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化学的三轮复习策略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的三轮复习策略,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从哪里来,预设和生成的统一,几点想法,大专题突破,今后高考的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轮复习:以章节为主线,形成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知识能力一步到位,滚动复习,不留死角,加强基础训练和条块训练。
二轮复习:以专题模块为主线,构架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知识点全覆盖,加强综合训练。
三轮复习:以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为主线,强化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回归课本,地毯式搜索,查缺补漏,加强模拟性综合训练。
一轮复习时间:8月—次年1月底
想法:是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将相关知识融为一体,增强知识的逻辑性和整体性,更大程度的体现学科内的综合,形成大学科知识体系和网络,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更大程度上体现知识的难度、广度、厚度、关联度,不一定就是要求快、难、广、厚,而是要把握好这个度。同时将两本选修内容也穿插其中,有的时候可以拓宽必修内容的视野,可提升必做题的答题能力,比如有机化学部分,学了选修5后,必修部分就不足为道了。
同时关注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的顺畅衔接。备考过程中切忌冒进,必须注重细节,踏实备考,备考无捷径,备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可以超越但不能跨越。
“知识能力一步到位”是对学生的要求要达到高考的要求,只是一个策略,能力可能暂时到不了位,但要求不能放低标准。是在认真研究教材、考纲和高考题的基础上,对知识点尤其是基础知识的处理和把控要稳、准、全、熟,不留死角,力争知识点全方位掌控,使知识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使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形成学科知识体系和网络,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内涵充分拓展,而外延慎重把关,同时也在深入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能力。
从“加强基础训练”到“加强综合训练”再到“加强模拟性综合训练”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是后者的延伸和发展,后者是前者的总结和综合,三轮复习是一个统一体。
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是有一定区别的,二者承载的功能不同。
二轮复习 时间:大约两个半月
专题是有明确目的、明确任务、明确内容的专项综合训练,着重体现“专”字。旨在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总结规律、归纳方法、体现思维过程,则要求训练中,将难度、高度、广度、深度提升到极致。
意义和地位: 一轮复习重基础,形成知识网络,兼顾知识的难度、广度、厚度、关联度,而二轮复习进一步达到“构架知识网络”,是力争使学生内化知识网络,强化知识体系,是一轮复习的一个延续和发展,重突破和提升,重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二轮复习是整个复习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轮次,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一步。 二轮复习承载的责任和功能更大。二轮复习的效果可能直接决定着一个考生高考的成败。
二轮复习在最大程度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同时,如何解决答题失分点,最大程度的提升能力是高效复习的关键。当然也要兼顾基本知识点掌握的面、程度和熟练度,但这不是重点了,实在不行,就先往前走,缺什么补什么,也即:不是凑齐工具解决问题,而是先有难题再找工具。
复习中还必须强调的一个原则是抓落实和滚动复习,知识点要落实,能力要落实,关键是得分要落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勤练多写,及时总结,不断落实,高考分是写出来的!
形式——大专题中穿插小专题,辅以综合练进行 知识滚动落实 意图——突破选择题,提升主观题小专题——客观题和主观题中个别知识突破大专题——主观题:必考三道大题和选做题
重点工作:专题的有效设置和完成
二轮复习的专题主要根据复习进程、学生问题的呈现特点、知识的战略地位和复习目的和需要确定。
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及分析
明确两个需要,准确切入二轮复习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基本化学用语 包括对元素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电子式、微粒结构示意图、比例模型、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考查,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可能出现。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试题会结合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考查,但考查内容仍然是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等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复杂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和有关计算等,多数情况下会采用新背景或陌生载体。
(3)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 对离子方程式正误判定的考查仍以分析反应物之间不能反应、化学式拆分不当、电荷不守恒、产物不合理、遗漏部分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顺序错误等错因为主,穿插与半定量(少量、足量)及定量(给出具体的量,结合计算)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问题;离子共存问题主要考查取向: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完全、必考内容中的配离子等方面,会加强设置限制条件甚至隐含条件的考查,因此需注重总结离子颜色、溶液pH、水的电离、两性物质的溶解条件等内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在第Ⅱ卷中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4)化学反应与能量 试题考查将集中在:反应热的含义(三种反应热的表示方式及符号含义),盖斯定律的应用,能量转化方式的判断,燃烧热、中和热、热化学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电化学装置的工作原理,充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变化,有关能源、燃料等热点问题,相关计算。
注:三种反应热的表示方式:①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②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③反应物活化能之和-生成物活化能之和
己知:稀溶液中,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 △H=a kJ/ml;CH3COOH(aq) H+(aq)+CH3COO-(aq) △H=b kJ/ml。则稀NaOH溶液和稀H2SO4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A.(a+b ) kJ/ml B.2(a-b ) kJ/ml C.(a-b ) kJ/ml D.2(a+b ) kJ/ml
近几年考查盖斯定律的形式多为应用燃烧热写热化学方程式,逆向练习一下:书写燃烧热(改编08年新课标Ⅰ卷13题)或中和热(将10年新课标卷11题改编)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何?如:
(5)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位、构、性三位一体贯穿整块儿知识,构成体系,因此此地将在考查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及电子数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粒子的结构特点,确定粒子的种类、性质和作用等知识。微粒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的书写将会穿插考查;元素周期律(表)知识丰富,规律性强,因此命题空间极为广阔。同主族物质的不相似性是否总结?(如锂燃烧、F2、HF)
今后的题型是否将会稳中有变,仍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应用物质结构理论,结合反应原理、实验操作进行定性推断与定量计算,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周期表的结构、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
(6)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新课标高考对此内容的考查情有独钟,主要以判断、推理、计算等形式出现。从知识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③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和判断;④有关化学平衡及常数的计算及影响因素;⑤结合着等效平衡,进行有关物理量的比较;⑥化学平衡与反应热的交叉;⑦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判定;⑧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等。
此部分课本新填反应应重视
(7)电解质溶液 考查水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溶液pH简单计算、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及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常数的简单计算,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影响因素。
(8)电化学 高考命题的趋势为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原电池或电解池实物图的分析、电解产物的判断和有关计算等,活性电极的问题、电解质不足的电解问题计算、带盐桥的电池不容忽视。目前考查更贴近生产实际。
某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桥中的电解质可以用KClB.闭合K,外电路电流方向为Fe电极→石墨电极C.闭合K,石墨电极上只生成铜D.导线中流过0.15 ml e-时,加入5.55 g Cu2(OH)2CO3,CuSO4溶液可恢复原组成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1)钠及其化合物 高考常以该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为载体,考查有关概念、理论、实验和计算。有关Na2O2的实验与计算及CO2与NaOH反应的计算将是重点。关注锂在电化学中的重要地位。
(2)铝及其化合物 高考命题的方向主要集中在:Al3+、A1(OH)3及AlO2-之间的相互转化和以Al及其化合物为主干的无机推断与计算、电化学(海水铝电池),可以以铝五角的形式总结知识体系和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3)铁、铜及其化合物 高考命题的方向主要集中在铁、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要将其与基本理论(电离、水解、电化学、胶体)等密切联系起来。集中在铁、铜及其化合物的相关计算、组成推断、实验仍为热点,核心是铁的变价。关注氢氧化亚铁的性质特色。(4)涉及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综合推断 高考命题会涉及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综合推断,该推断题中的设问方式既有物质的推断,又有性质的考查(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还有与化学反应原理内容与化学计算相关的综合题等。
(二)非金属元素(H、C、N、O、Si、S、Cl)及其化合物 有关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在新课标高考中经常出现在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物质鉴别、除杂、气体的制取、物质的制备和性质验证、推断、计算等题型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有:① Cl2的化学性质及卤素的相似性、递变性、差异性;② 含氯、硫、氮物质之间的转化;③ 硫的化合物(如SO2、硫酸及硫酸盐)的性质,SO2及SO42- 的检验;④氨的性质、制法及喷泉实验,铵盐的性质;
⑤浓、稀硝酸的性质及有关计算;⑥C、CO的还原性,CO2的性质、制取、检验;⑦典型碳酸盐的性质;⑧Si单质的制备和SiO2、H2SiO3的性质;⑨有关实验和计算。
高考命题是否将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与化学基本概念、反应原理、实验、计算等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
(三)常见有机物 按以往的命题方式,在新课标全国卷理综化学部分会分别考查同分异构体分析判断、有机反应基本类型、典型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制备及相关基本实验两道选择题,难度不是很大。
实验和计算 (1)实验题 实验题考查的呈现形式主要是以无机元素化合物和有机物为载体的分离、除杂、鉴别、制备、仪器装置及基本操作、原理分析、评价、数据处理或以上各项的综合考查。选择题趋向于以表格形式进行多角度考查或多装置的综合性多元化考查。
(2)计算 计算模式主要是融入守恒、差量、极值、平均值思想的元素化合物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速率和平衡的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溶液中的计算(浓度、pH、Ksp等),电化学的计算等。计算题既可出现在选择题中,也可穿插在主观题中,近几年高考计算强度和容量有加大的趋势,并有融入学科内和学科间综合的趋势,如能量密度、实验中的产率、物理量代换进行计算式的表达等。
对比广东卷,1、新课标卷的命题思路和试题模式及题型设置相似;2、只是选择题分两种题型呈现,数目是8个,其中单选6个(7——12题,4分/个),2个双选题(22——23题,6分/个),而新课标卷是7个单选题(7——13题,6分/个);3、主观题数目为4个,无选做题,将有机化学设置为1个必考题,另外3个——综合实验、无机综合、原理题,都与新课标卷呼应(只是题号不同)。
1、对近几年新课标卷客观题型分布和考题特点的汇总和分析
说明:部分计算归入了反应热、速率平衡及离子平衡中。
2、对2014年新课标卷Ⅰ客观题的分析
命题意图:结合元素化合物性质考查STSE问题。注重体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社会。
思考:近几年备受关注的STSE问题是否以专题形式予以归纳?如材料、环保、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实际。备考过程适当拓宽知识面。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 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 B. 硝酸 C.醋 D.卤水
8.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 NAB.2 L0.5 m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两种数为2 NA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D.密闭容器中2 ml NO与1 m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 NA
命题意图: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和判断。基本知识的综合考查。
建议总结阿伏伽德罗常数考查的相关切入点。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 B.2:3 C.3:2 D.2:1
命题意图:以陌生有机物为载体对物质组成、结构、制备和守恒思想等进行多元化考查。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思考:关注历年《考试说明》的细微变化。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命题意图:以实验为载体较全面考查Ksp 、元素化合物性质,综合考查设计、分析、评价实验能力。注重实验考查。
思考:元素化合物的载体作用不容忽视,表格形式在客观题中呈现可以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的双重考查。在一轮复习已建立完整的代表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是否可结合元素周期律进行物质性质的多元化迁移,如将陌生方程式书写、实验和化学反应原理部分;是否将常见仪器使用和操作进行精细化分类归纳,如加热方法及对应仪器,玻璃棒作用及对应实验,液体体积与容器容积在不同操作中的关系,需要检漏的仪器及方法,有三种标记的仪器及不同操作中的读数误差,气体验满验纯,离子和物质的检验等。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
命题意图:原电池反应的判断。考查对新型化学电源的综合分析能力。注重联系科技前沿。
思考:新型电池尤其是锂电池和燃料电池的频繁出现,是否体现更重视应用信息能力的考查,而凸显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一轮复习中是否可将新型电池和燃料电池充放电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式、溶液的pH变化、离子定向移动及相关计算进行总结。建立解题模版。
12.W、X、Y、Z均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的沸点:W>XB.阴离子的还原性:A>Z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高考化学实验综合题复习策略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命题特点分析,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实验流程,加热反应,蒸馏或回流,多次洗涤和分液,无水盐干燥,蒸馏精馏,考察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 化学实验考查及策略 课件PPT,共17页。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三轮复习有机化学冲刺备考策略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有机化学冲刺备考策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