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作业9(含答案详解)
展开②生活的智慧离不开细心的发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________,才能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
③《红楼梦》表面看来写的是寻常的生活琐事,却能够________,借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命运,表现整个封建王朝的兴衰。
A.见微知著 一叶知秋 以小见大
B.一叶知秋 见微知著 以小见大
C.一叶知秋 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
D.见微知著 以小见大 一叶知秋
2.[2020·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评价一场展览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到底与参观者互动如何;这两次展览的知晓度不高,而且经典原作不足,效果不是很理想。
B.在“雪龙”号进入北极圈后,科考队将在楚科奇海进行综合调查,回收一套沉积物捕获器,并完成4~6个冰站的多学科综合考察任务。
C.作为曾经的大唐古都,西安也就是历史上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可说堪称东西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之地。
D.最近十年来,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像连笑这样的实力强劲的年轻棋手,帮助中国围棋在国际上确立了不可动摇的老大地位。
3.阅读下面有关砚台保养的文字,概括出砚台保养的四点禁忌,不超过35个字。
砚台如果放置于窗前案头,应避免阳光直射,否则砚质会出现干燥的迹象。玩赏砚台时桌上最好铺上毛毡,不要使砚台与金属和玻璃等器物相接触,更不可以将砚台重叠放置,以防碰伤。养砚时,有人将蜡涂遍砚身,有的还涂抹植物油,这两种做法其实并不妥当。蜡可以涂于砚台四周,底部要薄而适中,忌将蜡涂在砚堂磨墨的部分。砚台上忌抹植物油的原因是,植物油属慢干性油脂,砚面有油多招尘土,易使砚台变得污秽不堪,甚至散发出怪味或产生霉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四川成都棠湖中学月考]下图是某省普通高校招生网上报名注册流程,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标点占格,不超过140个字。
某省普通高校招生网上报名注册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0·厦门市一中月考]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既然是设计文化遗产保护标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__①__。成都全沙村出土的古蜀时代金箔上的太阳神鸟图案,很自然地成为了标志的首选图案。整个图案似一幅现代剪纸作品,生动地再现了“金乌负日”的神话故事,体现了中华先民对太阳的强烈崇拜。光芒四射的太阳,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环绕太阳飞翔的神鸟,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__②__等元素,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而整体的圆形的围合设计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__③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沆,字太初,沼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为将作监丞、通判潭州,迁右赞善大夫。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雍熙三年,太宗曰:“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真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时李继迁久叛,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帝访于沆,沆曰:“继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也。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未即从沆言,灵州陷。沆为相,王旦参政事。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遂封岱、祠汾,靡有暇日。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流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景德元年七月薨,年五十八。赠太尉。仁宗即位,诏配享真宗庙庭。沆性直谅,言无枝叶,居位缜密,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节选自《宋史·李沆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
B.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
C.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
D.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定谥号有法:肇敏行成曰真,贵贤亲亲曰仁;文中真宗、仁宗都是谥号。
B.“待罪”在文中是传主谦言,表示自己担心因失职而获罪,并非真的有罪。
C.“赠”某官职;指朝廷授予已故官员或现职官员的已故直系亲属荣誉职衔。
D.古代儒教将供祀祖先的地方称“庙”,官宦的和帝王的对应称家庙和太庙。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沆入职不久,即得到赏识提拔。他应宰相之召,负责起草约束边将的诏书,太宗十分满意;后来,他又被太宗提名,不仅加官晋爵.还获得了特别跃升。
B.李沆料事如神;经常有先见之明。他准确地预见到了宋军在强敌面前难以坚守灵州;他也曾担忧真宗在太平年问会渐生奢侈之心;这些都不幸被他言中了。
C.李沆备受重视,影响力持久不衰。他不赞成皇帝册立刘贵妃:当场烧掉诏书,并附上自己的意见:此议最终作罢;他对梅询的评价,多年后仍被皇帝看重。
D.李沆忠良纯厚,居高位仍尚节俭。他为人光明磊落,不喜欢暗中奏报;他总拿一些艰难的国事提醒皇帝要居安思危;他对于厅堂的狭小逼仄,表现得很不介意。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
(2)言无枝叶,居位缜密,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北戍琅邪城①诗
江孝嗣②
驱马一连翩,日下情不息。
芳树似佳人,惆怅余何极。
薄暮苦羁愁:终朝伤旅食。
丈夫许人世,安得顾心臆。
按剑勿复言,谁能耕与织!
[注]①琅邪城:东晋在南京北所建。②江孝嗣:南北朝时南朝齐人。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通过描述诗人北赴边城途中的典型情节和内心活动,刻画出一位戍边者形象。
B.职责在身,诗人策马急赴戍所,风餐露宿,昼夜兼程,日落西山也毫无止歇之念。
C.离家渐远,更兼路途辛苦,诗人见路旁的芳树不禁念起为牵挂自己而惆怅的佳人。
D.诗歌最后四句以“安得”“谁能”两处反诘,以及按剑的动作,卒章明志,表情强烈。
11.诗中人物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限时作业九答案
1.B 。一叶知秋:指只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知道事物发展的趋向。见微知著:指见到微小处就能知道事物发展的趋向或问题的实质。以小见大:指通过小事看出大节,或通过小部分看出整体。①句,从前后句的内容来看,是说看到“近代欧美轮船侵入我国”就知道事物发展的趋向,于是采取了行动,应填“一叶知秋”。②句,后面是“才能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应填“见微知著”。③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相对于整个封建王朝是极小的一部分,从这四大家族的兴衰可以看出整个封建王朝的兴衰,应填“以小见大”。
2.B A项,两面对一面,应在“成功”后加上“与否”。C项,成分赘余,“可说”与“堪称”重复。D项,偷换主语,应在“帮助”前加上“他们”。
3.示例:忌阳光直射,忌触碰硬物或叠放,忌砚堂磨墨处涂蜡,忌涂抹植物油。
解析:所给材料可分为三层。第1句为第一层,说明砚台“应避免阳光直射”。第2句为第二层,说明砚台不要“与金属和玻璃等器物相接触,更不可以将砚台重叠放置,以防碰伤”。第3~5句为第三层,有两个要点:一是可以涂蜡,但“忌将蜡涂在砚堂磨墨的部分”;二是“忌抹植物油”。然后根据这些要点,结合字数的要求,把要点稍加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4.示例:登录网站,进入网报入口,凭考生身份证号注册并设置密码,完成网上注册。然后阅读“报名必读”并同意《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在网上报名页面填写身份证信息,完成并提交后进入网上缴费,缴费成功则报名成功;若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则放弃报名。如需修改或查询,回到网上报名页面即可。
解析:解答此题,要明确“网上注册”分为两个步骤,首先登录省招生考试网站,进入网站入口,然后凭身份证注册并设置密码,其他按流程进行即可,尤其是注意箭头上下表示过程的文字的表达。
5.①从现成的文物图像上提取典型元素进行设计 ②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 ③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解析:作答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第①空,根据后文“成都全沙村出土的古蜀时代金箔上的太阳神鸟图案,很自然地成为了标志的首选图案”可知应该填写“从现成的文物图像上提取典型元素进行设计”。第②空,根据前面的“中国文化”和图片的内容可知应该填写“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第③空,根据前文“文化遗产保护标志”可知应该填写“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答案:
6.D
7.A
8.A
9.①朝廷内外都认为灵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失去灵州,那么它周围各州郡都无法守住。
②言谈中没有琐碎的空话,任职时谨慎细致,行动上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靠私情去请求他。
【解答】6.“准”作“问之”的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BC;“终能”是个固定词组,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
译文:寇准与丁谓友好,多次认为丁谓有才而向李沆推荐,李沆不用丁谓。寇准问李沆,李沆说:“看他为人处事,可以让他的职位居于别人之上吗?“寇准说:“像丁谓这样的人,宰相您能一直压抑他使他居于别人之下吗?”
7.A.“文中真宗、仁宗都是谥号”错误,真宗和仁宗是庙号。
8.A.“他应宰相之召,负责起草约束边将的诏书”理解错误。原文“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李沆参加的是宰相组织的以起草诏书为试题的一场考试,而非实际起草诏书工作。
9.①中外:朝廷内外;咸:都;苟:如果;缘边:周围。
译文:朝廷内外都认为灵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失去灵州,那么它周围各州郡都无法守住。
②枝叶:指琐碎的空话;居位:任职;莫:没有谁;干:请求,干谒。
译文:言谈中没有琐碎的空话,任职时谨慎细致,行动上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靠私情去请求他。
参考译文:
李沆,字太初,沼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中进士,任将作监丞、潭州通判,升任右赞善大夫。宰相府召他考试写约束边将的诏书,呈奏御览,宋太宗看后很高兴。雍熙三年,太宗说:“李沆、宋湜,都是有才能的人。”一并授他们右补阙、知制诰。李沆职位最低,特别升其职于上。宋真宗即皇位,任命李沆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一天晚上,真宗派人持他的手诏想册封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用蜡烛烧掉诏书,附带让使者捎去自己的奏议:“你只说李沆认为不行。“皇帝的这个主张就此停办了。真宗因李沆没有秘密奏折,对他说:“别人都有秘密奏折,唯独你没有,为什么?”李沆回答说:“我蒙皇恩授以宰相职,公事就公开说明,何必用秘密上奏的方式?”当时李继迁反叛朝廷已很久,朝廷内外都认为灵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失去灵州,那么它周围各州郡都无法守住。皇帝向李沆询问,李沆说:“李继迁不死,灵州终将不是朝廷所能拥有的。不如派使者秘密传令给各州将领,让他们各自率领军队和百姓撤出城堡而归集一处,如果这样,那么关右的百姓就能休养生息了。”没有立即采纳李的建议,灵州陷落了。李沆任宰相,王旦任参知政事。契丹与宋和亲,王旦问这怎么样,李沆说:“好当然是好事,然而边疆的忧患平息后,恐怕皇上渐渐产生奢侈放纵的想法。”王旦对此不以为然。李沆又每日把各地发生的水、旱、盗贼等事件上奏真宗。李沆死后,宋真宗认为契丹已经修和,于是封禅泰山、祭祀汾阴,没有闲停下来的时日。 寇准与丁谓友好,多次认为丁谓有才而向李沆推荐,李沆不用丁谓。寇准问李沆,李沆说:“看他为人处事,可以让他的职位居于别人之上吗?“寇准说:“像丁谓这样的人,宰相您能一直压抑他使他居于别人之下吗?”李沆笑着说:“将来你后悔,就会想起我的话。”寇准后来被丁谓排挤,才信服李沆的话。景德元年七月,李沆去世,终年五十八岁。朝廷赠李沆太尉。宋仁宗登皇位,诏令李沆的灵位在宋真宗的庙庭中附带享受祭祀。李沆性格直爽诚信,言谈中没有琐碎的空话,任职时谨慎细致,行动上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靠私情去请求他。他在封丘门内建有宅第,大厅前只容许有马打转的地方。有人说这太狭窄,李沆笑着说:“这住宅要传给子孙,这里作为宰相官署的大厅确实小了,作为太祝、奉礼官的大厅已经够宽了。”李沆死后,有人向朝廷推荐梅询说他可用,宋真宗说:“李沆曾说他不是君子。”
答案:
10.C
11.①急切。前两句写受命戍边,军情经济,诗人心情急切,马不停蹄,飞赴戍守之地。②低沉。三至六句写离家渐远,诗人深味羁旅行役的奔波辛苦,无限思念亲人的惆怅感伤,情绪低沉。③激昂慷慨。最后四句写诗人暂时抛却个人私情,以大义为先,毅然选择慷慨报国,豪情满怀,情绪激昂。
【解答】10.C.“诗人见路旁的芳树不禁念起为牵挂自己而惆怅的佳人”的说法错误,原诗是“芳树似佳人”,意思是那种风中婆娑摇曳的芳树,像极了步履纤纤的佳人,这里只是一个比喻句,并不是说诗人触景生情,想念牵挂自己的佳人。
11.从“驱马一连翩,日下情不息”中的“一”“不息”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奔赴疆场的急迫、马不停蹄。从“芳树似佳人,惆怅余何极”中的“惆怅”等字眼可看出,羁旅天涯的诗人是非常惆怅的,情绪比较低沉。而诗歌后两句“拔剑勿复言,谁能耕与织”,可看出诗人为国家的安宁而蹈死不顾、慷慨激昂的豪迈情绪。
2021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作业24(含答案详解):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作业24(含答案详解),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作业15(含答案详解):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作业15(含答案详解),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作业16(含答案详解):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作业16(含答案详解),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