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细胞的分子组成》练习三(含答案)
展开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酸中磷酸与一个碱基和一个五碳糖相连
B.真核细胞中的RNA均分布在细胞质中
C.DNA的特异性主要与碱基数目、核苷酸的空间结构有关
D.DNA的碱基与RNA之间可以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错误的是( )
A.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
B.苏丹Ⅲ染液—脂肪—红色
C.斐林试剂—还原糖—砖红色
D.碘液—淀粉—蓝色
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A.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下列关于多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种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多
B.蛋白质分子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C.核酸分子是以核苷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长链
D.相应的结构单体分别形成这4种生物大分子时都有水产生
某兴趣小组采用两种途径处理鸡蛋清溶液,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②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
B.③④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③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
C.在溶解后产生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都会变成紫色
D.过程②产生的蛋白块也可以用③的方法进行溶解
如下概念图中a代表某一生物学名词,其包括b、c、d、e四部分内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4种元素,则b~e可代表C、H、O、N
B.若a为多聚体,由单体连接而成,则b~e是多糖、蛋白质、脂肪、核酸
C.若a表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则b~e代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D.若a为参与合成并分泌消化酶的细胞器,则b~e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荣获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发现大脑里的神经细胞——“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对于“我们如何找到回家的路?”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
B.“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
C.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
D.P和S分别是“位置细胞”中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下列各组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的是( )
A.葡萄糖、脂肪、ATP
B.淀粉、脂肪、糖原
C.氨基酸、核苷酸、脂肪
D.纤维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A.都含有20种氨基酸
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生物膜上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下表中依据膜蛋白功能,对其类型判断错误的是( )
(多选)下面的①②③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其中Q分别代表三种物质,下列有关Q的叙述,正确的是( )
A.Q可能位于细胞膜上
B.Q中可能含有硫元素
C.①不一定发生在细胞内
D.②必须依赖三磷酸腺苷
(多选)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血浆渗透压仅由无机盐维持
B.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C.磷酸盐是合成脂肪、DNA、RNA等物质的原料
D.K是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科研人员将细胞内分离出来的核糖体分别与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以及二苯胺试剂进行反应,结果如下表: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处理中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判断构成核糖体的大分子化合物中必然有______________。
(2)B实验处理中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处理操作过程中还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_1~2分钟。
(3)若C实验处理中需要用到显微镜,可知该处理中所用试剂应当为_____________。
(4)若实验证明构成核糖体的某大分子化合物中含有大量尿嘧啶,则可断定此化合物是____。
(5)已知二苯胺试剂为无色,可与核酸上的脱氧核糖在酸性条件下产生蓝色络合物。若已知构成核糖体的化合物中没有DNA,则X应当为__________色。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下图为部分细胞结构和多种蛋白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蛋白参与细胞间的相互粘连,所以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常用____________处理组织碎块,使细胞分散开。
(2)B蛋白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如果转运过程需ATP供能,则转运方式称为____________,若转运过程不消耗ATP,则转运方式称为____________,能量来自于所转运物质________形成的势能。
(3)C蛋白只能与特定分子结合,结合后其____________发生变化,像“分子开关”一样,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是细胞膜完成________功能的分子基础。
(4)D蛋白和细胞骨架共同完成细胞内的物质运输,细胞骨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5)E蛋白具有催化功能,因其只能与________________结合,所以E蛋白的功能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6)F蛋白的功能是与DNA分子的某一部位结合,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分子,F蛋白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细胞中几种大分子物质的元素组成及形成过程,①~⑤表示过程,其中单体1的某种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单体1、单体2、单体3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大分子物质4的元素有____________。
(2)过程①、②、③都是________过程。其中过程②在______________(一种细胞器)上进行,
它与过程_____(填“④”或“⑤”)可表示同一个过程。过程④和⑤合称__________。
(3)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是____________(填图中的某种大分子物质),
细胞壁的合成主要与____________(一种细胞器)有关。
韭菜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蔬菜,下图是同学们画出的韭菜细胞中部分元素及其构成化合物关系图(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①和②都是生物大分子,则①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已知②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则②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2)若③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则它的合成与________(吸能、放能)反应相联系。若④存在于叶肉细胞,则其功能是____________。
(3)为检测韭菜根细胞中贮存的营养物质,同学们将根切成薄片进行实验。甲同学将薄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少许苏丹Ⅳ染液染色3分钟后又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酒精____________,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中有红色脂肪滴;乙同学将韭菜根切成的薄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少许新配制的斐林试剂,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直接观察颜色变化。乙同学的目的是检测根细胞中是否存在____________,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细胞中是否存在该物质及含量的多少。
图1表示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各种有机物的变化情况(1表示可溶性糖、2表示淀粉、3表示含氮化合物、4表示脂肪)。图2表示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蛋白质、葡萄糖、淀粉的含量和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淀粉的生物合成)活性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________含量不断提高,而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不断下降,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来。
(2)图2中曲线③表示__________。在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的干重将________。
(3)将小麦开花后第10天和第40天的种子分别制成组织样液,各取等量样液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适温水浴加热后,A试管出现______________,并且比B试管颜色更________,两试管中被检测的物质可以用图2中的曲线________表示。
图1、图2表示小麦开花数天后测定种子中几种物质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小麦植株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种子成熟后期,含水量________,
结合水/自由水的比例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进而改变干物质的量,
干重的变化主要与________元素密切相关。
(2)小麦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之间可以发生转化,________含量增多,用________试剂检测还原糖的量,还原糖的多少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
(3)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某兴趣小组猜测土豆中可能不含________酶,
所以淀粉不能被分解成甜度比较高的还原糖。为验证这一说法,他们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帮助其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苏丹Ⅲ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请补充完整)
实验结果预测:
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 0 参考答案
答案为:D;
解析:核酸中一个磷酸与一个或两个五碳糖相连;真核细胞中的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NA特异性主要与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有关;转录过程中,DNA一条链的碱基可以与RNA的碱基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答案为:B;
解析: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答案为:A
解析: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A正确;消化酶等蛋白质在细胞外发挥作用,细胞核中也需要酶催化生化反应,B、C错误;蛋白质类激素具有调节作用,而不是催化作用,D错误。
答案为:B;
解析:脂肪的碳氢比例比糖类高,因此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多,A正确;蛋白质分子不同肽链之间以二硫键相连,B错误;核酸分子中的DNA分子是以脱氧核苷酸为基本单位的碳骨架构成的长链,RNA分子是以核糖核苷酸为基本单位的碳骨架构成的长链,C正确;相应的结构单体都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这4种生物大分子,因此在此过程中都会产生水,D正确。
答案为:C;
解析:①过程属于蛋白质的盐析,不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肽键,②过程是蛋白质的变性,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破坏肽键;③过程属于蛋白质的溶解,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肽键,④过程是蛋白质经蛋白酶水解,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溶解后产生的溶液中都存在肽键,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都会变成紫色;过程②产生的蛋白块已变性,不能用③的方法进行溶解。
答案为:B;
解析: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4种化学元素是O、C、H、N,A正确;脂肪不是多聚体,其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B错误;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C正确;消化酶是分泌蛋白,参与其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D正确。
答案为:C;
解析:“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P和S均属于大量元素。
答案为:B;
解析:糖原、淀粉、纤维素、葡萄糖属于糖类,组成元素为C、H、O,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
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为蛋白质,组成元素含有C、H、O、N;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答案为:C;
解析: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但并不是所有蛋白质都同时含有20种氨基酸。有的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呼吸酶;有的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如消化酶、抗体等。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空间结构。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免疫作用、调节作用、运输作用、构成细胞成分等功能。
答案为:B;
解析:在神经调节中,位于突触后膜的受体能识别并结合神经递质;在激素调节中,位于靶细胞膜上且能识别并结合激素的膜蛋白为受体蛋白;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膜上能催化ATP合成的膜蛋白为酶;癌细胞膜上的某些特殊蛋白质为抗原,能够被免疫系统识别,从而引起特异性免疫。
答案为:ABC;
解析:根据过程①知Q可能是酶,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能含有S元素;过程②说明Q可能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过程③说明Q可能是抗体。酶促反应在细胞内外均可发生,如唾液淀粉酶;物质跨膜运输不一定依赖ATP,如协助扩散。
答案为:BD;
解析:人体的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脂肪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故脂肪合成时不需要磷酸盐。
答案为:(1)双缩脲试剂 蛋白质
(2)斐林试剂 水浴加热
(3)苏丹Ⅲ染液
(4)RNA
(5)无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相关知识,核糖体主要是蛋白质和RNA组成的,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糖的,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苏丹III是鉴定脂肪的,会出现橘黄色现象;双缩脲试剂是鉴定蛋白质的,会出现紫色现象;二苯胺是鉴定DNA的,会出现蓝色现象。
(1)A中出现了蓝色到紫色,应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实验,双缩脲试剂先使用氢氧化钠,然后滴加硫酸铜,和肽键发挥作用后呈现紫色。
(2)B中是蓝色到蓝色,应该是用斐林试剂鉴定的,因为RNA中不含有还原糖,所以还是蓝色,用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
(3)若C实验处理中需要用到显微镜,可知该处理中所用试剂应当为苏丹III,苏丹III是棕红色,核糖体中没有脂肪,所以还是苏丹III的棕红色。
(4)若实验证明构成核糖体的某大分子化合物中含有大量尿嘧啶,说明含有RNA,因为只有RNA中含有尿嘧啶U。
(5)二苯胺是鉴定DNA的,核糖体中无DNA,所以用二苯胺鉴定核糖体时X应当为无色。
答案为:
(1)胰蛋白酶;
(2)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浓度差;
(3)空间结构 信息交流(细胞通讯、细胞识别);
(4)蛋白质;
(5)一种或一类底物;
(6)RNA聚合酶;
解析:
(1)动物细胞间质的物质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用胰蛋白酶可以分离动物细胞。
(2)主动运输与协助扩散均需要载体蛋白参与,但主动运输需消耗ATP。
(3)C蛋白是细胞膜上的受体,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4)细胞骨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5)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酶,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6)F蛋白是催化转录过程的RNA聚合酶,该酶可以与DNA分子上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结合,催化转录过程。
答案为:
(1)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C、H、O、N、P
(2)聚合 核糖体 ⑤ 基因表达
(3)大分子物质1 高尔基体
解析:
(1)根据图示可知,大分子物质1、大分子物质2、大分子物质3分别是多糖、蛋白质和DNA。过程④、⑤分别表示转录、翻译,这两个过程合称为基因表达;大分子物质4是转录的产物mRNA,它的组成元素与大分子物质3的组成元素相同。
(2)单体形成大分子物质的过程叫聚合,过程②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
(3)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答案为:
(1)核糖体 淀粉和纤维素
(2)放能 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
(3)洗去浮色 还原性糖 是否出现砖红色及颜色的深浅
解析:本题结合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图,考查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分析题图可知:
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最可能是蛋白质或氨基酸;
②的组成元素只有C、H、O,可能是糖类或脂肪;
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能是ATP或核酸,
④的组成元素是C、H、O、N、Mg,可能是叶绿素。
(1)①是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则①最可能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②是由C、H、O组成,且其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因此②可能是淀粉和纤维素。
(2)若③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且由C、H、O、N、P组成,因此③可能是ATP,其合成需要能量,与放能反应相联系。④是由C、H、O、N、Mg组成,若④存在于叶肉细胞,则其可能是叶绿素,其功能是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
(3)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要用体积分数为50%酒精洗去浮色,然后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中有红色脂肪滴,用斐林试剂的目的是检测韭菜根细胞中是否存在还原性糖,可通过是否出现砖红色及颜色的深浅来判断细胞中是否存在该物质及含量的多少。
答案为:
(1)脂肪 脂肪由糖类(或可溶性糖和淀粉)转化
(2)淀粉磷酸化酶的活性 增加
(3)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深 ①;
解析:(1)由图1中曲线可知,脂肪含量不断上升,而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不断下降,说明脂肪由糖类(或可溶性糖和淀粉)转化而来。
(2)由图2可知,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葡萄糖的含量下降,淀粉含量上升,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此过程中,自由水的含量逐渐下降,种子的干重逐渐增加。
(3)葡萄糖是还原糖,淀粉是非还原糖。第10天与第40天相比,葡萄糖的含量更高,因此与斐林试剂反应后,颜色更深。
答案为:
(1)水 下降 上升 碳;
(2)淀粉 斐林 砖红色沉淀的多少(或砖红色颜色的深浅);
(3)淀粉 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能生成砖红色沉淀
第二步: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
第三步:等量(或等体积)的斐林试剂甲液和斐林试剂乙液 50~65 ℃恒温水浴2 min
实验结果预测:A试管内液体为蓝色,B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解析:
(1)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在种子成熟后期,代谢减慢,含水量下降,结合水/自由水的比例上升。积累有机物增多,干重增加跟碳元素关系最大。
(2)小麦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之间主要发生单糖转化为多糖(淀粉),因为淀粉不是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含量来检测它们之间的转化。
(3)该实验中还原糖的检测原理: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由还原糖的检测的步骤可得该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A、B试管的提取液在60 ℃条件下保温备用;
第二步:加实验材料;第三步:加斐林试剂,其作用条件为50~65 ℃水浴保温2 min。
实验现象:有还原糖的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无还原糖的试管为蓝色(斐林试剂的颜色)。
2021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细胞的生命历程》练习三(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细胞的生命历程》练习三(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号染色体上,故B错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三(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三(含答案),共7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练习三(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练习三(含答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