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生物试卷
展开1.如图为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装置,每个烧杯中放有等量的干燥种子(20粒),并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请预测:种子发芽率最高的是( )
A.B.
C.D.
2.了解一些安全用药常识和急救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与西药相比,中药无毒副作用,可放心服用
B.伤口缓慢流出暗红色血液,可指压伤口远心端进行止血处理
C.OTC需要凭医生的处方购买,并在医生的监控或指导下服用
D.对呼吸和心跳骤停者实施心肺复苏,按压和吹气的比例是15:2
3.为了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小红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绘制了相关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区别在于它具有细胞壁和液泡
B.若想将图1视野中的细胞①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右下方移动
C.若想将图1中的细胞结构放大到最大程度,应选择图2中的镜头②③组合
D.制作装片时,为了防止产生气泡和细胞失水,应在载玻片中央滴生理盐水
4.图1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图2表示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共有3条食物链
B.图1中所示的所有组成成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图2中的甲代表图1中的蛇
D.即使该生态系统气候适宜、草木繁茂,鼠的数量也不会无限增加,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2017年克隆猴“中中”“华华”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的新时代。克隆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中”的性状与受体猴的性状一致
B.“中中”的皮肤中含有具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
C.“中中”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图中标号①所示的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都发生了变化
6.生物通过生殖发育使得生命世代相续、生生不息。请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生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过程均在水中完成
B.图2所示生殖方式产生的新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C.图3所示昆虫的发育方式与蝗虫相同,都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D.图4鸟卵的结构中,胚胎发育的部位是⑤胎盘,其内含有细胞核
7.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无翅或残翅的变异对昆虫来说是不利变异
B.无翅或残翅昆虫其繁殖能力比有翅的昆虫强
C.无翅或残翅昆虫容易存活,并将该变异遗传给后代
D.昆虫为了适应大风环境,产生了无翅或者残翅的变异
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请分析下列有关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吃的桃子是由图1中的结构②发育而来
B.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C.植物的枝条由叶芽发育而来,枝条上的叶片由图2中的结构①发育而来
D.幼根的生长主要是依靠图3中②处细胞的分裂和③处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实现
二、填空题
9.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达州市因地制宜成功建成了多个草莓生产基地,开展休闲采摘,带动了观光农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为了探究草莓的生理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将图1装置放置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将叶片甲用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再将装置移至光下数小时,最后将甲、乙、丙三片叶取下(同时去掉甲上的黑纸片),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
②将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再分别向叶片上滴加碘液,稍后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三片叶的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图1滴加碘液后变为蓝色的叶片是 。
(3)针对图1,对于大棚里种植的草莓采取 (请答出两条)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4)图2表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大棚内CO2吸收相对量的变化曲线,那么该大棚内的草莓要积累有机物,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
(5)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3中的 生理活动。(填字母)
10.为了探究番茄颜色的遗传,某实验小组对红果番茄和黄果番茄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据表回答:
(1)在遗传学上,我们将番茄的红果和黄果称为一对 ,它们由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控制。
(2)选择表中组合 可以判断番茄果皮颜色的显隐性。
(3)为测定丙的基因组成(假设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用A和a表示),可选择丙与甲杂交:若子代的果皮颜色全部为 色,则丙的基因组成为 。
1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7日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其中指出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传染病,对全世界都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
(2)我国为迅速控制疫情,采取了如下措施:
①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避免人员聚集,比如延迟开学
②对车站、商场等场所落实环境卫生整治、消杀等措施
③通过电视、网络提醒人们接收包裹后洗手、并对包裹进行消毒
④对患者和疑似患者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措施
上述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填序号)
(3)如果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成功,将能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该传染病的目的,这种免疫方式属于 免疫。
(4)以下关于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B.抗体能将与其结合的抗原直接吞噬
C.免疫系统也会攻击人体自身的细胞
D.抗体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随抗原的消失而消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为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装置,每个烧杯中放有等量的干燥种子(20粒),并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请预测:种子发芽率最高的是( )
A.B.
C.D.
【分析】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解: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A中有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符合种子萌发的条件;B中水淹没了种子,缺少空气,种子不能萌发;C中没有水,种子不能萌发;D中温度5℃,温度太低,不适宜种子萌发,因此种子萌发率最高的是A。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2.了解一些安全用药常识和急救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与西药相比,中药无毒副作用,可放心服用
B.伤口缓慢流出暗红色血液,可指压伤口远心端进行止血处理
C.OTC需要凭医生的处方购买,并在医生的监控或指导下服用
D.对呼吸和心跳骤停者实施心肺复苏,按压和吹气的比例是15:2
【分析】(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2)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
【解答】解:A.中药材来源于大自然,副作用小,但毒性不一定小,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错误。
B.伤口缓慢流出暗红色血液,这是静脉出血,可指压伤口远心端进行止血处理,正确。
C.OTC是非处方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按所附药品说明书服用,错误。
D.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结合时,要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安全用药及急救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3.为了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小红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绘制了相关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区别在于它具有细胞壁和液泡
B.若想将图1视野中的细胞①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右下方移动
C.若想将图1中的细胞结构放大到最大程度,应选择图2中的镜头②③组合
D.制作装片时,为了防止产生气泡和细胞失水,应在载玻片中央滴生理盐水
【分析】根据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显微镜成像的特点、镜头长短和放大倍数的关系以及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解答】解:A.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A正确;
B.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要将图1中位于视野右下方的细胞①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B正确;
C.物像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所以要使视野中所看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体积最大,即选择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②和放大倍数最大的物镜③,因为物镜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目镜则相反,C正确;
D.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都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4.图1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图2表示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共有3条食物链
B.图1中所示的所有组成成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图2中的甲代表图1中的蛇
D.即使该生态系统气候适宜、草木繁茂,鼠的数量也不会无限增加,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解:A.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图1中食物链有:草→鼠→蛇,草→昆虫→食虫鸟→蛇,草→昆虫→蛙→蛇,共3条,A正确;
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1只表现出了生物部分,没有表现出非生物部分,不能成为生态系统,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的农药含量会最高。图2中的甲有毒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可代表图1中的蛇,C正确;
D.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总会因系统中某一部分先发生改变,引起不平衡,然后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又进入新的平衡状态。正是这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到又建立新的平衡的反复过程,推动了生态系统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发展与进化。即使该生态系统气候适宜、草木繁茂,鼠的数量也不会无限增加,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5.2017年克隆猴“中中”“华华”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的新时代。克隆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中”的性状与受体猴的性状一致
B.“中中”的皮肤中含有具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
C.“中中”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图中标号①所示的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都发生了变化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上皮组织是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动物体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在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
【解答】解:A.“中中”的基因与提供细胞核的猴相同,与受体猴的基因不同,因此“中中”的性状与受体猴的性状不一致,A错误。
B.“中中”的皮肤中含有具保护功能的上皮组织,而保护组织是植物体的组织,B错误。
C.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分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细胞分化产生不同的组织。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器官进一步构成不同系统,系统进一步构成了动物体。因此“中中”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C正确。
D.图中标号①所示的过程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细胞的形态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但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重点是了解细胞分裂和分化以及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区分动物体的组织,理解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6.生物通过生殖发育使得生命世代相续、生生不息。请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生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过程均在水中完成
B.图2所示生殖方式产生的新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C.图3所示昆虫的发育方式与蝗虫相同,都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D.图4鸟卵的结构中,胚胎发育的部位是⑤胎盘,其内含有细胞核
【分析】图1是青蛙,图2是嫁接,图3是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图4是鸟卵的结构。
【解答】解:A.1是青蛙,雌蛙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蝌蚪生活在水中,所以青蛙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A正确。
B.图2 是嫁接,属于无性生殖,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B错误。
C.图3所是昆虫的发育经过: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错误。
D.鸟卵的结构中,含有细胞核,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⑤胚盘,D错误。
故选:A。
【点评】正确识图、理清相关知识点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7.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无翅或残翅的变异对昆虫来说是不利变异
B.无翅或残翅昆虫其繁殖能力比有翅的昆虫强
C.无翅或残翅昆虫容易存活,并将该变异遗传给后代
D.昆虫为了适应大风环境,产生了无翅或者残翅的变异
【分析】(1)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淹死,这是不适者被淘汰。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这是适者生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或残翅的昆虫就特别多,少数能飞行的昆虫的翅异常发达。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3)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解答】解:A.无翅或残翅的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有利于昆虫的生存,因此与正常翅相比,无翅或残翅都是有利变异,不是不利的变异,A错误。
B.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淹死,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无翅或残翅昆虫比有翅的昆虫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说无翅或残翅昆虫其繁殖能力比有翅的昆虫强,B错误。
C.无翅或残翅这种性状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可以遗传给后代,C正确。
D.变异是指同种生物后代与前代、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别,是生物繁衍后代的自然现象,是遗传的结果。变异是不定向的,昆虫的这种无翅或者残翅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昆虫为了适应大风的环境,产生了无翅或者残翅的变异,D错误。
故选:C。
【点评】理解掌握生物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及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请分析下列有关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吃的桃子是由图1中的结构②发育而来
B.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C.植物的枝条由叶芽发育而来,枝条上的叶片由图2中的结构①发育而来
D.幼根的生长主要是依靠图3中②处细胞的分裂和③处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实现
【分析】图1中①是花柱,②是子房,③是胚珠;图2中①是幼叶,②是芽轴,③叶原基;图3中①根毛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是根冠。
【解答】解:A.我们吃的桃子是果实,是由图1中的②子房发育而来,A正确。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B正确。
C.叶芽发育成枝条,枝条上的叶片由图2中的①幼叶发育而来,C正确。
D.幼根的生长主要是依靠图3中③分生区的细胞的分裂和②伸长区的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实现,D错误。
故选:D。
【点评】了解花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叶芽的发育、根尖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9.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达州市因地制宜成功建成了多个草莓生产基地,开展休闲采摘,带动了观光农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为了探究草莓的生理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将图1装置放置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将叶片甲用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再将装置移至光下数小时,最后将甲、乙、丙三片叶取下(同时去掉甲上的黑纸片),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
②将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再分别向叶片上滴加碘液,稍后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三片叶的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
(2)图1滴加碘液后变为蓝色的叶片是 丙 。
(3)针对图1,对于大棚里种植的草莓采取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照强度 (请答出两条)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4)图2表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大棚内CO2吸收相对量的变化曲线,那么该大棚内的草莓要积累有机物,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N 点。
(5)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3中的 B 生理活动。(填字母)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光照时间等。
(3)图1中有两组对照实验:甲叶片与丙叶片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乙叶片与丙叶片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甲、乙是实验组,丙是对照组。图2中,M点,光照为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M到N这一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N点时刻,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N到P这一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P点以后,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图3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
【解答】解:(1)将此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滴加碘液后检测到的淀粉都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而不是原来积累的淀粉。
(2)由分析可知,叶片甲缺少光照,不能制造淀粉,叶片乙缺少二氧化碳,不能制造淀粉,叶片丙能够制造淀粉,故图1滴加碘液后变为蓝色的叶片是丙。
(3)针对图1,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故对于大棚里种植的草莓采取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的措施提高产量。
(4)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故该大棚内的草莓要积累有机物,光合作用强度要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由图可知,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N点。
(5)植物具有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3中的B蒸腾作用,保存植物体内的水分,促进植物成活。
故答案为:(1)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丙
(3)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
(4)N
(5)B。
【点评】灵活运用光合作用的概念进行分析及正确是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为了探究番茄颜色的遗传,某实验小组对红果番茄和黄果番茄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据表回答:
(1)在遗传学上,我们将番茄的红果和黄果称为一对 相对性状 ,它们由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基因 控制。
(2)选择表中组合 二 可以判断番茄果皮颜色的显隐性。
(3)为测定丙的基因组成(假设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用A和a表示),可选择丙与甲杂交:若子代的果皮颜色全部为 红 色,则丙的基因组成为 AA 。
【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解:(1)番茄的红果和黄果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在遗传学上,番茄的红果和黄果称为一对相对性状。它们由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控制。
(2)判断显隐性的方法有:①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②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两种性状,子代只有一种性状,那么,子代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因此,选择表中组合二可以判断番茄果皮颜色的显隐性,红果为显性性状,黄果为隐性性状。
(3)由(2)可知,黄果为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第一组中,甲为红果,丁为黄果,子代中具有红果和黄果,且比例接近1:1,因此,甲的基因组成为Aa.为测定丙的基因组成可选择丙(红果)与甲(Aa)杂交:若子代的果皮颜色全部为红色,则丙的基因组成为AA,若子代中出现黄果,则丙的基因组成是Aa。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基因;
(2)二;
(3)红;A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之间的表现关系。
1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7日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其中指出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传染病,对全世界都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病原体 。
(2)我国为迅速控制疫情,采取了如下措施:
①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避免人员聚集,比如延迟开学
②对车站、商场等场所落实环境卫生整治、消杀等措施
③通过电视、网络提醒人们接收包裹后洗手、并对包裹进行消毒
④对患者和疑似患者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措施
上述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②③ 。(填序号)
(3)如果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成功,将能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该传染病的目的,这种免疫方式属于 特异性(或后天性) 免疫。
(4)以下关于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B.抗体能将与其结合的抗原直接吞噬
C.免疫系统也会攻击人体自身的细胞
D.抗体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随抗原的消失而消失
【分析】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指将传染源控制在流行的范围内,不让它传染到其他区域,控制传染源的措施是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转移到易感宿主的过程,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护易感人群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强人体免疫,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是指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
【解答】解:(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是造成人体感染新冠肺炎疾病的微生物,属于病原体。
(2)①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避免人员聚集,比如延迟开学,属于保护易感人群;②对车站、商场等场所落实环境卫生整治、消杀等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③通过电视、网络提醒人们接收包裹后洗手、并对包裹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④对患者和疑似患者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因此的措施上述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②③。
(3)注射疫苗获得免疫,是人体后天经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4)A.当免疫功能过强时,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以及组织的损伤,A错误。
B.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是病原体失去致病性,B错误。
C.免疫系统也会攻击人体自身的细胞,比如过敏反应,C正确。
D.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D错误。
故答案为:(1)病原体;
(2)②③;
(3)特异性(或后天性);
(4)C。
【点评】本题的重点是了解病原体,区分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以及理解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8/20 9:23:26;用户:生物;邮箱:13643305195;学号:37768460杂交组合
亲代
子代果皮的颜色及数量
红果
黄果
一
甲(红果)×丁(黄果)
36
38
二
乙(红果)×丁(黄果)
73
0
三
乙(红果)×丙(红果)
68
0
杂交组合
亲代
子代果皮的颜色及数量
红果
黄果
一
甲(红果)×丁(黄果)
36
38
二
乙(红果)×丁(黄果)
73
0
三
乙(红果)×丙(红果)
68
0
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生物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