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测试 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试卷
展开《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专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知识梳理
1.实验方案的设计
(1)思路:
①明确 ,弄清实验原理。
②选择仪器和 。
③设计实验 和操作 。
④记录实验 。
⑤分析得出 。
(2)要求:
① 性:实验原理、方案和操作过程必须科学、严谨、合理。
② 性:实验方案要切实可行。
③ 性:所用药品、仪器、装置安全可靠。
④ 性:实验方案设计要求操作简便、装置简单、现象明显。
2.实验方案的评价
(1)评价原则:
①目的明确。
②方法简便,现象明显。
③操作安全可靠。
④结论完整严密。
(2)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的评价:所选药品是否可行;反应是否易于控制;所用药品是否安全;是否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② 的评价:操作是否简便;是否节约药品;是否安全。
③ 的评价:操作的先后顺序及实验步骤是否完善。
④ 的评价:结论是否正确、全面。
二、考点透视
例1 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B.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D.探究燃烧的条件 |
例2 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中,现象足以说明其结论的是( )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一未知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
B |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木条熄灭 | 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
C | 点燃某种塑料 | 无刺激性气味 | 该塑料一定是聚氯乙烯 |
D | 向一未知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 | 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 |
例3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检验氧气 | 通入澄清石灰水 |
B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取样,加入明矾 |
C | 自制酸碱指示剂 | 将捣烂的牵牛花用酒精浸泡后过滤 |
D | 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碳酸钾 | 加入适量的稀硝酸 |
例4 实验创新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便。Y型管的使用能增强实验的对比性,增添实验的趣味性。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Y型管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进行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如图1所示实验,其设计的目的是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Y型管右侧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如图2所示实验中,一段时间后,缓慢倾斜Y型管,将右侧的稀硫酸部分倒入左侧,依据 (填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3)如图3所示实验中,根据Y型管左右两侧现象对比,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该实验中,Y型管顶端气球的主要作用是 。
例5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具有重要意义。某机械厂金属废料的成分是Zn、Cu、ZnO和CuO,某化学小组利用该金属废料回收铜并制取氧化锌和硫酸铜。请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回收铜并制取氧化锌,实验方案如下:
(1)步骤I所得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2)步骤III加入试剂甲的名称是 。
(3)步骤IV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 。
【活动二】利用活动一回收的铜制取硫酸铜,设计方案如下:
方案 A:
方案 B:
已知:Cu +H2SO4(浓) ∆ CuSO4+SO2↑+2H2O
(4)方案A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小组同学从绿色化学的视角分析方案B不合理,理由是 (写一条)。
三、课堂训练
1.下列实验操作(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结果)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方案) | 实验目的(结果) |
A |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2滴紫色石蕊溶液,通入CO2后振荡,再对试管加热 | 证明碳酸不稳定 |
B | 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试管的管口 | 证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
C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
D | 将固体药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称量 | 称量结果可能偏小 |
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达到着火点 | B.探究钢铁生锈需要氧气 | C.验证生石灰遇水放热 |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3.依据实验目的,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区分氧气和氮气 | 分别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放气体的集气瓶中 |
B |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固体 | 分别与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味 |
C |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 把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
D | 除去烧碱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 向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4.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待测溶液呈酸性 | B.探究水的组成元素 | C.探究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除杂:用浓硫酸除去O2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B.鉴别:用熟石灰鉴别NH4Cl固体和NH4NO3固体
C.检验:用高锰酸钾溶液检验CO2中是否混有SO2
D.制备: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备少量H2
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
A.鉴别KCl和NH4Cl两种化肥:取样,加入适量熟石灰研磨
B.检验NaOH溶液部分变质:取样,加入少量BaCl2溶液
C.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
D.配制溶质质最分数为5%的KCl溶液:称取5g KCl,放入100mL水中搅拌溶解
7.U形管在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一:探究分子的性质 | 实验二:验证氧化钙的性质 | 实验三: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 实验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1)实验一: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2)实验二: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三:能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Ag的现象是 ,反应一会儿后取出两种金属,溶液中溶质的存在情况是 。
(4)实验四:为了达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要求,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
8.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下列有关金属的实验活动。
(1)采用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纯铜片和纯铝片的硬度。写出看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
(2)设计实验证明铁具有导热性、延展性。老师们给提供了细铁丝、小铁块,其它可自选,写出操作步骤及现象。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铁具有导热性 |
|
| 铁具有延展性 |
(3)在做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相邻小组气泡产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组的快。对比现象提出一个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可供选择的物品:锌粒、锌粉、5%稀盐酸、10%稀盐酸、试管、药匙等
猜想 | 实验方案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
|
|
(3)从含Hg(NO3)2、Cu(NO3)2的实验废液中回收汞和铜,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 。
②加适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③若给黑色固体通入的试剂a为单质,则该单质是 。
参考答案
一、知识梳理
1.(1)实验目的 药品 装置 步骤 现象和数据 实验结论
(2)科学 可行 安全 简约
2.(2)原理 装置 操作 实验结果
二、考点透视
例1 A
例2 D
例3 C
例4
(1)验证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CO2+H2O==H2CO3
(2)产生大量气泡,气球膨胀
(3)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防止红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
例5
(1)ZnSO4、CuSO4、H2SO4
(2)稀硫酸
(3)中和过量的硫酸,并将硫酸锌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锌
(4)CuO+H2SO4==CuSO4+H2O
(5)生成的SO2会污染环境
三、课堂训练
1.C
2.D
3.D
4.A
5.B
6.A
7.
(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U形管内液面左降右升 CaO+H2O == Ca(OH)2
(3)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左侧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银丝表面无明显现象 一定含FeSO4,可能含CuSO4
(4)将多孔隔板和大理石换到U形管右侧
8.
(1)纯铝片划痕更明显,说明纯铜片比纯铝片硬度大
(2)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把细铁丝一段伸入酒精灯火焰中,用手摸另一端 | 手发烫 | 铁具有导热性 |
用小铁锤捶打小铁块 | 小铁块变扁平状 | 铁具有延展性 |
(3)
猜想 | 实验方案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 取相同的锌粒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同时分别向两个试管中滴加5%、10%的相等体积的稀盐酸 滴加10%稀盐酸的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快 |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
①使Hg(NO3)2、Cu(NO3)2完全反应
②使过量的铁粉完全反应 Fe+H2SO4==FeSO4+H2↑
③H2
备战中考化学考点总复习 专题20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点巩固】(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化学考点总复习 专题20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点巩固】(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共29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讲练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讲练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专题十二: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中考真题): 这是一份化学专题十二: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中考真题),文件包含化学专题十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化学专题十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中考真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