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 教案 45 次下载
- 2.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教学设计 教案 43 次下载
- 2.6水的作用 教学设计 教案 41 次下载
- 2.7总结我们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案 43 次下载
- 3.1《时间在流逝》教学设计 教案 44 次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风的作用教学设计
展开【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第5课。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教材对风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解释,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风也是改变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呈现风蚀桥的照片,学生在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在思考:“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呢?”这是本课要研究的主题。第二部分——探索,教科书设计了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交流关于风力改变地形地貌的初步想法。这是一个由猜测形成观点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关于风的作用的初步认识,为后面的模拟实验明确了实验目标。第二个活动是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通过模拟实验初步探究风的侵蚀作用。第三个活动是了解更多的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教科书提供了沙漠、戈壁、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学习、分析这些资料,加深对风蚀作用的了解,丰富对风力作用的认识。第四个活动是总结风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影响。第三部分——研讨,教科书设计的三个研讨问题,主要从三个层面引导学生反思研究过程,第一个问题是对本课知识的回顾;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加深对风的作用的理解;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将风的作用与火山、地震进行比较,从而发现风的作用是缓慢进行的,需要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由风的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并不陌生,他们从电视、网络和书籍中获得了一些相关的信息,有的学生也许到过风蚀地貌地区,看过真实的风蚀地貌。但是他们对这种地形地貌形成的具体原因及过程并不清楚。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模拟实验初步探究风蚀作用对岩石的影响,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分析图片和研讨,了解风蚀作用、风的搬运和堆积作用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影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风的力量会磨蚀岩石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和变化是缓慢进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风对地形的作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根据,并且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2.会做“模拟风卷起沙子对岩石的影响”的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2.意识到探究成果对解答问题的重要价值。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认识到由于风的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研讨、模拟实验对“风对地表的作用”进行探究。
难点:运用探究成果对“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进行推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岩石(砂岩)、砂纸、实验记录表。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风蚀地貌照片(戈壁、沙漠、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的视频资料、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火山喷发和地震塑造和改变着地球表面。除了火山喷发和地震,还有哪些自然的力量会改变地球的表面呢?
(学生回答:风、海水、河水、下雨、动物、植物等)
2.教师:地球表面被一层空气包围着,叫“大气层”,大气层对地形也施加着缓慢的作用。例如,空气流动形成了风,风能改变地形吗?风又是怎样改变地形的呢?(出示:风蚀图片)这块岩石是怎样形成的?是风作用的结果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风的作用)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聚焦到本节课探究的主题“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
二、探索: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
1.讨论并记录我们的看法。
(1)教师讲述“研讨”方法:围绕着“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这个问题,每位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还要认真倾听组内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哪些想法是相同的,哪些想法是不同的。思考别人发言中哪些是合理的,自己的看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需要改进的。小组长要组织组员归纳本组的主要观点,并记录下来。
(2)学生分小组研讨,并完成小组研讨记录表。
(3)全班交流分享。教师把全班学生的看法归纳成几点。
(4)小结:风的力量可以搬运沙和土,也可以改变岩石的形状和大小。风卷起的沙子像磨刀石一样不停地打磨岩石,缓慢地改变着岩石的大小和形状。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进行研讨,充分发挥研讨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2.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
(1)我们的看法是否正确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
(2)怎样做模拟实验呢?岩石用什么来模拟?风卷起的沙子用什么
来模拟?(3)教师介绍模拟实验的方法(边讲解边演示)。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用砂岩来模拟岩石,用砂纸来模拟风卷起的沙子。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先用放大镜观察砂岩,然后用砂纸打磨砂岩。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打磨结束后,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砂岩有什么变化。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做好观察记录。
(4)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实验,填写模拟实验记录表。
(5)全班交流分享。
(6)小结:我国西部有的地区常年降雨稀少,气候干燥,经常刮大风。当大风卷起沙子从岩石上刮过时,就像用磨刀石打磨一样,不断对岩石进行侵蚀,慢慢地改变着岩石的大小和形状。经过成千上万年的作用,岩石就变成了奇形怪状了。
(7)你能根据模拟实验得到的结果,解释风蚀桥和风蚀蘑菇形成的原因吗?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认识风卷起的沙子对地球表面有磨蚀作用,让学生得到直观的、真实的体验。
3.了解更多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1)风除了对岩石有磨蚀作用,还对地球表面有哪些影响呢?
(2)观察戈壁、沙漠图片,分组研讨。
(3)全班交流分享。
(4)教师讲解: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石砾,便形成了戈壁滩。在风和流水速度减小时,被刮跑的沙子沉积下来,形成了沙漠。
设计意图:在认识了风的磨蚀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图片和研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风的搬运和堆积作用。
4.总结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填写学生活动手册中的实验记录表。
(1)风对岩石的磨蚀作用,改变着岩石的形状。
(2)风能搬运沙、土,形成戈壁。
(3)风力减弱时,风搬运的沙土沉积形成沙漠。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对风对改变地球表面有一个较全面的清晰的认识。
三、研讨
1.在模拟实验中,是什么力量使岩石发生了改变?
学生回答:是风卷起的沙子,像磨刀石一样不断对岩石进行侵蚀,是磨蚀作用改变着岩石的形状和大小。
我国敦煌地区的雅丹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呢?你能根据我们刚才的研究进行推测吗?学生研讨前可观看雅丹地貌的资料片或者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自然事物和现象进行解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地球表面的变化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和地震、火山喷发相比,引发的改变有什么不同?
除了风之外,动植物、雨水、河流、冰川等对岩石和土地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都属于外部因素,它们对地球表面的改变是缓慢的,而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属于内部因素,对地球的改变是剧烈的和迅速的。
填写学生活动手册中的“实验记录表”
【板书设计】
风的作用
课件
我的看法(班级记录表)
1.
2.
3.
4.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我的课堂记录
活动目的:整理、归纳风对地球表面的改变,比较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改变地球表面的不同特点。
活动手册说明:活动记录中,需要记录两个内容,一是风对地球表面有哪些改变,可以在探索风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活动之后进行填写。二是通过比较,找到地震、火山喷发与风力作用的不同特点,对改变地球表面形状的两种力量形成整体的认识。
对地表的改变
改变特点的比较
风
磨蚀
地震
火山喷发
风
搬运、堆积
快速
快速
缓慢
小学教科版 (2017)5.风的作用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 (2017)5.风的作用优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风的侵蚀作用,风的搬运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风的作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风的作用教案设计,共2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风的作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风的作用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