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高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试卷
展开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B.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C.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D.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本题中,“愚意尝谓非宜”意思是:我认为不合时宜。“何者”是针对“愚意尝谓非宜”而发问的,故要断开,排除CD;“黎庶不达其意”,“黎庶”是主语,“不达”谓语,“其意”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
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获取天下。
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A项,“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说法错误。太守不负责掌管军事和科举,太守的职责是“治民、进贤、决讼、检奸,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故选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迁任职。他的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他为尚书郎,他却认为地位高低不值得计较,越级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
B.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为由,虽有皇上命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将他比作张释之。
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
D.彪之言辞机敏,反对权臣听政。简文帝去世,讨论身后事时有人提出等候大司马处置,他抢先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马将被他斥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C项,“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表述有误,原文是“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是原来有规定,不是找借口,不愿到任办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答案】
(1)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传染,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进宫。
(2)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买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题得分点:“时疾”,传染病;“身”,自己;“虽”,即使;
第二题得分点:“笃”,重;“遣”,派遣;“问所苦”,探病问候;“营”,治。
【点睛】
译文:
王彪之,字叔武。二十岁时,胡须鬓角都白了,当时人称他为王白须。最初任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你为尚书郎,你有幸可以做朝官了。”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本来不值得计较,应当在合途的时候任职,至于破格提拨,这并不是我的愿望。”于是做了尚书郎。多次升迁,担任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当时永嘉太守谢毅,大赦后处死当地人周矫,于是周矫堂兄周球向扬州府告发。扬州刺史殷浩派从事拘捕谢毅,交付廷尉审理。王彪之认为周球是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没有爵位,不在廷尉职责范围以内,不肯受理,这件事在州里颠过来倒过去。穆帝发出诏令命王彪之收处谢毅。王彪之又上疏据理力争,当时人把他比作西汉廷尉张释之。当时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任抚军,执掌国政,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他回答说:“自从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大赦,我认为不合时宜。为什么呢?老百姓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认为每逢郊祀必定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之辈又要产生侥幸的心理了。”于是就听从了他的意见。永和末年,多发传染病。按旧例,朝中大臣之家有传染病,家中传染三人以上的,即使自身无病,百日内也不得进宫。此时,文武百官多称家有时疾而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进言道:“瘟疫之年,没有哪一家不传染。如果因此就不入宫,那恐怕连近侍也无人充当,皇宫将会空无一人了。”朝廷听从了王彪之的进谏。等到简文驾崩,群臣犹豫不定,没有敢立下继承人。有人说,这件事应该当由大司马来决定。王彪之严肃地说:“国君驾崩,太子应当即位为君,大司马怎能有资格提出异议?如果事先在大司马的面前询问,那么一定会被责备的。”于是朝廷的议论才平息下来。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因为孝武帝年幼而下达命令,令桓温沿袭周公代替周成王摄政的旧例。命令已经公布,王彪之说:“这些不同寻常的违背天命的事,大司马一定要再三辞让,如果导致政务停顿,耽误先帝陵墓的修筑,我不敢遵奉命令,谨将诏书密封归还。”于是事情也就没能实行。王彪之被加封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没有正式任命。病重后,皇帝派黄门侍郎探病问候,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就赠以光禄的官职,谥号是简。二、【2021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双基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頍,字景文,齐州刺史颁之弟也。年数岁,值江陵陷,随诸兄入关。少好游侠,年二十,尚不知书。为其兄题所责怒,于是感激,始读《孝经》、《论语》,昼夜不倦。遂读《左传》、《礼》、《易》、《诗》、《书》,乃叹曰:“书无不可读者!”勤学累载,遂遍通五经,究其旨趣,大为儒者所称。解缀文,善谈论。年二十二,周武帝引为露门学士。每有疑决,多頍所为。而頍性识甄明,精力不倦,好读诸子,偏记异书,当代称为博物。又晓兵法,益有纵横之志,每叹不逢时,常以将相自许。开皇五年,授著作佐郎。寻令于国子讲授。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太奇之超授国子博士后坐事解职,配防岭南。数载,授汉王谅府谘议参军,王甚礼之。时谅见房陵及泰、蜀二王相次废黜,潜有异志。頍遂阴劝谅缮治兵甲。及高祖崩,谅遂举兵反,多頍之计也。顿后数进奇策,谅不能用。杨素至蒿泽,将战,頍谓其子曰:“气候殊不佳,兵必败。汝可随从我。”既而兵败,頍将归突厥,至山中,径路断绝,知必不免,谓其子曰:“吾之计数,不减杨素,但坐言不见从,遂至于此。不能坐受擒执,以成竖子名也。 吾死之后,汝慎勿过亲故。”于是自杀,瘗之石窟中。其子数日不得食,遂过故人,竟为所擒。杨素求頍尸,得之,斩首,枭于太原。时年五十四。撰《五经大义》三十卷,有集十卷,并因兵乱,无复存者。
(节选自《隋书·卷七十六》
5.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大奇之/超授国子博士/
B 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大奇之/超授国子博士/
C. 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大奇之/超授国子博士/
D. 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大奇之/超授国子博士/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国子祭酒”是元善的官职,中间不能断开,所以在“国子祭酒”前断开,排除A、D;“大奇”的主语应是“高祖”,所以在“高祖”前面断开,排除C。整句话的翻译为:恰逢隋文帝亲自到国子学参加奠祭先圣先师的典礼,国子祭酒元善讲授《孝经》,王頍和他进行争辩讨论,王頍辞色锋利,元善常常被他说得理屈词穷。隋文帝认为他很了不起,破格提拔他担任国子监博士。故选B。
6.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经,一般指儒家广为流传的五本经典,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B. 国子,此处指国子学,中国古代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始设于晋武帝,与太学并立。
C. 配,指“配流”,在罪犯脸上刺字后,将之押解、发配、流放到荒僻、偏远处,以示惩戒。
D. 竖子,意为“小子”,是对人的蔑称,《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中的“竖子”均是此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在罪犯脸上刺字后”是错误的。“配”只指流放,在脸上刺字的刑法称为“黥”,刺字后流放可称为“刺配”。 故选C。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頍少不读书,成年发奋。王頍二十岁前都没有认真读书,被兄长责骂后幡然醒悟,昼夜苦读数年,终于取得了一定的儒学成就。
B. 王頍博览群书,辩才出众。王頍遍读儒家经典和兵法等各类书籍,被称为“博物”,在与国子祭酒辩论时常能使对方哑口无言。
C. 王頍智计出众,料事如神。王頍看出时机不当、气数不佳,估计会战败,战败后他又告知儿子保全之法,儿子违背,果然被捕。
D. 王頍自负才华,下场凄凉。汉王杨谅想反叛,于是王頍暗中为他出主意,整顿军备,又多次出奇谋,却因被杨素打败而被捕遇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C项,“估计会战败”是错误的。原文说的是“气候殊不佳,兵必败”,即他认为一定会战败。故选C。
8.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之计数,不减杨素,但坐言不见从,遂至于此。
(2)其子数日不得食,遂过故人,竟为所擒。
【答案】(1)我的计谋策略,不比杨素差,只是因为我的话不被杨谅采纳,才到这个地步。
(2)他的儿子好几天找不到食物吃,于是去拜访了老朋友,最终被杨素抓获。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计数”,计谋策略;“坐”,因为;“见”,被。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过”,拜访;“故人”,老朋友;“竟”,最终;“为所”,被动句,被。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王頍,字景文,是齐州刺史王颁的弟弟。王頍只有几岁的时候,恰好遇江陵被攻陷,跟着几个哥哥进入潼关、函谷关以内。少年时候好交游、重信义、轻生死,能帮助人解救急难,二十岁了还没有好好读书。被他的哥哥王颙怒骂,因为这样受到激励,开始读《孝经》、《论语》,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又读了《左传》、《礼记》、《易经》、《诗经》、《尚书》,于是感叹说:“没有什么书是不能读的!”连续多年勤奋学习,于是完全通晓了五经,探究其中的要旨大意,被当时的大儒大加称赞。王頍分析撰写文章,善于谈论学术。二十二岁的时候周武帝让他做了露门学士。周武帝每当有疑难需要决断的时候,大多都是王頍来完成。王頍很有天分、悟性,有敏锐的分辨力,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好读诸子百家的书,特别喜欢与众不同的书,被当时的人称为“博物”。王頍还通晓兵法,更有征战四方建功立业的志向,常常感叹生不逢时,常常认为自己有能力出将入相。开皇五年,隋文帝任命他为著作佐郎。不久任命他为国子学讲授。恰逢隋文帝亲自到国子学参加奠祭先圣先师的典礼,国子祭酒元善讲授《孝经》,王頍和他进行争辩讨论,王頍辞色锋利,元善常常被他说得理屈词穷。隋文帝认为他很了不起,破格提拔他担任国子监博士。后来因犯罪被解除职务,被发配流放到岭南驻防。过了几年,被任命为汉王杨谅的府谘议参军,汉王非常礼待他。当时杨谅看到房陵和秦王、蜀王相继被罢职、除爵,暗中产生了反叛的打算。王頍于是私下劝杨谅整顿士兵修缮武器。等到隋文帝驾崩,杨谅就举兵造反,很多都是王頍出的计谋。王頍后来多次给杨谅提了奇谋,杨谅都没有采纳。杨素到蒿泽,准备和杨谅开战,王頍对他儿子说:“时机、气运都不好,我们的军队必败。你可以跟着我。”不久杨谅的军队果然大败,王頍打算带着儿子逃到突厥,到了山里,小路断绝,王頍自知必然不能幸免,对他的儿子说:“我的计谋策略,不比杨素差,只是因为我的话不被杨谅采纳,才到这个地步。我不能坐以待毙,来成就那些小人的名声。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谨慎小心,千万不能去找那些亲朋故交。”于是自杀,他儿子把他埋在了一个石窟之中。他的儿子好几天找不到食物吃,于是去拜访了老朋友,最终被杨素抓获。杨素找到了王頍的尸首,斩首,在太原把头悬挂起来示众。这一年王頍五十四岁。王頍撰写的《五经大义》有三十卷,有文集十卷,全都因为战乱,没有一卷留存下来。
06 课内文化常识汇编助记-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06 课内文化常识汇编助记-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离骚, 《楚辞》和楚辞不同在于,谏太宗十思疏,师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 这是一份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共60页。
秘籍08 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 这是一份秘籍08 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文件包含秘籍08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解析版docx、秘籍08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备战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