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图文ppt课件
展开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他是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与杜甫合称“李杜”。本文链接《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的《行路难》共有三首,是他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理解字词(1)金樽:金酒杯。樽,盛酒的器具。(2)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3)直:同“值”,价值。(4)箸:筷子。 (5)歧路:岔路,大路分出的路。(6)会:一定,必然。 (7)云帆:高悬的帆。(8)济:渡。 (9)沧海:茫茫大海。
(1)开篇描写了怎样的场景?(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开篇诗人描写了一个场景:①丰盛的筵席;②精美的食器: 金樽、玉盘;③珍奇的食物: 清酒、珍羞。
夸张、对偶。极言朋友为李白所设宴席的丰盛华美,营造出欢乐的气氛;欲抑先扬,为下文写苦闷茫然的心绪作铺垫;同时也表现出朋友对李白的深情厚谊。
诗以叙事开篇,过渡到抒情。以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酒”,“玉盘珍羞”,仿佛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
(3) 欢乐的宴饮中诗人为什么忽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强烈的反差?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把诗人政治失意后心绪茫然、痛苦悲愤的心情表现出来,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
欢乐、丰富、奢华的宴饮
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苦闷茫然
(4)理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这里用“冰塞川”和“雪满山”比喻说明自己的仕途受阻,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5)理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引用典故。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图;像伊尹那样,梦到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表达了自己希望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
(6)“行路难”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之后却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用,反而受到排挤,被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5) 在“冰塞川”“雪满山”面前,诗人消沉下 去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拔剑四顾”,表现了诗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的思想。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两个典故,表达诗人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所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诗的末尾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抱负,写出了诗人信心不失,追求不断,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政治理想。其中“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6) 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和志向?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7)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8)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复杂的心理历程情感急遽地迭变
(9)联系诗人的生平,说说这首诗的主旨。 作者生平:这首诗充满了隐喻。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具有慷慨悲歌的韵味。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主旨:《行路难(其一)》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既抒写了诗人出仕无路,被迫离开长安时的苦闷彷徨和抑郁悲愤之情,也体现出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归纳写作特色 1.用典精当。 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连用两个典故,诗人自比吕尚、伊尹,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明君赏识以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愿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自比宗悫,可见其远大志向。 2.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会儿飞到“冰塞川”的黄河,一会儿飞到“雪满山”的太行,一会儿想到碧溪垂钓、乘舟日边,一会儿又回到“多歧路”的现实,一会儿又要乘风破浪,高挂云帆远渡沧海,从上古写到未来,从现实写到幻境,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自幼好学。二十一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永贞元年,和柳宗元等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王叔文被杀,刘禹锡被贬,晚年回到洛阳,官为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和白居易并称为“刘白”。其代表作有《秋词》《陋室铭》《竹枝词》《浪淘沙》等。
1、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2、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3、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5、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6、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9、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10、诗佛--王维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11、诗魔--白居易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13、诗鬼--李贺其诗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18、诗神--苏轼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这是一首赠答诗。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永贞革新。失败后,一再遭贬。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在和州刺史任期满,被召回京。返回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苏州刺史任满罢职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两人才华横溢,经历相似(被贬),他乡相逢,格外兴奋。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此写此诗回赠。
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酬:答谢,这里是以相答的意思。 (2)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3)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4)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5)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6)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7)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1.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被朝廷抛弃置放在那里。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凄凉荒僻之地,其间苦楚可以想见。 首联直抒胸臆。“凄凉地”和“弃置身”两个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把诗人抑制已久的心酸愤懑之情表现了出来。2.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借助注释把它找(概括)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向秀作赋的典故和王质烂柯的典故。“怀旧空吟闻笛赋”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慨叹。
3.颈联中“沉舟”“病树”比喻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此联被后人赋予的哲理意义是什么?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怎样理解诗句中的“长精神”? 点明酬赠之意,同时又与友人共勉。体现出作者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本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首联:长期遭贬,遭遇坎坷。(辛酸、愤懑)颔联:归来感慨,世事变迁。(怀恋、怅惘)颈联:感叹身世,展望未来。(豁达、进取)尾联:感谢赠言,振作精神。(积极、昂扬) 积极进取、乐观豁达。
主题思想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写作特色1.层层深入,言简意深。 首联自叙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写对已故友人的悼念,以及诗人回到故乡竟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突然振起,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显示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而下,以自励自勉结束全诗。全诗层层深入,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沉郁中见豪放。2.用典恰当,寓理深刻。 引用历史典故自然贴切。颔联借向秀、王质的典故表达遭贬的悲痛心情和对岁月蹉跎的感慨,这两句用典,含义十分丰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将人生哲理寓于自然景物之中,表明自己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 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为与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合,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已有五年,与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又长达七年未能晤面。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直到天亮。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的弟弟苏辙。这首词就是他因为赏月思念亲人而作。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
1.小序交代了什么?“欢饮达旦”,是真正欢饮呢,还是“借酒浇愁”?如果是后者,那么愁从何而来?
1.作者把酒问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愿望? 望月痛饮,向往飞升。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自比神仙,一个“欲”,一个“恐”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害怕那儿的寒冷,一进一退,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在吸引着他,使他处于矛盾之中。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真令词人陶醉。这句写他对着自己的影子,说明当时没有别人,表达他当时孤独的心情;“何似在人间”写词人通过比较,觉得还是人间好,表现了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有什么作用? “转”“低”描写月光慢慢转移,表明夜渐渐深了。“无眠”泛指因遭受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的人,暗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深。“朱阁”“绮户”与上阕的“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过渡到怀念弟弟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拟人、反问。词人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明月不应有什么感情缺憾,使它在人间离别相思之时,又亮又圆,使人更加愁情难遣,真是有“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表达了词人不能于亲人团聚的惆怅,抒发了词人怀念亲人的感情。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这是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它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再慨叹悲伤了。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7.怎样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 词人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真诚的祝福:只要人平安幸福,纵然千里阻隔,也能同赏一轮明月,犹如咫尺相依。难遣之情至此释怀,这是自我安慰,是对亲人的劝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宽慰,表现了词人豁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1.本词以什么为线索?它在上、下阕各起到什么作用?
本词通篇咏月,明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和红线,它以“明月”开端,以“婵娟”收尾。
上阕写饮酒问月,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借明月自喻清高。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用圆月来衬托别离、升华为美好的祝愿。
写作特色1.步步设问,情由景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夜,月自然是主角,作者开篇陡然发问,把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表达了出来,显露出作者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紧承这一问,又有了下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层。下阕“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有抱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整首词围绕“月亮”步步发问,词人对自然、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怀,便在对天上皎洁的明月的描述中抒发出来。
写作特色2.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全词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天上人间虚实并述,层次结构跌宕起伏,感情抒发曲折变化。作者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以自然界的深远澄净映衬自己胸怀的超脱开朗。3.借月抒怀,别具一格。 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关合人事,表现出自然与社会契合的特点。上阕借明月自喻清高,下阕用圆月衬托离别,把“天”“月”人格化,亲切动人、朴实无华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既有情趣,又有理趣,极富浪漫色彩,给读者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图文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第一课时,课文导入,任务与评价标准制定,感知诗词的韵律与节奏,第二课时,议题五,议题一以背景识人,议题二以“画”入境,议题三以“象”知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诗词三首习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诗词三首习题课件ppt,共5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作业课件ppt,文件包含13《诗词三首》课件pptx、13《诗词三首》精选习题原卷版doc、13《诗词三首》精选习题解析版doc、《诗词三首》思维导图九图导览docx、范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mp3、范读《行路难其一》mp3、范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mp3等7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