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二十四) 17分的“论述类+实用类选择题”每分都入账
展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数据时代的健康革命,在技术形态上,取决于数字化人体基础上的精准医学模式的建立。无线传感器、大数据与基因组学的结合是其先锋。这种医学道德形态的重构凸显了三大伦理道德难题。
第一,个人隐私及安全问题。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医疗行业面临保护信息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的双重困扰。安全隐患和隐私风险之一,是员工使用自带移动设备连接医疗系统的IT基础设施所带来的风险,这是恶意软件侵入的最薄弱环节,被称为医疗领域的“自带设备”难题。此外,还面临医疗大数据或精准医学模式自身带来的问题,比如医疗设备或监控器的数据失窃问题等。与此同时,医院利用数据平台收集和分析某患者的敏感信息是否侵犯个人隐私?政府机构和企业对个人健康信息进行收集、监控和分析处理是否符合隐私规则?
第二,数据的真实可靠问题。如何防范数据失信或失真是数据共享遭遇的基准层面的伦理挑战。建立在数字化人体基础上的医疗技术实践,其本身就预设了一条不可突破的道德底线。由于人体及其健康状态以数字化的形式被记录、存储和传播,因此形成了与实体人相对应的镜像人或数字人。失信或失真的数据,导致被预设为可信的精准医疗变得不可信。如何治理或防范数据失信或失真,是数字化时代数据共享面临的一种伦理挑战,它构成大数据时代生命医学伦理学的重大课题。
第三,数字鸿沟或价值鸿沟带来的挑战。目前,应用和知识方面的鸿沟正在缩小,价值鸿沟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提示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数字化健康革命带来的价值观变革。只有缩小价值鸿沟,使人们认识到,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学基础上的个人健康革命,是一种将个体与总体进行融合的医学变革,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之中。这个医学变革所蕴含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道德形态,展现了数字化时代健康革命的价值核心。
大数据、基因组学、移动医疗和精准医学的基本原理,是连通最小行动者和最大数据计算之总体,这是现代医疗技术在大数据时代展现的伦理特质。大数据对个人和集体相互关系的重新定位无论对个人还是集体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它提供了在一个日益个体化的现代社会,个人与集体密不可分的结合方式,迫使个人重新思考集体性或总体性价值的时代意蕴。
(摘编自田海平《大数据时代生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方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医疗领域的“自带设备”难题是指医疗设备或监控器的数据失窃问题。
B.镜像人、数字人的出现,使得数字化时代数据共享直面一种伦理挑战。
C.数字化时代下健康革命的价值核心,就是让病人真正成为医学的中心。
D.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特质,展现在大数据、基因组学、移动医疗等方面。
解析:选C A项,“自带设备”难题是“员工使用自带移动设备连接医疗系统的IT基础设施所带来的风险”;B项,“直面”伦理挑战的是“数据失信或失真”;D项,忽略了前提条件“在大数据时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医学道德形态建构所凸显的伦理道德难题,引起人们的思考。
B.文章列举了医疗行业安全隐患和隐私风险等方面的问题,突出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C.文章在论证数据的真实可靠问题时,说理严密,逻辑清晰,有层次,有理论性。
D.在总结中心之后,文章最后又补充强调了背景,即大数据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解析:选A 首先应该是“大数据时代”的医学道德形态;其次,文章论述的是“医学道德形态重构”,不是“建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数据时代健康革命技术上的首要任务是无线传感器、大数据与基因组学的结合。
B.应用和知识方面的鸿沟在缩小,而价值鸿沟越来越突出,二者呈反比例关系。
C.要想让更多人参与到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之中,就一定要缩小价值鸿沟。
D.个人要重新思考集体性或总体性价值的时代意蕴,是大数据背景下的时代要求。
解析:选B 不能直接推出反比例关系。
二、选择不失分的实用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畸形化的“天价片酬”现象,说到底还是中国影视产业不成熟的产物。产生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制作成本还未形成合理的分配机制,重大牌明星的“眼球效应”而轻后续的技术制作。“天价片酬”现象存在多年,却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改观。这表明单纯的市场调节或许难以改变,但主管部门的干预调节如何适度和有效,同样考验智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通告中表示,将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定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通过行业自身的调节形成合理机制,这或许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材料二:
2012年《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以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对照目前影视业发展现状,笔者认为一些影视产品偏离了先进文化方向,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比如现在清宫剧流行,剧情雷同模式化,荧屏上豪华贵气的宫廷别院、披金戴银的皇室贵胄,演绎着奢华糜烂、纸醉金迷、尔虞我诈的宫廷生活,主子、奴才互称,如此文化产品只是传播封建、享乐、奴役等思想,难以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难以提供正能量。
当前影视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或许并不是资金问题,如果真缺钱,明星大腕高额片酬从何而来?当前影视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许是专业人才素质、创意、产权保护、文化价值观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影视产品就无法成为社会的正能量,而钱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炒作影视类公司另一个直接的社会负面效应就是财富更趋两极分化。明星们的片酬动不动就上百万、上千万,影视公司上市后影视明星作为股东,其财富又将被股市放大,千万富翁变成亿万富翁,亿万富翁其钱财则变得不计其数。明星们趁着股市文化的缺陷暴富两次,其财富远超过其贡献的社会价值,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摘编自证券时报网,2014年6月26日,有删改)
材料三:
近年来,影视创作日益繁荣,但大量悬浮于现实的玄幻剧、言情剧占据荧幕,既不能给观众的生活以指导,也不能深化人对现实的思考。电视剧《白鹿原》通过精心的制作,让观众真切感受到现实主义的魅力,呼唤现实主义重新回到观众的视野中。
当下影视角色常常流于扁平化、脸谱化和同质化,缺少人味儿和烟火气,更缺乏文化内涵,这与影视创作脱离现实的土壤有很大关系。《白鹿原》以强烈的现实关照塑造了持重的白嘉轩,狡黠的鹿子霖,憨直的鹿三等一系列生动的形象,通过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还原了角色的复杂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原《中国艺术报》总编辑李树声指出,《白鹿原》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原型人物,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白鹿原》中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物都是一个文化史实,是20世纪文化反思的捷径,也是本世纪文化良知的成功展示。特别是白嘉轩、鹿子霖,他们经常手执烟袋,对坐在祠堂两侧,暗喻他们对应传统文化的不同侧面。
影视作品要接地气,还要有地域色彩。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认为,电视剧艺术只有植根于本民族的生活,深挖有地域文化的空间,民情的风俗、习俗等,追溯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心理,积极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才能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地域的风土人情,语言特点和文化精神。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7月12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影视产业不成熟是产生畸形化的“天价片酬”现象的根本原因,制作成本还未形成合理的分配机制间接促进了该现象的盛行。
B.要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优势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最需发展的产业绝非影视业。
C.宫廷剧流行,剧情雷同模式化,这种文化产品不能反映当下的现实生活和传播正能量;更多的是反映传统封建思想,对影视业发展不利。
D.《白鹿原》作为一部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的电视剧,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原型人物,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解析:选B A项,“间接促进”错,原文说“制作成本还未形成合理的分配机制”是“直接原因”。C项,“宫廷剧流行”扩大范围,原文是“清宫剧流行”。D项,“批判现实主义”错,原文提到《白鹿原》可以“呼唤现实主义重新回到观众的视野中”,并非批判现实主义。
[易错分析] 本题考生易选择D项。忽视了选项中的“批判”二字。另外认为B项中“最需发展的产业绝非影视业”说法绝对,于文无据。其实,这是基于我们常识的一种判断,要推动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视业肯定不是最需发展的产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三则材料既有纸质媒体,又有网络媒介,取材广泛,均围绕明星的“天价片酬”等影视业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B.根据材料二,作者认为能够支撑起明星大腕高额片酬的影视业当前并不真缺钱,而是缺少高素质专业人才,缺少创意、产权保护意识等。
C.获取“天价片酬”,参与影视公司股份构成,在公司上市后实现财富的放大,明星的暴富造成社会财富两极分化,社会负面效应突出。
D.虽然当前影视业发展繁荣,但大量玄幻剧、言情剧占据荧幕,缺少能够根植于本民族生活的优秀作品。
E.《白鹿原》中的影视角色形象复杂,很好地避免了角色的脸谱化、扁平化、同质化,是本世纪文化良知的成功展示。
解析:选AC A项,材料三未提及明星的“天价片酬”问题。C项,“造成社会财富两极分化”说法错误,原文是让“财富更趋两极分化”。
6.eq \a\vs4\al([夺高分自选题])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热议,堪称是“良心大作”。结合材料,你认为影视业怎样才能出精品、出良心大作?(4分)
答:
解析:解答此题,应先从三则材料中提取相关观点,然后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如材料一中提到“主管部门的干预调节”“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定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材料二第一段提到“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第二段提到当前影视业发展需要解决的或许是“专业人才素质、创意、产权保护、文化价值观等问题”;材料三以《白鹿原》为例,提出影视作品要呼唤现实主义,要接地气,有地域色彩,弘扬民族文化等。
参考答案:①主管部门的适度、有效干预调节的同时离不开行业的自觉管理,制定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提高制作成本中技术制作费用所占比重。②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以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影视剧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成为正能量的传播媒介。③应当提高专业人才素质,加大影视创作创新力度,加强产权保护。④影视创作要贴近现实,植根于本民族的生活,深挖有地域文化的空间,民情的风俗、习俗等,追溯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心理,积极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每点1分)
练(二十三) 17分的“论述类+实用类选择题”每分都入账: 这是一份练(二十三) 17分的“论述类+实用类选择题”每分都入账,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取9分的论述类,选择不失分的实用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练(二十一) 17分的“论述类+实用类选择题”每分都入账: 这是一份练(二十一) 17分的“论述类+实用类选择题”每分都入账,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取9分的论述类,选择不失分的实用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练(二十六) 17分的“论述类+实用类选择题”每分都入账: 这是一份练(二十六) 17分的“论述类+实用类选择题”每分都入账,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取9分的论述类,选择不失分的实用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