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根据北师大版六下数学最新教材目录设计的教案,整套授课教案共55份教案,专辑包含六下一 圆柱和圆锥至总复习所有单元章节(含单元综合与测试教案,画一画教案,变化的量教案等),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完整,含教学反思,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教案分课时设计,包含第一二课时,是老师授课的必备资料,欢迎一键打包整套下载。
最近下载
255面的旋转。(教材第2~4页)1.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3.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形和圆锥形物体。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难点: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长方形、三角尺、直尺、圆柱和圆锥模型等。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动的世界里,风吹树梢动,鸟儿飞翔翅膀动,就连我们身体内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流动,其实我们的数学世界也正因为有了动而变得丰富多彩。现在让我们做实验感受一下
圆柱的表面积。(教材第5~7页)1.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2.通过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3.根据具体情境,使学生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重点:理解求表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能灵活运用表面积和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件、三个圆柱(其中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剪刀、圆规、三角尺。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的一些特征,拿出
圆柱的体积。(教材第8~10页)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2.通过“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过程来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把圆柱切割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迁移能力。重点: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求圆柱的体积。难点: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多媒体课件、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具等。1.课件出示一个圆柱。师:我们已学过了圆柱的哪些知识?生:圆柱的特征、侧面积和表面积。师:
圆锥的体积。(教材第11~12页)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锥的体积和容积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物体体积和容积的含义。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过程,探索求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利用圆锥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1.多媒体课件。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共六套,细沙或水,实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1.夏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都热得喘不过气来。小白兔去“动物超市”购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熟练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识的整理和疏导。课件,“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的表格。1.一个长方形以它的一边条为轴,旋转一周将得到一个什么形状的立体图形?(板书:圆柱)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联系。2.一个直角三角形以它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将得到一个什么形状的立体图形?(板书:圆锥)引导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与圆锥的联系。3.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包括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圆柱与圆锥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遇到的几何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复杂图形的体积和解决有关圆柱与圆锥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采用直观入手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实践来认识形体特征,并在掌握形体特征的基础上理解表面积的求法,通过变形和做实验的方法得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
比例的认识。(教材第16~18页)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认识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观察、比较、计算、讨论、推理、概括、归纳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3.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难点:通过对比和比例的比较,使学生深刻体会比例的意义。课件。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2.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下面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图中怎样的两张图片像?
比例的应用。(教材第19~20页)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会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情感、价值观的发展,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重点: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难点: 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件、汽车玩具、小人书等。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原始的商品交换形式不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而是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进行的,按一定的比例交换自己所需物品的,其实现在人们有时还会用这种“物物交换”的古老方式进行交换。(出示教材主题
比例尺。(教材第21~23页)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中的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难点: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多媒体课件、直尺、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校园平面图。师:老师的手中有几张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生:想!(出示大小不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师:这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仔细观察这张图片,看一看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材第24~25页)1.通过观察和操作,体会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2.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及动手操作的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难点: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课件、作业纸、直尺、透明方格纸。师:老师前几天拍了几张照片,拿来给同学们欣赏一下。(出示缩小后的图片)能看清吗?生:太小了看不清。师:怎么办呢?(把图片慢慢放大,放大到原来的3倍)师:现在为什么看得这么清楚了?生:照片被放大了。师:其实在生活中由于很多物体太小,我们要看清楚需要把它们放大。师:还想看照片吗?(出示一张放大
练习二。(教材第26~27页)1.对比例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渗透“事物间是互相联系”的观点。重点:理清知识间的结构,主动建构知识网络,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难点: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区分,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地图等。师: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位同学?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呢?生:共有……位同学,男生有……人,女生有……人。师:谁能用“比的知识” 说说男女同学人数的关系?生:……师:谁能说一个和它比值相等的比?生:……师:如果把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叫什么?生:比例。师:那么,现在你
本单元主要包括比例的认识、比例的应用、比例尺以及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四部分内容。教材充分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学了比的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呈现了大量学生以前学过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再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比例尺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教材结合具体的活动和实例,体验比例尺的应用,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量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因此,学好比例这部分内容是很重要的。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比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例知识起源于比,应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比例,研究比例的
图形的旋转(一)。(教材第28~29页)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3.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点: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难点:在方格纸上将线段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并能画出旋转后的线段。课件、钟表模型等。师:在20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台特殊的舞蹈,这个舞蹈中的有些动作还用到了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呢?请大家再次欣赏《千手观音》。(多媒体播放视频)生:数学中的旋转!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生: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收费站的横杆……(动画出示几种旋转现象)师:生活中像这样的
图形的旋转(二)。(教材第30~31页)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旋转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3.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并进一步地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掌握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将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方格纸、课件、风车、装有小红旗和长方形纸片的信封、水彩笔、可旋转三角形纸片等。师:在我们
图形的运动。(教材第32~34页)1.通过观察实例,了解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得到新图形的过程。2.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图形平移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 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实践、创作”过程,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重点:经历用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建立空间观念。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图形平移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课件、七巧板等。师:我去了北京博物馆参观了一次民族绘画展览,欣赏到了许多美丽的图案,当时我用数码相机拍摄了下来,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由图形的平移、旋转而形成的精美图案)师:这些图案美吗?生齐:
欣赏与设计。(教材第35~36页)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学会应用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设计图案。2.经历图案的欣赏与设计过程,体验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操作实践的动手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图形变换创造的美,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学会运用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设计美丽的图案。难点:能利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等变换设计美丽的图案。幻灯片、课件。1.在优美的旋律中,教师一一展示各种美丽的图案,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欣赏。师:欣赏了这么多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生1:好美!生2:它们都是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的图案。师:真聪明,不但
练习三。(教材第37~38页)1.对有关图形的运动进行回顾与整理,加强知识的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3.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重点: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图形的旋转与平移变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课件。师: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发现了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并且明白了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得到的。下面我们来回忆一下这单元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小组讨论、交流。师: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以下网络图。知识结构:师:通过今天的复习,同学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生1:明确了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旋转(一)、图形的旋转(二)、图形的运动和欣赏与设计四部分内容。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内容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旋转的知识和综合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设计美丽的图案。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变换思想。同时,六年级学生普遍具有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等特点,这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变化的量。(教材第39~40页)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相关联的变量。鼓励学生观察表格、图像、关系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点:充分感受相关联的变量, 根据图表说明两种量的变化情况。难点: 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课件。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和体重的变化。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例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在变化,我国的人均收入、生产总值等也都在变化,像这样会变化的量,我们都称为变量
正比例。(教材第41~43页)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能根据正比例的含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并尝试概括出正比例的含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重点:能初步运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难点:通过实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课件、弹簧秤、钩码。教师做实验,向弹簧秤上加钩码。(1)这其中有哪两种变化的量?(2)弹簧的长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画一画。(教材第44~45页)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得到它所对应另一个变量的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重点: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理解用图像认识正比例关系,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得出另一个变量的值。难点: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得出它所对应的另一个变量的值。课件。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正比例的知识,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2)长方
反比例。(教材第46~48页)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方法。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的观点。重点:通过具体问题理解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难点: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能否成反比例。课件。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比例,那么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生:看这两种量之间的比值是否一定,如果比值一定,那么就成正比例,否则不成正比例。师:下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为什么?(1)时间一定,行驶的速度和路程。(2)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生1:因为=时间(一定),也
练习四。(教材第49~50页)1.通过练习,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含义的理解,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能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正、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重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含义。难点: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物投影。师:说说成正、反比例的量的特征。生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叫作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作正比例关系,关系式可表示为=k(一定)。生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的积一定,那么这
本单元在学生具有比和比例的知识、认识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的,通过对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积一定的变化,理解正、反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两个重要模型,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关系”(即函数),是以后学习函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在回顾和反思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进行整理。教材编排了寻找实例、列表、画图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体会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关系的认识。学生在之前已经对比和比例有了较深的认识,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蕴含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
绘制校园平面图。(教材第51~53页)1.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比例知识,同时能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测一测”“问一问”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鼓励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综合利用方向与位置、长度单位、常见平面图形、对称、比例尺等知识,体验绘制校园平面图的过程。难点:会确定参照方向,能以确定的参照方向为标准画出某个场所的简单示意图。记录本、卷尺、课件。1. 明确活动任务。绘制校园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材第54~55页)1.引导学生在对比探究中认识莫比乌斯带,使学生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2.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体验“猜想、验证、探究”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3.让学生经历猜想与现实的冲突,感受“神奇的纸环”的神奇变化,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重点:用长方形纸条制作莫比乌斯带。难点:沿莫比乌斯带的中线剪开后得到的形状。剪刀、水彩笔和若干长方形纸条。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我们在电视中经常会看到魔术师表演魔术,对他们的表演会感
可爱的小猫。(教材第56~57页)1.通过操作活动,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数对中的两个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所形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才相似。2.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难点:体会图形的相似。课件。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主题图及问题。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小猫乐乐是由各点及它们之间的连线组成的。生2:我们先看A点,发现A点所在行对应的数字是0,所在列对应的数字是2,所以可用数对(2,0)来表示A点。生3:B点对应的数对是(4,0),C点对应的数对是(6,2),D点对应的数对是
整数。(教材第65~67页)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的改写,能正确熟练地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求近似数。2.能正确地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能对因数、倍数、质数、合数进行系统整理。3.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点:进一步巩固数的读、写、改写的方法,会比较数的大小。难点:系统地整理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相关知识。课件。课件出示教材第65页第1题。师:上面的信息中有哪些数?你能说出它们的具体意义吗?今天我们重点对整数的知识进行复习。(板书:整数)师: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式表示1243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生:1243=1×
小数、分数、百分数。(教材第68~69页)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和小数的含义,认识百分数,掌握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进行转化。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间的转化能力。3.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全员参与的意识。重点: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转化。难点:建立转化思想,理解知识间的联系。课件。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主题图。师:每人分不到一个苹果时可以怎样表示?生1:可以用小数表示。生2: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小数、分数、百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分数、百分数)师:用圆或正方形表示一个苹果。小组内讨论:(课件出示讨
运算的意义。(教材第70~71页)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感受四则运算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难点:感受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课件。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庆祝“六一”主题图。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还差多少只?生2:买饮料一共要花多少元?生3:用了多少米彩带?还剩多少米?生4:平均每组有多少人?师:你们都很善于观察,提出了许多问题。想一想,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用到哪些运算?(板书课题:运算的意义)1.
计算与应用。(教材第72~76页)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2.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重点:理解运算顺序并能进行计算。难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课件。课件出示几组练习:(7.5+2.5)÷0.25 5.4÷18+12 2.25×1.8+1.25×0.8师:说出上面各题的运算顺序。(板书课题:计算与应用)师:请大家从上面各题中选择一道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独立计算。引导学生明确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相同,减法意义相同,除法意义也相同,只有乘
估算。(教材第77~78页)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会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估算的作用。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叙述估算的过程。难点: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课件。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第2个主题图。师:根据你估算的结果判断应该去哪个影院看电影。生:应去星华影院。师:六年级大约有多少人?生:大约有270人。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估算”。(板书课题:估算)师:在生活学习中,哪些时候要用到估算呢?生1:买东西的时候要估算带的钱够买几件商品。生2:计算前可以进行估算。生3:计算后可以用估算的方法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师:大家说
运算律。(教材第79页)1.整理小学阶段所学过的运算律,同时探索并理解这些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计算。2.让学生充分体验运算律在运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点:探索并理解运算律在数与运算中的重要作用。难点:选择恰当的简便方法进行简算。课件、练习本。师:我们学过哪些整数运算的运算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生1: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生2: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生3:乘法分配律(a+b)×c=ab+ac。生4:减法的性质a-b-c=a-(b+c)。生5:除法的性质a÷b÷c=a÷(b×c)。师:这节课我们就针对运
式与方程。(教材第80~82页)1.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在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理解、概括、抽象和实际应用的能力。3.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全员参与的意识。重点: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正确理解方程的有关概念。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淘气利用扣子摆图案的主题图。师:第n个图案共有多少个扣子?请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生:n×n=n2。师: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律能用这个式子表示?生1:正方形的面积是a×a=a2。生2:一个方阵,一排n人,有n排,共有n×n=n2人。师:刚才我们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材第83~85页)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能绘制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得出另一个量的值。2.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整理与回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成功的快乐。重点:理解正、反比例的含义。难点:根据正、反比例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师:什么叫作比?生: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师:你能举一个比的例子吗?(学生说出几个例子)师:怎样表示出它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商怎样表示?生:把比写成和除式、分数相等的式子。师:谁来说出这个比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写出一个比)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前项 后项 比值)师:什么是比的比值?生
常见的量。(教材第86页)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各种单位,如时间单位、质量单位等,并了解同种单位之间的进率,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2.提高学生对同类单位间换算的能力。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价值。重点:认识各种单位并能正确换算。难点:结合实际让学生体验常见的量及单位的实际意义。课件。课件出示教材第86页数学信息。师:上面信息中有哪些量?生:有质量、时间。师:说一说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常见的量。生:人民币、长度等。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些常见的量。(板书课题:常见的量)师:谁能举例说明1时大约有多长,1千克大约有多重。生1:1时=60分,从我家坐车到学校大约需1时。生2:
探索规律。(教材第87~88页)1.探索数与数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以及实际生活中蕴涵的规律,通过探索规律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数与图形的理解。2.提高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3.使学生体会函数的思想,感受数学的重要性。重点:探索数与数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以及实际生活中蕴含的规律。难点:体会函数的思想,加深对数与图形的理解。课件。课件出示下面的练习题:1.根据数的变化规律填空。13,11,9,( ),( ),( )。2.根据珠子的排列规律接着画。●○○●●○○●●●○○●●●● 。 师:这些规律比较简单,同学们能很快说出答案。今天,我们继续探索规律。(板书课题:探索规律)1.提问。师
1.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构建数与代数的知识网络,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小数、分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总结比较整数、小数、分数大小的方法。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的数量并进行交流;在估计大数、比较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等活动中,发展数感。3.在具体情境中,整理常见的量以及计量单位,体会各个计量单位的实际含义,复习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4.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复习整数运算、小数运算、分数运算的法则和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运用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在回顾交流中,进一步
线与角。〔教材第89~91页及第91页第1、2(1)题〕1.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并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2.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角,会画出指定度数的角。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互相交流合作的意识。重点: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认识角并会画角。难点:理解线与角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量角器、尺子、课件。师: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哪几种线?认识哪些角?生1:我们学过直线、射线、线段。生2:我们认识直角、锐角、平角、钝角、周角。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线与角”。(板书课题:线与角)1.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课件出示:师:你能说出上面的图形各是什么吗?生:直线、射线、线段。师:你能找出
平面图形。〔教材第90~92页及第91页第2(2)、3、4题和第92页第6题〕1.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分类,了解平面图形相互之间的联系。2.经过自主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以及提升能力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将分类、比较、辨析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三角板,圆规,等腰三角形纸片、等边三角形纸片和圆形纸片各一个。师: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师: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分类,可以怎样分?生: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四边形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师:这节课,我们按
立体图形。(教材第90~92页及第91页第5题和第92页第7~11题)1.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2.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画出从指定方向看到的形状。3.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从今天开始,我们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立体图形)1.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师: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师:如果把上面的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生:长方体、正方体一类;圆柱、圆
图形的计量单位。(教材第93页及第95页第1、2题)1.通过列表、画图等,对图形的计量单位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复习,进一步理解图形计量单位的进率及相应的换算关系,会选择恰当的计量单位。2.在探索与测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重点:归纳、整理学过的计量单位,并会应用。难点:各种计量单位的灵活应用。课件。课件出示教材第93页主题图。生1:要知道草坪的长和宽。生2:要知道圆形水池的面积。生3:还要知道圆柱的体积。师:以上数据都需要什么单位?生:分别需要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师:这节课我们就对图形的计量单位进行复习。(板书:图形的计量单位)1.回忆图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材第94页第6~9题及第95页第3~6题)1.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整理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比较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重点: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难点: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根据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出示六种基本平面图形)出示复习提纲:(1)什么叫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2)平面图形的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材第94页第9、10题及第96页第7~11题)1.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巩固。2.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 分析、归纳各种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500克大米。师:将一块石头放入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里,会发现什么现象?请解释这一现象。学生观察、讨论后汇报。生:水面升高了,因为石头占据了圆柱形容器的空间。师:这个有趣的现象曾启发了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发现了一个物理定律,从而给人类打开了征服海洋的大
图形的运动。(教材第97~98页)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设计图案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2.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培养空间观念。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以及数学的奥妙。重点:有条理地叙述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难点: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课件展示)师: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何感想?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复习图形的运动。(板书:图形的运动)1.复习轴对称、平移和旋转。(1)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师:你是怎样设计的?在画图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图形与位置。(教材第99~101页)1.使学生会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看懂和描述线路图,能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计算。2.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重点:辨认方向、确定位置,看懂和描述线路图。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多媒体课件。师: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生:可以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师: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方位的词?生: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师:这节课我们复习用数对、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1.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主题图。师:
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总结各种图形间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各种图形间的关系网络,复习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总结探索图形特征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等技能。2.整理与复习观察物体的有关知识,进一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归纳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间的联系。3.通过列表、画图等方法对图形测量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的含义以及相应的计量单位的含义;归纳几种基本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能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一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4.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能确
统计。(教材第102~105页)1.引导学生加深对统计的认识,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和编制统计表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统计。2.使学生初步掌握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明确统计图的种类和特点,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正确绘制。3.渗透统计思想。重点:正确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统计。难点:明确统计图的特征,会绘制、分析统计图。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图纸。1.揭示课题。教师: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学统计知识?2.引入课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进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师: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
可能性。(教材第106~107页)1. 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会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2. 培养学生依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并作出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能力。重点: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难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1. 课件出示表哥、表弟和表妹3人看电视的情境。表哥:我想看足球比赛。表弟:我想看动画片。表妹:我想看电视剧。师:3个人只有一台电视,都想看自己喜欢的节目,那么如何决定看什么节目呢?必须想出一个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公平的办法来决定看什么节目。你能想出什么公平的办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2.收集统计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整理收集数据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收集的数据整理成所学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统计图的特点。3.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注重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统计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即使是复习,也应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作为核心目标,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深入到统计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中去。2.注重体现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材第108~109页)1.梳理在以前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重点:梳理解决问题的策略。难点: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实物投影、相关的主题图。师: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恰当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师: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用画图策略解决了哪些问题。1.课件出示画图策略。(1)搭
列表和猜想与尝试。(教材第109页第2、3题)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列表法和猜想与尝试的解决问题的策略。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进一步巩固列表法和猜想与尝试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难点:能运用列表法和猜想与尝试的策略解决问题。课件。师: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小学阶段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谁来说一说有哪些策略?生: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和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师:上节课我们重点复习了画图的策略,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其他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列表和猜想与尝试)1.再现使用列表的情境。(1)学校组织了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奇思分别参加了其中一项。笑
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教材第109页第4题)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进一步巩固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难点:会运用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的策略解决问题。课件。让学生列举教材中使用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策略的例子,与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1. 再现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的情境。六(1)班10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2名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指名回答。板书: 2.讨论: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这个策略来
1.梳理在以前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2.能积极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为了帮助学生归纳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明确一些策略,二是为学生提供使用这些策略的情境。在本套教材中出现的主要策略有画图、列表、猜想和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人们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同时应用两种或多种策略。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整理学过的策略,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体会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解决问题的策略3课时
本部分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复习、巩固小学阶段有关数与代数的知识,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和代数初步。第二部分是复习、巩固小学阶段有关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与测量、图形与变换和图形与位置。第三部分是复习、巩固小学阶段有关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包括统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四部分是复习、巩固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知识,主要是梳理小学阶段学过的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列表法、画图法、猜想与尝试等。在学生完成所有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次系统的、完整的复习,使学生对整个小学数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注册成功
300万一线老师的共同选择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