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58张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60112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58张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60112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58张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601125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58张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601125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58张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601125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58张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601125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58张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601125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58张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601125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图文课件ppt,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公西华,陪长者闲坐,长辈对晚辈说话,尊敬对方或自谦,因为介词,以动词做,闲居平时,宾语前置不知吾也,以通“已”停止,宾语前置则以何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柳诒徵
走进作者 2.作品介绍3.写作背景 4.题目释义
(1)孔子的伦理思想——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的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2)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先“正己”后“正人”,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要求君主爱民,施行仁政。
(3)孔子的教育观——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要一视同仁,开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这是教学方法,他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学思并重:这是治学方法,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均衡发展:孔子之教,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论” , 编纂的意思;“语” , 是语言的意思 。“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按照循循善诱的方法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弟子们的看法作出评价,这是孔门教育的重要方式。在本课的课文中,孔子对弟子们所谈的人生理想,就表示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并逐一进行了评价:
①对曾晳表示赞同,甚至欣赏;②对子路表示否定,但心平气和,只在微微一笑中流露出一丝不满情绪;③对冉有、公西华没有表示可否。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曾皙:姓曾,名点,字皙。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子路,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性情刚直,好勇尚武,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
曾点喜欢弹琴唱歌。信奉儒学。崇拜孔子,父子同师孔子,学习儒家学说,并付诸实践,但未与孔子周游列国。他痛恨当世礼教不行,立志改变现状,孔子认为他是有进取心的狂放之士。
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公西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春秋末年鲁国学者,72贤人之一,比孔子小四十二岁。孟武伯曾经向孔子问起公西赤,孔子回答说:“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在孔子弟子中,公西赤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曾点先祖是夏朝少康子曲烈的后代,曲烈封于鄫,公元前557年莒灭鄫。鄫世子巫奔至鲁国,去邑为曾。
打牢语基 2.疏通大意3.结构划分 4.本文主旨5.重难点问题
论语 饥馑 曾皙 哂 舞雩 铿尔 小相 沂冠者 喟 俟 撰摄 比及 毋 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年纪比你们大乎:于。比
如,连词,表假设。或,不定代词,有人。知,了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①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一日:指很短的时间;长,年长;乎,于。③毋吾以也:毋,不要;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以,用。④居则曰:居,平日、平时;则,就。⑤不吾知:不知吾。知,了解。⑥如或:如果有人。如:假如。或:无定代词,有人⑦则:连词,那么,就⑧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在孔子近旁侍奉。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你们)不雅因为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即率然,轻率急忙的样子
饥馑指荒年。五谷不熟曰饥,蔬菜不熟曰馑。
指军队。有军队来侵略它
春秋时四匹马拉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状语后置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①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②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③摄乎大国之间:摄,夹处。乎:于,在。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④加之以师旅:有军队来攻打它。加,加在上面。师旅,指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⑤因之以饥馑: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动词,接续。饥馑,泛指饥荒。⑥由也为之,比及三年:为,治。比及:等到。⑦且:连词,并且。⑧知方:知道为人的正道。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⑨哂(shěn):微笑,这里略带讥讽。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知道义理。” 孔子对他示以微笑。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使动用法,使……足。可以使百姓丰衣足食
至于礼乐教化就要等的新高的人了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或者。方圆,纵横。②求也为之:为,治。③比及三年,可使足民:比及,等到。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④如其礼乐: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其,那。⑤俟:等待。
“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要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端:礼服,这里指穿礼服 章甫:礼帽,戴礼帽。名作动
相,傧相。诸侯祭祀会盟时主持赞礼及司仪的官。存在等级差别,所以有大相、小相之说。
如:或者诸侯不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曰会;诸侯同见天子曰同。
诸侯祭祀的事情,或诸侯会盟的事。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先祖的场所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①能:动词,胜任、能做到。②焉:这里作指示代词,也可理解为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③如:连词,或者。④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⑤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⑥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⑦愿:愿意;⑧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公西华,你怎么样?(有什么打算)”(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通“稀”,鼓瑟的声音逐渐稀疏
拟声词,指曲子终了的琴音;也有人说“铿”地一声,指弹奏终了时的最后一声高音
伤,妨碍。有什么妨碍呢?
跟三位说的不同。撰,陈述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①鼓瑟希:鼓,弹奏。瑟,古乐器。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②铿尔:铿的一声,指止瑟声。③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身,站起来。④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于。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⑤何伤乎:伤,妨害。乎:语气词,呢。
“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沂,沂水。状语后置,乎沂浴
风,名词作动词,吹风。状语后置,乎舞雩风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①莫春:即暮春,指农历三月。莫,同“暮”。既:副词,已经。②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③童子:少年。指未成年的男子。 ④浴乎沂,风乎舞雩:乎,,相当于“于”。风,吹风。⑤咏:唱歌。⑥喟然:叹息的样子。喟,叹息。⑦与:赞成。
(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成年人五六个,少年六七个,到沂水去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已矣,罢了。也已以,语气词连用,表示肯定语气的加强。罢了
以:用状语后置,以礼为国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①也已矣:语气助词连用,相当于“罢了”。②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的话毫不谦让。以:介词,靠,用。让,礼让,谦逊。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笑笑他。”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唯:语气词。冉求所讲的就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
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平方里或五六十平方里,就不是国家呢?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①唯求则非邦也与:唯,语气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也与,语气助词,表示疑问。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呢?” “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一个小司仪,那么谁能做大司仪呢?”
这是一篇什么题材的文章?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记叙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孔子问志 弟子述志 孔子评志
如或知 尔,则何以哉?
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愿为小相”
曾皙:“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
有抱负,自信,却较鲁莽、轻率。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从子路的神态和言语中可以看出:
探究一:孔子为何“哂”由?
赞赏坦率发言,委婉批评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从冉有的言语中可以看出:
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委婉曲致)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fǔ] ,愿为小相焉。”
从公西华的言语中可以看出:
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左右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从曾皙的神态和语言中表现:
探究一:曾皙的“志”具体是什么?
这幅“暮春咏归图”,实际上就是委婉展现了曾点出世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百姓自由幸福。
曾点描绘了一种超然的“世外桃源”,无拘无束,自由快乐,即隐士的生活景象,表现了淡泊宁静的心态。
探究二:为什么“孔子喟然与点”?
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为国以礼”。曾点的志向突显孔子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皙的这段话,表达了隐士的生活景象,可能隐约触动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而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的想法。因此曾皙的话不仅是显己志,也是对孔子心灵的折射。
(一)三子之撰子路:侧重强国冉有:侧重富民公西赤:侧重以礼治邦
(二)曾皙之志独善其身盛世愿景礼乐仪式
启示:现代社会恐怕更需要子路对自己的自信,以及他敢创敢拼的勇气。但是谦虚仍然是美德。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对话,生动地再现了孔子让学生畅谈志向的情形。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被后世尊称为“圣人”,读这一章,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1.教学民主侍坐 呻之 鼓瑟2.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耐心解惑3.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会同。(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4)尔何如
…的样子,相当于“然”。
(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5)何伤乎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问“志”,言“志”,评“志”,孔子问志,子路仲由,冉有求,问题探究,公西华,为何与点,大同世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课内容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论语》题解,《论语》的内容,《论语》的体制和篇章,《论语》的语言特色,国家崛起,小民幸福,喟然而叹,其言不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文分析,二文化常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