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教案
展开古代诗词,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其中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词三首》,去感受古典诗词独特的魅力,品析古代诗人留给我们的精神美餐。
1.了解三首诗词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2.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3.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丰富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第一课时 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新课导入
读诗,感受灿烂的文化;读诗,走进诗人的灵魂。让我们共同品味!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金樽(zūn) 投箸(zhù) 歧路(qí)
柯(kē) 畔(pàn) 暂(zàn)
2.作者链接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3.背景链接
(1)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2)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4.文体常识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劲,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填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学习《行路难》
(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读通诗意。
金樽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四周环顾,心里是多么茫然。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吕尚碧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二)文本探究
1.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交流点拨】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交流点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放还”,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河道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3.诗人引用吕尚、伊尹的典故有什么用?
【交流点拨】借吕尚、伊尹备受重用的典故,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明君重用的愿望。
4.你认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好,还是鲍照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好?
【交流点拨】李白的诗句更好。因为“停杯投箸”比“对案”更具形象性,“心茫然”比“长叹息”更能深沉地表现出无所适从之感。(当然,也可以有不同看法,但要言之有理。)
(三)名句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交流点拨】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四)诗歌主旨
本诗抒写了作者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情调。
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读通诗意
我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时光。
怀念旧友我徒然吟诵起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回到家乡才感到人事皆非。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万艘帆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已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章,我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二)文本探究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交流点拨】交代: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心情:痛苦而又孤寂。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交流点拨】特点:用典。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心情: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交流点拨】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与“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后人用此诗句,并不和刘诗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4.结合诗题,说说尾联的用意。
【交流点拨】回应题目,点明酬谢之意,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爱国诗词积累。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宋·陆游《金错刀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魏·曹植《白马篇》)
第二课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新课导入
“花好月圆人团聚”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的美好时刻。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明月与诗词天生结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咏月绝唱《水调歌头》。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琼(qióng) 绮(qǐ) 婵娟(chán) (juān) 阙(què)
2.作者链接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3.背景链接
《水调歌头》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备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39岁,除政治不得意外,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七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学习《水调歌头》
(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读通词意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月宫里美玉做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明月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月色的明媚皎然。
(二)文本探究
1.词的上下两阕各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交流点拨】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有何深意?
【交流点拨】我想驾着风回到天上去,又怕那美玉建成的宫殿,高高在上,让人经受不住那份清寒。这句话反映了词人对天上生活的向往,政治上的失意让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但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是针对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3.词中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什么?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交流点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总有悲伤、欢乐、离别、相逢的变迁,月亮也有阴、晴、圆、缺的变化,这些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这句话写出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道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词人受到月的启发,惆怅的心情得到慰藉,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交流点拨】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三)名句赏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交流点拨】只希望人人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词人希望自己和弟弟以及分离的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岁岁平安,推己及人,表现了词人博大的思想境界和乐观的情怀。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话说《水调歌头》。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说得虽然有些过头,其他的词也在继续流传,并没有作废,只是有些相形见绌罢了。仿佛是群星灿烂的天空出现一轮明月,其他的星宿马上显得黯淡无光了。也可看出这篇词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一天,神宗问现在外面最流行的曲子词是什么,太监便把这首词抄给了神宗。神宗看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等几句时,深有感慨地说:“苏轼终究是爱戴君王的。”于是下诏把苏轼调到离京师比较近的汝州。苏轼因这首词的创作而得以迁往内地,也算是因词得福吧!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诗词三首诗词三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诗词三首诗词三首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22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2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板书设计,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5 我看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5 我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