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60259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临沧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60259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临沧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60259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临沧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2016-2017学年云南省临沧市八年级(下)期末考试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小军同学对正在使用的物理课本做了如下一些估测,其中最准确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50cm
B.物理课本大约重2N
C.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D.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1000g
2.关于在草坪上滚动的足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能向前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B.足球越滚越慢是阻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C.足球最终静止下来是由于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D.如果给它施加一个力,它一定比原来运动得快
3.如图所示,下列工具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4.下列关于功和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B.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
C.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
D.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5.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6.游戏“喷怒的小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游戏其实就是像打弹弓一样,把“小鸟”对准怪物打过去(如图),下列有关弹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弹出“小鸟”时,弹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鸟”的机械能
B.弹弓的橡皮筋伸长过程中,弹性势能减小
C.弹弓的橡皮筋受力伸长,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
D.被弹弓弹出后的“小鸟”,受到弹力和重力的作用
7.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大的是( )
8.如甲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滑动相同的距离,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次木块都作匀速直线运动
B.两次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
C.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一样大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9.(2分)人在用球拍击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小船被困在非常光滑的冰面上,人把行李向后扔出去,小船居然前进了,这说明物体间 .
10.(2分)班级拔河比赛获胜有不少诀窍,其中之一就是要设法增大队员与地面的摩擦,所以选择参赛队员应选择体重 (选填“较重”或“较轻”)的同学,同时全体队员应穿鞋底较 (选填“粗糙”或“光滑”)的鞋子.
11.(2分)护士在使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时,先将活塞推到针筒底部,这是为了排尽空气,然后将针尖浸入药液中,利用 吸取药液;现今医院对患者进行静脉抽血时,将贮血管做成真空(低压)的,它是利用 让血液自动进入管内.
12.(2分)如图所示,当壶中的水静止时,壶身和壶嘴中的水面相平,这是因为茶壶的壶身和壶嘴构成了 ;手握如图所示的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像下吹气,结果发现两张纸靠拢,这表明气体流动速度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
13.(2分)如图所示为我国研制的最新一代双发重型隐性战斗机歼﹣20(J﹣20),绰号“威龙”.整机自重8840kg,载弹量7000kg,低空飞行速度可达到1250km/h,若以该速度飞行350km,需要的时间为 ,在保持同一高度、匀速飞行的过程中,该战斗机的机械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2分)将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推它,F1=F3=F4>F2,使其发生如图中所示的各种形变,则:
(1)比较 两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比较甲、丁两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15.(2分)在某次沉船事故抢险中,救助人员发现水下舱门很难打开,这是因为舱门在水下受到压强大的原因.假设翻船后舱门与水面平行,距水面平均深度约10m,舱门面积为1.2m3,此时舱门受到水的压强约是 Pa,受到的压力又约为 N.(g=10N/kg,ρ海水=1.03×103kg/m3).
16.(2分)起重机的钢绳吊着5×103N的重物,先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后静止在空中,再以1m/s的速度匀速下降,在这三个运动状态下,钢绳对重物的拉力分别为F1、F2、F3,则F1 F2 F3(填“>”、“<”或“=”)
17.(2分)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次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出大气压的值.测试时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 不变;某次实验测得管内外水银的高度差为750mm,此时该地的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18.(2分)如图甲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实心圆柱体,当圆柱体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缓慢下降,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的F﹣h图象,根据图象可知实心圆柱体的密度为 kg/m3,圆柱体的底面积为 cm2.
三、作图、实验、探究题(满分31分)
19.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20.重10N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请在图中作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21.如图所示是一个简易压水机,其中AOB是杠杆,作出动力F1的力臂.
22.(7分)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的实验中:
(1)图1所示压强计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如连接好装置后发现两边液面不平,调节的方法是: (填序号)
a.将此时右边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液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还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面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该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3)比较图2甲、乙和丙三图,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4)比较图2丙、丁两图,则可以观察到U型管两边液面 ,说明:在同一深度 .
23.(8分)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B、C、D,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
(2)对比图1C、E两图,可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 有关,并可得出结论: 条件下, .
(3)在小明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kg/m3.
(4)小明还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于是他用同一块橡皮泥(不溶于水),分别揉成“圆球”、捏成“碗状”放入适量水中,橡皮泥静止时如图2所示.“圆球”橡皮泥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碗状”时受到的浮力;由此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的结论,部分同学却不同意该结论,他们指出其中的错误原因是:小明只关注了橡皮泥形状的改变,没有控制橡皮泥 .
24.(7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1)调节杠杆平衡时,都应该使它在 位置平衡.根据图示杠杆所处的位置,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整(填“右”或“左”).
(2)挂上钩码、正确调节使杠杆再次平衡,此时挂在杠杆上的钩码施加的动力、阻力方向恰好与杠杆 ,挂钩码位置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 .
(3)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3
6
6
3
2
5
5
2
4
2
2
4
3
6
9
2
3
4
2
6
4
4
2
8
甲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乙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两个同学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误的.那么你认为他们中正确的应该是 同学.原因是 同学的结论仅从部分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不是所有实验数据都满足他总结的结论.
(4)如图2所示,在B位置仍挂2个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位置竖直向上拉,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若此时将弹簧测力计方向改为向右上方斜拉,要使杠杆仍然保持水平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综合题(满分25分)
25.(8分)一颗图钉尖的面积是5×10﹣8m2,图钉帽的面积是0.5×10﹣4m2,手指对图钉的压力为20N,请你计算:(ρ水=1.0×103kg/m3,g取10N/kg,一标准大气压p0=1.0×105Pa)
(1)图钉尖对墙面产生的压强;
(2)图钉尖对墙面产生的压强相当于水深多少米处产生的压强;
(2)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图钉帽受到的大气的压力.
26.(8分)如图是公园的水上娱乐设施一水上滚筒,小朋友们在水上滚筒内尽情运动,快乐嬉戏,已知某水上滚筒直径为2m,质量为50kg、最大排水量为0.2m3.
(1)未载人时,计算滚筒漂浮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
(2)假设每个小朋友的平均质量为40kg,为保证安全,水上滚筒最多能承载几个小朋友?
27.(9分)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起800N的重物,绳端拉力为300N,重物上升的速度为0.1m/s,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绳子的自由端竖直向下拉的速度和拉力的功率;
(2)动滑轮的重力;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016-2017学年云南省临沧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小军同学对正在使用的物理课本做了如下一些估测,其中最准确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50cm
B.物理课本大约重2N
C.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D.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1000g
【考点】63:长度的估测;23:质量的估测;77:重力大小的估测.
【专题】4H :估算法.
【分析】此题综合考查了长度和质量的估测,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对长度单位代表的长度和质量单位代表的质量有较准确的感性认识;在解决此类问题的选择题时,可以运用排除法解答.
【解答】解:A、50cm=0.5m,物理课本的长度不可能这么长,故A错误;
B、2N重的物体的质量大约为0.2kg,可能为物理课本的质量,故B正确;
C、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不可能为mm,故C错误;
D、1000g=1kg,1kg不可能为物理课本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估测题目要求同学们对长度单位代表的长度和质量单位代表的质量有较准确的感性认识,同时要求同学们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或质量,以便解题时作比较.
2.(2017•姜堰区模拟)关于在草坪上滚动的足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能向前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B.足球越滚越慢是阻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C.足球最终静止下来是由于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D.如果给它施加一个力,它一定比原来运动得快
【考点】6L:惯性;6U:力与运动的关系.
【专题】12 :应用题;572:运动和力.
【分析】结合惯性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做出判断:
(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A、足球能向前运动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但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A错误;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足球越滚越慢是阻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
C、足球最终静止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而不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如果给它施加一个力,它的运动状态会改变,但可能加速,也可能减速,还可能改变运动的方向,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足球运动为例,考查了惯性、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等,属力学基础知识的应用.
3.(2011•怀化)如图所示,下列工具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考点】7O:杠杆的分类.
【分析】联系生活经验,要判断杠杆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可依据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大小关系,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是省力杠杆,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则是费力杠杆.
【解答】解:A、题目中的剪刀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B、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C、镊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符合题意;
D、钢丝钳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类型题目的解决主要是依据生活经验,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4.下列关于功和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B.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
C.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
D.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考点】FB:功率的概念;EA: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92: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1)物体在单位时间所做的功叫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物体做功的多少与功率大小和做功时间都有关系.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解:A、功率的大小等于功与时间的比值,仅仅知道时间长短而不知做功多少,无法判断功率大小,故A错误;
B、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汽车在推力作用下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没有做功.故B错误;
C、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铅球不再受到手的推力,由于惯性向前运动,而不是受到推力作用,所以推力对铅球没有做功.故C错误;
D、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功率、功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功和功率、做功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力是否做功的判断方法,属基本概念的考查.
5.(2017春•德惠市期末)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考点】84: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12 :应用题;41 :控制变量法;581: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解:A、滑雪板的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合题意;
B、切果器的刀片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符合题意;
C、书包的背带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合题意;
D、沙漠越野车轮很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这是一道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物理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大或减小压强,要学会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才是学习物理的真正意义.解答时,要注意使用控制变量法.
6.游戏“喷怒的小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游戏其实就是像打弹弓一样,把“小鸟”对准怪物打过去(如图),下列有关弹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弹出“小鸟”时,弹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鸟”的机械能
B.弹弓的橡皮筋伸长过程中,弹性势能减小
C.弹弓的橡皮筋受力伸长,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
D.被弹弓弹出后的“小鸟”,受到弹力和重力的作用
【考点】FS:动能与势能的应用;6F:力的作用效果;6U:力与运动的关系;FN: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31 :定性思想;572:运动和力;593: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弹性势能与动能可以相互转化;
(2)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
(3)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物体形状;
(4)物体由于惯性会变成原来的运动状态;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解答】解:
A、弹弓将“小鸟”弹出时,弹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鸟”的机械能(动能).故A正确;
B、弹弓伸长过程中,形变增大,弹性势能增加.故B错误;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所以弹弓在拉力作用下会伸长.故C错误;
D、被弹弓弹出的“小鸟”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弹力作用不再存在,但“小鸟”受到重力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惯性及重力的存在,属于力学基本规律的应用.
7.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大的是( )
【考点】7!: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7T:杠杆的应用.
【专题】12 :应用题;591:简单机械.
【分析】根据简单机械的原理:不省功和杠杆平衡条件,分别求出四个力,再确定最大的动力.
【解答】解:设物体重力为G,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
AB、图中为滑轮组,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n=3,因此F1=F2=G;
C、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设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则F3×4mcosα=G×3m×cosα,解得F3=0.75G;
D、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4×2.5m=G×1m,解得F4=0.4G;
因此动力大的是C.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各种简单机械省力情况及省力的原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8.(2017•玄武区二模)如甲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滑动相同的距离,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次木块都作匀速直线运动
B.两次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
C.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一样大
【考点】FD:功率大小的比较;6T: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EB:功的大小比较.
【专题】31 :定性思想;572:运动和力;592: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1)有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先判断木块两次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拉力和摩擦力的关系.
(3)根据作用在物体上的拉力和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利用公式W=Fs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
(4)根据决定功率的因素即木块的拉力和木块的速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
A、由乙图可知,两次路程和时间都成正比,故两次木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论其速度大小如何,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且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摩擦力大小相同,故两次实验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故B正确;
C、在相同拉力作用下,木块两次运动的距离相同,由W=Fs可知,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故C正确;
D、从图象中可看出,相同时间内第一次通过的路程大于第二次,所以第一次的速度大于第二次的速度,木块所受的拉力不变,根据公式P=Fv可知,第一次拉力做功的功率大.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的条件、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速度的计算等知识点.图象是形象描述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常用工具,也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也能使动态变化过程更为清晰.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9.(2分)人在用球拍击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球拍 ;小船被困在非常光滑的冰面上,人把行李向后扔出去,小船居然前进了,这说明物体间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考点】6E:力的概念;6I:力作用的相互性.
【专题】31 :定性思想;49 :顺推法;572:运动和力.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球拍击球时,球拍对球施加力的作用,因此施力物体是球拍,受力物体是球;
人用力向后扔书包的同时,书包也对人施加一个向前的力,使船向前运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球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点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对这个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10.(2分)(2016•广安)班级拔河比赛获胜有不少诀窍,其中之一就是要设法增大队员与地面的摩擦,所以选择参赛队员应选择体重 较重 (选填“较重”或“较轻”)的同学,同时全体队员应穿鞋底较 粗糙 (选填“粗糙”或“光滑”)的鞋子.
【考点】7I: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12 :应用题;41 :控制变量法;573: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解答】解: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较重的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摩擦力大;
穿鞋底较粗糙的鞋子,可以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摩擦力.
故答案为:较重;粗糙.
【点评】本题在考查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并学会应用,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1.(2分)(2017春•五莲县期末)护士在使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时,先将活塞推到针筒底部,这是为了排尽空气,然后将针尖浸入药液中,利用 大气压 吸取药液;现今医院对患者进行静脉抽血时,将贮血管做成真空(低压)的,它是利用 液体压强 让血液自动进入管内.
【考点】8J: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专题】12 :应用题;582: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1)针筒吸药液这一现象中,药液不是吸上去的,而是被大气压压上去的.推下活塞,排除注射器里面的空气后再提起活塞的目的是为了使针筒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2)我们身体血管中的血液是液体,存在着压强,根据我们对血压的了解来作答.
【解答】解:(1)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针筒底部,将针筒内的空气排出,再向上提起活塞时,针筒内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药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针筒内.
(2)真空采血管在组装后应保持一定的负压,即真空试管内气体的压强低于大气压,针头插入检查者的静脉时,在检查者血压的压力下,血液流入真空采血管,利用了液体压强.
故答案为:大气压;液体压强.
【点评】此题考查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药液是被大气压压上去的,不是吸上去的.推下活塞、提起活塞的目的是为了达到针筒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明白此题的物理过程是关键.
12.(2分)如图所示,当壶中的水静止时,壶身和壶嘴中的水面相平,这是因为茶壶的壶身和壶嘴构成了 连通器 ;手握如图所示的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像下吹气,结果发现两张纸靠拢,这表明气体流动速度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小 .
【考点】8B:连通器原理;8K: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专题】12 :应用题;34 :比较思想;581:压强、液体的压强;582: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1)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中装同种液体,液体静止时液面是相平的.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考虑向两张纸中间吹起时,两纸中间气体流速与外侧气体流速不同.
【解答】解:(1)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了一个连通器,当里面的水不流动时,壶嘴的水面和壶身的水面保持相平.
(2)当向两张纸中间吹气时,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向内的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说明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故答案为:连通器;小.
【点评】本题结合生活事例考查了连通器原理,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物理来源于生活,要学以致用.
13.(2分)如图所示为我国研制的最新一代双发重型隐性战斗机歼﹣20(J﹣20),绰号“威龙”.整机自重8840kg,载弹量7000kg,低空飞行速度可达到1250km/h,若以该速度飞行350km,需要的时间为 0.28h ,在保持同一高度、匀速飞行的过程中,该战斗机的机械能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FT:机械能.
【专题】11 :计算题;41 :控制变量法;571:长度、时间、速度;593: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1)已知“威龙”的速度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时间;
(2)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机械能=动能+势能.
【解答】解:(1)根据v=可得,需要的时间:
t===0.28h;
(2)“威龙”在保持同一高度、匀速飞行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同时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等于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所以该战斗机的机械能不变.
故答案为:0.28h;不变.
【点评】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机械能的大小变化,要求学生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14.(2分)将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推它,F1=F3=F4>F2,使其发生如图中所示的各种形变,则:
(1)比较 甲、乙 两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比较甲、丁两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作用点 有关.
【考点】6F: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12 :应用题;572:运动和力.
【分析】要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就应该控制力的作用点、方向相同,而力的大小不同;
要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就应该控制力的方向、大小相同,而力的作用点不同.
【解答】解:
(1)图甲和图乙的实验中,力的作用点、方向相同,而力的大小(F1>F2)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判断:两图是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
(2)图甲和图丁的实验中,力的方向、大小(F1=F4)相同,而力的作用点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判断:两图是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答案为:(1)甲、乙;(2)作用点.
【点评】此题考查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中的应用,要认真分析四图中的异同条件.
15.(2分)在某次沉船事故抢险中,救助人员发现水下舱门很难打开,这是因为舱门在水下受到压强大的原因.假设翻船后舱门与水面平行,距水面平均深度约10m,舱门面积为1.2m3,此时舱门受到水的压强约是 1.03×105 Pa,受到的压力又约为 1.236×105 N.(g=10N/kg,ρ海水=1.03×103kg/m3).
【考点】89: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专题】581: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知道船后舱门所处的深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舱门受到水的压强,又知道受力面积,利用F=pS求舱门受到水的压力.
【解答】解:
船舱门受到水的压强:
p=ρgh=1.03×103kg/m3×10N/kg×10m=1.03×105Pa,
由p=可得舱门受到水的压力:
F=pS=1.03×105Pa×1.2m2=1.236×105N.
故答案为:1.03×105;1.236×105.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压力的计算,灵活的运用公式及其变形式是关键.
16.(2分)(2015•昆明)起重机的钢绳吊着5×103N的重物,先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后静止在空中,再以1m/s的速度匀速下降,在这三个运动状态下,钢绳对重物的拉力分别为F1、F2、F3,则F1 = F2 = F3(填“>”、“<”或“=”)
【考点】6T: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572:运动和力.
【分析】平衡状态指的是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就是平衡力;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答】解:当物体匀速上升、静止或匀速下降时,受到的拉力与重力都是平衡力,大小都等于重力,所以F1=F2=F3.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衡状态的辨别和平衡力的特点,在分析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暗含条件:匀速和静止.
17.(2分)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次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出大气压的值.测试时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 高度差 不变;某次实验测得管内外水银的高度差为750mm,此时该地的大气压 小于 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考点】8F: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专题】12 :应用题;582: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①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76cm高的水银柱;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只与当时的大气压有关,而与玻璃管的粗细、是否倾斜、以及水银槽中的水银的多少无关.
②根据公式p=ρgh判断大气压的大小.
【解答】解: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一根玻璃管测出了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即760mm.
外界大气压不变,能支持的水银柱高不变,若实验时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一些,管内水银柱的液面的高度都不变.
首先测出大气压值的是意大利的科学家托里拆利;一个标准大气压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h=760mm;
水银柱的高度为750mm,根据公式p=ρ水银gh得此时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高度差;小于.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和计算大气压强的数值,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8.(2分)如图甲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实心圆柱体,当圆柱体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缓慢下降,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的F﹣h图象,根据图象可知实心圆柱体的密度为 1.5×103 kg/m3,圆柱体的底面积为 40 cm2.
【考点】2A:密度的计算;78:重力的计算;8O: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12 :应用题;563:密度及其应用;573:重力、弹力、摩擦力;583:浮力.
【分析】(1)由图象可知,当h=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6N,此时圆柱体在空气中,可得圆柱体重力;图象中CD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的情况,可得圆柱体受到的拉力,利用称重法可求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求圆柱体的体积,求出圆柱体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圆柱体密度.
(2)由图象可知,圆柱体从刚接触水面到刚全浸入,圆柱体下降的高度,即圆柱体高度,利用V=Sh求圆柱体的底面积.
【解答】解:
(1)由图象可知,当h=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6N,此时圆柱体在空气中,则圆柱体重力G=F拉=6N;
图象中CD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的情况,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拉力F拉′=2N,
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拉′=6N﹣2N=4N.
由F浮=ρ水gV排得圆柱体的体积:
V=V排===4×10﹣4m3,
圆柱体的质量:
m===0.6kg,
圆柱体的密度:
ρ===1.5×103kg/m3.
(2)由图象可知,圆柱体从刚接触水面到刚浸没时,圆柱体下降高度为10cm,则圆柱体高度h=10cm=0.1m,
由V=Sh得圆柱体的底面积:
S===4×10﹣3m2=40cm2.
故答案为:1.5×103;40.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重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以及称重法测浮力的应用,考查学生结合图象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难度较大.
三、作图、实验、探究题(满分31分)
19.(2017•密云县一模)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2.6 N.
【考点】7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专题】12 :应用题;573: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线相垂直.
【解答】解:
由图知: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指针指在“2”后面3个格处,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N.
故答案为:2.6.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20.(2010•菏泽)重10N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请在图中作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考点】6H:力的示意图;6T: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7B:重力示意图.
【专题】14 :作图题;16 :压轴题.
【分析】重10N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静止,则受到的重力G和浮力F浮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作用点都在重心.
【解答】解:
正确画出两个力的示意图得(2分),力的符号(1分).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和物体受平衡力的判断.当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1.(2014•资阳模拟)如图所示是一个简易压水机,其中AOB是杠杆,作出动力F1的力臂.
【考点】7P:力臂的画法.
【专题】5A1:图像综合题.
【分析】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支点0;然后延长动力的作用线(用虚线);再由支点向动力作用线做垂线,垂线段即力臂L1.
【解答】解:过支点O作力F的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可,如下图所示:
【点评】知道力与力臂的关系,会根据力臂的正确画法画出相应的力或力臂.
22.(7分)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的实验中:
(1)图1所示压强计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如连接好装置后发现两边液面不平,调节的方法是: b (填序号)
a.将此时右边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液面的 高度差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还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面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该装置 不漏气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3)比较图2甲、乙和丙三图,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相等 .
(4)比较图2丙、丁两图,则可以观察到U型管两边液面 高度差不同 ,说明:在同一深度 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
【考点】8C: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专题】13 :实验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U形管右端上方是和大气相通的,等于大气压强;U形管右端液面比较高,就说明U形管左端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只要取下软管,让U形管左端液面和大气相通,这样U形管两端的液面就相平了;
(2)实验中用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时,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看液体能否灵活升降;
(3)比较甲、乙和丙三图,是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相同,改变压强计金属盒的方向,观察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是否相等,得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和方向有关;
(4)比较图2丙、丁两图中那个因素改变了,进而分析液体内部压强与什么有关.
【解答】解:(1)当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液面应该是相平的,若图中左管中液面低于右管中液面,说明左管中气压较大,调节方法是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故选b;
(2)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3)比较甲、乙和丙三图,控制液体密度和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相等.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比较图2丙、丁两图,可以看出,深度相同,但液体的密度不同,且液体的密度越大,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即说明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故答案为:(1)b;(2)高度差;不漏气;(3)相等;(4)高度差不同;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注意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运用.
23.(8分)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B、C、D,说明浮力大小跟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
(2)对比图1C、E两图,可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 液体密度 有关,并可得出结论: 在排开液体体积相同 条件下, 物体浸入液体的密度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
(3)在小明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1.2×103 kg/m3.
(4)小明还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于是他用同一块橡皮泥(不溶于水),分别揉成“圆球”、捏成“碗状”放入适量水中,橡皮泥静止时如图2所示.“圆球”橡皮泥受到的浮力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碗状”时受到的浮力;由此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的结论,部分同学却不同意该结论,他们指出其中的错误原因是:小明只关注了橡皮泥形状的改变,没有控制橡皮泥 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
【考点】8R: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专题】23 :实验探究题;583:浮力;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分析B、C、D中相同的量和不同的量,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分析C、E两幅图相同的量和不同的量,得出浮力大小于液体密度的关系;
(3)根据测力计的示数分别计算出两种情况下浮力的大小,C和E两幅图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公式V排=列出方程,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4)物体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时物体下沉,物体的重力等于受到的浮力时物体漂浮或悬浮,同一物体的质量不变,据此进行解答;
要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时,应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答】解:(1)由图B、C、D可知,物体浸入水的体积不同,即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这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C、E两幅图,物体完全浸没在水和盐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3)由图A可知,物体的重力G=8N,由图C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F=6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1=G﹣F=8N﹣6N=2N.
由图E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F=5.6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2=G﹣F=8N﹣5.6N=2.4N.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则:=
则ρ盐水===1.2×103kg/m3;
(4)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橡皮泥下沉时F浮1<G,橡皮泥漂浮时F浮2=G,则F浮1<F浮2;
若要探究浮力大小与形状的关系,应控制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由题意可知两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错误原因就是没有利用控制变量法,即没有控制物体都要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
故答案为:
(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液体密度;在排开液体体积相同;物体浸入液体的密度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3)1.2×103;
(4)小于;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点评】此题考查了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时找准什么量在变,什么量不变;题中还涉及到了利用称重法计算浮力.
24.(7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1)调节杠杆平衡时,都应该使它在 水平 位置平衡.根据图示杠杆所处的位置,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调整(填“右”或“左”).
(2)挂上钩码、正确调节使杠杆再次平衡,此时挂在杠杆上的钩码施加的动力、阻力方向恰好与杠杆 垂直 ,挂钩码位置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 力臂 .
(3)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3
6
6
3
2
5
5
2
4
2
2
4
3
6
9
2
3
4
2
6
4
4
2
8
甲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乙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两个同学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误的.那么你认为他们中正确的应该是 乙 同学.原因是 甲 同学的结论仅从部分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不是所有实验数据都满足他总结的结论.
(4)如图2所示,在B位置仍挂2个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位置竖直向上拉,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若此时将弹簧测力计方向改为向右上方斜拉,要使杠杆仍然保持水平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7U: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专题】13 :实验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调节杠杆平衡时,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根据杠杆的特点,结合力臂的概念分析解答,知道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3)实验结论必须要具有合理性、科学性,要符合物理规律;同时要多做几次实验,合理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4)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减小,动力变大.
【解答】解:(1)调节杠杆平衡时,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图中的杠杆左端高、右端低,说明此时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右边,应将杠杆的重心向左移,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杠杆才能平衡;
(2)挂上钩码,正确调节使杠杆再次平衡.此时挂在杠杆上的钩码施加的动力、阻力方向恰好与杠杆垂直,挂钩码位置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力臂.
(3)甲组只通过三组特殊的数据,即动力和动力臂与阻力和阻力臂之和都是9、7、6就得出结论,过于片面;实验应该至少在三次以上,且数据不要是几个特殊的数字,这样才能分析确定出实验现象中的普遍规律,而且甲组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类似的不同的物理量之间相加,是没有意义的;乙同学分析所有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臀=阻力×阻力臂,是正确的,科学的.
(4)用弹簧测力计在C位置竖直向上拉,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若此时将弹簧测力计改为向右上方斜拉,要使杠杆继续保持水平平衡,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小,动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1)水平;左; (2)垂直;力臂; (3)乙;甲;(4)变大.
【点评】初中物理实验进行多次测量有些是为了求平均值,使测得的数据更准确,有些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就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同时注意测得的数据应具有普遍性,不同的物理量之间不能相加减.
四、综合题(满分25分)
25.(8分)一颗图钉尖的面积是5×10﹣8m2,图钉帽的面积是0.5×10﹣4m2,手指对图钉的压力为20N,请你计算:(ρ水=1.0×103kg/m3,g取10N/kg,一标准大气压p0=1.0×105Pa)
(1)图钉尖对墙面产生的压强;
(2)图钉尖对墙面产生的压强相当于水深多少米处产生的压强;
(2)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图钉帽受到的大气的压力.
【考点】86: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8A: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8E:大气压强的存在.
【专题】581:压强、液体的压强;582: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1)固体能够传递压力,当用力按图钉钉帽时,图钉将外力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进行传递,又知道图钉尖与墙的接触面积,可利用公式p=计算图钉尖对墙的压强;
(2)利用公式p=ρgh计算水的深度;
(3)利用公式F=ps计算大气的压力.
【解答】解:(1)图钉尖对墙的压力等于手对图钉帽的压力即20N,
图钉尖对墙的压强:p1===4×108Pa;
(2)若p2=p1,而p2=ρ水gh,
则水的深度:h===4×104m;
(3)由p=可知大气的压力:
F′=p0S帽=1.0×105Pa×0.5×10﹣4m2=5N.
答:(1)图钉尖对墙面产生的压强为4×108Pa;
(2)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强相当于4×104m深的水所产生的压强;
(3)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图钉帽受到大气的压力为5N.
【点评】本题考查了固体压强的计算,要知道固体能够传递压力,大小不变,以及固体压强的计算,关键是分清接触面积,但解题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6.(8分)如图是公园的水上娱乐设施一水上滚筒,小朋友们在水上滚筒内尽情运动,快乐嬉戏,已知某水上滚筒直径为2m,质量为50kg、最大排水量为0.2m3.
(1)未载人时,计算滚筒漂浮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
(2)假设每个小朋友的平均质量为40kg,为保证安全,水上滚筒最多能承载几个小朋友?
【考点】8O:阿基米德原理;8S: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11 :计算题;583:浮力;584:浮沉的应用.
【分析】(1)利用重力公式求出滚筒总重,再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求受到水的浮力,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滚筒排开水的体积.
(2)先根据最大排水量和F浮=ρ水V排g求出滚筒受到的最大浮力,然后根据一个人的重力和滚筒的自重即可求出最多承载的人数.
【解答】解:(1)滚筒的重力:
G总=m总g=50kg×9.8N/kg=490N,
因为滚筒漂浮,
所以滚筒受到的浮力:F浮=G总=490N;
又因为F浮=ρ水V排g,
V排===0.05m3.
(2)滚筒受到的最大浮力:F最大=ρ水V最大g=1.0×103kg/m3×0.2m3×9.8N/kg=1960N,
一个学生的重力:G人=m人g=40kg×9.8N/kg=392N,
则水上滚筒最多能承载的人数:n==4人.
答:(1)未载人时,滚筒漂浮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为0.05m3;
(2)假设每个小朋友的平均质量为40kg,为保证安全,水上滚筒最多能承载4个小朋友.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的漂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的了解和掌握,解此类题目,重点是用好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
27.(9分)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起800N的重物,绳端拉力为300N,重物上升的速度为0.1m/s,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绳子的自由端竖直向下拉的速度和拉力的功率;
(2)动滑轮的重力;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考点】F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7X: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FF:功率的计算.
【专题】11 :计算题;591:简单机械;592: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1)由图知,n=3,拉力端移动的速度等于物体移动速度的3倍,又知道拉力大小,利用P=Fv求拉力的功率;
(2)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F=(G+G轮),据此求动滑轮重力;
(3)拉力端移动距离s=3h,利用η====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答】解:
(1)由图知n=3,拉力端移动的速度v=3v物=3×0.1m/s=0.3m/s;
拉力的功率:
P===Fv=300N×0.3m/s=90W;
(2)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F=(G+G轮),
则动滑轮重力G轮=3F﹣G=3×300N﹣800N=100N;
(3)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3h,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88.9%.
答:(1)绳子的自由端竖直向下拉的速度为0.3m/s,拉力的功率为90W;
(2)动滑轮的重力为100N;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8.9%.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有用功、总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利用好两个关系式:一是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F=(G+G轮),二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2023年云南省临沧市中考物理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临沧市中考物理三模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临沧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这是一份云南省临沧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与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与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