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八章 恒定电流 章末检测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八章 恒定电流 章末检测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5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6~8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
1.(2021·北京朝阳区六校高三联考)为了确定一个标有“3.8 V 0.3 A”的小灯泡的电阻,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小明同学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量,测量结果R1=2 Ω;小华同学由R=eq \f(U,I)计算可得其阻值R2≈13 Ω。小明同学的操作过程无误,但R1和R2存在明显差异。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同学的方法错误,因为测量时没有电流通过小灯泡
B.小华同学的方法错误,因为小灯泡的电阻不能用R=eq \f(U,I)来计算
C.两位同学的方法都正确,因为小灯泡的工作状态不同导致电阻不同
D.两位同学的方法都正确,因为多用电表的欧姆挡的精确度不够
解析:小明同学是用多用电表测量的,测量时也有电流通过灯泡,故选项A错误;小华同学的测量方法中,可以用R=eq \f(U,I)来计算灯泡的电阻,选项B错误;两位同学的方法都正确,因为小灯泡的工作状态不同导致电阻不同,选项C正确,D错误。
答案:C
2.(2021·山东济南质检)有甲、乙两个由同种金属材料制成的导体,甲的横截面积是乙的两倍,而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乙是甲的两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甲、乙两导体的电流相同
B.通过乙导体的电流是甲导体的两倍
C.乙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是甲导体的两倍
D.甲、乙两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大小相等
解析:由I=eq \f(Δq,Δt)可知,I乙=2I甲,B正确,A错误;由I=nvSq可知,同种金属材料制成的导体,n相同,因S甲=2S乙,故v甲∶v乙=1∶4,C、D错误。
答案:B
3.小明在一根细橡胶管中灌满食盐水,两端用粗铜丝塞住管口,形成一段封闭的盐水柱。他将此盐水柱接到电源两端,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恒定。握住盐水柱两端将它水平均匀拉伸到原长的1.2倍,若忽略温度对电阻率的影响,则此盐水柱
( )
A.通过的电流增大
B.两端的电压增大
C.阻值增大为原来的1.2倍
D.电功率增大为原来的1.44倍
解析:根据电阻定律R=ρeq \f(l,S)可知,长度变为原来的1.2倍,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eq \f(1,1.2)倍,所以电阻变为原来的1.44倍;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可知总电阻增大,干路电流I减小,路端电压即盐水柱两端电压U增大,故A、C错误,B正确;电功率的表达式P=I2R,电流变化倍数无法计算,所以电功率变化倍数无法计算,故D错误。
答案:B
4.如图1所示,用充电宝为一手机电池充电,其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在充电开始后的一段时间t内,充电宝的输出电压U、输出电流I可认为是恒定不变的,设手机电池的内阻为r,则时间t内( )
A.充电宝输出的电功率为UI+I2r
B.充电宝产生的热功率为I2r
C.手机电池产生的焦耳热为eq \f(U2,r)t
D.手机电池储存的化学能为UIt-I2rt
解析:充电宝的输出电压U、输出电流I,所以充电宝输出的电功率为P=UI,A错误;手机电池充电电流为I,所以手机电池产生的热功率为Pr=I2r,而充电宝的热功率应为充电宝的总功率减去输出功率,根据题目信息无法求解,B、C错误;输出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手机的化学能,一部分转化为电池的热能,故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手机电池储存的化学能为W=UIt-I2rt,D正确。
答案:D
5.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开关S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端由a向b缓慢滑动的过程中( )
A.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B.电容器C所带电荷量减小
C.R1的电功率增大
D.电源的输出功率一定增大
解析: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由a向b缓慢滑动的过程中,R2阻值变大,总电阻变大,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总电流减小,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测量的是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E-I(R1+r),总电流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故A正确;容器两端电压即电压表两端电压,Q=CU,电压增大,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增多,故B错误;流过电阻R1的电流减小,由公式P=I2R1可知,消耗的功率变小,故C错误;当外电阻等于内阻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题干中没有明确外电阻与内阻的关系,故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端由a向b缓慢滑动的过程中,电源的输出功率不一定增大,故D错误。
答案:A
6.(2021·陕西西安模拟)如图所示,I为电流表示数,U为电压表示数,P为定值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Q为电容器C所带的电荷量,W为电源通过电荷量q时电源做的功。当变阻器滑动触头向右缓慢滑动过程中,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各物理量关系的是( )
解析:变阻器滑动触头向右缓慢滑动过程中,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电流增大,R2消耗的功率为P=I2R2,P∝I2,故A正确;电容器C两端的电压UC=E-I(R2+r),电荷量Q=CUC=C[E-I(R2+r)],则eq \f(ΔQ,ΔI)=-C(R2+r),保持不变,则Q I图象是向下倾斜的直线,故B正确;电压表示数U=E-Ir,UI图象应是向下倾斜的直线,故C错误;电源通过电荷量q时电源做的功W=qE,E是电源的电动势,则Wq是过原点的直线,故D错误。
答案:AB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表均为理想电表。闭合开关S后,若减小R的阻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示数一定增大
B.电压表的示数一定增大
C.电源的输出功率一定增大
D.R1上的电压一定减小
解析:减小R的阻值,电路的总电阻减小,电路中总电流I增大,由U=E-Ir得路端电压减小,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一定增大,电压表的示数一定减小,故A正确,B错误;当电源的外电阻与内电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由于不知外电阻与内电阻的大小关系,所以当电源的负载电阻减小时,电源的输出功率不一定增大,故C错误;电路中总电流I增大,R2两端的电压增大,又因为路端电压减小,由串联分压得R1上的电压减小,故D正确。
答案:AD
8.(2021·安徽皖西教育联盟期末检测)如图甲所示,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与R=8 Ω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P、开关S组成串联电路,已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P与其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RP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的电动势E=eq \f(2\r(10),5) V,内阻r=2 Ω
B.图乙中Rx=25 Ω
C.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R消耗的功率先增加后减小
D.调整滑动变阻器RP的阻值可以得到该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28 W
解析:把R等效为电源的内阻,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P=(eq \f(E,RP+R+r))2RP=eq \f(E2,\f([RP-r+R]2,RP)+4r+R),当RP=r+R时,P有最大值Pmax=eq \f(E2,4r+R),代入图乙数据Pmax=0.4 W,PR=10 Ω,以及R=8 Ω,解得E=4 V,r=2 Ω,A错误;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4 Ω时与阻值为Rx时消耗的功率相等,有4Rx=(R+r)2,解得Rx=25 Ω,B正确;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其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加,电流减小,R消耗的功率减小,C错误;当外电路电阻与电源内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本题中定值电阻R的阻值大于电源内阻的阻值,故滑动变阻器RP的阻值为0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最大功率为P出max=(eq \f(E,R+r))2R=1.28 W,D正确。
答案:B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9.(16分)某同学为了测定一只电阻的阻值,采用了如下方法:
(1)用多用电表粗测:多用电表电阻挡有4个倍率,分别为×1 k、×100、×10、×1。该同学选择“×100”挡,用正确的操作步骤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太大(指针位置如图中虚线所示)。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请你补充完整下列依次应该进行的主要操作步骤:
A.________________;
B.两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0 Ω处;
C.重新测量并读数,某时刻刻度盘上的指针位置如图中实线所示,测量结果是________Ω。
(2)该同学用伏安法继续测定这只电阻的阻值,除被测电阻外,还有如下实验仪器:
A.直流电源(电动势3 V,内阻不计)
B.电压表V1 (量程0~5 V,内阻约为5 kΩ)
C.电压表V2 (量程0~15 V,内阻约为25 kΩ)
D.电流表A1(量程0~25 mA,内阻约为1 Ω)
E.电流表A2(量程0~250 mA,内阻约为0.1 Ω)
F.滑动变阻器一只,阻值0~20 Ω
G.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在上述仪器中,电压表应选择________(选填“V1”或“V2”),电流表应选择________(选填“A1”或“A2”)。请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原理图(电表用题中所给的符号表示)。
解析:(1)指针偏转角度太大,说明选择的倍率偏大,因此应选用较小的倍率,将“×100”挡换为“×10”挡;欧姆表的读数为指针所指的欧姆数乘倍率,即电阻为12×10 Ω=120 Ω。
(2)由于电源电动势只有3 V,所以电压表选择量程为0~5 V的电压表V1;因电路中的最大电流约为Im=eq \f(3 V,120 Ω)=25 mA,所以电流表选用量程为0~25 mA的电流表A1;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小于待测电阻的阻值,所以控制电路应选用分压式接法;因待测电阻的阻值远大于电流表内阻,应选用电流表内接法,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
答案:(1)换用“×10”挡 120 (2)V1 A1 图见解析
10.(16分)如图所示,电阻的阻值R1=4.0 Ω、R2=6.0 Ω、R3=10.0 Ω,电容器的电容C=30 μF,电源电动势E=10 V,电源内阻可忽略。先闭合开关K,待电路稳定后再将开关断开。试求:
(1)闭合开关K,电路稳定后,通过R1的电流强度及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
(2)再断开开关K后流过R1的电荷量为多少?
解析:(1)K闭合,电路稳定后,电路为R1、R2串联的电路。
所以流过R1的电流为I=eq \f(E,R1+R2)=eq \f(10,4+6) A=1 A,
此时电容器C与R2并联,两极板间的电压U=IR2=1×6 V=6 V,且上极板带正电。
(2)断开K后,由于E=10 V,所以继续对电容器充电至极板间的电压U′=E=10 V,仍是上极板带正电,
所以流过R1的电荷量等于继续给电容器充电的电荷量,
ΔQ=C(U′-U)=30×10-6×4 C=1.2×10-4 C。
答案:(1)1 A 6 V (2)1.2×10-4 C
11.(20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4 Ω,R2=2 Ω,滑动变阻器R3上标有“10 Ω 2 A”的字样,理想电压表的量程有0~3 V和0~15 V两挡,理想电流表的量程有0~0.6 A和0~3 A两挡。闭合开关S,将滑片P从最左端向右移动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分别为2 V和0.5 A;继续向右移动滑片P至另一位置,电压表指针指在满偏的eq \f(1,3),电流表指针也指在满偏的eq \f(1,3),求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大小。(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在减小,电压表示数在增大,由此可以确定电流表量程选取的是0~0.6 A,电压表量程选取的是0~15 V,
所以第二次电流表的示数为
I1′=eq \f(1,3)×0.6 A=0.2 A,
电压表的示数为
U3′=eq \f(1,3)×15 V=5 V。
当电流表示数为0.5 A时,电压表示数U3=2 V,
R1两端的电压为U1=I1R1=0.5×4 V=2 V,
回路的总电流为I总=I1+eq \f(U1,R2)=0.5 A+eq \f(2,2) A=1.5 A,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I总r+U1+U3,
即E=1.5r+2+2。①
当电流表示数为0.2 A时,
R1两端的电压为U1′=I1′R1=0.2×4 V=0.8 V,
回路的总电流为I总′=I1′+eq \f(U1′,R2)=0.2 A+eq \f(0.8,2) A=0.6 A,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I总′r+U1′+U3′,
即E=0.6r+0.8+5。②
联立①②解得E=7.0 V,r=2.0 Ω。
答案:7.0 V 2.0 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第八章恒定电流,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 V,U23=2,0 μA,电流表的示数为9,0”或“15,断开开关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步步高大一轮复习--物理 第八章 恒定电流 章末综合能力滚动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 九 磁场 章末检测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