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1 窦娥冤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1 窦娥冤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古代戏曲,唱+演,一宫调一曲子,一宫调数曲子,整体把握,窦娥冤,押赴刑场,婆媳诀别,临刑发誓,指斥天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导入学习: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板书于黑板一侧)。哪一位同学来谈一谈其中蕴含的道理? 明确:这副对联明确地告诉我们,戏剧虽说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但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来源于生活,尽情地展现生活,使我们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生活的真谛。今天,让我们打开课本,学习一部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展现当时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作品: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
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8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也是世界十大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同孔子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古代戏曲是以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和杂技为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 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散曲+“科”+“白”)
(1)定义: 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它的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元以后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到了成宗元贞、大德年间,进入鼎盛时期。(2)结构: 一般是一本四折(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演一完整的故事,有的还有一两个“楔子”。 (3)音乐: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楔子只能用小令,不能用套曲。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知识链接: 元杂剧
(4)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 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以剧中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如驾(皇帝)、洁郎(和尚)等。
(5)剧本的构成: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故事来源: 《感天动地窦娥冤》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时代背景: 元朝时,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听到的百姓悲惨的遭遇写进他的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
整体感知:1、《窦娥冤》共几折?有楔子吗?都有哪些角色?能唱的角色是谁?2、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全剧四折一楔子,课文节选前三折。窦娥 梼杌 蔡婆婆 张驴儿 张驴儿父亲 窦天章 窦娥明确:窦娥七岁被卖,做蔡家童养媳。窦娥拒绝改嫁,。窦娥蒙冤入狱。窦娥含冤被斩,临刑前发三桩誓愿。
这折戏可分为几个场面?
三个场面:押赴刑场——婆媳诀别——临刑发誓
第一部分的唱词(齐读)。1.《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2.《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是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诗歌手法?
1.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2.“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采用了兴的手法。
1.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2.《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是哪一句?3.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里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
思考: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思考: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 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思考: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这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讨论: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
明确: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导入学习: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板书于黑板一侧)。哪一位同学来谈一谈其中蕴含的道理? 明确:这副对联明确地告诉我们,戏剧虽说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但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来源于生活,尽情地展现生活,使我们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生活的真谛。今天,让我们打开课本,学习一部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展现当时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作品: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
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8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也是世界十大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同孔子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古代戏曲是以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和杂技为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 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散曲+“科”+“白”)
(1)定义: 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它的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元以后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到了成宗元贞、大德年间,进入鼎盛时期。(2)结构: 一般是一本四折(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演一完整的故事,有的还有一两个“楔子”。 (3)音乐: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楔子只能用小令,不能用套曲。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知识链接: 元杂剧
(4)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 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以剧中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如驾(皇帝)、洁郎(和尚)等。
(5)剧本的构成: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故事来源: 《感天动地窦娥冤》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时代背景: 元朝时,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听到的百姓悲惨的遭遇写进他的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
整体感知:1、《窦娥冤》共几折?有楔子吗?都有哪些角色?能唱的角色是谁?2、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全剧四折一楔子,课文节选前三折。窦娥 梼杌 蔡婆婆 张驴儿 张驴儿父亲 窦天章 窦娥明确:窦娥七岁被卖,做蔡家童养媳。窦娥拒绝改嫁,。窦娥蒙冤入狱。窦娥含冤被斩,临刑前发三桩誓愿。
这折戏可分为几个场面?
三个场面:押赴刑场——婆媳诀别——临刑发誓
第一部分的唱词(齐读)。1.《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2.《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是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诗歌手法?
1.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2.“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采用了兴的手法。
1.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2.《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是哪一句?3.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里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
思考: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思考: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 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思考: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这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讨论: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
明确: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
相关课件
语文必修四1 窦娥冤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四1 窦娥冤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解答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