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点测试 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试卷
展开《碳和碳的氧化物》专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知识梳理
1.碳单质
(1)金刚石:由 构成,1个碳原子连 个碳原子,无色透明、硬度大、不导电。用于钻探机钻头、钻戒等。
(2)石墨:由 构成,1个碳原子连 个碳原子,深灰色、软、导电。用于铅笔芯、轻轨触电材料、电极等。
(3)C60:由 构成,1个碳原子连 个碳原子。用于材料科学等。
(4)活性炭:具有强 性,用于防毒面具、冰箱除味等。
(5)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不同。
2.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化学性质 (最外层 个电子)。
(2)可燃性:
完全燃烧: 。(写化学方程式,下同)
不完全燃烧: 。
(3)还原性:
木炭还原氧化铜: 。
木炭还原氧化铁: 。
3.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密度 空气, 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俗称 ,易 吸收大量的热。
(2)化学性质:
①“三不”:不能 ,一般不 ,不 。
②与水反应: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
③与碱溶液反应:
检验CO2: 。
除去CO2: 。
(3)用途:
①干冰:制冷剂、人工降雨(原理: )。
②灭火剂:利用了CO2的 (物理性质)和 (化学性质)。
③气体肥料: 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4.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密度 空气, 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毒性:极易与 结合,造成缺氧。CO有毒,在实验室中应注意 ;用煤等含碳燃料取暖时,要注意室内 。
②可燃性: (火焰呈 色)。
③还原性:用于冶金工业。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
二、考点透视
考点1 碳的性质和用途
例1 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黑色固体 | B.都有导电性 | C.都有滑腻感 | D.都有可燃性 |
例2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电导热性能很强、硬度很大的一种新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石墨烯是一种单质 | B.石墨烯是一种化合物 |
C.石墨烯具有导电性 | D.石墨烯具有导热性 |
例3 最近科学家发现,无定形碳在利用单脉冲激光冲激下生成Q﹣碳,硬度比钻石还高。下列关于这种“Q﹣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性质与普通碳单质相同 | B.常温下化学性质很活泼 |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 | D.碳原子仍然在不断地运动 |
例4 有关2CuO+C 高温 2Cu+CO2↑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铜发生了氧化反应 | 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
C.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 D.碳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
考点2 碳和碳的氧化物
例5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B.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例6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
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减小;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实验;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
A.①②③ |
| B.②⑤⑥ |
|
C.④⑤⑥ |
| D.③④⑤ |
|
例7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 B.通过灼热的木炭 |
C.通过烧碱溶液 |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例8 按如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
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
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
C.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CO2的质量
例9 某同学对二氧化碳部分知识构建的网络图。
(1)物质a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d 。
(2)反应④的反应条件是 ,该反应的另一种生成物的类别是 。
(3)判断反应⑤的发生需要的指示剂为 。
(4)选择图示反应,可以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填序号),
化学方程式为 。
(5)由反应④和反应⑤可知,化学反应的产物与 有关。
(6)除去二氧化碳的反应选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课堂训练
1.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是石墨电刷,它没有体现出石墨具有的性质是( )
A.导电性 | B.还原性 | C.滑腻感 | D.稳定性 |
2.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墨宝在书房摆放数年不褪色,是由于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一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形似足球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所以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石墨在高温、高压下能制得人造金刚石,这个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
B.它们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空气中氧气过多无害,而二氧化碳过多会形成酸雨
D.自然界里它们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相互转化
4.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
B.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所有物质
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5.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装置图。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B.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较反应前增加
C.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为了防止污染空气,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6.“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为证明“雪碧”中含有柠檬酸,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
A.变红后不再变色 | B.先变红后变紫 | C.先变无色后变红 | D.先变蓝后变紫 |
7.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承载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1)铅笔芯是用不同比率的石墨粉末和黏土粉末混合而制成。把一根6B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图1),接通电源后灯泡发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2)如图2是元素周期表中关于碳元素的信息图,则碳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
(3)用墨汁写绘的字画能从古代保存至今而不褪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 (填“稳定”或“不稳定”)。
(4)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请设计实验证明纸张中含有碳元素: (简述实验操作和现象)。
(5)砚台产地不同,成分也有差别,但其中的主要成分都 (填“易溶”或“难溶”)于水。
9.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1)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 不同。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图书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其原因是 。
10.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Cu2O)和木炭混合后加热到800℃左右,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合金,名为“金钅俞 (tōu)石”。高温过程中炉甘石先分解。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11.类价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构建类价二维图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图1是某同学绘制的关于碳元素的类价二维图。
(1)写化学式:a ;e 。
(2)X处对应物质的类别是 。
(3)煤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图2是用煤合成水煤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方框丁中微粒的图示为 ,乙对应的物质表现出了 性。
(4)类价二维图中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请从含碳物质中选择合适物质完成下列表格:
转化类型 | 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用途 |
碳元素化合价升高 |
| 工业炼铁 |
| 炼铜的置换反应 | |
碳元素化合价不变 | NaHCO3+HCl====NaCl+CO2↑+H2O |
|
12.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碳(C)的化学性质时,了解到高温下C与CuO反应生成CO2,C还能使CO2转变成CO。于是对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CO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C还原CuO时产生的CO2与C进步反应生成CO,化学方程式是 。
【查阅资料】CO不与NaOH、Ca(OH)2及H2SO4反应。
【实验方案】取研细和干燥后的木炭(0.3g)和CuO(2.0 g),混合均匀并装入试管,连接装置,高温反应,检验气体。
【实验过程】
(1)由图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可检验CO,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几种装置的组合,由另一种明显的现象来进一步确定CO的存在,则装置连接的最佳顺序为 →尾气处理(填字母)。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① C.①→④→①→③→② D.③→④→①→②
(2)上述进一步确定CO存在的现象是 (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除外)。
(3)装置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写出CO尾气处理的方法: (一种即可)。
【实验结论】高温下,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有CO。
【延伸应用】冬天,室内用炭火取暖时,应注意 。
参考答案
一、知识梳理
1.
(1)原子 4 (2)原子 3 (3)C60分子 3 (4)吸附 (5)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2.
(1)不活泼 4
(2)C+O2 点燃 CO2 2C+O2 点燃 2CO
(3)C+2CuO 高温 2Cu+CO2↑ 3C+2Fe2O3 高温 4Fe+3CO2↑
3.
(1)大于 能 干冰 升华
(2)①燃烧 支持燃烧 供给呼吸 ②CO2+H2O==H2CO3 红 ③CO2+Ca(OH)2==Ca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3)①升华吸热 ②密度大于空气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光合
4.
(1)略小于 难
(2)①血红蛋白 尾气处理 通风换气 ②2CO+O2 点燃 2CO2 蓝
③CO+CuO ∆ Cu+CO2 3CO+Fe2O3 高温 2Fe+3CO2
二、考点透视
例1 D 例2 B 例3 B 例4 D 例5 C 例6 C 例7 D 例8 C
例9 (1)CH4 H2CO3 (2)叶绿素、光照 有机物 (3)紫色石蕊 (4)③ CaCO3 高温 CaO+CO2↑
(5)反应条件 (6)③ CO2+2NaOH==Na2CO3+H2O
三、课堂训练
1.B 2.C 3.C 4.A 5.B 6.A
7.(1)石墨具有导电性 (2)6 (3)稳定 (4)取一张白纸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石灰水变浑浊 (5)难溶
8.(1)排列方式 (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9.ZnCO3 高温 ZnO+CO2↑ C+2ZnO 高温 2Zn+CO2↑ C+2CuO 高温 2Cu+CO2↑
10.(1)CH4 H2CO3 (2)盐 (3) 还原 (4)3CO+Fe2O3 高温 2Fe+3CO2
C+2CuO 高温 2Cu+CO2↑ 缓解胃酸过多症
11.C+CO2 高温 2CO (1)B (2)经过③之后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CO+CuO ∆ Cu+CO2
(4)增加点燃的酒精灯 通风
备战中考化学考点总复习 专题08 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精讲】(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化学考点总复习 专题08 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精讲】(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共5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影响,CO与CO2的鉴别与除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中考化学考点总复习 专题08 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巩固】(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化学考点总复习 专题08 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巩固】(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共22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练习专题02 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详解)(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练习专题02 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详解)(教师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碳的化学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