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20 曹刿论战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 曹刿论战课文课件ppt,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春秋地图,春秋五霸,春秋三传,指鲁国,鲁庄公,都是祭祀神灵的东西,动词赐福保佑,诉讼案件,明察弄清楚,鲁国地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2.把握本文材料组织详略得当的特点。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PPT模板: PPT素材:背景: PPT图表: PPT下载: PPT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PPT论坛: PPT课件: 语文课件: 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 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 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 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
齐桓公——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名小白。晋文公——晋献公之子,姓姬名重耳。楚庄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吕、侣)。宋襄公——宋桓公次子,本名子兹甫。秦穆公——嬴姓,名任好,谥号穆。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作者:公羊高 谷梁赤 左丘明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 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刿 间 帛 孚 辙 轼 靡
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吃肉的人。这里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鄙陋。这里指眼光短浅。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以何,靠什么。何,什么。以,凭、靠。
指受惠的不过是身边近臣,未及百姓。徧,同“遍”,普及。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译文: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惠受惠的不过是身边近臣,未及百姓,他们是不会顺从您的。”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超过。这里有虚夸、以少报多的意思。
信实,忠诚老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意思是(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诚心,实情。这里指对各种诉讼案件处理得合情合理。
(这是)尽心为民一类的事。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译文: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如实禀告神。”曹刿说:“小信用未使神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弄清楚,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击鼓进军。鼓,动词,击鼓。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译文: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国的军队。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已经打了胜仗。既,已经。克,战胜。
第一次击鼓时,战士们勇气勃然而起。作,起。
满,充沛,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再,第二次。衰,衰落。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古:参与 今:隔开,不连接)
(古:军队 今:老师)
(古:养 今:安稳 )
古:目光短浅。 今: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古: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古:案件 今:监狱 )
(古:虚夸 今:增加)
古: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忠诚、忠心。
古:第二次。 今: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古:可以凭借 今:能,行)
名词用为动词,击鼓。
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名词作动词,下车。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名词用作动词,大败。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倒装句,宾语前置。
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
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概括段落大意。
曹刿问战,通过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曹刿参战,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曹刿论战,战后曹刿论述战役取胜的原因。
朗读第一段,鲁国各派对战争态度如何?
——统治者鲁庄公积极应战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战前曹刿与鲁庄公是怎样论战的?主题是什么?
庄公提出三个条件:近臣、神灵和人民。曹刿否定了前两者,肯定了第三者,体现“取信于民”的思想,这是政治的“远谋”。
根据第一段课文说说庄公和曹刿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热爱国家、深谋远虑、重视人民的力量
(1)“公将鼓之……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朗读第二段,战争中重点写什么事件?表现手法是什么?
(2)“公将驰之……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第三段战争结束后的论战围绕什么展开?有何作用?
围绕胜利原因展开; 是对第2段战争指挥的解释,是胜利必然性的揭示,表明曹刿军事上的“远谋”。
围绕着“论”字,在战争的前后,曹刿做了什么分析?
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有利阵地----战于长勺
反攻时机----彼竭我盈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
文中内容如何分详略?作者为何这样安排?
第1段详写了“何以战”,围绕“何以战”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表现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谋”;第2段略写“如何战”,通过对比表现曹刿的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第3段详写“何以胜”,完成了对他卓越的军事家形象的刻画。
试简要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曹刿请见——爱国热情;曹刿问战——政治远见;曹刿参战——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谨慎冷静的 性格;曹刿论战——过人的谋略。
政治平庸,军事无知;但战前作风民主,集思广益,愿接见还是个平民的曹刿的求见并采纳其民本思想;战中知人善任,大胆放权;战后不耻下问,虚心求教,是难得的开明君主。
(1)文章围绕“论战”来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虽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紧扣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及战胜齐国的原因,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2)运用对比手法,把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是《左传》名篇。
1.背诵课文。2.谈谈你知道的历史上其他以弱胜强的战役,并说明原因。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 曹刿论战备课课件ppt,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1课曹刿论战,背景简介,分析人物形象,政治远见,论战前准备,分析人物形象曹刿,军事才能,从战指挥,论战胜原因,归纳本文中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 曹刿论战试讲课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品简介,背景链接,整体感知,结合注释读通大意,◆古今异义,字词清单,◆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说课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曹刿论战,《左传》与左丘明,关于历史散文体例,一论战前准备,二述战争经过,三论取胜原因,古今词语,本文线索,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