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版2021版中考物理第一讲声现象课件
展开考点 1 声的产生与传播考点 2 乐音的三种特性考点 3 噪声考点 4 超声与次声
命题角度 1 发声体的判断命题角度 2 响度、音调和音色的辨别命题角度 3 声速的相关计算
实验 教材中的声学小实验
从教材到中考 水瓶发声模型的分析
1.声的产生(1)产生原因:声是由物体的① 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成为声源.2.声的传播(1)传播条件:声的传播需要②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③ 传声.(2)传播形式:声在介质中以④ 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
3.声速(1)定义:声速是声传播的速度,即声传播的距离与时间的⑤ . (2)影响因素ⅰ.介质的种类:一般来说,声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与介质的微观结构有关)ⅱ.介质的温度: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通常越大.(3)标准大气压下,声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⑥ m/s.
(3)应用:回声测距(声呐、倒车雷达等).如图,若声信号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在同一位置且静止不动,从发射声信号到接收到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t,则发射器和接收器到障碍物的距离s=⑦ .
4.回声(1)产生:声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形成回声.(2)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就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否则只会感到原声被加强.
1.声音不一定是通过空气传播而被人听到的,请举一例:⑧ . 2.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光在真空中能传播,速度约为⑨ m/s.3.有时物体停止振动,人仍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物体停止振动,⑩ 停止,但已经发出的声波仍会继续传播.4.估算:要想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⑪ .
1.响度(1)定义: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⑫ 叫作响度. (2)影响因素:ⅰ.发声体的⑬ :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⑭ . ⅱ.传播的距离:距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⑮ . ⅲ.分散程度:声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⑯ .
(3)波形:声音的响度越大,表现在波形上,声波的波动幅度越大.乙图表示的声音的响度比甲图的大.
1.响度反映的是声音的能量特性.2.理解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可以把响度分为“发出声音的响度”和“听到声音的响度”两个层面:物体发出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会不断被消耗,同时不断分散,因此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还与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等因素有关.3.不同的位置,声音的响度可以是不同的.4.物理学中,“声强级”也是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常用的单位是分贝(dB);对于同一频率的乐音,声强级(分贝值)越高,一般响度也越大.
2.音调(1)定义:声音的⑰ 称为音调. (2)影响因素: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作频率.频率的单位是⑱ (Hz),1 Hz=1 s-1,表示物体每秒振动1次.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⑲ . (3)波形:声音的音调越高,表现在波形上,声波的峰和谷越密集.乙图表示的声音的音调比甲图的高.
1.声音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尖细和低沉程度,这与日常语言中的一些描述是不同的,如“引吭高歌”“低声耳语”中的“高”和“低”描述的是响度.2.一般来说,弦越细、材质越硬、长度越短、张得越紧,弦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被敲击的物体质量越小(惯性越小)、尺寸越小,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3.音色(1)定义: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2)影响因素:不同发声体的⑳ 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3)应用:分辨不同人或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根据的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4)波形:声音的音色不同,表现在波形上,声波的形状是不同的.下面是三种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
音叉 钢琴 长笛
判断以下命题的正误.1.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一定大. ㉑( )2.振幅较小的发声体,人听到的它的声音的响度一定小. ㉒( )3.声音传播的过程中,音调越来越低. ㉓( )4.每隔1 s敲击一下鼓面,我们听到的鼓声的频率是1 Hz. ㉔( )
1.噪声的两种定义(1)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称为噪声;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与此相对的概念是乐音,乐音的波形是规律的.(2)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这个角度讲,乐音也可以是噪声.
2.噪声的控制(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禁止喧哗、禁止鸣笛、安装消声器、减少部件间的摩擦等.(2)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道路旁装隔音墙、路旁植树、安装双层玻璃窗等.(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佩戴防噪声耳罩等.
控制噪声的上述三类措施,对应的分别是人耳听到声音的三个环节,即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控制噪声的措施还可以分为消声、吸声和隔声三类.
1.可闻声:多数正常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从20 Hz到20 000 Hz.狭义上的声音指的就是可闻声.2.超声波(1)频率范围:㉕ . (2)特点: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产生的振动强烈.(3)应用:ⅰ.传递㉖ :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测速、B超等.ⅱ.传递㉗ :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波粉碎结石、超声波杀菌等.
高于20 000 Hz
3.次声波(1)频率范围:㉘ . (2)应用:ⅰ.传递㉙ :监测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监测核爆炸.ⅱ.传递㉚ :次声武器等.
1.不同生物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一般㉛ . 2.请写出4条健康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可能原因:(1)㉜ ; (2)㉝ ; (3)㉞ ; (4)㉟ .
声的频率低于20 Hz或高于20 000 Hz
例1 [2010安徽,1]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的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 的振动而产生的. 【思路分析】 关键字:“笛”“吹”.
例2 [2021预测]磬”是一种古代乐器.如图所示是“磬”的甲骨文写法,左上部表示绳线悬吊着石片,右下部表示人手持小锤.当人用小锤敲击石片时, 振动,发出乐声.
发声体的判断1.乐器和类乐器的发声部位的判断.
2.容器、水、空气的组合体中发声物体的判断.
响度、音调和音色的辨别
例3 [2020滁州一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实验中,小方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到示波器上的波形如图所示,则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例4 [2020广东广州]甲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256次,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512 Hz,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 ( )A.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B.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C.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D.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
例5 [2020湖北咸宁]如图,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现场观众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能在 中传播.口技艺人往往通过重拍“醒木”结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大.
乐音的三种特性的判断方法1.首先要熟知乐音三种特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2.然后根据题中的情景,判断其对应的是哪一个概念或影响因素,进而判断出是哪一个特性.常考的实例总结如下:
1.[2020安庆模拟]在攀登雪山时,大声喧哗会触发雪崩.由此可知,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蕴藏着能量,这种能量的大小在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中得以体现.
2.[2020合肥寿春中学一模]小明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由图可以看出高音区在 (选填“A”或“B”)侧.
3.[2020江苏徐州]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感觉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在乐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特性中,因为录音机的音量是可以调节的,所以不是声音的 不同;小华询问其他同学,得知自己唱的音是准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 不同;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 不同.
例6 [2019蚌埠局属学校联考]在直跑道上进行百米赛跑,甲、乙两个计时员在终点处用同样的表记录同一个运动员的成绩,甲从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乙从听到发令枪声时开始计时,他们测出的时间相差约 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声速取340 m/s) 【思路分析】 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因此相比“开枪”和“听到枪声”的时间差,“开枪”和“看到冒烟”可以看作是同时的;两个计时员停止计时的时刻相同,测量结果的差别就是他们开始计时的时间差.
例7 [2008安徽,6]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据报道,武汉地震台于当日14时30分50秒接收到汶川的地震波,已知汶川与武汉的距离约为952 km,由此可求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 m/s.
4.[2020淮北联考一]某次测距实验中,超声波雷达发射超声波,经3 s后接收到回声信号,则探测物距离雷达约 m.(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 m/s)
5.[2021预测]在平直的路面上,一辆汽车正匀速驶向一面崖壁,司机鸣笛6 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的速度是20 m/s,则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崖壁________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 m/s)
例8 [2020山东济宁]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的产生原因的是 (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例9 [2020芜湖二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乙图中通过观察小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桌边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教材情景】 [人教版八上P37] 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1”的声音来(图2.2-7).
【教材提升】 分析“水瓶琴”的发声原理和规律1.在图2.2-7所示的情景中,敲击玻璃瓶,__________(选填“瓶”“水柱”或“瓶和水柱”)振动发出声音;其质量越大,振动的频率就越 (选填“高”或“低”),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选填“高”或“低”),因此玻璃瓶发出声音的音调从左向右依次 (选填“升高”或“降低”).
【教材拓展】 向瓶口吹气时的发声原理和规律2.以相同的力度和角度向如图2.2-7所示的8个水瓶的瓶口分别吹气,可以发出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哨声是瓶中水柱振动产生的B.最左侧水瓶发出的哨声的音调最高C.最左侧水瓶发出的哨声的响度最大D.将瓶固定,向瓶口吹气仍能发出哨声,说明哨声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拓展提升】 生活中的水瓶发声模型3.往暖水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请你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往暖水瓶里灌开水时,水面上方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当暖水瓶中水位的高低不同时,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就不同,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物理中考复习考点研究 第一讲 声现象 PPT课件: 这是一份物理中考复习考点研究 第一讲 声现象 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串考点,核心考点精讲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的防治,声与电磁波的异同比较,命题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复习 声现象 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复习 声现象 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拓展变式,振动频率,拉二胡,声源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讲 声现象 课件: 这是一份第一讲 声现象 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材考点梳理,素材拓展,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橡皮筋,声音的特性,声音的音调和振动频率,RJ八上P37,声音的利用,RJ八上P39,BS八上P9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