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B卷(word版有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7719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B卷(word版有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7719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B卷(word版有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7719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B卷(word版有答案)
展开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水陆草木之花, 。(周敦颐《爱莲说》)
(2)予谓菊, 。(周敦颐《爱莲说》)
(3)莲之爱, 。(周敦颐《爱莲说》)
(4)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5)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 ,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7)《木兰诗》中描写战斗惨烈,旷日持久的句子是: , 。
(8)《爱莲说》中赞扬莲花不同流合污的的句子是: ,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走过这家温暖的书店,安慰着这个城市形色匆匆的人们疲惫的精神和灵魂。
B.因为搭上了网络购物的顺风车,快递行业迸发出极大的生长活力让人瞠目结舌。
C.深海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研制,将不断推进我国大洋海底可燃冰的开采工程效率。
D.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勇于担当,以责任之心逆风前行。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甲)(A.肆意 B.肆虐)之时,一群90后摒弃“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思想,用①稚nèn_____的肩膀,接过长辈手里的接力棒,(乙)(A.挺身而出 B.首当其冲)到防疫第一战线上,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与病毒作斗争。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戴上口罩拿起小本,走访在社区和街道中间,为居民解决生活难题;他们扛起摄影机,②冲fēng_____在一线记录城市美好故事,用责任和担当奏响青春之歌。
(1)在文中①、②处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稚nèn_____ ②冲fēng_____
(2)给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2分)
甲处:_____ 乙处:_____
(3)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四个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他们穿上厚重的防护服
②在家长眼里他们是孩子
③在医院各个科室,为病患分担痛苦
④但在抗击肺炎的战场上,他们是优秀的战士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6分)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5.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的妙处。(3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小题。(16分)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①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②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则不达。”孟子曰:“其进锐③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注释:①驽马:劣马,即跑不快的马。②苟:如果。③ 锐:急剧。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良马虽善走( ) (2)驽马徐行弗间( )
(3)或反先至焉( ) (4)欲速则不达( )
7.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
B.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
C.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
D.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
(2)怠心渐生,终以废学。
9.这则短文阐述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恒之树
章 红
他是个小男孩的时候,这棵树就已经这么大、这么粗了。它大概有50米高,树冠像一片巨大的绿色云彩,许多遒劲的树根裸露在地面,像闪电一般朝四面八方辐射。苔藓在树下铺开了一张绿色的绒毯,沿树干攀援上升。
它这么大,这么高,来到这个地区的旅人们总是把它当成路标。对于小男孩来说,这棵树则是他的玩伴,他每天都要带着他的大狗来到树下玩耍。
有时候他爬上树,在桌面一般平坦的枝丫间坐上很久,眺望远方,感受风在树枝间的穿行,大狗安静地卧在树下等他。有时候他环绕树干奔跑,跃过一处又一处树根,它们像横躺在地面的巨龙的脊背。大狗跟在他身后,兴奋地玩着同样的游戏,把一股股热气喷吐在他耳边、颈后。
就这样一年年过去了……不知为什么大狗渐渐奔跑不动了。它变得衰弱,总是被树根绊倒。爸爸说大狗生病了,它一天天消瘦,像雪人一样融化,他为大狗不安。
有一天早上,起床后他没能见到它。他四处寻找、呼唤着大狗的时候,妈妈拦住了他,将他温柔地圈在自己的胳膊中,“亲爱的,不要找了,它已经去了另外一个地方。”
“那是哪里?”
“它和大树在一起,那差不多就是天堂了,你觉得呢?”
他同意。但他还是迷惑地问:“可是,它为什么要消失呢?不可以不离开吗?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
妈妈更温柔地抱紧他,“亲爱的,无论是一条狗还是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地待在这儿,我们不得不学会说再见。”
他不太明白这些话,但是他听懂了大狗和大树在一起,真的,那差不多就是天堂了。
他再也没养过另外一条大狗,幸亏他还有大树。
又一些年头过去,他从一个小男孩变成了一位年轻人,拎着旅行箱从家里出发,去城市里上学,爸爸妈妈温柔地吻别了他。
后来这一切都相当习以为常了:一次次离开,一次次返回,他也成了旅人,大树是回家的路标。家里等待他的永远是舒适的床铺、寒冬里噼啪作响的炉火、刚出炉的面包的香味……当然,最重要的,是那两张亲人的面容。
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离开与返回中,这两张亲人的面容在发生微妙的改变:多出的一些白发,新添的几根皱纹,往下陷落的皮肤与骨骼……
而他,也成了一个中年人,有了自已的孩子。
大树底下,又有了一个小男孩的身影了。他爬上爬下,围绕树干奔跑,或者安静地坐在树下。跟当年的他那么像,但绝对不是他,那是另一个崭新、独立的生命。
有一年回庄园,他告别的人是父亲。他和母亲往父亲棺木上撒下最后一抔泥土,母亲已快被哀伤击倒,他不得不尽全力搀扶着蹒跚的妈妈。妈妈看着他,眼神里全是软弱,他知道这软弱的眼神是在提一个问题,那是童年的他曾经问过的:
“为什么要消失呢?不可以不离开吗?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
那一瞬间他的心也跳动得非常非常软弱。
妈妈去世的时候,雪白的头发与雪白的枕头融为一体,洁白的被单覆盖住她的身体,像一面洁白的雪坡。
现在,他很老了,甚至到了他自己都快要离开的时候,他重新坐在大树下。真奇怪,从前的小男孩变成了这么老的一个老人。小男孩圆圆饱饱的脸蛋变成了老人瘦削凹陷的双颊,蓬勃茂密的头发变成了疏落的白发。
他生命中亲爱的人,都一一离去。他不得不一次次说再见,直至自己也要对这个世界说再见的时候。只有大树依然存在,他感到了一种仅有的安慰。他仰望着伸入苍穹的绿叶,耳边回响起一个稚嫩的声音:
“……不可以不离开吗?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
那或许是大树底下又一个小男孩的提问,或许是从岁月深处泛出的回声,他想他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我亲爱的孩子,这是必须的,我们不可能永远待在这儿。但大树将在地球上留存下去,并在人们死去之后继续存在。”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对大树的描写,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大树的茂盛、生机勃勃。
B.文章中的“他”因为亲人的离去,感受到生命逝去的无情,对大树有了新的理解。
C.小男孩与大狗的和谐互动,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
D.文章借物说理,赋予“树”丰富的含义,读来韵味深远,发人深思。
11.文中的“大树”伴随着他的一生,他和“大树”的感情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3分)
1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请从描写角度品析下面句子。(3分)
妈妈拦住了他,将他温柔地圈在自己的胳膊中。
(2)“妈妈看着他,眼神里全是软弱”,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13.“不可以不离开吗?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有什么用意?请从内容、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4分)
1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
①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②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孩子在学校学到的课本知识毕竟有限,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不但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世等,而且可以增长见识,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
③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享受,其乐无穷,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新世纪后,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际科学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要在这种竞争中抓住机遇,完善人格,就必须读书求知。
④读书求知,对道德大厦的塑造,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今世说》上有名言曰:“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读书与德,确实不可分开。无德是一种愚昧,“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患”。不读书的人,只会在黑暗中摸索,不可能脱离愚昧的苦海。无德,是一种邪恶的品性,是兽性的一种表现。“学则正,否则邪”;“学则治,不学则乱”。由此可见,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⑤当然,读书要有选择,不仅因为书籍很多,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如果不加以选择地读书,很可能读了一堆“垃圾书”,那就白白浪费了精力;更重要的是书籍中良莠不齐,读书不加选择会让人趣味变得低下;再者由于书目琳琅满目,全盘接收,还会使自己思维混乱。因此,我们在读书时一定要摒弃盲目读书的坏毛病,做到有选择,有目的地读书.这样,我们不但在读书学习中学到我们想要的知识,也不至于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⑥要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须营造好“以德治国”的社会环境。而倡导读书求知,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便是营造好这种环境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人人都拿起书本,汲取人类宝贵的精神营养吧!
15.下列对立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宗明义,指出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的关系,提出形成高尚品德离不开读书。
B.作者认为学校的课本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多阅读有益的课外书。
C.读书是一种境界,指的是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享受,其乐无穷,美不胜收。
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次清晰。中间部分条分缕析,层层深入,论证严密。
16.文章从哪些方面论述读书的重要?请简要概括。(6分)
17.第⑤段从哪些方面阐述为什么要选择性读书?请简要概括。(3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权威调查】2013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2012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其中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4/MP5/PDA阅读等)的接触率等数据引发人们的关注。
表一:2011、2012年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
表二:2012年18~70周岁国民手机阅读人群的手机阅读内容统计
【你说我说】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科技发达会改变阅读方式。尽管纸质阅读呈下降趋势,但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纸质书的阅读量下降不会从根本上动摇纸质书籍的地位。不论是读纸质书,还是读电子书,最重要的是推动全民阅读,阅读形式其实是次要的。
原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金丽红: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增加了阅读的便捷,但随之而来的娱乐化容易让读者忽略阅读的本质,趋于浅薄,而深阅读、重阅读必定是归于纸质传媒的。中国是出版大国,但不是阅读大国。纸媒出版人多出些好书,对阅读内容就有主流的引导。
作家周国平:青少年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一时期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有可能终生也难成为一个真正爱好读书的人。网络虽好,但是游戏、聊天、看八卦,信息太多,不及纸质图书让人精神愉悦。
作家王蒙: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更多的是一种浏览,在速度和精力集中的程度上,与读纸质书是不一样的。这种网络的浏览,有助于信息的民主化、文化的普及和各种信息的传播,但同时会使人对信息的摄取变得肤浅、平面、简单的量化,并缺少深度,缺少思考。所以我尤其希望我们的青年人,坚持认真阅读,坚持经典阅读,从而使自己的知识更有系统和深度。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新京报》李大超文章: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有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惰,弱化了思维能力。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
18.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数字化阅读,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
B.周国平和王蒙论述角度有所不同,但他们对于数字化阅读的态度是相同的。
C.一般来说,手机阅读属于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
D.对于数字化阅读,金丽红和李大超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19.根据【权威调查】的信息,概括出我国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的基本情况。(2分)
20.根据【你说我说】的内容,概括出数字化阅读被广泛接受的原因。(5分)
(六)名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6分)
21. 填空题。
《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的潜水艇从太平洋出发,途径澳大利亚珊瑚海,在游历了 、 、 等海域后到达南极。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祥子呆呆的立在(茶馆)门口,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
(节选自《骆驼祥子》)
选段中“一老一少”指谁?祥子“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的原因是什么?
三、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珍藏着许许多多来自亲人、朋友、师生甚至是陌生人的动人表情。这些表情或兴奋,或痛苦,或惊讶,或愤怒……触动着你的心灵,描画着爱的感动,传递着正能量,鼓励我们直面人生,振作精神,昂然前行。
请以“最是难忘那表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写真事抒真情,以我手写我心。(2)叙事条理清晰,情感真挚感人。(3)书写工整,卷面清洁。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每空1分,有错、漏、添字的均不给分。)
(1)可爱者甚蕃
(2)花之隐逸者也
(3)同予者何人
(4) 独坐幽篁里
(5)散入春风满洛城
(6)故园东望路漫漫
(7)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8)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3分)D
3.(7分)(1)嫩 锋(2)B A(3)D
二、阅读(70分)
(一)
4.(3分) C
5.(3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二)(16分)
6.(4分)(1)擅长,善于 (2)慢慢地 (3)到 (4)想要
7.(3分)C
8.(5分)
(1)(3分)如果能进取不停止,必然有成功的一天。(“已”“必”各0.5分,句意正确1分)
(2)(2分)懈怠的心理渐渐生起,最终荒废了学业。(“怠”“废”各0.5分,句意正确1分)
9.(4分)阐述了学习要有恒心(或学习要坚持不懈)的道理。
(三)(20分)
10.(3分)A
11.(3分)小时候大树是他的玩伴;长大后大树是他回家的路标;年老的时候大树是他的安慰。
12.(6分)
(1)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妈妈安慰他的情形,表现了妈妈对他深切的爱。(3分)
(2)“软弱”是缺乏力气,不坚强的意思,面对生命的衰老、逝去,母亲感到悲伤、无助,也流露出对儿子的依赖。(3分)
13.(4分)示例一:写出他对生命认识由困惑到悲伤再到坦然的变化过程,对生命的理解层层深入。
示例二:这是文章的线索,串连起他不同阶段对生命的不同认识,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而且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示例三:反复,突出强调生命离去的无常,对生命流逝的感伤。
示例四:设问,设下悬念,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层层铺垫,突出主题。(3分,意思答对即可)
14.(4分)一个人的生命终会有走到尽头的时候,但亲情和爱是永恒的,就像那棵大树一样会一直留存下去。
(四)(12分)
15.(3分)B根据文章第②段“孩子在学校学到的课本知识毕竟有限,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不但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世等,而且可以增长见识,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作者是认为学校课本知识有限,而不是选项中所说的“作者认为学校的课本知识并不重要”;故选B。
16.(6分)(1)阅读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2)读书可以完善自己的人格(或:完善人格,就必须读书求知)。(3)读书可以塑造人的道德品质。
17.(3分)(1)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或:如果读书不加选择,就会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2)可以避开趣味低下的文字(或:读书不加选择会让人趣味变得低下)。(3)可以使自己思维清晰(或:不加选择会使自己思维混乱)。
(五)
18.(3分)B
19.(2分)与2011年相比,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有了增长。
20.(5分)(1)能推动全民进行阅读。(1分)(2)阅读便捷。或:增加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或:可以使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1分)(3)有助于信息的民主化、文化的普及和各种信息的传播。(1分)(4)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1分)(5)适用了读者的差异性。(1分)
(六)
21.(3分)21.印度洋 红海 地中海
22.(3分)老马和小马(1分) 老马和他孙子的悲惨遭遇让祥子看到了自己将来的命运(2分)
年度
手机阅读
网络在线阅读
电子阅读器阅读
光盘阅读
MP4等阅读
2011
27.6%
29.9%
5.4%
2.4%
3.9%
2012
31.2%
32.6%
4.6%
1.6%
2.6%
内容
手机QQ等
手机小说
手机报
与工作学习有关信息
电子邮件
比例
64.1%
47.3%
41.1%
17.1%
10.2%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试卷B卷(word版有答案): 这是一份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试卷B卷(word版有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步检测试卷B卷(word版有答案): 这是一份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步检测试卷B卷(word版有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同步检测试卷B卷(word版有答案): 这是一份部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同步检测试卷B卷(word版有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7d216d876601fa4cad6d0b1b40c8722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