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新教材】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展开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期末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原子化热:Na<Mg<Al B. 晶格能:NaBr<NaCl<MgO
C. 键的极性:N﹣H<O﹣H<F﹣H D. 熔点:
2.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表,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Na2O
Na
AlF3
AlCl3
Al2O3
BCl3
CO2
SiO2
920℃
97.8℃
1 291℃
190℃
2 073℃
﹣107℃
﹣57℃
1 723℃
A. 只要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晶体就一定是离子晶体
B. 在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都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C. 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分子晶体的高
D. 同族元素的氧化物不可能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3.范德华力为a kJ•mol﹣1 , 化学键为b kJ•mol﹣1 , 氢键为c kJ•mol﹣1 , 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
A. b>c>a B. b>a>c C. c>b>a D. a>b>c
4.下列各项表述得不够科学严密的是( )
A.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p电子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电子层的增大而增大
C. 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能量由低到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的
D. 氢原子电子云图中小黑点表示电子的运动轨迹
5.人们常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自旋状态相反的2个电子,称为“电子对”;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单个电子,称为“未成对电子”.以下有关主族元素原子的“未成对电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第四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中,Cr元素的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B. 第三周期元素中3p原子轨道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有2种
C. 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可能含有“未成对电子”
D. 基态碳原子无未成对电子
6.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Z>W>X>Y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
C.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
D. ZY2晶体熔化、液态Y3气化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7.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不包括( )
A. 原子半径 B. 化合价 C. 原子核外电子结构 D.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8.已知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Z的核电荷数是Y的2倍,W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Z>W>R B. 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R>W
C. W与X,W与Z形成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D.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弱酸
9.图中,能正确表示基态硅原子的是( )
A. B. C. D.
10.下列现象不能用“相似相溶规则”原理解释的是( )
A. 氯化氢易溶于水 B. 氯气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C. 碘易溶于四氯化碳 D. 碘难溶于水
11.下列事实不能用键能的大小来解释的是( )
A. N元素的电负性较大,但N2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B. 稀有气体一般难发生反应
C. HF,HCl,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D. F2比O2更容易与H2反应
12.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
A. CH2O B. NH3 C. CCl4 D. PCl3
13.X和Y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短周期元素,Xm+和Y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的原子半径比Y小 B. X和Y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 C. 电负性X>Y D. 第一电离能X<Y
14.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外p能级、d能级等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为“全空”、“半充满”、“全充满”的时候一般更加稳定,称为洪特规则的特例,下列事实能作为这个规则证据的是( )
①元素氦(He)的第一电离能远大于元素氢(H)的第一电离能
②26Fe2+容易失电子转变为26Fe3+ , 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③基态铜(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而不是[Ar]3d94s2
④某种激发态碳(C)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12p3而不是1s22s22p2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全部
15.HgCl2的稀溶液可用作手术刀的消毒剂,已知HgCl2的熔点是277℃,熔融状态的HgCl2不能导电,HgCl2的稀溶液有弱的导电能力,则下列关于HgCl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HgCl2属于共价化合物
②HgCl2属于离子化合物
③HgCl2属于非电解质
④HgCl2属于弱电解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下列常见分子中σ键、π键判断正确的是( )
A. CN-与N2结构相似,CH2=C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1:1
B. CO与N2结构相似,CO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2:1
C. C22-与O22+互为等电子体,1mol O22+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2NA
D. 已知反应N2O4(l) + 2N2H4(l) = 3N2(g) + 4H2O(l),若该反应中有4molN-H键断裂,则形成的π键数目为6 NA
17.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X、Z原子序数之和是Y、W原子序数之和的1/2。甲、乙、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是某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乙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且乙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化合物N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常温下)。上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四种元素形成的两种盐,水溶液中反应能生成N
B. Y与Z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可为1:1
C. 化合物N、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
D. 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成键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
18.在元素周期表中,一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构型为4s24p6 , 与其同周期的A、B、C、D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2、2、1、7,其中A、C两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8,B、D两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18,E、D两元素处于同族,且在该族元素中,E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最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元素C核外电子占据10个原子轨道 B. 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d区
C. E的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原因是HE分子间形成氢键 D. 元素D 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5
19.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粒子半径:K+>Al3+>S2->Cl- ②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
③离子的还原性:S2->Cl->Br->I- 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金属性:Be<Mg<Ca<K ⑥非金属性:O>N>P>Si
⑦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
A. ②③⑤⑦ B. ②⑥⑦ C. ②④⑤⑥⑦ D. ②④⑥
20.已知反应BeCl2+Na2BeO2+2H2O=2NaCl+2Be(OH)2↓能进行完全。以下推断中正确的是( )
A. BeCl2溶液pH<7,将其蒸干、灼烧后可得残留物BeCl2
B. Na2BeO2溶液pH>7,将其蒸干、灼烧后可得残留物Na2BeO2
C. Be(OH)2能溶于盐酸,不能溶于NaOH溶液
D. BeCl2水溶液的导电性强,BeCl2一定是离子晶体
二、推断题
21.A、B、C、D、E五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前四周期,其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的阴离子与He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原子的核外有三对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C原子的核外有两个未成对电子,D与B同主族,E原子与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内层充满电子。
(1)A原子的电子所处的原子轨道的形状为________。
(2)B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B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区。
(3)M是由B、D原子组成的一种具有漂白性的分子,M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N是由B、D原子构成的一种阴离子,D呈现最高价,则D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写出一种N的等电子体的化学式________。
(4)B与C形成的一种无限长单链结构如下图所示,该结构中B与C的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
(5)E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族。已知单质E的晶体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E的原子半径为anm,其晶胞的平面切面图如右图所示。列式表示E晶胞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________(空间利用率等于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比。注意:只写数值不得分)。
22.【物质结构与性质】
已知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B原子基态时s电子数与P电子数相等,C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D的基态原子核外有6个能级且全部充满电子,E原子基态时未成对电子数是同周期元素中最多的。
(1)基态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AB32-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其中A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
(3)A22-与B22+互为等电子体,B22+的电子式可表示为________,1molB22+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________。
(4)用氢键表示式写出C的氢化物水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________。
(5)化合物DC2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离子化合协晶体的密度为ag/cm3 , 则晶胞的体积是________(只要求列算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23.前四周期的A、B、C、D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均与元素X紧密相邻.已知元素X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2O5 , B、D同主族且B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同族元素中最小的,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1)D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B、X、D氢化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用相应的化学式作答).
(3)E元素是A元素所在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则EO3-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
(4)F元素基态原子M层上有5对成对电子,F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F形成的单质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体,三种晶胞(如图所示)中F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________,δ、γ、α三种晶胞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
24.已知: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A与D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B与C的原子序数之和,由D元素组成的单质在通常状况下呈黄绿色,B、C、D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A、B、C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X、Y、Z,且存在如下图转化关系,试推断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Y与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可以发生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A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 ;
(5)实验室中,制取A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解:A、根据金属镁、铝和钠的熔点可知,金属的原子化热最大的为铝,其次为镁,最小的为钠,正确关系为:Al>Mg>Na,故A正确;
B、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大,晶格能越大,离子半径Br﹣>Cl﹣>O2﹣ , 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大,晶格能越大,所以NaBr<NaCl<MgO,故B正确;
C、非金属性强到弱的是N<O<F,与氢元素形成共价键时,极性由小到大分别是N﹣H<H﹣O<H﹣F,故C正确;
D、 形成分子内氢键,熔沸点减小, 分子间氢键,熔沸点升高,所以熔点: > ,故D错误;
故选D.
2.【答案】 C
【解析】解:A.AlCl3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晶体,不是离子晶体,所以只要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故A错误;
B.在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不一定都达到8电子结构,如氢化物,故B错误;
C.金属晶体熔沸点不一定比分子晶体高,如钠的熔点低于氯化铝,故C正确;
D.同主族元素的氧化物晶体类型可能不同,如二氧化碳是分子晶体、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 A
【解析】解:一般来讲,范德华力、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但氢键作用力大于范德华力,化学键为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则作用力大小:化学键>氢键>范德华力,所以b>c>a,
故选A.
4.【答案】 D
【解析】解:A、电子转移或偏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故A正确;
B、p电子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电子层的增大而增大,故B正确;
C、电子在原子核外,从能量低的依次由里向外排布,故C正确;
D、小黑点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不表示电子的运动轨迹,故D错误;
故选D.
5.【答案】 D
【解析】解:A.第四周期元素中,外围电子排布为ndxnsy , 且能级处于半满稳定状态时,含有的未成对电子数最多,即外围电子排布为3d54s1 , 此元素为铬,故A正确;
B.第三周期元素3p原子轨道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则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1或3s23p5 , 分别为Al、Cl两种,故B正确;
C.核外电子数为偶数,如12号镁原子,最外层为3s2 , 不含有未成对电子,当最外层为ns2npy , 则y=2或4,np轨道含有未成对电子,所以其原子轨道中可能含有“未成对电子”,故C正确;
D.基态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 , 2p能级有3个轨道,2个电子分别处于2px、2py上,所以2p轨道上有2个电子未成对,故D错误;
故选D.
6.【答案】 D
【解析】解:根据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知,X和Y位于第二周期而Z和W位于第三周期,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设W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10+a=3a,a=5,所以W是P元素,则X是N、Y是O、Z是Si元素,
A.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Z>W>X>Y,故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但O、F元素除外,非金属性X>W>Z,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故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Y>X>W>Z,则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故C正确;
D.SiO2是原子晶体、O3是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熔融时破坏化学键、分子晶体熔融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所以ZY2晶体熔化、液态Y3气化时前者破坏化学键、后者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D.
7.【答案】 C
【解析】解:原子的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中,由于原子最外层电子呈周期性变化,决定化合价、原子半径、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包括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逐渐增多,不呈周期性变化,
故选C.
8.【答案】 C
【解析】解:已知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H元素;Y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Y最外层电子数为4,Z的核电荷数是Y的2倍,故Y为C元素,Z为Mg元素;W的原子序数等于Mg元素,W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W为S元素,所以R为Cl元素.
A、Z为Mg元素、W为S元素、R为Cl元素,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在减小,则原子半径为Z>W>R,故A正确;
B、W为S元素、R为Cl元素,非金属性Cl>S,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所以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R>W,故B正确;
C、W与X形成物质为H2S,属于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W与Z形成的物质是MgS,属于离子化合物,胡离子键,化学键类型不同,故C错误;
D、Y为C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碳酸,碳酸属于弱酸,故D正确.
故选C.
9.【答案】 A
【解析】解:硅是14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A.3p能层有2个电子,在2个不同的轨道,符合洪特规则,其它同时符合泡利原理,故A正确;
B.3s轨道应有2个电子,3p轨道有2个电子,不符合能量最低最低原理,故B错误;
C.硅原子核外外第三层4个电子应分成3s轨道有2个电子,3p轨道有2个电子,违反洪特规则以及泡利不相容原理,故C错误;
D.3s轨道应有2个电子,3p轨道有2个电子,不符合能量最低最低原理,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 B
【解析】解:A、氯化氢和水分子均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可以判断,故A不选;
B、氯气和氢氧化钠之间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溶液,不符合相似相溶原理,故B选;
C.碘和四氯化碳都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碘易溶于四氯化碳,故C不选;
D、碘是非极性的分子,水是极性分子,非极性的分子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故D不选.
故选B.
11.【答案】 B
【解析】解:A.虽然N元素的电负性较大,但是氮气分子内有N≡N,键能大,故A不选;
B.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分子内不存在化学键,故B选;
C.F、Cl、Br、I原子半径逐渐增大,HF、HCl、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是它们的键能逐渐减小的原因,故C不选;
D.H﹣F键能大于H﹣O键能,HF更稳定,F2比O2更容易与H2反应,故D不选;
故选B.
12.【答案】 A
【解析】解:A.CH2O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 12 (4﹣2×1﹣1×2)=3,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C原子为sp2杂化,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所有原子在同一个平面,故A正确;
B.氨气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3+ 12 (5﹣3×1)=4,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因此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故B错误;
C.四氯化碳中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4+ 12 (4﹣4×1)=4,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四氯化碳为正四面体结构,因此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
D.PCl3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3+ 12 (5﹣3×1)=4,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因此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故D错误.
故选A.
13.【答案】 D
【解析】解:X和Y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短周期元素,Xm+和Y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二者核外电子数相等,X处于Y的下一周期,且X为金属元素,Y为非金属元素,
A、X处于Y的下一周期,且X为金属元素,Y为非金属元素,X原子半径大于与Y处于同周期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X>Y,故A错误;
B、Xm+和Y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二者核外电子数相等,令X的核电荷数为a、Y的核电荷数为b,则a﹣m=b+n,即a﹣b=m+n,故B错误;
C、X为金属元素,Y为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故电负性X<Y,故C错误;
D、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小,故第一电离能X<Y,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 B
【解析】解:①H、He原子核外只有s能级,H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未达到稳定结构,He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已经达到稳定结构,不符合洪特规则特例,故①正确;
②26Fe2+容易失电子转变成26Fe3+ , 由3d6转化为3d5半满稳定状态,符合洪特规则的特例,故②正确;
③基态铜(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而不是[Ar]3d94s2 , [Ar]3d104s1中d轨道处于全满,s轨道处于半满,符合洪特规则的特例,故③正确;
④激发态的原子是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后发生电子跃迁形成的,不符合洪特规则特例,故④错误;
故选B.
15.【答案】 B
【解析】解:由信息可知,其构成微粒为分子,则HgCl2属于共价化合物;
HgCl2的稀溶液有弱的导电能力,为弱电解质,
即①④正确,
故选B.
16.【答案】 C
【解析】A.CN-的结构和N2的结构相似,因此CN-中存在C≡N,因此CH2=CHCN的结构式为CH2=CHC≡N,故分子中所含σ键数目为6,所含π键数目为3,二者的比值为2:1,A不符合题意;
B.CO与N2的结构相似,则CO的结构为C≡O,因此CO分子中所含σ键数目为1,所含π键数目为2,二者的比值为1:2,B不符合题意;
C.C22-与O22+互为等电子体,其结构相似,因此O22+中存在氧氧三键,因此1molO22+中所含π键数目为2NA , C符合题意;
D.一个N2H4中含有四个N-H键,因此反应中有4molN-H键断裂,则说明有1molN2H4发生反应,则反应生成1.5molN2 , 一个N2分子中含有两个π键,因此形成π键的数目为3NA ,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答案】 A
【解析】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Y、Z、W分别是H、O、Na、S,则
A.由四种元素形成的两种盐,为亚硫酸氢钠与硫酸氢钠,两者可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HSO3-+H+=SO2↑+H2O ,A符合题意;
B.Y为O,Z为Na,两者形成的化合物为过氧化钠与氧化钠,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C不符合题意;
D.H与O形成的化合物为过氧化氢或水,其中H原子均满足2电子结构,而不是8电子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答案】 B
【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构型为4s24p6,处于第四周期,与其同周期的 A、B、C、D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2、2、1、7,其中A、C两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8,则A为Ca、C为K;B、D两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18,则B为Zn、D为Br;E、D两元素处于同族,且在该族元素中,E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最高,则E为F;元素C为钾,核电荷数为19,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1 , 核外电子占据10个原子轨道,A符合题意;B为Zn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2 , 处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ⅡB族,属于ds区,B不符合题意; E的气态氢化物为氟化氢,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最高,C符合题意;元素D为溴,核电荷数为35,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5 ,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答案】 C
【解析】①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粒子半径:S2->Cl->K+>Al3+ , 故不符合题意;②非金属性为F>Cl>S>P>Si,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 , 故符合题意;③单质的氧化性Cl2>Br2>I2>S,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离子的还原性:S2->I->Br->Cl- , 故不符合题意;④非金属性:Cl>S>>Se>Te,氧化性:Cl2>S>Se>Te,故符合题意;⑤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碳酸与NaClO可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则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故符合题意;⑥同周期非金属性O>N、P>Si,同主族非金属性为N>P,则非金属性:O>N>P>Si,故符合题意;⑦同周期金属性为Ca<K,同主族金属性为Be<Mg<Ca,则金属性:Be<Mg<Ca<K,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答案】 B
【解析】A.BeCl2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溶液的pH<7,将其蒸干,灼烧后可得残留物BeO,A不符合题意;
B.Na2BeO2溶液水解呈碱性,溶液的pH>7,将其蒸干,灼烧后可得残留物Na2BeO2 , B符合题意;
C.Be(OH)2性质类似于氢氧化铝,具有两性,则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来判断其是否是离子化合物,BeCl2水溶液导电性强,不能说明BeCl2是离子晶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二、推断题
21.【答案】 (1)球形
(2)1s22s22p4;p
(3)V形或折线形;sp3;ClO4-、PO43-、CCl4等
(4)3:1
(5)IB;4×43πa3(22a)3
【解析】A、B、C、D、E五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前四周期,其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的阴离子与He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为氢元素;B原子的核外有三对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则B为氧元素,D与B同主族,则D为硫元素;C原子的核外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则C为硅元素;E原子与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内层充满电子,则E的核电荷数为29,E为铜元素;
(1)A原子的电子所处的原子轨道为1s,其形状为球形;
(2)基态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 B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ⅥA族,属于p区元素;
(3)由O、S原子组成的一种具有漂白性的分子是SO2 , SO2分子的中心原子S原子的杂化轨道数为 62 =3,采取sp2杂化,含有1对孤对电子对,故SO2为V型结构;S的最高价为+6价,则N是SO42- , SO42-中S形成4个σ键,孤对电子数为 6+2−2×42 =0,为sp3杂化;与SO42-等电子体的微粒有ClO4-、PO43-、CCl4等;
(4)O与Si形成的一种无限长单链结构如下图所示,氧原子数为2+2× 12 =3、Si原子数为1,则该结构中B与C的原子数之比为3:1;(5)Cu元素核电荷数为29,其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IB族。Cu的原子半径为anm,晶胞的边长为2 2a nm,Cu原子的体积为 43π(anm)3 ,晶胞的体积为(2 2a nm)3;晶胞中含有Cu原子数为8× 18 +6× 12 =4,则Cu晶胞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 4×43πa3(22a)3 。
22.【答案】 (1)3d54s1
(2)平面三角形;sp2
(3);2NA
(4)F-H…F、F-H…O、O-H…F、O-H…O
(5)312/aNAcm3
【解析】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则A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A为碳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则C为氟元素;B原子基态时s电子数与P电子数相等,原子序数小于氟元素,处于第二周期,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4 , 则B为氧元素;D的基态原子核外有6个能级且全部充满电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2 , 则D为Ca元素;
E原子基态时未成对电子数是同周期元素中最多的,其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为3d54s1 , 则E为Cr元素。(1)E为Cr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2)CO32-中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4+2−2×3)/2=3,C原子孤对电子对数=(4+2−2×3)/2=0,CO32-为平面三角形,C原子采取sp2杂化(3)C22-与O22+互为等电子体,离子结构相同,O22+的电子式可表示为 ,1mol O22+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2NA(4)HF水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为:F-H…F、F-H…O、O-H…F、O-H…O(5)由化合物CaF2的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含有钙离子数目为8×1/8++6×1/2=4
含有氟离子数目为8,故晶胞的质量为4×78g,该离子化合协晶体的密度为a g/cm3 , 则晶胞的体积=4×78/NA/ a g/cm3="312" /aNAcm3
23.【答案】 (1)4s24p3
(2)NH3>AsH3>PH3
(3)三角锥形
(4)铁;4:6:3;34:37:26
【解析】(1)砷元素D是砷元素,原子序数为33,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3;
(2)B、X、D氢化物分别为NH3、PH3、AsH3 , 因为氨分子之间有氢键的存在,所以氨的沸点较大,则AsH3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PH3 , 所以沸点也高于PH3 , 所以它们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NH3>AsH3>PH3 .
(3)EO3-为ClO3- , 它们的中心原子氯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 7+12=4 ,所以氯原子都是sp3杂化,则EO3-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4)F元素的名称为铁;δ晶胞中,以顶点Fe原子研究,与之最近的Fe原子处于晶胞的体心,补全晶胞可知配位数为8,γ晶胞中,以顶点Fe原子研究,与之最近的Fe原子处于面心上,补全晶胞可知,有3层,每层有4个,故Fe原子的配位数为4×3=12.α晶胞中,以顶点Fe原子研究,与之最近的Fe原子处于所在棱的顶点上,补全晶胞可知配位数为6,所以δ、γ、α三种晶胞中Fe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4:6:3;设铁原子的直径为a,根据晶胞结构图可知,δ晶胞的边长为 2a3 ;、γ晶胞的边长为 2a2 、α晶胞的边长为a,1个δ晶胞含有铁原子数 18×8+1=2 、γ晶胞含有铁原子数 8×18+6×12=4 、α晶胞含有铁原子数 8×18=1 ,三种晶胞的密度之比为 2×56(2a3)3 : 4×56(2a2)3 : 56a3 =34:37:26。
24.【答案】 (1)
(2)N
(4)
(5)2NH4Cl + Ca(OH)2 △__ CaCl2 + 2NH3↑+2H2O
【解析】(1)D元素是氯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电子层数越多,原子的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Al<Na;
(3)Y是强碱,C的氧化物是氧化铝,氧化铝和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 +H2O;
(4)A的气态氢化物为氨气,氨气的电子式为 ;
(5)实验室中,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为2NH4Cl + Ca(OH)2 △__ CaCl2 + 2NH3↑+2H2O,故答案为:
故答案为:(1);(2)N<Al<Na;(3)Al2O3+2OH-=2AlO2- +H2O;(4);(5)2NH4Cl + Ca(OH)2CaCl2 + 2NH3↑+2H2O。
期末练习【新教材】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这是一份期末练习【新教材】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1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本章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1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本章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1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1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