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 回延安
01 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一盏(zhǎn) 登时(dēng) 糜子(méi) 油馍(mó) 脑畔(pàn) 眼眶(kuà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红旗飘飘把手招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解析:A项中“历”应改为“害”;C项中“窖”应改为“窑”;D项中“废”应改
为“费”。)
3.给下列句子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D)
(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________在心窝上。
(2)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________定宝塔山。
(3)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________在亲人怀。
A.靠 抱 扑 B.贴 搂 靠 C.靠 绕 扎 D.贴 搂 扑
4.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
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
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D.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解析:B项第一个“?”应改为“,”;C项“说道”后的“:”应改为“,”;D
项中“史记”是一部书,应加书名号而非引号。)
5.(2017·柳州模拟)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国内外大型展会成为柳州螺蛳粉拓展市场的重要舞台,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柳州螺蛳
粉正朝着百亿元“名小吃”的目标迈步前行。
B.我市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研发迈出了新步伐,跨上了新台阶,其中由广大消费者参
与试驾的宝骏E100在大街小巷风头正健。
C.三江县林溪镇平岩村荣获2016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首个获此荣誉的乡村。
D.柳江区挂牌成立,极大地拓展了柳州城市发展空间和城市布局,为打造西江经济带
龙头城市增添新的动力。
(解析:B.语序不当,应将“研发”与“生产”互换位置;C.成分残缺,在“中国十大
最美乡村”后加上“称号”;D.搭配不当,可将“和城市布局”删去。)
6.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解析:A项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
7.你校正在开展以“保护传统文化,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
完成下列任务。
(1)每逢春节家家户户贴对联,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这是自古以来的习俗。请你写出
记忆最深刻的一副春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四季常安 【示例二】五湖四海皆
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万象更新
(2)下面是“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的两幅获奖作品,你喜欢哪一幅?
请从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喜欢的理由。要求:语言准确、鲜明,不超过60字。
【示例一】我喜欢第一幅。画面由灯笼和书法“春”字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着来
年吉祥喜庆、生活红红火火,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示例二】我喜欢第二幅。
画面由粽子形成的山、龙舟、图章和书法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着一帆风顺,具有
浓郁的民俗文化韵味。
02 课内精读
阅读全诗,回答问题。
8.《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全诗共五个部分,试着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回延安,激动满情怀;第二部分:忆延安,圣地养育我;第三部分:会亲人,
欢聚话今昔;第四部分:逛新城,旧貌换新颜;第五部分:赞延安,圣地大贡献。
9.“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运用比兴手法。意思是当年在延安我们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一面生产,一面学习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
10.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什么。
毛主席在枣园手书巨著,他的光辉思想似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方向。
11.结合作者贺敬之的经历,谈谈作者为什么把延安比作“母亲”。
贺敬之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可以说是吃延安的小米饭、喝延河水长
大的,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在他的心目中,延安就是养育自己的“母亲”。
03 拓展阅读
三门峡——梳妆台
贺敬之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
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
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
昆仑山高邙山矮,禹王马蹄长青苔。
马去“门”开不见家,门旁空留“梳妆台”。
梳妆台呵,千万载,梳妆台上何人在?
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
但见那:辈辈艄公洒泪去,
却不见: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呵,梳妆来!——黄河女儿头发白。
挽断“白发三千丈”,愁杀黄河万年灾!
登三门,向东海:问我青春何时来?
何时来呵,何时来?——盘古生我新一代!
举红旗,天地开,史书万卷脚下踩。
大笔大字写新篇:社会主义——我们来!
我们来呵,我们来,昆仑山惊邙山呆:
展我治黄万里图,先扎黄河腰中带——
神门平,鬼门削,人门三声化尘埃!
望三门,门不在,明日要看水闸开。
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银河星光落天下,清水清风走东海。
走东海,去又来,讨回黄河万年债!
黄河女儿容颜改,为你重整梳妆台。
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呵,梳妆来!
百花任你戴,春光任你采,万里锦绣任你裁!
三门闸工正年少,幸福闸门为你开。
并肩挽手唱高歌呵,无限青春向未来!
12.写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百花任你戴,春光任你采,万里锦绣任你裁。(排比)
(2)昆仑山惊邙山呆(拟人)
(3)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对偶)
(4)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引用)
13.全诗共有9节,可分为两大部分,请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这两部分是通过什么艺术形
象连接起来的?
第一部分(1~4节),写黄河的旧貌及它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第二部分(5~9节),写黄河
的新颜,即新时代治理黄河后产生的巨变,然后展望黄河未来的前景。诗人巧妙地运用
“黄河女儿”这一形象将黄河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连接起来。
14.“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具有双重含义,试加以说明。请从诗中找出与之相对比的
句子。
这两句既是指梳妆台上的“明镜”被乌云所遮,不能透出光明,梳妆台上的金钗为黄水
所吞没;又是指黑暗统治暗无天日,黄水滔滔,泛滥大地,给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带来了
深重灾难。第8小节中“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与之形成对比。
15.概括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诗以“黄河女儿”对黄河今昔的不同感受为抒情基调,满怀激情地歌唱新时代“治理
黄河”的宏图,体现了在共产主义领导下中华儿女用行动建设祖国的壮举,歌颂社会主
义建设者的胆魄和力量。
3* 安塞腰鼓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亢奋(kàng) 冗杂(rǒng) 蓦然(mò) huì(晦)暗 jī(羁)绊 飞jiàn(溅)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蹦跳 闪射 瞳仁 震憾
B.束缚 恬静 闭塞 困倦
C.严俊 搏击 磅礴 战栗
D.幅射 渺远 璇转 凝聚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
A.只有大彻大悟,具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当得起这个称号。
B.这惊心动魄的场面让人们久久不能忘记。
C.垃圾的恶臭不时飘进房里,这里脏乱的环境令人叹为观止!
D.近期本市部分楼盘已经出现了滞销情况,量价齐升的势头戛然而止。
(解析:C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2017·柳州)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柳州市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让公立医院逐步回归公益性,切实减轻了患者。
B.2016年年底,龙新村完成全村脱贫摘帽任务,成为柳江县扶贫“样板工程”。
C.广西居民纸质图书的阅读率偏低,手机阅读将成为了广西居民最倾向的阅读方式。
D.为了防止各类地质灾害不再发生,广西地质海洋灾害应急指挥所发布了应急防治方
案。
(解析:A项成分残缺,句末应加上“的负担”;C项“将”和“了”自相矛盾,可删
除“将”字;D项多重否定失当,可删去“不再”)
5.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填在括号里。
(1)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
搏击!(拟人)
(2)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排比)
(3)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比喻)
6.班级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走近民间吆喝”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明确主题、烘托气氛,请你在黑板上写一组对偶句做标语。
【示例】走近民间吆喝,感受传统文化。
(2)语文老师让你去邀请教历史的王老师来参加明天的班会活动,你打算怎样向王老师
说?
【示例】王老师,您好!语文老师让我来邀请您参加咱们班的班会,时间是明天下午第
三节课,地点是第一多媒体教室,主题为“走近民间吆喝”,希望您抽空前往。
(3)老师给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分配的任务是搜索家乡的“吆喝”文化,你打算怎样完成
这个任务?请把你们的思路按顺序写出来。
【示例】①了解“吆喝”的基本内容;②小组成员分头走街串巷实地研究当地的吆喝;
③上网搜集关于吆喝的影像资料或文献资料;④到图书馆查阅关于当地“吆喝”风俗的
记载;⑤由组长将各位组员查找的资料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报告。
(4)假如由你来向教历史的王老师提两个关于“吆喝”的问题,你打算提什么问题?
【示例】①为什么现代社会中大部分人淘汰了“吆喝”这种传统的宣传手段?②在现代
高科技时代,为什么还有一部分人选择用“吆喝”这种方法来宣传自己的产品?
02 拓展阅读
陕北秧歌
张亚宁
①忽听铿锵的锣鼓声从天而降,似千军阔步前行,有排山倒海之势;似众仙齐奏鼓乐,有醉人的天籁之音;又似万马奔腾,有激越大地之威。
②惊叹是什么如此振奋人心。循声望去——蜚声海内外的陕北秧歌扭得正欢。
③你瞧,七八个剽悍的陕北汉子打着红边牛皮鼓,拍着大小铜镲,敲着小铜锣……呵,中年伞头手中的大花伞犹如旋转的螺旋桨,十字步扭得天旋地转。哦,一群英俊的后生和俊俏的姑娘踏着鼓点,个个生龙活虎,活灵活现……哦,已一把年纪的老大爷老大娘也不甘示弱,与小伙姑娘媲美,摇着、扭着、跳着……
④仔细听,随着“咚咚锵、咚咚锵……”的鼓点你扭头看去,乐队的汉子们忘乎所以,恨不得把那个红边鼓敲碎,巴不得把那把铜唢呐吹破,真想把那大小铜镲拍烂,一心想把那小铜锣击个窟窿……闭上眼睛,静心地听。时而粗犷奔放,能使河流为之激扬动荡;时而稳步柔美,能使无数人为之心醉;时而缓和细腻,能使大地为之倾倒。
⑤仔细看,一群男女老少扭起来了。排是排,行是行。一会儿排成“龙摆尾”;一会儿犹如“梅花盛开”;一会儿好像“老虎扬尾”;一会儿胜似“大灯笼”;一会儿能比得过大姑娘的长辫子;一会儿好像一朵朵枣花……红与绿的扇子在姑娘们手中飞起来转起来,红与绿的丝带飘起来,观者不仅是眼花缭乱,而是眼神跟着扇子起落,不知道最后的眼神落在何方。花折伞在后生们手中撑起来舞起来,撑起时,似乎要直穿云霄,舞起时,犹如飞轮旋转。手、脚、头,全部是活的,真是眼光不知道放在哪里。放在哪里都是恰到好处的。
⑥一声惊吼,两只水船上场了,像在水中一样,轻飘飘地游来游去。坐在船舱里俊俏的姑娘唱道:“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几十几道湾里几十几条船……”这边声音一落,那边的艄公接着唱道:“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十九道湾里九十九只船……”酸酸的唱曲惹得人心里暖暖的,你瞧那些小孩子,被架在父亲或者爷爷的肩膀上,笑着,鼓着掌。你看看,那群帅气的小伙子,捧腹大笑……
⑦忽然,两只威风凛凛的雄狮不知从何方而出,摇着脑袋,摆着身子,张着血盆大口,或平空后仰翻滚,或高台俯卧衔球,或单狮走桩,或双狮争戏,或扮鬼脸。起势、奋起、迎宾、施礼、惊跃、酣睡、道谢,将威武之狮的喜、怒、哀、乐之状舞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一时间,场内场外一只只眼睛齐聚在威武的狮子身边,整个场里凝寂一般。一个转身,狮子落地,场内场外齐声欢腾,掌声、喝彩声震荡着天空,老太太的两颗门牙差点飞落出来,歪着脖颈双手慌忙捂住。
⑧随即,一系列小节目开幕了。一群孩子戴着可爱的头盔,摇摇摆摆,可爱至极;跑驴背上的姑娘们时不时做个鬼脸,让你笑弯腰;一首首酸曲、一折折小戏、一个个滑稽小品……男女老少目不暇接。
⑨这就是陕北人死了都要扭的秧歌,独具特色的陕北秧歌。
7.仔细阅读⑥⑦两段,请仿照示例进行概括。
第⑤段:扭动的男女老少,飞舞的彩扇
第⑥段:游来游去的水船,酸酸的男女对唱
第⑦段:欢腾的雄狮,忘情的老太太
8.选文以“铿锵的锣鼓声”开头,有什么用意?
先声夺人,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描写的内容——陕北秧歌。
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句式整齐,运用了夸张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乐队的汉子们忘乎所以的情态,突出
了锣鼓声的粗犷奔放。
10.陕北秧歌分为“大秧歌”和“踢场子”两大类。“大秧歌”是一种载歌载舞的集体表演
形式。队员无定数,只要喜爱扭秧歌,谁都可以进入。“踢场子”主要就是表演小节
目,由过去的扳“水船”、踩“高跷”等发展到现在把陕北道情、双人舞蹈、地方小
戏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形式。据此可以推断,第⑤段描写的是“大秧歌”,第⑥段
描写的是“踢场子”。
11.本文在描绘场面时,多处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任找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你瞧那些小孩子,被架在父亲或者爷爷的肩膀上,笑着,鼓着掌。”从侧面衬托水船
表演得生动有趣。
精品成套资料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