 华盛顿(1933年)8月19日讯——当罗斯福总统上个星期四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将烟煤矿主召来并告诉他们要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总署规定的公平竞争规则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意时,他只不过是遭遇了近40年中所有总统都遭遇到的命运罢了。……
——以上资料摘自《纽约时报100年》,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出版
材料三 在罗斯福纪念馆里还存留着罗斯福当年演讲时的一句话:“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
——《大国崛起·美国》
(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罗斯福总统的“复兴的计划”是“史无前例”的?其目的何在?(6分)
(2)根据材料二,罗斯福在推行复兴计划中遇到的阻力之一来自谁?在记者眼中,罗斯福将采取何种措施?(5分)
(3)罗斯福执政时是怎样保障“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的?(7分)
解析:第(1)问回答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目的;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容易获取信息,第二小问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来回答;第(3)问回答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救济方面的内容。
答案:(1)原因:此前美国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预经济生活。目的:通过改革摆脱经济危机。
(2)来自:企业主。措施:罗斯福将动用国会授予他的权力干预经济,迫使烟煤矿主等企业主们接受全国工业复兴总署规定的公平竞争规则。
(3)政府兴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实施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社会保险法》;推进劳资谈判,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8 第二次工业革命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8 第二次工业革命当堂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2 经济史4 古代的经济政策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2 经济史4 古代的经济政策同步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7课 毛泽东思想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7课 毛泽东思想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