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期末测试卷A卷1
展开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期末复习通关检测
期末测试卷A卷
1.已知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A与X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的脱水性
B.若A为铜,则在图中的反应,X只起氧化的作用
C.若A为碳单质,则C不宜用来扑灭由钠引起的着火
D.将B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2.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 000~20 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如表所示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N≡N
F—F
N—F
键能(kJ•mol-1)
946
154.8
283.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程N2(g)→2N(g)放出能量
B.过程N(g)+3F(g)→NF3(g)放出能量
C.反应N2(g)+3F2(g)=2NF3(g)为吸热反应
D.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3.关于下列三种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香叶醇在铜作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柠檬醛
B.月桂烯属于烃
C.都可以发生加成反应、酯化反应、氧化反应
D.都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解NaCl溶液、熔融态的氯化镁可制得相应的金属单质
B.工业上可用含Cu2S的矿石和氧化剂O2反应冶炼Cu
C.铝热反应可用于冶炼高熔点金属,如K、Ca、Cr、Mn等
D.工业电解熔融态的Al2O3制Al时,加冰晶石的主要作用是提高Al的产量
5.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SO2,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又能制得氢气,具体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器中的物质分离操作为过滤
B.该工艺中HI的量没有改变,可视作该工艺的催化剂
C.该工艺中I2和HI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碘循环”
D.碘循环工艺的总反应为2SO2 +4H2O +I2=H2+2H2SO4+2HI
6.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7.我国在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 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成
C.汽油主要是的烃类混合物 D.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8.为比较和对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B.若图1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一定说明比对分解催化效果好
C.用图2所示装置测定反应速率,可测定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
D.为检查图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
9.有科学家认为硅是 “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下列有关硅可能成为新型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硅单质
B.自然界中的硅易开采,且可再生
C.硅燃料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角度考虑,硅是优质 燃料
D.硅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其燃烧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容易有效地控制
10.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向苦卤中通入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将其还原吸收
11.某温度时,物质的量均为2mol的两种气体,在2L密2、2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某一时刻测得、、Z的2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B.
C.
D.
12.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13.经过多方努力,郑州市的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加装尾气处理装置可以减少有害尾气的排放。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是该过程的中间产物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为CO和NO
C.NO和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该催化转化的总反应方程式
14.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 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 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设的NaOH溶液;③加人稍 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②①⑤④ B. 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③⑤②①④
15.乙醇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在铜催化共热下与反应时断裂①和③
C.在铜催化共热下与反应时断裂①和⑤
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①②③④⑤
16.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
1).汽车尾气中NO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甲所示。1 mol N2和1 mol O2完全反应生成NO会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________kJ能量。
2).通过NO传感器可监测汽车尾气中NO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提示:O2-可在此固体电解质中自由移动)
①NiO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外电路中,电子是从______________电极流出(填"NiO"或"Pt")。
③Pt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3).一种新型催化用于NO和CO的反应:2NO+2COCO2+ N2。已知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可提高该反应速率,为了验证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条件已经填在下表中。
实验编号
T/℃
NO初始浓度/(mol • L-1)
CO初始浓度/ (mol • L-1)
催化剂的比表
面积(m2 •g-1)
Ⅰ
280
1.2×10-3
5.80×10-3
82
Ⅱ
280
1.2×10-3
b
124
Ⅲ
350
a
5.80×10-3
82
①请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a=____________。
②能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规律的是实验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③实验Ⅰ和实验Ⅱ中,NO的物质甲的量浓度c(NO)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其中表示实验Ⅱ的是曲线___________(填“甲”或“乙”)。
4).在容积固定的绝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 +2CO2CO2+N2,不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序号)
A.容器内混合气体温度不再变化
B.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C.2v逆(NO)=v正(N2)
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17.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
(1)上述三个装置中,不能证明“铜与浓硝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
(2)某同学选用装置Ⅰ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说明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为探究固体M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Ⅱ进行实验(反应在甲中进行)。
①若M为钠,则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②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则说明M溶于水__________(填“一定是放热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或“可能是放热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
③若观察到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M可能是__________。
(4)至少有两种实验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方法①:选择上述装置__________(填“Ⅰ”“Ⅱ”或“Ⅲ”)进行实验;
方法②: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棉花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
18.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M、N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时间是____min,该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____。
(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80kJ的热量,当容器中充入1mol N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填序号)
①等于Q kJ ②小于Q kJ ③大于Q kJ ④等于2Q kJ
(4)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序号)
①该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②该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该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 N的同时,生成1mol M
(5)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填序号)
①升高温度 ②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Ar
③容器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Ar ④使用催化剂
1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常温下某非金属氧化物形成的未知气体的成分。该小组成员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持续通入一段时间后发现浑浊的石灰水又变澄清,由此该小组成员对气体的成分提出猜想。
[提出猜想]
猜想1:该气体为
猜想2:该气体为
猜想3:
::为了验证猜想,该小组设计实验加以探究:
[实验探究]
该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将气体从a端通入,则:
(1)B中应该装 试剂(填序号)。
A.NaCl溶液
B.酸性溶液
C.盐酸
D.澄清石灰水
(2)A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 。
(3)D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
通过该实验,该小组同学观察到以下三个实验现象:
①A中品红溶液褪色;
②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
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
(4)由上述现象,该小组同学确认该气体的成分为 。
20.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
(1)为除去粗盐中的杂质(),加入的试剂顺序正确的是 (填序号)。
A.NaOH溶液→溶液→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溶液→NaOH溶液→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C.NaOH溶液→溶液→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D.溶液→NaOH溶液→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2)制备钠单质的方法之一是电解熔融NaCl,写出电解的化学方程式: .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的沸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他们参观生产过程后,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①图中仪器B的名称是 ,冷却水的出口为“ ”(填“甲”或“乙”)。
②2C中液体的颜色为 .
③D装置的作用是 .
(4)已知某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现欲使溶液中的Cl、Br、的物质的量之比变成4:3:2,那么需要通入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的 (填序号)。
A. B. C. D.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已知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确定X为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蔗糖炭化,故A正确;若A为铜,则在图中的反应中,X起氧化和酸的作用,故B错误;若A为碳单质,则C为二氧化碳,能与Na的燃烧产物Na2O2反应放出O2,促进燃烧,不宜用来扑灭由钠引起的着火,故C正确;B为二氧化硫气体,有漂白性,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故D正确。
2.答案:B
解析:根据断键吸热,成键放热以及反应的能量变化=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分析判断。N2(g)→2N(g)为化学键的断裂过程,应该吸收能量,A错误;N(g)+3F(g)→NF3(g)为形成化学键的过程,放出能量,B正确;反应N2(g)+3F2(g)=2NF3(g)的能量变化=(941.7+ 3 × 154.8-283.0 ×6)kJ•mol-1=-291.9 kJ•mol-1,属于放热反应,C错误;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则不能发生化反应,D错误。
3.答案:C
解析:由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类推可知香叶醇在铜作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柠檬醛,A正确;月桂烯只由碳、氢元素组成,属于烃,B正确;月桂烯和柠檬醛均不能发生酯化反应,C错误;三种化合物都含有,都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4.答案:B
解析:电解NaCl溶液得到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电解熔融态的氯化镁可制得镁和氯气,故A错误;工业上可用Cu2S和O2反应制取粗铜,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Cu2S +O2=2Cu + SO2,O2作氧化剂,故B正确;铝热反应不能用于冶炼K、Ca等活泼金属,故C错误;工业电解熔融态的A12O3制Al时,加冰晶石的主要作用是降低Al2O3的熔化温度,不能提高Al的产量,故D错误。
5.答案:C
解析:分离器中的物质都可溶,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由题干知该工艺中碘先作氧化剂氧化二氧化硫生成H2SO4和HI,而后HI分解生成碘,HI是中间产物,并非催化剂,故B错误;反应器中,碘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和H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 +I2 +2H2O=+2I-+4H+,在膜反应器中发生反应:2HII2 +H2,反应器中消耗的碘的量等于膜反应器中生成的碘的量,该工艺中I2和HI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碘循环”,故C正确;在反应器中发生反应:SO2 +I2 +2H2O=2HI +H2SO4,在膜反应器中的反应为2HII2 +H2,将两个方程式相加得总反应为SO2 +2H2O=H2SO4+H2,故D错误。
6.答案:B
解析:A项、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选用酶作催化剂,条件温和,同时利用MV+和MV2+的相互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可提供电能,故A正确;
B项、左室为负极区,MV+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V2+,电极反应式为MV+-e-=MV2+,放电生成的MV2+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与H2反应生成H+和MV+,反应的方程式为H2+2MV2+=2H++2MV+,故B错误;
C项、右室为正极区,MV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V+,电极反应式为MV2++e-=MV+,放电生成的MV+与N2在固氮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NH3和MV2+,故C正确;
D项、电池工作时,氢离子(即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向正极移动,故D正确。
故选B。
7.答案:B
解析:A,通过图示可以得到反应①为,根据原子守恒,得到反应①为,A正确;B,反应②生成的中含有碳氢键和碳碳键,B错误;C,汽油主要是的烃类混合物,C正确;D,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图中a是,其系统命名法名称为2-甲基丁烷,D正确。
8.答案:B
解析:由于和的阴离子不相同,故若图1所示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不能说明比对分解催化效果好。
9.答案:A
解析:硅元素具有亲氧性,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没有硅单质,A错误;硅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主要以硅酸盐和二氧 化硅的形式存在,易开采且可再生,B正确;硅常温下为固体,性质较稳定,便于运输和贮存,较为安全.硅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是优质的燃 料,C正确;桂燃烧放出的热量大,燃烧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固 体,对环境的污染容易有效控制,D正确。
10.答案:C
解析:苦卤中含有,通入可将氧化生成,A项正确;粗盐中含有、等杂质离子,故先除杂得NaCl和KCl的混合溶液,而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故采用重结晶可以得到纯净的NaCl,B项正确;工业上沉淀海水中的,采用,不用NaOH,因为NaOH的价格较贵,C项错误;易挥发,用热气吹出后,用吸收,生成和HBr,富集后再用处理HBr生成,D项正确。
11.答案:A
解析:该时刻,、、,则, , ,化学方程式可写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Z的化学式为或,A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判断。观察四联苯的结构为对称结构,可判断其一氯代物有5种:.
13.答案:C
解析:由题目提供的图可知:,是该过程的中间产物,故A正确;汽油不完全燃烧可生成CO,空气中的氮气在气缸中放电条件下可生成NO,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是CO、NO、等,故B正确;NO和在常温下就能反应生成,故C错误;该反应的反应物是NO、、CO,生成物是、,反应条件是催化剂,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
14.答案:A
解析:粗盐的提纯中,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除去,每一步所加 试剂都过量,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Mg2+,加入BaCl2溶液 的目的是除去,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Ca2+和过量的 Ba2+,由此可知,Na2CO3溶液一定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即①一定在③之后,将产生的沉淀一起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盐酸,即④在⑤ 之后,故操作顺序可以是②③①⑤④或③②①⑤④或③①②⑤④,故 A正确。
15.答案:C
解析: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是羟基中的O-H键断裂,A项正确;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时,断裂化学键①和③,B项正确,C项错误;乙醇完全燃烧时,化学键①②③④⑤全部断裂,D项正确.
16.答案:1.吸收;180;
2. ①氧化;2NiO; ③O2+4e-=2O2-;
3. ①1.2 ×10-3; ②Ⅰ和Ⅲ;③乙;
4.CD
解析:1.由图甲可知,1 mol N2和1 mol O2完全反应生成NO时,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为946 kJ +498 kJ =1444 kJ,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为2×632 kJ=1 264 kJ,则反应时需要吸收180 kJ能量。
2.①原电池中,NiO电极为负极,电极上N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NO2。②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NiO电极)流出,经导线流入正极(Pt电极)。③原电池中,Pt电极为正极,O2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O2-,电极反应式为O2 +4e-=2O2-。
3.①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1、Ⅱ温度相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不同,实验目的是验证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温度和反应物的初始浓度要相同;实验1、Ⅲ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相同、温度不同,实验目的是验证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反应物的初始浓度要相同,a应该为1.2×10-3。②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I、Ⅲ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相同,温度不同,实验目的是验证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③因实验I、Ⅲ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不同,温度、反应物的初始浓度相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平衡移动无影响,但实验Ⅱ的反应速率快,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实验Ⅱ对应的为曲线乙。
4.A项,因反应在绝热容器中进行,容器内混合气体温度会变化,当温度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B项,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当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项,平衡时,v逆(NO)=2v正(N2),2v逆(NO)=v正(N2)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D项,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则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一直保持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17.答案:(1)Ⅲ; (2)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 放热; (3)①产生气泡,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烧杯里的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②可能是放热反应;某些物质(如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但不是放热反应③硝酸铵
(4)Ⅰ或(Ⅱ); 放热
解析:(1)装置Ⅰ可通过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的变化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装置Ⅱ可通过烧杯中是否产生气泡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装置Ⅲ只是一个铜与浓硝酸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水吸收的装置,不能证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2)Ba(OH)2与硫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3)浓硫酸、硝酸铵溶于水有热效应,但不属于化学反应。
(3)方法①:选择上述装置Ⅰ(或Ⅱ)进行实验,Ⅰ装置右边U形管中左端液面降低,右端液面升高(或装置Ⅱ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方法②: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脱脂棉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放出大量热,使脱脂棉燃烧,证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18.答案:(1) (2)60.5mol/(L·min)(3)②(4)③(5)①④
解析:(1)反应进行到6min时N减少8mol-2mol=6mol,M增加5mol-2mol=3mol,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题图可知反应进行到6min时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因此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时间是6min,该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3)充入8mol N,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80kJ的热量,充入1mol N与充入8mol时相比,若转化率相同,则放出0kJ的热量。但该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与充入8mol相比,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0kJ。
(4)A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能为零,错误;B密度是混合气体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最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因此该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C正反应体积减小,则该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D该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 N的同时,生成1mol M,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5)A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B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Ar,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C容器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Ar,容器容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D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
19.答案:该气体为和的混合气体
(1)b
(2)验证未知气体中是否含有
(3)验证未知气体中是否含有
(4)和的混合气体
解析:能使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的气体只有和,所以提出的猜想是:①该气体为;②该气体为;③该气体为和的混合气体。因为的存在对的验证有干扰,所以要验证气体的成分,必须先验证是否存在,并将其除尽,再验证气体是否存在。
20.答案:(1)BC (2)
(3)①直形冷凝管 甲②深棕红色或红棕色 ③吸收尾气(4)C
解析:(1)应先加入溶液除去,再加入溶液除去和,二者加入顺序不能颠倒,如果加反了,过量的将不能被除去。而加入NaOH溶液除去的顺序不受限制,最后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用盐酸除去即可,故B、C正确。
(2)制备钠单质的方法之一是电解熔融NaCl,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由装置图可知,提纯溴利用的方法是蒸馏,仪器B为直形冷凝管,冷却水应从下端进入,上端流出,故冷却水的出口为甲。
②控制温度为59℃,使溴单质挥发,通过冷凝得到呈深红棕色或红棕色的液态溴单质。
③进入D装置的物质为溴蒸气,溴蒸气有毒,为避免其污染环境,需要进行尾气吸收。
(4)已知还原性:,反应后有剩余,说明浓度没有变化,通入的只与发生反应,设原溶液中含有2 mol 、3 mol、4mol-,通入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变为4:3:2,则各离子及其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 、3 mol、、增加了2mol,减少了2mol,说明通入了1 mol,则通入的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的,故选C。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综合测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本册综合课时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综合检测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本册综合同步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复习综合卷【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综合卷【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