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一年级下册三 10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16.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教案设计
展开1. 使学生掌握连减、混合加减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 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4. 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 判断一些连减、加减混合算式能否简算。
教学过程:21世纪教育网
一、创设情境:
开学了,小熊要购买学习用品。
出示:蜡笔7元 尺2元 铅笔盒12元 故事书8元
字典15元 橡皮3元 铅笔4元 书包45元
1. 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根据这些信息来编题(小组内交流)。
2. 如果这些学习用品小熊都要买,它要准备多少钱?比一比,谁算得快?
交流不同算法。
(1)按顺序把每个数加起来。
(2)12+8=20 45+15=60 3+7=10
20+60+10+2+4=96
你喜欢哪种算法?(在计算连加时,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个好方法。把能凑成整十数的两个数先加起来,这样计算既快又正确。)
二、探索新知
1. 现在小熊有64元,想买铅笔盒和故事书。它列式算出还要找回44元。
板书:64-12-8=44
它列了一个什么算式?出示课题:连减
(1)按照小熊的连减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板书:一看运算符号。
(2)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算?
讨论、交流算法:12+8=20 64-20=44
比较两种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小熊不明白为什么结果都是44元,为什么我们比它算得快?
板书:二看数有什么特点。
完成板书:64-12-8=44
(3)同桌合作,一人按运算顺序计算,一人用好方法计算。
64-45-15 64-7-3 ★64-2-15
最后结果一样吗?好方法好在哪里?(两个减数凑成整十数)
为什么64-2-15用这个好方法就不行呢?(2和15不能凑成整十数)
(4)64-2-15,修改其中的一个减数,使它可以用好方法计算。
把题写在纸上,用好方法算出结果,同桌互相检查。
2. 判断:把可以巧算的题圈出来,算一算。
91-18-64 78-16-48 92-31-19
71-8-54 65-38-9 81-46-27
小结:在计算连减算式时,如果减数能凑成整十数,可以先把减数凑成整十数再减。这样计算又快又正确。21世纪教育网
3. 改题64-12+8
(1)审题: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什么算式?
加减混合
(2)大家符号看得很仔细,试着算一算。
交流:64-12+8=60
64-12+8=44
(3)为什么结果不一样?说说是怎么算的?
(4)为什么不能用刚才连减时的好方法?
(5)64-12+8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加减混合运算也要按照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6)练习 27+28-39 39-13+47 52-29+8
46+12-16 44-25+15 43+28-61
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数的特点,还要看清符号。
三、应用拓展
1. 计算(能用好方法的用好方法计算)
57-24-6 38+23+12 78-39+21 67-43-17
41+19-28 34-18+16 66-37-26 35+36+17
2. 下面各题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45+18+15
45-18+15
45+18-15
45-18-15
动脑筋,这些题能巧算吗?试一试。
总结:在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时,要注意什么?(注意运算顺序,一看符号、二看数的特点,再确定能不能巧算)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计算结果正确是最重要的。
21世纪教育网
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激发兴趣,探究新知,动态生成,巩固并应用,回归生活,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连加、连减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连加、连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激发兴趣,探究新知,动态生成,巩固并应用,回归生活,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巧算(2)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巧算(2)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新授,小试牛刀,拓展练习,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