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粤沪版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展开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进一步理解凹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放大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会分析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现象和数据。
3.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4.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5.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
6.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知道了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凸透镜。他们都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像。照相机所成的像比物体小,而投影仪所成的像比物体大;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而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那么,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什么有关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六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自学互研
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自主阅读教材P69~7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探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条件
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一直线上依次排列,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分别测量物体、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思考:
(1)实验时,对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有什么要求?
答:蜡烛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2)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条件是什么?像距有什么规律?
答: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2.探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条件
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一直线上依次排列,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稍小于二倍焦距的地方,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分别测量物体、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规律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①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②凸透镜成实像时(即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此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物近像近像变小。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1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思考:
(1)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条件是什么?像距有什么规律?
答: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2)光屏上能不能得到倒立、等大的像?需要什么条件?
答:能,物距等于二倍焦距。
3.探究:凸透镜成虚像的条件
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一直线上依次排列,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稍小于一倍焦距的地方,移动光屏,观察在光屏上是否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去掉光屏,从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用眼睛直接观察烛焰。
思考:
(1)蜡烛移到焦点处、焦点以内时,光屏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光屏上只能看到模糊的光斑,看不到清晰的像。
(2)凸透镜成虚像的条件是什么?所成的虚像有什么特点?
答: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所成的虚像是正立、放大的。
三、合作探究
1.对学
分享独学1~3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四、交流展示
方案 完成教材P70~71的实验探究活动,记录好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结构。
五、板书设计
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六、教后反思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自学互研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1.凸透镜成像规律概述
2.小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光屏和蜡烛位于其两侧。小方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将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又将蜡烛移至30cm刻度线处,此时应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光屏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2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二)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
自主阅读教材P7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3.放大镜成的像是虚像,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须放在放大镜的焦点以内。
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B )
5.某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B、C、D的方向(如图)观察读数。其中沿B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因为体温计的玻璃管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三、合作探究
1.对学
分享独学1~5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四、交流展示
方案 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做成一个水滴放大镜,用它来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进一步理解看到的像的特征)
课本上的字透过水滴被放大了。
结论:放大镜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同(选填“同”或“异”)侧。
五、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2.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
六、教后反思
物理八年级上册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当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粤沪版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粤沪版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组实验,交流讨论,小结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