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句中共有几种生物
A.2种B.3种C.4种D.5种
2.在学习过程中,概念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概念的有效方法,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概念图中Ⅰ、Ⅱ、Ⅲ对应关系的是( )
A.Ⅰ﹣生态系统、Ⅱ﹣生产者、Ⅲ﹣消费者
B.Ⅰ﹣动物细胞、Ⅱ﹣细胞膜、Ⅲ﹣细胞核
C.Ⅰ﹣细胞中的物质、Ⅱ﹣无机物、Ⅲ﹣蛋白质
D.Ⅰ﹣细胞核、Ⅱ﹣染色体、Ⅲ﹣DNA
3.据表分析: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其主要的原因是( )
A.繁殖能力差B.产生了巨大变异
C.有抱对并体内受精D.受精作用和幼体发育在水中
4.下列选项中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C.沙漠里的植物种类稀少D.北极熊具有与冰雪相似的体色
5.如图是植物体的某些器官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的③将来发育成乙图中的结构bB.乙图中的a和b是由丙图中的1发育而成
C.丙图中,结构1、2、3、4共同组成种子的胚D.丁图中结构B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6.农民伯伯采取的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
A.人工辅助授粉--提高植物的结果率
B.给庄稼施肥--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C.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D.把农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利于种子萌发
7.已知马铃薯块茎细胞中含有叶绿体,为了较长时间地保持马铃薯原有的新鲜品质,最好将马铃薯贮藏在什么样的地窖中 ( )
A.光照、高温、含氧浓度高B.遮光、高温、含氧浓度高
C.光照、低温、含氧浓度低D.遮光、低温、含氧浓度低
8.某公司在组织职员体检时,发现有四名职员分别患有肺结核、糖尿病、夜盲症、甲型肝炎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
A.夜盲症、甲型肝炎B.肺结核、糖尿病
C.肺结核、甲型肝炎D.糖尿病、夜盲症
9.如图所示,图甲为小刚在某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图乙为他在呼吸时胸腔容积与肺内气压关系的曲线图;图丙为他的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图甲可以算出,小刚的呼吸频率为27次/分
B.从图甲可以推测,小刚正在做剧烈运动
C.在图丙中,②→①状态时膈肌收缩
D.在图乙曲线的a→b→c段时,图丙中膈肌状态为①→②
10.下列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利用醋酸菌制作泡菜B.可以利用酵母菌制作面包或馒头
C.可以利用甲烷菌制造清洁能源D.可以利用大肠杆菌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胰岛素
11.下面关于眼和视觉、耳和听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B.遇到巨响时要赶紧闭住嘴,使咽鼓管张开
C.视觉和听觉都是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的
D.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12.测试酒驾的酒精测试仪的吹嘴是一次性的,从预防传染病发生的角度解析,这是为了( )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样D.消灭病原体
13.下列属于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
A.谈虎色变B.草木皆兵C.杯弓蛇影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14.下列昆虫中,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一项是( )
①蝇 ②蜜蜂 ③蟋蟀 ④蝗虫 ⑤蝴蝶 ⑥蟑螂
A.②④⑤B.①②⑤C.②③④D.④⑤⑥
15.下列实验中没有用到“淀粉遇碘变蓝色”原理的是( )
A.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B.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C.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D.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16.下列有关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螅的体表有刺细胞
B.河蚌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骨骼
C.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D.乌龟在陆地上产卵,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
17.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绿色理念的是( )
A.旅游自带洗漱用品B.出门随手关灯断电
C.养成垃圾分类习惯D.天热空调设成16℃
18.一种生活在浅海的章鱼,能根据周围环境不断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和形状。关于章鱼的这种伪装能力,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定向变异形成的B.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有利于章鱼躲避敌害D.有利于章鱼获取食物
二、综合题
19.如图图一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的植物与动物通过________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图一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在此生态系统中,图一中没有标出的生物成分对应的是图三中的________(填字母)。
(3)图二中的甲所对应的图一中的生物与鹰的关系是________。
(4)请写出图三中的食物链:________。
20.如图是油桃种子萌发成幼苗及植株的花和果实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完成①→④过程中有机物的总量变化是________。
(2)由图二到图三油桃植株必须经历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图三中的B器官是由图二中的[ ]________发育而来的。
(3)大棚种植给农民带来了可喜的收入。如图甲是油桃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有________。图乙表示大棚内油桃植株一昼夜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d点的产生与图甲中[④]气孔的关闭有关,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________。一天内油桃有机物积累最少和最多的点分别是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
21.如图是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一可以看出,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功能单位是肺泡,它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内进入血液的气体b是________。
(2)某同学的早餐食谱是油条、馅饼、西红柿蛋汤和苹果,其中的营养成分脂肪可被图四中[ ]________分泌的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终在图四的③中被分解为________。
(3)图二所示心脏的结构,早餐中的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通过小肠吸收并输送到脑的过程中,氨基酸经过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4)请你写出图三①中的葡萄糖暂时离开血液又回归血液的途径:①→________→毛细血管(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
(5)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囊内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出________的生物学观点。
22.科研人员对爱斯基摩犬正常体形和侏儒体形这一相对性状(基因用B、b表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表。请据图表分析回答:
(1)组合3亲代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子代侏儒体形的雄性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2)为测定某正常体形爱斯基摩犬的基因组成,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将其与________体形的爱斯基摩犬交配,若后代全部为正常体形,则其基因组成是________,若后代既有正常体形,也有侏儒体形,则其再生一个正常体形爱斯基摩犬的可能性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3.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如题图所示,在两个玻璃杯中的不同位置分别固定3张滤网,在每张滤网上放10粒大小相同的小麦种子(乙装置中的种子已切除胚),加入凉开水至中间的滤网。一段时间后,仅有滤网②上的种子萌发。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验证种子萌发需要完整的胚,可用________进行对照。
(2)若用①和②进行对照,则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3)若用②和③进行对照,则实验变量是________。
(4)滤网①~⑥中,只有滤网②上的种子萌发,由实验形成的各组对照实验可得出以下结论:种子萌发需要________。
(5)每张滤网上都放10粒种子,而不是1粒,是为了________。
距今年数
两栖动物
环境条件
3.45亿年
种类多
气候潮湿,水域密布
2.25亿年
种类减少
气候干燥,水域减少
组合
亲代性状
子一代性状
1
侏儒体形×侏儒体形
侏儒体形
2
正常体形×正常体形
正常体形
3
正常体形×正常体形
正常体形、侏儒体形
参考答案
1.C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枯藤”已经枯死没有了生命,不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老树”、“鸦”、“人”、“马”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如能生长繁殖、有应激性、进行呼吸等,都属于生物,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牢记生物的特征。
2.D
【分析】
观图可知:Ⅰ包括Ⅱ和Ⅲ,Ⅱ和Ⅲ是并列关系,解答即可。
【详解】
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不符合题意。
B.动物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质的物质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蛋白质属于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
D.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
3.D
【分析】
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详解】
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即适者生存。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即不适者被淘汰。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两栖类繁盛;后来气候干燥,水域减少,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因此只有在有水的环境中两栖类动物才能适者生存。在没有水比较干燥的陆生环境中,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所以,两栖动物的受精作用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是导致两栖类由盛到衰的主要原因,故选D。
【点睛】
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生存环境变化是自然选择的根本原因。
4.A
【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可以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详解】
A.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符合题意。
B.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说明生物适应环境,B不符合题意。
C.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地区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北极熊具有与冰雪相似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不被天敌发现,是长期的进化形成的,是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5.C
【分析】
图甲是枝芽的结构:①生长点、②幼叶、③芽轴;图乙是一株幼苗:a叶、b茎、c根;图丙是菜豆种子的结构:1胚芽、2胚根、3子叶、4种皮;图丁是根尖的结构: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
图甲中的③芽轴,将来发育成茎,所以甲图中的③将来可发育成乙图中的结构b,A正确;
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乙图中a是叶,b是茎,所以a和b是由丙图中的1胚芽发育而成,B正确;
种子的胚包括丙图中的1胚芽,2胚根,胚轴和3子叶,胚的结构不包括4种皮,C错误;
丁图中,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增生,产生新细胞。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生长最快的地方。D正确。
【详解】
6.B
【分析】
根据种子萌发的条件、光合作用的原料、施肥的目的、植物根的呼吸等知识分析解答。
【详解】
A.人工辅助授粉可以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提高产量,A正确。
B.适时给农作物施化肥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无机盐,而不是有机物,B错误。
C.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和二氧化碳,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C正确。
D.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之一是水分,湿润的土壤中为种子萌发提供了一定的条件,D正确。
故选B。
【点睛】
种子萌发的条件、光合作用的原料、施肥的目的、植物根的呼吸是经常考查的内容,需要同学们牢固掌握相关知识。
7.D
【分析】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详解】
已知马铃薯块茎细胞中含有叶绿体,为了较长时间地保持马铃薯原有的新鲜品质,最好将马铃薯贮藏在能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的地方,首先要遮光可抑制光合作用,其次要低温,含氧低抑制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故D符合题意。
【点睛】
明确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因素是解题关键。
8.C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按照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详解】
肺结核、甲型肝炎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属于传染病;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激素缺乏症,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
夜盲症是人体缺乏维生素A,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
故选C。
【点睛】
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这样才能与其它疾病进行比较区分。
9.D
【分析】
呼气和吸气:1、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2、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详解】
A.据图甲可见:小刚在20秒内呼吸6次,所以小刚的呼吸频率为18次/分,A错误。
B.据图甲可见:小刚呼吸深度较浅,呼吸频率较慢,处在平静阶段,B错误。
C.在图丙中,②→①状态时膈肌上升,处在舒张状态,C错误。
D.图乙曲线的abc肺内气压下降,表示吸气,膈肌收缩下降处于图丙的①→②,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以及读懂图示中曲线的含义。
10.A
【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详解】
A.可以利用醋酸菌制醋,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A错误。
B.酵母菌可以分解糖类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热膨胀使面包或馒头变得松软,因此可以利用酵母菌制作面包或馒头,B正确。
C.可以利用甲烷菌制造清洁能源(沼气),C正确。
D.科学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使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例如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使之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1.C
【分析】
(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详解】
A.近视是由于晶状体过度变凸,造成折射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A错误。
B.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B错误。
C.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分析可知视觉和听觉都是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的,故C正确。
D.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而不是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形成、视觉听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和眼睛的保护。
12.B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测试酒驾的酒精测试仪的吹嘴是一次性的,可以避免病原体通过酒精测试仪的吹嘴传播,因此,测试酒驾的酒精测试仪的吹嘴是一次性的,从预防传染病发生的角度解析,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3.A
【分析】
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详解】
A.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A符合题意。
B.C.D.草木皆兵、杯弓蛇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都是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人和动物共有,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熟知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是有语言中枢参与的反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B
【分析】
(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2)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详解】
①蝇、②蜜蜂、⑤蝴蝶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③蟋蟀、④蝗虫、⑥蟑螂的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因此都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15.C
【分析】
淀粉为植物中糖类的主要贮存形式,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可以鉴定淀粉的存在。
【详解】
A. 根据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中,滴加碘液,检验馒头中的淀粉有没有被彻底分解,故A不符合题意。
B.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性淀粉,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动物细胞都是无色透明的,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它的结构,为了对比明显,用碘液染色,不应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C符合题意。
D.玉米种子储存的营养物质主要淀粉,淀粉有遇碘溶液变蓝色的特性,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碘液, 会变蓝的部分是胚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某一物质的特有特性常作为鉴定该物质的依据,在实验中经常用到,一 定要熟记。
16.B
【分析】
1.腔肠动物: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有刺细胞,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体表有外套膜,有壳。
3.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多的一类动物,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
4.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详解】
A.水螅体表有刺细胞,帮助捕食,A正确。
B.河蚌是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体表有外套膜,没有外骨骼,B错误。
C.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足、触角)都分节,C正确。.
D.乌龟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甲,用肺呼吸,陆地上产卵,卵有坚韧的外壳,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D正确。
故选B。
【点睛】
熟练掌握各种动物的特征即可解答。
17.D
【分析】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
A.旅游自带洗漱用品,节约能源,利于保护环境,符合环保绿色理念,不符合题意。
B.出门随手关灯断电,能节约电能,符合环保绿色理念,不符合题意。
C.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环保绿色理念,不符合题意。
D.空调设置 16℃过低,既浪费了能源,又对人的身体不利,不符合环保绿色理念,符合题意。
【点睛】
提倡绿色消费、低碳生活,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18.A
【分析】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但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而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详解】
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B.章鱼的这种伪装能力是在漫长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来实现的,B正确。
C.章鱼能根据周围环境不断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和性状,使其不利于被其敌害所发现,有利于躲避敌害,C正确。
D.章鱼在利用这种伪装能力躲避敌害的同时也不会轻易的被其要捕食的对象发现,有利于其获取食物,D正确。
故选A。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自然选择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9.吃与被吃 5 D 捕食、竞争关系 A→B→C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图三表示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生物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D、A、B、C分别代表了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A代表生产者—植物,B代表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C代表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D代表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①表示分解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③④表示呼吸作用。
【详解】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形成的食物链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因此,图一中的植物与动物通过吃与被吃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图一中有5条食物链。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一可知,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图三中的A是生产者,能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和C是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D是分解者,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在此生态系统中,图一中没有标出的生物成分对应的是图三中的D分解者。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图二中丙含有毒物质最多,营养级最高,而丁含有毒物质最少是生产者,形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图一对应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这样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蛇,蛇和鹰都以鼠为食,属于竞争关系,同时鹰以蛇为食,又是捕食关系,所以图二中的甲所对应的图一中的生物与鹰的关系是捕食、竞争关系。
(5)图三可知,A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和C是消费者,释放出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是分解者,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形成的食物链是A→B→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链的结构,生物的富集现象,生物之间的关系。
20.减少 传粉和受精 b胚珠 叶绿体 减少水分的散失 b和f
【分析】
观图可知:图一是表示种子萌发的过程;图二中a是子房,b是胚珠;图三中A是果皮,B是种子;图甲中①是表皮细胞,②是叶肉细胞,③是叶脉,④是气孔。
【详解】
(1)种子萌发时,需要大量的能量,将储藏在子叶或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种子中有机物的含量逐渐减少。所以,图一中,完成①→④过程中有机物的总量变化是减少。
(2)一朵花最重要的结构是雌蕊和雄蕊,因为和种子果实形成有关;绿色植物从开花到结果必须经历的环节就是传粉和受精;B是种子,种子是由b胚珠发育而来的。
(3)表皮细胞无叶绿体,而叶肉细胞有叶绿体。所以图甲在油桃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与①表皮细胞相比,②叶肉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有叶绿体;一天之中光照强度最强的时候大部分④气孔会关闭,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大部分气孔关闭以后,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进出会受到影响,导致光合作用的效率会下降,即d点;一天中b点时候,进行了一个晚上的呼吸作用,刚开始进行光合作用,这时候积累的有机物是最少的,而f点的时候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是最多的。
【点睛】
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21.氧气 ①肝脏 甘油和脂肪酸 A→C→B→D ④→②→⑤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分析】
图一中,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氧气;图二中,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图三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肾小囊,③是出球小动脉,④是肾小球,⑤是肾小管,⑥是肾静脉,⑦是尿液;图四中,①是肝脏,②是胃,③是小肠,④是大肠。
【详解】
(1)图中b为氧气,肺泡内氧气浓度高,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内氧气浓度低,气体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因此氧气透过肺泡壁,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2)营养成分中的脂肪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吸收,经过图四中的①肝脏分泌的胆汁进行乳化后,变成小分子的脂肪微粒。小肠中有肠液和胰液,能彻底分解脂肪微粒,因此脂肪微粒最终在[③]小肠中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后被吸收。
(3)早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为氨基酸在小肠处被吸收后,经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输送到A右心房,再经右心房进入C右心室,从右心室出发完成一次肺循环,回到B左心房,再进入D左心室,再通过主动脉经体循环将氨基酸输送到脑。因此氨基酸经过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A→C→B→D。
(4)图三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⑦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的原因是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葡萄糖随血液由①入球小动脉流入④肾小球,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进入②肾小囊,然后随着原尿由肾小囊流入⑤肾小管,在肾小管处进行重吸收作用,回到血液。因此葡萄糖暂时离开血液又回归血液的途径是:①→④→②→⑤→毛细血管。
(5)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囊内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均与其利于物质交换的功能相适应,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点睛】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血液循环的途径等,注意理解并掌握。
22.Bb、Bb 12.5% 侏儒 BB 50%
【分析】
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详解】
(1)正常体形和侏儒体形这一相对性状(基因用B、b表示),组合3亲代都是正常体型,子代中出现了侏儒体形,正常体型是显性性状,侏儒体形是隐性性状,则侏儒体形的基因一定是bb,侏儒体形的基因分别由亲代正常体型各提供一个b,遗传亲代正常的基因组成是Bb,遗传图解如图:
故组合3亲代的基因组成是Bb、Bb,子代侏儒体形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25%。
爱斯基摩犬的性别遗传如下:
所以,子代侏儒体形的雄性个体所占的比例是:25%×50%=12.5%。
(3)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判断出正常体型是显性性状,侏儒体形的是隐性性状。为测定某正常体形爱斯基摩犬的基因型,合理简便的方法是将其与侏儒(基因bb)体形的爱斯基摩犬交配。①若后代全部为正常体形(Bb),则其基因型是BB,遗传图解如下:
②若后代既有正常体形,也有侏儒体形(bb),则其基因型是Bb,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若后代既有正常体形,也有侏儒体形,则其再生一个正常体形爱斯基摩犬的可能性是:50%。
【点睛】
正确理解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
23.②⑤ 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吗? 空气 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完整的胚 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分析】
(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1)小麦种子结构中,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此作出的假设是:切除该结构,种子就不能萌发”,唯一不同的变量是胚,因此用②和⑤两组进行对照可验证该假设。具有胚的②是对照组。
(2)“用①、②两组进行对照”,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因此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吗?
(3)用②、③两组进行对照,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空气,探究的问题是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4)①②两组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②③两组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空气;②⑤两组唯一不同的变量是胚,因此“若①-⑥组中,只有第②组的种子萌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以及完整的胚。
(5)1粒种子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所用种子的数量要多。因此“每组用10粒种子,而不用1粒,是为了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对照试验中变量的唯一性。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一模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一模生物试题,共6页。
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