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作业1(含答案详解)
展开1.[2020·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5 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犹如①______,激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怀,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睿智的哲思,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伟大民族精神,由无数中华儿女书写,又借历史之笔在一代又一代人中②________。中华民族的心灵史、精神史,犹如浩荡长河,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以其时代精神为这条长河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传承积淀的力量,也是发展变化的力量。割断了历史,就割断了这样的精神脉络,让我们的心灵无可归处。我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并不是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③________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正如鲁迅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④________( )。母亲给孩子讲述远古寓言,惩恶扬善的观念在幼小心灵里生根;“说书唱戏劝人方”,杨家将、薛家将的故事⑤________数百年,忠孝节义的内核从未改变;团圆佳节里看似烦琐的“老例儿”,寄寓了对家人的深情、对物产的敬惜。
(1)依次填入文中①~⑤横线上的内容,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睿智的哲思,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B.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C.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睿智的哲思,成为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D.那些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成为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历史文化的滋养,既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也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
B.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也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
C.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更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
D.历史文化的滋养,既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更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
2.[2020·衡水中学二调考试]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请柬:6月16日是小女满月之喜,本人略备菲酌,敬请各位光临。
D.回函:如不出意外,本人届时定当拨冗出席。
3.[2020·林州市第一中学月考]下面是某校为高中学生提供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2)《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写明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
(4)《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0·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 “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
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
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
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指洛阳。朝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墓前往祭扫。
6.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 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 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7.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限时作业一答案
1.(1)C (2)D (3)B
解析:(1)先看第①处:“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九鼎大吕”比喻被天下所看重的十分珍贵、重要的事物,也比喻影响极大的言论。此处形容中国的历史,不是说具体的事物或言论,应选“黄钟大吕”,据此排除B、D两项。再看第②处:“薪火相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星火燎原”比喻开始时显得弱小的新生事物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根据语境“伟大民族精神,由无数中华儿女书写,又借历史之笔在一代又一代人中……”,应填写“薪火相传”,排除A项。故选C。(2)原句有多处语病:一处是“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搭配不当,应该改为“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一处是“成就了……动力”搭配不当,应该改为“成为了……动力”;一处是语序不当,应该改为“那些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故选D。(3)括号下文内容是对“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的具体描述,所以应将“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作为括号内语句的最后一句,衔接下文,由此可排除A、D两项;再根据关联词“既……也……”为固定搭配,“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为并列关系,可排除C项。故选B。
2.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项,“家严”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应改为“令尊”。B项,“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应改为“感念”。C项,“菲酌”用于谦称以薄酒待客。D项,“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应改为“按时”。
3.(高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应通过自学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展开讨论或听课学习;由此发现规律,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作答时,注意完整概括画面中的内容,不要遗漏,然后分析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箭头的指向来看,可以从上到下描述,如先自学发现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听课,从中发现规律,然后在练习中进行运用,从练习中再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4.(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5.(1)C (2)A (3)C
解析:(1)A项,“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在文中找不到根据。文章开头只是说“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B项,“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曲解文意。原文为“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家庭伦理规范”。D项,“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误,原文说“‘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2)由原文“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可知,A选项中“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错误。(3)说法绝对。根据原文可知,“父为子纲”带有明显的强制性,所以“‘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错误。
6. 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欢欣鼓舞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故选D。
7. ①驿道梨花处处盛开,②渲染使者奔驰的热烈气氛,③表达诗人对故土收复、皇陵得以朝祭的欢愉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美好愿景。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列举出诗词中出现的意象,描绘诗词中展现的画面,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本题说诗歌以景语结束全篇,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景语描写“寒食”盛况的妙处。“驿路梨花处处开”是以景结情,描写寒食时节译路上梨花处处盛开,以盛开的梨花渲染朝陵驿道上使者骑马奔驰的热烈氛围;作者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这里化虚为实,通过联想想象,突出了诗人激动兴奋愉悦畅快的感情;本诗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矩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面作的,以梨花处处开的春日美景,寄寓着作者对国家中兴收复失地的美好祝愿。整理归纳以上条目就可以得出答案。
①
②
③
④
⑤
A
黄钟大吕
星火燎原
而是
”。
衍化
B
九鼎大吕
薪火相传
更是
。”
衍化
C
黄钟大吕
薪火相传
而是
。”
演绎
D
九鼎大吕
星火燎原
更是
”。
演绎
2021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作业24(含答案详解):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作业24(含答案详解),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作业15(含答案详解):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作业15(含答案详解),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作业5(含答案详解):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语文小题限时作业5(含答案详解),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