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练 化学与传统文化-2021年高考复习化学考前30天必练小题(原卷版)
展开1.(2021·河北保定市·高三一模)化学无处不在,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密切。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王安石诗: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涉及反应:N2+O22NO
B.北科大参与研发的“超级钢”(含Mn10%、C0.47%、V0.7%等)是一种新型合金
C.生活中制作油条的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其中的“碱”是纯碱
D.中国古代常用竹简、丝帛记载文字,二者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
2.(2021·广东深圳市·高三一模)中国古代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滴水石穿”包含了化学变化
B.“百炼成钢”中的“钢”比纯铁的熔点高
C.“火树银花”利用了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D.“陶犬瓦鸡”中的“陶”“瓦”均为硅酸盐材料
3.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有关化学工艺的文献记载与解释不相符的是( )
4.炼丹家狐刚子《出金矿图录》记载了“炼石胆取精华法”,如下:“以土罄(即砖坯)垒作两个方头炉,相去二尺,各表里精泥其间,旁开一孔,亦泥表里,使精薰,使干。一炉中著铜盘,使定,即密泥之;一炉以碳烧石胆使作烟,以物扇之,其精华尽入铜盘。炉中却火待冷,开取任用”。又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石胆即胆矾,其化学式为CuSO4·5H2O
B.胆矾和铁釜是沈括记载的湿法冶铜的原料
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
D.狐刚子方法制取了硫酸和单质铜
5.(2021·广东高三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石灰石
B.我国实现海上首飞的“鲲龙号”使用的燃料为航空煤油,航空煤油属于一种烃类化合物
C.浙江大学研发了将无定形碳酸钙快速转化为单晶碳酸钙技术,该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D.墨子号的成功发射为光纤量子通信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制备光纤的原料为晶体硅
6.(2021·贵州毕节市·高三二模)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中“豆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葡萄糖
B.“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薪柴之灰”不可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C.“火药乃焰硝、硫黄、杉木炭所合”,火药发生爆炸时,生成无色的SO2、NO2和CO2
D.“白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中“黛瓦”的青黑色是因为含有氧化铁的缘故
7.(2021·广东佛山市·高三其他模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名句赋物入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玉石是珍贵的无机矿物材料
B.柳叶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C6H10O5)n
C.制造剪刀的材料钢铁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
D.柳树皮加工处理后的纤维产品是合成纤维
8.(2021·广西柳州市·高三三模)唐代陈子昂诗句“山水丹(丹砂:HgS)青[石青:Cu(OH)2•2CuCO3]杂,烟云紫翠浮”中相关化学物质说法错误的是
A.丹砂常温下性质稳定B.烟、云均属于气溶胶
C.石青能与强酸发生反应D.石青被誉为“水蓝宝石”,可耐高温
9.(2021·云南昆明市·昆明一中高三月考)《尚书·牧誓》描写了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在商朝都城郊外的牧野誓师的场景:“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称尔戈(举起戈),比尔干(排好盾),立尔矛,予其誓”(注:黄钺,以黄金为饰的斧;白旄,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下列从化学角度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限于当时的冶炼水平,所使用的黄金主要来源于游离态而非化合态
B.当时制作钺、戈、矛等兵器的主要材料是性能比青铜(或陨铁)更好的钢
C.干(盾)可用木板、藤或竹等制作,其中所含的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牦牛尾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可水解生成氨基酸
10.(2021·广东高三一模)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史料。下列语句中包含过滤操作的是
A.炉甘石烟洪飞损
B.其底铺薪,发火煅红
C.倾入盆中,经宿结成白雪
D.取入缸中没三个时,漉人釜中煎炼
11.(2021·江西高三其他模拟)江西九江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古称浔阳、江州、柴桑等,其滨临长江、面向鄱阳湖、背靠庐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举酒欲饮无管弦。”古人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水解反应生成乙醇。
B.杨万里《舟次西径》“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不容易因胶体聚沉而形成三角洲。
C.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诗中“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现象。
D.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中庐山脚下“豆苗稀”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缺少氮肥。
12.下列诗句与化学有关。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包含了金属的冶炼过程
B.“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中的“珠”属于混合物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包含了化学变化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指纤维素
13.(2021·河北张家口市·高三一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社会进步有着巨大贡献。《本草纲目》记载有轻粉(Hg2Cl2)的制备:“用水银一两,白矾(明矾)二两,食盐一两,同研不见星,铺于铁器内,以小乌盆覆之。筛灶灰,盐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取开,则粉升于盆上矣。其白如雪,轻盈可爱。一两汞,可升粉八钱。”下列对文中所述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银和白矾均属于电解质
B.涉及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C.存在升华的现象
D.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14.(2021·广东肇庆市·高三二模)五千年中华文化不仅能彰显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车中幸有司南柄,试与迷途指大方”中“司南柄”的主要成分为
B.“地生天赐硝磺炭”中提到了黑火药的主要成分
C.“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所描写的印刷术陶瓷活字属于硅酸盐材料
D.“寒溪浸楮舂夜月”所描写的造纸术工艺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15.(2021·山东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新校高三开学考试)中国诗词深受众人喜爱,针对下列一些诗词,从化学角度解读正确的是
A.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描述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既有状态变化又有气味的产生
B.庾信的《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从化学成分分析现实生活中“飞絮”“鹅毛”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C.赵孟頫的《烟火诗》“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虺似火攻”描述了化学变化中的颜色变化
D.刘禹锡的《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其化学性质稳定
16.(2021·安徽高三一模)中国古代炼丹术促进了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唐代《丹房镜源》中记载了炼制铅丹的方法:“熔铅成汁,下醋点之,滚沸时下硫一小块,续下硝少许······炒为末,成黄丹胡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中发生了置换反应B.“滚沸”中仅有物理变化
C.“硝”是指硝酸D.“黄丹胡粉”是纯净物
17.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物理变化
C.“著作酒醴(甜酒),尔惟曲蘖(酒曲)”的“曲蘖(酒曲)”是催化剂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中“淘”“漉”相当于分离提纯操作中的“过滤”
2021年高考复习化学考前30天必练小题
第02练 化学与传统文化
1.(2021·河北保定市·高三一模)化学无处不在,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密切。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王安石诗: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涉及反应:N2+O22NO
B.北科大参与研发的“超级钢”(含Mn10%、C0.47%、V0.7%等)是一种新型合金
C.生活中制作油条的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其中的“碱”是纯碱
D.中国古代常用竹简、丝帛记载文字,二者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
【答案】D
【详解】
A.雷雨天气,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在闪电作用下发生反应:N2+O22NO,故A正确;
B.“超级钢”的主要元素是铁,还含有Mn、C、V等元素,是新型合金,故B正确;
C.生活中制作油条的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其中的“碱”是纯碱,和明矾中的Al3+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生CO2,使油条疏松,故C正确;
D.竹简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丝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故D错误;
故选D。
2.(2021·广东深圳市·高三一模)中国古代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滴水石穿”包含了化学变化
B.“百炼成钢”中的“钢”比纯铁的熔点高
C.“火树银花”利用了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D.“陶犬瓦鸡”中的“陶”“瓦”均为硅酸盐材料
【答案】B
【详解】
A.石头大多由大理石即碳酸钙组成,其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该物质是可溶性物质,随着水流走了,故该变化是化学变化,A项正确;
B.钢是铁的合金,合金的硬度低于成分金属,所以钢材的熔点低于成分金属,B项错误;
C.很多金属或他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故“火树银花”指的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C项正确;
D.瓦是用水泥制作的,水泥、陶瓷均为硅酸盐材料,D项正确;
答案选B。
3.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有关化学工艺的文献记载与解释不相符的是( )
【答案】B
【详解】
A.涉及的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该反应中KNO3作氧化剂,故A正确;
B.矾是指含有结晶水的硫酸盐,信息“白矾” “烧令汁尽”意思就是固体本身带有结晶水,“其色如雪”意为烧后颜色如雪一样白,无水CuSO4虽说是白色,但含结晶水的CuSO4·5H2O为蓝色,俗称“蓝矾”、“胆矾”,故B错误;
C.“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经历“生砒—砒烟—凝结”过程,即为升华和凝华,故C正确;
D.“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说的就是将花中的水及某些有机物蒸馏后冷凝收集得到液体的过程,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4.炼丹家狐刚子《出金矿图录》记载了“炼石胆取精华法”,如下:“以土罄(即砖坯)垒作两个方头炉,相去二尺,各表里精泥其间,旁开一孔,亦泥表里,使精薰,使干。一炉中著铜盘,使定,即密泥之;一炉以碳烧石胆使作烟,以物扇之,其精华尽入铜盘。炉中却火待冷,开取任用”。又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石胆即胆矾,其化学式为CuSO4·5H2O
B.胆矾和铁釜是沈括记载的湿法冶铜的原料
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
D.狐刚子方法制取了硫酸和单质铜
【答案】D
【详解】
A.石胆即胆矾,为带结晶水的硫酸铜,即CuSO4·5H2O,A正确;
B.胆矾和铁釜即CuSO4·5H2O和Fe,湿法冶铜就是利用Fe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Cu,B正确;
C.“熬之则成胆矾”即蒸发浓缩、冷却析出硫酸铜结晶,C正确;
D.狐刚子的方法是高温煅烧胆矾使其分解,所以制得的应是Cu的氧化物,而不是铜单质,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5.(2021·广东高三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石灰石
B.我国实现海上首飞的“鲲龙号”使用的燃料为航空煤油,航空煤油属于一种烃类化合物
C.浙江大学研发了将无定形碳酸钙快速转化为单晶碳酸钙技术,该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D.墨子号的成功发射为光纤量子通信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制备光纤的原料为晶体硅
【答案】C
【详解】
A.瓷器的主要原料为黏土,A错误;
B.煤油属于混合物,主要成分为碳原子数目为10~16的烃,B错误;
C.无定形硅和晶态硅互为硅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无定形碳酸钙与单晶碳酸钙的化学成分虽然相同,但基本粒子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属于不同的物质,二者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
D.生产光纤(光导纤维)的原料为二氧化硅,D错误。
故选C。
6.(2021·贵州毕节市·高三二模)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中“豆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葡萄糖
B.“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薪柴之灰”不可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C.“火药乃焰硝、硫黄、杉木炭所合”,火药发生爆炸时,生成无色的SO2、NO2和CO2
D.“白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中“黛瓦”的青黑色是因为含有氧化铁的缘故
【答案】B
【详解】
A.“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中“豆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故A错误;
B.“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薪柴之灰”含有碳酸钾,溶液呈碱性,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放出氨气,故B正确;
C.“火药乃焰硝、硫黄、杉木炭所合”,火药发生爆炸时,生成K2S、N2和CO2,故C错误;
D.“白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中“黛瓦”的青黑色是因为含有氧化亚铁的缘故,故D错误;
选B。
7.(2021·广东佛山市·高三其他模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名句赋物入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玉石是珍贵的无机矿物材料
B.柳叶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C6H10O5)n
C.制造剪刀的材料钢铁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
D.柳树皮加工处理后的纤维产品是合成纤维
【答案】D
【详解】
A.玉石是自然界存在的无机矿物材料,A正确;
B. 柳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表示为(C6H10O5)n,B正确;
C.钢铁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C正确;
D. 柳树皮加工处理后的纤维产品是人造纤维,不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是由有机小分子通过缩聚反应生成的, D错误;
答案选D。
8.(2021·广西柳州市·高三三模)唐代陈子昂诗句“山水丹(丹砂:HgS)青[石青:Cu(OH)2•2CuCO3]杂,烟云紫翠浮”中相关化学物质说法错误的是
A.丹砂常温下性质稳定B.烟、云均属于气溶胶
C.石青能与强酸发生反应D.石青被誉为“水蓝宝石”,可耐高温
【答案】D
【详解】
A.常温下S和Hg反应生成丹砂(HgS),该物质,常温下性质稳定,故A正确;
B.分散剂为气体的胶体为气溶胶,烟、云均属于胶体,分散在空气中,空气为分散剂,因此都属于气溶胶,故B正确;
C.石青的成分为Cu(OH)2•2CuCO3,碱与碳酸盐均能与强酸发生反应,故C正确;
D.石青被誉为“水蓝宝石”,其成分中的Cu(OH)2和CuCO3受热均会发生分解,故D错误;
答案选D。
9.(2021·云南昆明市·昆明一中高三月考)《尚书·牧誓》描写了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在商朝都城郊外的牧野誓师的场景:“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称尔戈(举起戈),比尔干(排好盾),立尔矛,予其誓”(注:黄钺,以黄金为饰的斧;白旄,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下列从化学角度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限于当时的冶炼水平,所使用的黄金主要来源于游离态而非化合态
B.当时制作钺、戈、矛等兵器的主要材料是性能比青铜(或陨铁)更好的钢
C.干(盾)可用木板、藤或竹等制作,其中所含的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牦牛尾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可水解生成氨基酸
【答案】B
【详解】
A.自然界存在游离态的金,当时所使用的黄金主要来源于游离态,A合理;
B.当时制作钺、戈、矛等兵器的主要材料是青铜,炼钢出现在春秋战国以后,B不合理;
C.木板、藤或竹含纤维素,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合理;
D.动物的皮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可水解生成氨基酸,D合理;
故选B。
10.(2021·广东高三一模)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史料。下列语句中包含过滤操作的是
A.炉甘石烟洪飞损
B.其底铺薪,发火煅红
C.倾入盆中,经宿结成白雪
D.取入缸中没三个时,漉人釜中煎炼
【答案】D
【详解】
A.炉甘石为碳酸锌,烟洪飞损即煅烧使其分解,A与题意不符;
B.其底铺薪,发火煅红为在其下铺一层木炭,高温煅烧,B与题意不符;
C.倾入盆中,经宿结成白雪,即倾于器内,经过一宿,即结晶成硝,C与题意不符;
D.取入缸中没三个时,漉人釜中煎炼,即取入缸中浸三个时,漉后入釜中煎炼,运用了过滤的化学操作,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11.(2021·江西高三其他模拟)江西九江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古称浔阳、江州、柴桑等,其滨临长江、面向鄱阳湖、背靠庐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举酒欲饮无管弦。”古人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水解反应生成乙醇。
B.杨万里《舟次西径》“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不容易因胶体聚沉而形成三角洲。
C.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诗中“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现象。
D.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中庐山脚下“豆苗稀”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缺少氮肥。
【答案】B
【详解】
A.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发生水解,故A错误;
B.形成三角洲是胶体的聚沉性质,一般在入海口形成,海水含有大量的电解质,胶体遇电解质发生聚沉,鄱阳湖和长江水都为淡水,不易因胶体聚沉形成三角洲,故B正确;
C.“紫烟”是含有尘埃的空气对阳光的散射作用,导致光线呈紫色,与碘单质升华无关,故C错误;
D.豆科植物含有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固定,转化成氮肥,“豆苗稀”的主要原因不是土壤缺少氮肥,而是草与豆苗争阳光、水分等,出现了草盛豆苗稀,故D错误;
答案为B。
12.下列诗句与化学有关。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包含了金属的冶炼过程
B.“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中的“珠”属于混合物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包含了化学变化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指纤维素
【答案】D
【详解】
A.高温条件下冶炼金属铁、铜等时会产生颜色反应,“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是描写金属的冶炼,故A正确;
B.“珍珠”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爆竹声中一岁除,过程中有烟花爆竹的燃烧和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是纤维素,故D错误;
故选D。
13.(2021·河北张家口市·高三一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社会进步有着巨大贡献。《本草纲目》记载有轻粉(Hg2Cl2)的制备:“用水银一两,白矾(明矾)二两,食盐一两,同研不见星,铺于铁器内,以小乌盆覆之。筛灶灰,盐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取开,则粉升于盆上矣。其白如雪,轻盈可爱。一两汞,可升粉八钱。”下列对文中所述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银和白矾均属于电解质
B.涉及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C.存在升华的现象
D.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答案】A
【详解】
A.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水银是汞单质,A错误;
B.由“同研不见星,铺于铁器内”,研磨会产生热量给反应提供能量,所以涉及热能与化学能的转化,B正确;
C.由“以炭打二炷香取开,则粉升于盆上矣”,可知固体升华至盆底,C正确;
D.加入水银,有轻粉(Hg2Cl2)生成,汞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D正确;
故选A。
14.(2021·广东肇庆市·高三二模)五千年中华文化不仅能彰显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车中幸有司南柄,试与迷途指大方”中“司南柄”的主要成分为
B.“地生天赐硝磺炭”中提到了黑火药的主要成分
C.“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所描写的印刷术陶瓷活字属于硅酸盐材料
D.“寒溪浸楮舂夜月”所描写的造纸术工艺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A
【详解】
A.磁铁的主要成分为,A项错误;
B.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硫磺、木炭,B项正确;
C.陶瓷属于硅酸盐材料,C项正确;
D.造纸术过程中涉及漂白,发生了化学变化,D项正确。
答案选A。
15.(2021·山东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新校高三开学考试)中国诗词深受众人喜爱,针对下列一些诗词,从化学角度解读正确的是
A.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描述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既有状态变化又有气味的产生
B.庾信的《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从化学成分分析现实生活中“飞絮”“鹅毛”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C.赵孟頫的《烟火诗》“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虺似火攻”描述了化学变化中的颜色变化
D.刘禹锡的《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其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D
【详解】
A.“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体现物质的挥发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错误;
B.飞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不是蛋白质,故B错误;
C.赵孟頫的《烟火诗》“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虺似火攻”描述了焰色试验的现象,焰色试验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刘禹锡的《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其化学性质稳定,故D正确;
答案选D。
16.(2021·安徽高三一模)中国古代炼丹术促进了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唐代《丹房镜源》中记载了炼制铅丹的方法:“熔铅成汁,下醋点之,滚沸时下硫一小块,续下硝少许······炒为末,成黄丹胡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中发生了置换反应B.“滚沸”中仅有物理变化
C.“硝”是指硝酸D.“黄丹胡粉”是纯净物
【答案】A
【详解】
A. "熔铅成汁,下醋点之",则铅和醋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醋酸铅和氢气,A正确;
B. 置换反应产生氢气,出现“滚沸”,B错误;
C. 炼丹家的“硝”是指硝石,不是硝酸,C错误;
D.“炒为末”,则所得产品为粗产品、未经分离提纯, “黄丹胡粉”不可能是纯净物,D错误;
答案选A。
17.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物理变化
C.“著作酒醴(甜酒),尔惟曲蘖(酒曲)”的“曲蘖(酒曲)”是催化剂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中“淘”“漉”相当于分离提纯操作中的“过滤”
【答案】B
【详解】
A.缂丝是以蚕丝作经线,即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
B.“玉不琢不成器”只是玉的形状改变,是物理变化,百炼成钢是把含炭较高的生铁经过供氧吹炼、脱炭等工序,得到含碳量较低的钢水的过程,所以有化学变化发生,B项错误;
C.曲蘖是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催化酶,是一种催化剂,C项正确;
D.“淘”“漉”相当于分离提纯操作中的“过滤”,将黄沙和金分离,D项正确。
故选:B。
选项
文献记载
解释
A
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
火药的燃烧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
B
唐代《传信方》中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
制备巴石所用原料白矾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uSO4
C
宋代《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
精制砒霜过程中涉及升华和凝华
D
南宋《游宦纪闻》中记载有花露水的提取方法:“锡为小甑,实花一重,……。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
花露水的提取方法涉及蒸馏操作
选项
文献记载
解释
A
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
火药的燃烧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
B
唐代《传信方》中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
制备巴石所用原料白矾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uSO4
C
宋代《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
精制砒霜过程中涉及升华和凝华
D
南宋《游宦纪闻》中记载有花露水的提取方法:“锡为小甑,实花一重,……。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
花露水的提取方法涉及蒸馏操作
第03练 化学计量-2022年高考化学复习考前20天必练小题: 这是一份第03练 化学计量-2022年高考化学复习考前20天必练小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设NA表示阿伏加德常数的值,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02练 化学与传统文化-2022年高考化学复习考前20天必练小题: 这是一份第02练 化学与传统文化-2022年高考化学复习考前20天必练小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宋代周密的《癸辛杂识》记载,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05练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转化-2021年高考复习化学考前30天必练小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第05练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转化-2021年高考复习化学考前30天必练小题(原卷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探究是化学发展的必要路径,下列叙述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