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专用】19 记叙文之段落作用 讲义—2020年六年级升七年级语文暑假辅导
展开记叙文之段落作用
教学目的
1.了解散文文体知识
掌握段落作用题解题要点
3.掌握段落作用题答题方法与答题步骤
教学内容
【知识梳理】
【文体知识】
一、散文简介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1.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
2.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二、散文的特点
(一)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二)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三)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列子·黄帝》一篇,见有列子“乘风而归”的说法。又有列子对尹生说的一段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意不知风乘我耶?我乘风乎?”这里的“心”与“神”相通,张湛注《列子》即把“心凝形释”说成“神凝形废”了。
什么叫做“神凝”呢?《黄帝》篇里就有“用志不分,乃疑(通凝)于神”的话。指用心专一。当然,这“神”与“凝”,都不是停滞的、枯死的,而是如《周易·系辞·上》所说:“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也就是说,“神”是可以超越空间而自由驰骋的。具体到文章写作,也就是如上文所说,“神”是有趋向性的,富于动感的。
至于“形”的含义,《乐记》里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话。钱钟书先生释为“‘形’者,完成之定状”。钱先生还引述亚里士多德论“自然”有五层含义。其四,是“相形之下,尚未成形之原料”,也就是“有质而无形”的状态;其五,是“止境宿归之形”。这种由“原质”,“原料”而“成形”的说法用之于文章写作,也如钱先生所阐述的,“春来花鸟,具‘形’之天然物色也,而性癖耽吟者反目为‘诗料’”。指明做为“诗料”的“形”,即包括着“题材”的内。“吟安佳句,具‘形’之词章也”。指明做为诗文的“形”即指“词章”,包括语言、结构等。我在上文所论“形”的概念,也具有同这里所引说法的一致性。
总起来看,论述散文创作的某种特色所惯常运用的提法“形散神不散”,其“神”与“形”的含义许是取喻于《列子》“神凝形释”的。而运用“神凝形散”或“神收形放”一类话来赞美散文的构思谋篇,在概念上虽属借喻,但是同《列子》的提法具有相当的对应的类比性质,且用语简括,概念现成,有较强的表现力。那么,散文研究领域里的“形神”说之所以被承认,被沿用,原因之一,正在于此。
三、散文的分类
表二:散文分类一览表
散文分类一览表
散文类别
文体特点
表现手法
教材示例
写景
状物
散文
写景散文
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用景物描绘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移步换景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从盼春到绘春再到赞春,主要是自下而上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借大地回春、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状物散文
描摹刻画具体物件,使物象与情思完美结合,托物寄意或赋予其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象征
托物言志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一篇状物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写人叙事散文
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记叙
描写
《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回忆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询问裹脚、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之情。另外,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议论说理散文
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议论
象征
《永久的生命》是一篇哲理性散文,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高唱生命的凯歌。启示我们认识到生命的本质:① 生命虽然卑微、柔弱,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② 道路曲折,但生命强大、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③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等等。
【散文整体阅读】
一、散文阅读解题策略
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如《长城》一文,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在这种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题目,就会洞若观火,游刃有余。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阅读《兽·人·鬼》,就必须认真阅读注释,分析背景材料。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当局却大行不义,倒行逆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先生十分悲愤,坚决主张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对个别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极为不满,于是写了这篇文章。透视创作历程,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再对照原文,试卷中的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
3、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读《长城》,如果能联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对“长城”的议论,能想象到长城上狼烟四起,民族斗争的惨烈,想象到中华民族融合过程中的曲折历程,就不难触摸到作者那颗希望中华民族走出封闭与落后,走向繁荣与强大的赤诚滚烫的心。
4、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托物言志类散文也多次高考试题中。如《报秋》,这是一篇章法严谨而又情文并茂的散文,深含着生活的哲理。作者通过玉簪花这个载体,提醒人们要多珍惜光阴,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年华。这就是“玉簪花精神”。抓住这个“精神”,也就等于找准了阅读的突破口。
5、明确技巧,提高答题效率。阅读散文,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常见的有:①比喻。如“兽”“鬼”各指什么(《人·兽·鬼》);②反衬。如《报秋》中用太阳花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③对比。如《青菜》中,“高高翘起的狗尾巴草”,“自我炫耀的灯笼草”,“凌空悬挂的黄瓜”,与“紧紧依靠大地,朴素沉着的青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④象征。如《门》中的“门”;⑤排比。如“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报秋》),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到了强化作用;⑥变换人称。用“我”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用“你”便于抒情,便于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它”或“她”只是写了不同人的感受。
6、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前后勾连。如《话说知音》,为什么说“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理清前四段之间的关系。第一段写自从有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后,人们对知音的神往和渴求;第二、三、四段写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在历代典籍中的记载。综合这两部分,就回答了以上问题。二者缺其一,都不是完整的回答。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散文还需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但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歌声”。
二、散文的结构形式和线索
表三:散文的结构形式和线索一览表
结构线索
类别
示意、示例
结构形式
静赏式
景点概述 景点静赏 景点联想
参游式
进入景点 依次欣赏 赏景联想 离开景点
象征式
物的描述 物的性格 由物及人 表达志向
怀念式
睹眼前景(人、事) 思从前景(人、事) 抒怀念情
叙史式
一语通篇 追述史实 抚今而感慨抒情
线 索
事物线索
茅盾《白杨礼赞》以“不平凡”的白杨树为物线,以“不平凡”为情线。
人物线索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以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线索。
事件线索
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就以“这件小事”为线索。
情感线索
《雨的四季》就以对雨的爱恋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为抒情线索。
空间线索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就是以时间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时间线索
《植树的牧羊人》以时间的推移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
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需要注意的是,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叉,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线索在文中的体现,多半在标题、开头、结尾和过渡段的段首、段尾等处;而把握文章的气势、整体脉络和倾向,则是把握线索的关键。
【句段作用】
【考点分析】
一、主要考点:把握段落大意及分析段落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一个比较细小的考点,但也是一个经常考查的知识点,所以不容忽视。把握段落大意就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某一段落的主要意思,如某段的主要故事情节,某段的主要说明方法,某段的主要观点等,它主要考查考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分值一般是2分。而分析段落的作用就是让考生把握某一段落在行文结构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作用,它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评价的能力,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和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提问方式】
一、直接提问:
(1)作者写xx段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
二、提问变式:
(1)为什么要写XX段内容?
(2)删去XX段可以吗?
三、由以上的提问可以看出此题型的提问方式直截了当,那么段落的作用有哪些呢?该怎么答题呢?
【段落作用】
所处的位置——是结构作用
具体所写——是内容作用
1.段落在篇首的作用:
【在结构上的作用】
(1)总领全文
(2)引出下文
(3)与后文或结尾形成照应
【在内容上的作用】
(1)直接表明文章的写作对象
(2)开篇点题(暗含主旨/点明主旨)
(3)设置悬念,为后文的某处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
(4)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感情,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以上四点为常见作用,以下四点为特殊作用)
(5)如以故事开头,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6)如开篇发问,可引发读者思考
(7)如以诗词开篇,可呈现美好的意境,增加文采
(8)如开篇环境描写,还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2.段落在篇中的作用:
【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上启下
(2)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3)前后照应
【在内容上的作用】
(1)承接了(上文),引出了(下文)
(2)插叙句段补充说明某内容
(3)写景句段、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3.段落在篇尾的作用:
【在结构上的作用】
(1)总结全文
(2)首尾照应
【在内容上的作用】
(1)交代结局,使文章情节完整
(2)篇末点题(暗含、点明中心;深化、升华主题等)
(3)令人深思,给人警醒(启示)
(4)卒章显志,寄托感情
(5)揭示真相,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解题步骤】
1.第一步,先概括段落大意
(1)抓“段眼”。所谓“段眼”就是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或能涵盖本段大意的一句话。该段中其他句子的表达都围绕此句展开,因此找准中心句有助于概括段落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2)抓住占据中心位置的人、事、物、情、理。有的段落并没有中心句,但往往有占据中心地位的人、事、物、情、理,整个段落都是围绕这些内容来写,抓住了这一中心,概括段意就会水到渠成。
(3)抓上下文联系。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一篇文章的各个段落是密切相关的。有些段落是对下文的领起,有些段落是对上文的总结。同学们处理好上下段落之间的密切关系后,再进行段落大意的概括,就会得心应手。
(4)归纳。有些段落运用列举的方法,把一些有某一共同特点的人或事物写在一段内,概括这一类段落的段意就可以运用归纳法。
2.第二步,分析段落的作用
(1)结合题干,通读全文,领会文章主旨。面对一篇阅读题,同学们首先应该看题干,根据题干将全文通读一遍,因为整体与局部是不可分离的,只有在对全文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局部段落。通读完以后,再根据题干要求,将题干所在的段落进行局部阅读与分析,才能领会该段的思想内容、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等。
(2)全面系统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只有系统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才能概括出某段在全文的作用,比如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等。所以,文章层次的划分和结构的判断也非常重要。
(3)进行相关的知识储备,掌握一定的答题术语。(答题术语可以参考上面段落作用的词语)
3.第三步,整合答案,分结构上和内容上分别答段落的作用。
【答题规范】
答:1.结构上:按照段落位置结合文章实际来选择相关术语
2.内容上:表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机构专用】 说明文之标题作用题 讲义—部编版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暑假辅导: 这是一份【机构专用】 说明文之标题作用题 讲义—部编版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暑假辅导,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考点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机构专用】 小说之标题作用题 讲义—部编版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暑假辅导: 这是一份【机构专用】 小说之标题作用题 讲义—部编版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暑假辅导,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考点解读,考查方式,文体知识,技巧点拨,答题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机构专用】 小说之环境描写作用题 讲义—部编版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暑假辅导: 这是一份【机构专用】 小说之环境描写作用题 讲义—部编版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暑假辅导,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考点分析,考查方式,解题思路,答题步骤,拓展知识,写作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