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初中生物结业考试试卷
展开
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初中生物结业考试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下列人体的器官与构成它的主要组织对应正确的是( )
A. 大脑-神经组织 B. 汗腺-肌肉组织 C. 股骨-机械组织 D. 心脏-结缔组织
2.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 企鹅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B. 蚯蚓的活动疏松土壤
C. 鸟类在不同地域的迁徙 D.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3. 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能→水稻→蝗虫→蛙”是一条食物链
B. 图中所有生物可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 图中的蝗虫和田鼠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
D. 生物难以分解的物质在蝗虫体内积累最多
4.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海洋 B. 热带雨林 C. 生物圈 D. 沙漠
5. 下表是兴趣小组“探究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记录表。该实验结果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
组别
种子数
光照
水分
温度
现象
甲
20粒
暗室
适量
5℃
不萌发
乙
20粒
暗室
适量
25℃
萌发
A. 适宜的温度 B. 充足的光照 C. 一定的水分 D. 充足的空气
6. 如图是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固体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需要将该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 该装置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C. 该装置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 该装置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7. 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
A.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B. 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和释放氧气
C. 绿色植物能够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D. 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
8. 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从心脏出发的部位和肺循环到达心脏的部位分别是( )
A. 左心室、左心房 B. 右心室、右心房
C. 左心室、右心房 D. 右心室、左心房
9. 如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肾单位是由③④⑤组成的
B. 过滤到③中的液体为尿液
C. 葡萄糖可以被⑤重新吸收
D. ④和③的内壁起过滤作用
10. 今年6月6日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主题是“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题图是人的眼球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⑧是形成视觉的部位 B. 近视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C. ③是感受光线刺激的部位 D. ④的曲度过大可导致近视
11. 根据“平衡膳食宝塔”的理念,人们的日常食谱中用量最多的食物应是( )
A. 蔬果 B. 谷类 C. 肉类 D. 油脂
12. 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嘴巴的动作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处于( )
A. 收缩和舒张 B. 舒张和收缩 C. 收缩和收缩 D. 舒张和舒张
13. 野外生存的狒狒常常集群行动,群体受首领的指挥,这种行为属于( )
A. 学习行为 B. 繁殖行为 C. 社会行为 D. 取食行为
14. 家蚕的发育过程经历( )
A. 卵→若虫→成虫 B. 卵→幼虫→成虫
C. 卵→幼虫→蛹→成虫 D. 卵→蛹→幼虫→成虫
15. 男、女正常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 )
A. XY和XX B. XX和XY C. X和Y D. Y和X
16. 在人体的生殖发育过程中,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
A. 输卵管 B. 子宫 C. 卵巢 D. 输精管
17. 下列四种动物中,个体发育过程不属于变态发育的是( )
A. B. C. D.
18. 关于人体细胞中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每一个DNA分子都只有一个基因 B.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C. DNA分子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D.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9. 关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简单到复杂 B. 由水生到陆生 C. 由小型到大型 D. 由低等到高等
20. “牝鸡司晨”是典型的性反转现象。母鸡和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ZW和ZZ,母鸡因环境因素影响,性腺发育反转,变成性反转公鸡,其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题图是性反转公鸡与母鸡交配的遗传图解,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性反转公鸡与母鸡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ZW
B. 图中②表示的子代性别比例是公鸡:母鸡=1:3
C. 母鸡性反转成公鸡的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D. 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物质决定的,也受环境的影响
21. 题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新植物的幼体是( )
A. ②
B. ③
C. ④
D. ⑥
22. 下列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A. 蝗虫 B. 海龟 C. 鲸鱼 D. 青蛙
23. 有关生物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 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C. 娃娃鱼在分类上属于鱼纲
D. 生殖器官是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24. 科学家推测原始生命最可能诞生于( )
A. 原始陆地 B. 原始海洋 C. 神话传说 D. 外星入侵
25. “多莉”羊的诞生主要运用的生物工程技术是( )
A. 杂交育种 B. 嫁接技术 C. 转基因技术 D. 克隆技术
26. 兴趣小组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发酵利用的微生物是( )
A. 酵母菌 B. 霉菌 C. 大肠杆菌 D. 乳酸菌
27.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以下哪种行为一般不会感染艾滋病( )
A. 输血时使用了含有HIV的血液
B. 与艾滋病患者或携带者握手等一般的接触
C. 与艾滋病患者或携带者共用注射器
D. 与艾滋病患者或携带者发生不安全性行为
28. 进入青春期的男生和女生,身体发育发生了明显变化,有关该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身高突增 B. 性器官开始发育
C. 男生出现遗精 D. 女生会来月经
29. “是药三分毒”,安全用药一直备受关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处方药一定要按照医嘱服用
B.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等开的处方购买
C. 服药的剂量越大,疗效越快
D. 服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用药信息
30. 当考试失利、心情不好时,以下调节情绪的方式合理的是( )
A. 喝酒 B. 抽烟 C. 寻衅滋事 D. 打球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31. 实验探究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实验过程如题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两组实验除变量不同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这样的实验叫做______。该实验需要重复多次,其目的是______。
(3)滴加碘液后,预测两支试管的颜色变化是:试管①______;试管②______。试管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4)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一致,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5)该实验“37℃水浴”是为了模拟______。
(6)如果继续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则可另外设置一支试管,在该试管中加入馒头的状态应该是______,其他条件与试管②相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32. 读图理解(“[]”内填代号,“[]__”为一空)
题图中,甲为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乙为桃花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题图甲中,属于动物细胞的是图______,它与植物细胞的结构相比较,没有[3]叶绿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结构。
(2)题图甲中,能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题图乙中,①②⑥组成______,④⑤组成______,它们都是花的主要结构。
(4)题图乙中,花粉从④传到同一朵花或异花的①的过程称为______,完成受精后,将来发育成为果实的是[______]______,将来发育成为种子的是[______]______。
33. 资料分析
阅读以下两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资料卡
2019年12月开始,武汉市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疫情,随后世界卫生组织将该病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2019-nCoV的患者会出现发热、干咳、气短、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研究发现该病毒可经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和气溶胶迅速传播。科研部门积极研发疫苗的同时,全国各地也采取了多项措施:①对社区实行封闭管理;②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③对患者及疑似病人进行隔离治疗;④个人出入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⑤提倡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1)新型冠状病毒无细胞结构,其主要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_组成。
(2)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是______,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属于三个基本环节中的______。
(3)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资料中“②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属于______。“③对患者及疑似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属于______。
(4)若能成功研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给健康人接种疫苗的免疫方式属于______(选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资料二】长江白鲟资料卡
白鲟又叫中华匙吻鲟,属于匙吻鲟科物种,“中国淡水鱼之王”,中国特产稀有珍贵动物,属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白鲟体型硕大,成鱼可长达七八米,游速迅疾,被称为“水中老虎”。“千斤腊子,万斤象”中的“象”指的就是长江白鲟,据说它可以长到上万斤。它也是世界十种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长江白鲟没能进入2020年,被科学家证实已灭绝。白鲟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1.5亿年,但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内,随着长江水力资源的开发及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个处于长江生态链顶端的旗舰物种终究难逃灭绝的命运。长江白鲟的灭绝,也再次为我们敲响了长江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
(5)长江白鲟的灭绝是一种生物的消失,这反映的是人类活动破坏了______的多样性。
(6)长江白鲟消失,其基因库也随之消失,这又反映了人类活动也破坏了______的多样性。
(7)长江白鲟的灭绝与生态环境的恶化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______,保护______的多样性。
34. 综合应用
山脚百香果香飘四野,山腰蜜柚甜香四溢,山顶缕缕茶香沁人心脾,这是信宜市金垌镇环球村“立体式”产业扶贫所呈现出的景象。自2016年以来,扶贫工作队着力聚焦精准脱贫靶心,把目光瞄准了山地,因地制宜整合山区特色资源,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选准百香果、蜜柚和茶叶三大产业,建立山脚、山腰、山顶“立体式”扶贫产业结构,拓展出一条全方位引动发展、立体式助力脱贫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环球村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引进公司、示范带动、订单收购等办法,使百香果种植从无到有,如今种植规模达300多亩,年亩产量约3000斤,每亩可收入近万元。日前他们还建起了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开展休闲采摘,发展观光农业。
请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_____与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2)通过扦插可以培育百香果苗,这样的生殖方式属于______生殖;也可以通过播种种子的方式培育百香果苗,表明它还可以进行______生殖。
(3)农户按时给果树施肥,目的是给植株的生长提供所需营养物质中的______。果树进行光合作用所需水分是通过其体内输导组织中的______运输的;其蒸腾作用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主要是叶表皮上的______。
(4)采摘下来的百香果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______,游人品尝后,进入消化道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主要在______部位被吸收。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大脑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A正确;
B、汗腺由血管和分泌部组成,能够分泌汗液,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B错误;
C、肱骨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C错误;
D、心脏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器官,心脏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D错误。
故选:A。
人体的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组组织。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本题主要考查了人体和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及功能。
2.【答案】B
【解析】解:A、企鹅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的皮下有着厚厚的脂肪,是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A不符合题意;
B、蚯蚓能疏松土壤,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符合题意;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方面,如鸟类在不同地域的迁徙,C不符合题意;
D、沙漠干旱缺水,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因此“沙漠中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答案】C
【解析】解:A、太阳属于非生物成分,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成分,A错误;
B、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中所有生物只属于生物部分,B错误;
C、图中的蝗虫和田鼠都以水稻为食,可见蝗虫和田鼠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鹰是最高营养级,因此,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蛇。D错误。
故选:C。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的组成与特点。
4.【答案】C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主要是土壤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各种各样的生物。
故选:C。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圈的范围。
5.【答案】A
【解析】解: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环境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对比甲、乙两组,甲组与乙组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A装52℃,种子不萌发;25℃,乙组种子萌发,因此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故选:A。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
6.【答案】C
【解析】解:A、为了去除实验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前要把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通过其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尽,A正确;
B、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以叶绿体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B正确;
C、该同学设置了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A的非绿色部分以叶绿体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该装置不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C错误;
D、由于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叶片B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因此不会变蓝,D正确。
故选:C。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该同学设置的实验装置可以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A的非绿色部分以叶绿体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本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所需要条件的探究活动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7.【答案】B
【解析】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A正确;
B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B错误;C正确;
D、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D正确。
故选:B。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据此分析解答。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直是重要的考点,要理解掌握。
8.【答案】A
【解析】解: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故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肺循环的终点是左心房。
故选:A。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血液循环的途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9.【答案】B
【解析】解:A、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为③肾小囊,⑤为肾小管和④为肾小球三部分组成,A正确。
BD、③是肾小囊,当血液流经④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B错误,D正确。
C、当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C正确。
故选:B。
图中的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囊,④是肾小球,⑤是肾小管,⑥是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10.【答案】D
【解析】解:A、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而不是视网膜,A错误;
B、近视是由于晶状体过度变凸,造成折射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B错误;
C、⑦视网膜是感受光线刺激的部位,C错误;
D、如果④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D正确。
故选:D。
眼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眼球的结构如图:
图中:①虹膜、②瞳孔、③角膜、④晶状体、⑤巩膜、⑥脉络膜、⑦视网膜、⑧视神经、⑨玻璃体、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眼球的结构,近视眼的形成成因和矫正措施。
11.【答案】B
【解析】解: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⑤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能量;④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③层为动物性食品、②层为奶制品,③②层主要提供蛋白质和钙质;①层为油脂类,主要提供脂肪。为保证身体健康,提倡居民每天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食物多样、以⑤谷物类为主、多吃④瓜果蔬菜类、常吃③动物性食品和②奶制品、豆制品、少吃肥肉和荤油。
故选:B。
此题考查的是对“平衡膳食宝塔”的理解。按照“平衡膳食宝塔”每天均衡吃五类食物。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含义。
12.【答案】A
【解析】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嘴巴的动作是一个屈肘动作,这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故选:A。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13.【答案】C
【解析】解:野外生存的黑猩猩和袋鼠常常集群行动,群体受首领的指挥,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故选:C。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社会行为的特点。
14.【答案】C
【解析】解:家蚕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明显,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故选:C。
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是指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幼虫又称为若虫。
明确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昆虫的发育分为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两种,熟记两种发育方式之间的异同点。可结合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图来理解记忆。
15.【答案】A
【解析】解:人的染色体有两类,一类是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另一类是与决定性别有关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决定是男性的一对染色体组成是XY,决定是女性的一对染色体组成是XX。
故选:A。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类的性别遗传。
16.【答案】B
【解析】解:胚胎发育的初期在输卵管,当着床后到分娩前的一段时间是在母体的子宫内。胎儿(母体怀孕第8周--第40周)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故选:B。
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子宫、输卵管、阴道等器官组成,卵巢的作用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的作用是输送卵细胞。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记忆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7.【答案】D
【解析】解:A、蝴蝶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明显,属于完全变态发育,A不符合题意;
B、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不完全变态,B不符合题意;
C、蝌蚪发育成蛙,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属于变态发育,C不符合题意;
D、鸟类幼体与成体差别不大,因此鸟类发育不属于变态发育。D符合题意。
故选:D。
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特指昆虫和两栖动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动物的发育过程。
18.【答案】A
【解析】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故选项A说法错误。
故选:A。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染色体的概念、组成、DNA的分子结构特点、基因的概念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染色体的组成和DNA的分子特点。
19.【答案】C
【解析】解:ABD、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都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ABD正确;
C、高等生物也有体型较小的如蜂鸟,因此由小型到大型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C不正确。
故选:C。
(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20.【答案】D
【解析】解:A、母鸡和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ZW和ZZ,母鸡因环境因素影响,性腺发育反转,变成性反转公鸡,其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
B、鸡是ZW型性别决定,公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母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 ZW)。性反转公鸡与母鸡交配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②表示公鸡:母鸡═1:2.B错误;
C、下过蛋的母鸡,后来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研究发现,这是因为某种环境因素影响使性腺发育反转导致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这种由母鸡性反转成公鸡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C错误;
D、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也受环境影响,D正确。
故选:D。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21.【答案】D
【解析】解:⑥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既是菜豆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幼体。
故选:D。
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图中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⑥胚。
明确菜豆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即能正确答题。
22.【答案】A
【解析】解:蝗虫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海龟、鲸鱼、青蛙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故选:A。
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脊椎动物的特点和类群。
23.【答案】C
【解析】解: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A正确;
B、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种是最小的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B正确;
C、娃娃鱼在分类上属于两栖纲,C错误;
D、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D正确。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可以从生物的分类单位大小方面来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的大小关系,生物的分类及单位的知识是中考的热点,要熟练掌握。
24.【答案】B
【解析】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故选:B。
生命何时、何处、特别是怎样起源的问题,是现代自然科学尚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历史上对这个问题也存在着多种臆测和假说,并有很多争议。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原始生命产生于原始海洋中。
25.【答案】D
【解析】解:克隆羊的培育过程大致如下:科学家将供核母羊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供卵细胞母羊的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融合细胞”,“融合细胞”发育成胚胎并移入代孕母羊的子宫中,最终代孕母羊产下了克隆羊多莉。因此多莉羊的培育过程中,所采用的生物技术是克隆技术。
故选:D。
“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实例。
26.【答案】D
【解析】解: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
故选:D。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应用,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
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以及原理,掌握常见的微生物与食品制作的例子,即可解答。
27.【答案】B
【解析】解: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宫颈分泌物、唾液、泪液、乳汁、尿液中。通过与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性接触、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而未经消毒的注射器、移植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器官或组织等都有可能传播HIV,已感染HIV的妇女可通过胎盘、分娩、哺乳将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所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除此以外,与艾滋病患者或携带者握手等一般的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艾滋病三个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28.【答案】B
【解析】解:A、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此时体形开始发生变化,A正确;
B、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B错误;
C、进入青春期以后,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孩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CD正确。
故选:B。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和发育的黄金时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29.【答案】C
【解析】解:AB、药物可分为处方药、非处方药。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AB正确。
C、用药要针对不同的病情,适当选用,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过量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C错误;
D、无论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生产日期等,做到安全用药。D正确。
故选:C。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知道:处方药的使用有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
30.【答案】D
【解析】解:(1)转移注意力: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散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不良的情绪得到缓解。
(2)倾诉: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家人或知心朋友倾诉,或用其他适当的方式,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宣泄时要注意避免伤害他人。
(3)自我安慰:当遇到失败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喝酒、抽烟、寻衅滋事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打球可以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不良的情绪得到缓解。
故选:D。
心情愉快是人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人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熟记调节情绪的方法以及意义即是解题的关键。
31.【答案】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 唾液 对照实验 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变蓝 不变蓝 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人体内的口腔温度 馒头块
【解析】解:(1)由图可知,某生物兴趣小组做的“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他们探究的问题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
(2)1号试管与2号试管都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不同的是第二步骤加入的物质,1号试管是清水,2号试管是等量的唾液,其变量是唾液。两组实验除变量不同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这样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此实验需要重复多次,目的是为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1号试管是清水,10分钟后,冷却,滴加稀碘液,振荡试管,变蓝色。说明了试管内的馒头没有被消化。由于2号试管中有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1号试管中的淀粉没有发生变化,遇碘变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淀粉遇碘变蓝,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4)1号和2号试管作对照实验时,变量是唾液,唾液中的淀粉酶能消化淀粉,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5)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在该温度下,消化酶的活性最高,因此将实验装置置于37℃温度环境下是为了模拟人体内的口腔温度。
(6)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如果继续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对照试验。则可另外设置一支试管,在该试管中加入馒头的状态应该是馒头块,其他条件与试管②相同。
故答案为:(1)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
(2)唾液;对照实验;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变蓝;不变蓝;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4)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5)人体内的口腔温度
(6)馒头块。
(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2)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存在单一变量,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探究实验中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2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据此答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32.【答案】乙 1 细胞壁 5 液泡 4 细胞核 2 细胞膜 雌蕊 雄蕊 传粉 ⑥ 子房 ⑦ 胚珠
【解析】解:(1)由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可知:1细胞壁,2细胞膜,4细胞核,6细胞质,3叶绿体,5液泡。甲图比乙图多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动物细胞不具有,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乙图是动物细胞。
(2)4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2细胞膜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让细胞内有用的物质不能外出,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
(3)花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包括雌蕊和雄蕊。雌蕊由①柱头、②花柱和⑥子房组成,雄蕊由④花药和⑤花丝组成。
(4)植物开花后,成熟的④花药自动裂开,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①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传粉、受精完成后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情况如图:
从图中可知,植物在完成受精作用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故答案为:(1)乙;1细胞壁;5液泡;
(2)4细胞核;2细胞膜;
(3)雌蕊;雄蕊;
(4)传粉;⑥子房;⑦胚珠。
观图可知:图甲中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3是叶绿体,4是细胞核,5是液泡,6是细胞质,7是线粒体;图乙中①是柱头,②是花柱,③是花瓣,④是花药,⑤是花丝,⑥是子房,⑦是胚珠,⑧花托,⑨是花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花的结构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33.【答案】遗传物质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源 特异性 生物种类 基因 栖息地 生态系统
【解析】解:(1)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新型冠状肺炎的病原体。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能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
(3)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对患者及疑似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4)疫苗是由减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5)长江白鲟的灭绝是一种生物的消失,使生物的种类减少,因此人类的活动破坏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6)每种生物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长江白鲟消失了,长江白鲟个体所构成的基因库也随着消失,因此人类的活动也破坏了基因的多样性。
(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1)遗传物质;
(2)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传染源;
(3)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
(4)特异性;
(5)生物种类或物种;
(6)基因或遗传;
(7)栖息地;生态系统。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简单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34.【答案】生物 环境 是 无性 有性 无机盐 导管 气孔 器官 小肠
【解析】解:(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既有生物成分也有非生物成分,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2)扦插属于无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本直接发育成后代的繁殖。种子繁殖是有性生殖,在生殖过程中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百香果既可以进行无性生殖,也可以进行有性生殖。
(3)施肥的目的主要是为植物体提供无机盐,其中植物体需求量最大的无机盐是氮、磷、钾。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水是通过导管由根运输到茎和叶的。气孔是植物体散失水分的“门户”,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水分、二氧化碳、氧气可以进出气孔。因此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主要是由气孔散失的。
(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百香果是果实,在结构层次上是器官。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人吃的营养物质主要是在小肠内被消化和吸收的。
故答案为:(1)生物;环境;是;
(2)无性;有性;
(3)无机盐;导管;气孔;
(4)器官;小肠。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对所学生物知识要灵活运用。
202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初中生物结业考试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初中生物结业考试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红桥区2021年初中生物结业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红桥区2021年初中生物结业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初中生物结业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可打印): 这是一份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初中生物结业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可打印),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