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壁虎在遇到危险时,可断裂尾部迷惑敌害,自己趁机逃走。这种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活需要营养B.能生长和繁殖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2.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降低噪音污染。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
3.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之间具有合作关系的是( )
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B.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
C.山羊吃草D.许多蚂蚁一起搬运食物
4.下列各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蛇→青蛙→猫头鹰B.松树→松毛虫→啄木鸟
C.水→草→兔→黄鼬D.狼→鹿→草
5.麻雀食性很杂,常以小昆虫、谷子、小麦、碎玉米、杂草草籽等为食。为防止麻雀偷食稻谷,人们大量捕杀麻雀,这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
A.有利于麻雀天敌数量的增加B.生态系统必定会全面崩溃
C.生态系统中昆虫的数量将会急剧上升D.有利于谷子、小麦的增产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A.大气圈的底部B.水圈的大部C.岩石圈的表面D.地球的内部
7.下列哪些结构可以调节显微镜的视野亮度( )
①通光孔 ②粗准焦螺旋 ③遮光器 ④细准焦螺旋 ⑤反光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⑤
8.某班四个同学使用不同的显微镜镜头组合观察标本,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A.目镜15×、物镜40×B.目镜5×、物镜10
C.目镜10×、物镜25D.目镜10×、物镜40×
9.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若显微镜中出现右图所示视野,推断最有可能操作不当的步骤是( )
A.擦片B.滴液C.展平D.染色
10.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但活的海带仍然能够继续吸收海水中的碘,在海带细胞中,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结构主要是
A.细胞膜B.细胞壁C.细胞核D.细胞质
11.如图是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控制人指纹形成的遗传信息存在于( )
A.①B.②C.③D.④
12.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 )
A.细胞质液泡B.细胞核、细胞质
C.细胞壁、细胞膜D.线粒体、叶绿体
13.小敏意外摔倒导致膝盖轻微擦破皮,幸好并未流血,用碘伏擦拭伤处感觉很疼。擦破的皮和感觉到疼的组织分别是( )
A.结缔组织、神经组织B.上皮组织、神经组织
C.上皮组织、肌肉组织D.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14.为了“探究草履虫是否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某同学在载玻片两端分别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把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在培养液右侧滴一滴肉汁(如下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大多数草履虫( )
A.向中间运动B.停止运动C.从右向左运动D.从左向右运动
15.某地修建了一座燃煤火力发电厂,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该地最先消失的植物最可能是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裸子植物
16.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下列玉米种子可能萌发的是( )
A.胚完整,种皮缺损B.尚在休眠期
C.储存过久,胚已死亡D.昆虫啃咬,没有胚乳
17.某同学为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制定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分析下表可知,该同学准备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 )
A.充足的光照B.适宜的温度C.充足的空气D.适量的水分
18.植物幼根的生长主要依靠根尖( )
①根冠细胞增多 ②成熟区细胞长大 ③分生区细胞分裂 ④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9.某同学想要验证“植物的生活是否需要无机盐”,于是将两株大小相近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A组)和土壤浸出液(B组)的试管中培养。一段时间后,B组玉米幼苗长得较粗壮而A组玉米幼苗长势较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作出的假设是植物的生活需要土壤浸出液
B.设计A组的目的是进行对照
C.A试管中的幼苗长势较弱,说明植物的生活不需要水
D.该实验说明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20.叶芽结构中,芽轴的作用是( )
A.不断发育成新的枝条B.不断产生新的芽原基
C.不断伸长发育成幼叶D.不断伸长发育成茎
21.下图示桃花的结构示意图,能形成生殖细胞的结构是()
A.①和③B.③和④C.②和④D.①和②
22.豌豆的豆荚内有多粒种子,其原因是( )
A.豆荚内有多个子房B.一朵花中有多个柱头
C.子房内有多个胚珠D.一朵花中有多个花托
23.我们平时吃的“桃肉”主要是( )
A.果皮B.种皮C.子叶D.胚
24.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B.蒸腾作用可以提高空气湿度
C.一般情况下,气温越低,蒸腾作用越强D.蒸腾作用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25.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前不需要对植物进行暗处理B.该实验应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C.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D.一段时间后,乙装置叶片不会产生淀粉
26.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27.在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放入一只小白鼠和一盆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小白鼠可以正常生活一段时间;如果不放绿色植物,小白鼠不久就会死亡。在密闭玻璃罩里放置绿色植物的主要作用是( )
A.美化玻璃罩B.为小白鼠提供食物
C.提供水、二氧化碳D.增加玻璃罩中的氧气含量
28.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和部位分别是( )
A.只在黑夜,任何活的部位B.白天和黑夜,任何活的部位
C.白天和黑夜,有叶绿体的部位D.只在白天,有叶绿体的部位
29.下列措施中,能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将收获的种子晒干后贮藏B.使用保鲜袋包装、储存蔬菜
C.种植农作物时耕松土壤D.运输杨梅时向箱中充入二氧化碳
30.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中,科学合理的是( )
A.消除林中所有杂草B.计划性地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
C.大面积种植单一树种D.喷洒高强度农药消灭森林害虫
二、资料分析题
31.阅读下列资料,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某湿地中生活着大量水葫芦、浮萍、槐叶萍等植物,该湿地每天能处理大量生活污水。由于净化后的污水中生长着大量“颤蚓”等小生物,湿地管理处向水中放养了鲤、鲫、鲢、草鱼等鱼苗。每年冬季,吸引着野鸭、鸳鸯、黑鹤、天鹅等鸟类来这里栖息。
(1)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水葫芦、浮萍、槐叶萍属于__________者。
(2)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以被大量的微生物等__________者分解,促进物质循环。
(3)利用湿地净化生活污水,要控制污水排放量,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若废旧干电池被扔进该生态系统,铅等一些重金属就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进而毒害生物。由此可见,垃圾分类处理非常重要。
(4)鸟类的迁徙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这个实例说明__________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三、综合题
32.下列A~D表示油菜植株的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问题:
(1)油菜由小长大与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分不开,其中细胞数目增多是细胞__________的结果
(2)植物细胞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图B,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细胞中的遗传物质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油菜的叶属于__________。
(4)油菜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5)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油菜植株的结构层次中没有__________这一层次。
33.下图中所示三种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各异的植物,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植物类群,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三种植物的共同特征是:都有__________的分化,且体内有__________组织。
(2)肾蕨依靠__________进行繁殖。
(3)向日葵、银杏都用种子繁殖,但向日葵的种子外面有__________包被,而银杏的种子是裸露的,因此银杏属于__________植物。
34.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几百年来,劳动人民在玉米种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__________(填序号)最先突破种皮,此过程中种子的__________作用增强,种子内的有机物被逐渐消耗。
(2)玉米种子富含淀粉、脂肪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主要储存在种子的__________(填序号)中。可以用碘液验证玉米粒内存在淀粉,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玉米果穗上常出现缺粒现象,主要是由于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引起的,人们常常采取__________的方法弥补这一情况。
35.请观察下列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叶片的结构中,具有运输物质作用的是[③] __________。
(2)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是[⑤] __________,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形成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
(3)农作物如果种植过稀,会因没有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__________而造成浪费。如果种植过密,植株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株的__________作用这一生理过程。
(4)在移栽植物时,经常在移栽前去掉部分叶片,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36.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两组实验: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室温下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打开瓶盖,迅速将燃烧的蜡烛分别伸入两个广口瓶中后,装有萌发种子的广口瓶内蜡烛的燃烧情况是__________(填“继续燃烧”或“熄灭”)。
本实验中①②为一组__________实验。
(2)实验二中若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④瓶不能,则可判断__________(填“③”或“④”)瓶装入的是萌发的种子,这说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__________。
(3)在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编号
种子数量
光照
温度
水分
①
30粒
有光
20℃
适量的水
②
30粒
有光
20℃
水浸没种子
参考答案
1.C
【分析】
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壁虎遇到敌害会断尾逃脱,这一现象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2.B
【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涵三个方面: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判断属于生物与环境的哪种关系的方法是根据影响结果而定。
【详解】
判断属于生物与环境的哪种关系的方法是根据影响结果而定。
生物适应环境:一般是生物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或生活方式,如鸟有翅膀,鱼有鳍,青蛙冬眠等。
环境影响生物:指由于环境改变是生物受到影响,如南方植物种到北方后,水果味道发生改变。
生物影响环境:指由于生物的生活使得环境发生变化,如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降低噪音污染,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清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影响结果。
3.D
【分析】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详解】
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A不符合题意。
B.农田中的小麦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B不符合题意。
C.山羊吃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C不符合题意。
D.许多蚂蚁共同搬运食物,需要许多个体,彼此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属于合作关系,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B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详解】
A.蛇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A错误。
B.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松树与消费者青蛙猫头鹰的捕食关系,B正确。
C.水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C错误。
D.狼是动物,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箭头指向捕食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掌握食物链的书写要求和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C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详解】
A.大量捕杀麻雀,麻雀数量减少,短时间内,麻雀天敌会因为食物缺少而数量减少,A错误。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所以大量捕杀麻雀,生态系统不一定会全面崩溃,B错误。
CD.如果大肆的捕杀麻雀,会避免麻雀偷食稻谷,但麻雀除了吃稻谷外,还吃昆虫,如果没有麻雀,那么短期内昆虫的数量就会增加,则谷子、小麦会减产,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题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6.D
【分析】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详解】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地球的内部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故选D。
【点睛】
掌握生物圈的范围是解题的关键。
7.D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使用显微镜时出现的现象,首先明确显微镜各部件的作用。与调节视野亮度有关的是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镜。
【详解】
①通光孔,光线通过。
②粗准焦螺旋能大幅度的升降镜筒。
③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④细准焦螺旋,调节物像的清晰度。
⑤反光镜的作用是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也可调节光线的强弱。
故选D。
【点睛】
关键是熟练把握显微镜各部分的功能。
8.A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
【详解】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5×40=600(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10=5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25=25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
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大的是A,600倍,所以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目镜15×、物镜40×。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
9.C
【分析】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3.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详解】
题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出现的视野,视野中细胞出现了重叠现象,这应该是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展平导致的。
故选C。
【点睛】
熟练掌握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A
【分析】
此题考查细胞膜作用,细胞膜具有保护,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作用。
【详解】
海带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碘这种营养物质,而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导致海带细胞内外碘的浓度相差较大,使海带能够吸收海水中的碘元素,故选A。
【点睛】
掌握细胞膜的功能是解答的关键。
11.C
【分析】
观图可知: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④线粒体。
【详解】
A.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控制人指纹形成的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C符合题意。
D.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呼吸作用的场所,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动物细胞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2.D
【分析】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据此解答。
【详解】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动物是异养的,其细胞内不含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只有线粒体。所以,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中的两个能量转换器,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能量转换的不同。
13.B
【分析】
人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上皮,小肠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等。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等。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
【详解】
表皮位于皮肤的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因此皮肤含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小敏意外摔伤导致膝盖轻微擦破了皮,并感觉到疼,擦破的皮和感觉到疼的部位分别属于上皮组织、神经组织。故选B。
【点睛】
明确人的主要组织及特点即能正确答题。
14.D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做出一定的反应叫做应激性,草履虫能够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详解】
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叫应激性,草履虫虽是单细胞生物,但也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载玻片的右边放上了对草履虫有利的肉汁,草履虫要趋向有利的一面,因此会从左向右移动,说明草履虫能够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反应,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草履虫的应激性。
15.B
【分析】
苔藓植物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毒气体易侵入,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详解】
苔藓植物的叶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威胁到苔藓植物的生存,因此人们通常把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燃煤火力发电厂在燃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影响苔藓植物的生存,在污染严重的火力发电厂附近,苔藓植物一般很少见。
故选B。
【点睛】
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多以选择题的形式,注意掌握。
16.A
【分析】
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外界条件和内部条件,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等外部条件;而且种子本身必须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不能处于休眠期。
【详解】
由分析知道: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种子本身必须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不能处于休眠期。胚完整,种皮缺损,具有完整的胚,种下去可能萌发,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
17.C
【分析】
种子的萌发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自身条件:胚必须是完整并且活着的且度过休眠期,另一个条件是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这些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种子才能够正常萌发。
【详解】
实验条件中除了充足的空气条件,其他所有条件都是相同的,而且都是有利于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通过分析探究实验中对照组的实验条件,可以得出只有充足的空气为该探究实验的唯一变量,所以该实验探究的应该是充足的空气是否影响种子萌发,故选D。
【点睛】
作为对照实验组,实验的变量必须是唯一的。
18.D
【分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详解】
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③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和④伸长区的细胞体积增大的缘故。
故选D。
【点睛】
掌握根生长的部位是解题的关键。
19.B
【分析】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土壤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分析解答。
【详解】
A.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本实验作出的假设是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A错误。
B.设计对照实验。实验中,设计A盛蒸馏水试管的目的是对照,B正确。
C.观察A试管和B试管中的幼苗长势,通过观察,A试管中的幼苗长势弱,分析现象,得出结论。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C错误。
D.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还不能说明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D错误。
故选B。
【点睛】
应用所学的生物基础知识,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设计和完成简单实验方案。
20.D
【分析】
本题考查叶芽各部分的结构和发育情况。叶芽中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芽轴伸长,将来发育成茎。
【详解】
叶芽(枝芽)的结构和作用如图所示:
叶芽中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芽轴伸长,将来发育成茎。
故选D。
【点睛】
解此题要掌握叶(枝)芽的结构和发育。
21.C
【分析】
一朵完全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和花蕊,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详解】
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②花药成熟以后里面含有花粉粒,花粉粒中含有精子;雌蕊的结构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的结构包括子房壁和胚珠,胚珠中有④卵细胞和中央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胚。故答案为C。
【点睛】
结合图形掌握花的结构。
22.C
【分析】
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
【详解】
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从图中可知,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一个胚珠只能发育成一粒种子,子房中有多个胚珠,因此能发育成多粒种子。所以豌豆的豆荚内有多粒种子,原因是一个子房内有多个胚珠。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果实、种子的形成。
23.A
【分析】
在果实与种子的形成中,子房发育成果实,可借助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图示来解答。
【详解】
我们知道子房在完成受精后发育情况为:
由图可知,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果实由种子和果皮组成。因此我们平时吃的“桃肉”主要是果皮。
故选A。
【点睛】
注意分清果实的各部分名称及发育情况。
24.C
【分析】
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植物的蒸腾作用在不停地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有:①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②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③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④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
【详解】
A.蒸腾作用水分的散失能带走一部分热量,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A正确。
B.蒸腾作用能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候,增加降雨量,B正确。
C.蒸腾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C错误。
D.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能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及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题关键是理解掌握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影响因素等内容。
25.A
【分析】
(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石变浑浊。
(3)在进行“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的实验中,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检验植物叶片中是否有淀粉,进而检验植物叶片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
【详解】
A.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植物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消耗掉植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A错误。
BC.甲装置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乙装置中装入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甲组形成对照实验,所以上述实验中探究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故在实验过程中除了变量(二氧化碳)不一样以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光合作用需要光,所以该实验应该在光照条件下进行,BC正确。
D.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制造淀粉,因此加碘不变蓝,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对照实验的特点以及氢氧化钠的作用。
26.A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实质,注意与呼吸作用区别开来。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详解】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就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
故选A。
【点睛】
关于植物能量的释放和储存,可结合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理解掌握。
27.D
【分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详解】
把此装置置于阳光下,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而老鼠呼吸需要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小白鼠和植物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不会死亡,若取出装置中的绿色植物,由于植物也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所以小老鼠不久就死亡,故选D。
【点睛】
知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小白鼠提供了氧气是小白鼠可以正常生活一段时间的原因。
28.B
【分析】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的过程。
【详解】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的过程。呼吸作用的目的是提供能量供植物体生命活动,植物只要活着就需要能量,就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在任何时间都进行,部位是任何活细胞。
故选B。
【点睛】
熟记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和部位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9.C
【分析】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详解】
A.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因此将粮食晒干后,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A不符合题意。
B.使用保鲜袋包装储存蔬菜,主要原因是“抑制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大大延长贮藏时间,B不符合题意。
C.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种植农作物时耕松土壤,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据此原理,用二氧化碳气调箱运输杨梅,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延长储存时间,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水、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30.B
【分析】
绿色植物是陆地生态环境的主体,是大自然的调节器,保护植被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详解】
A.保护森林,爱护植被,应保护森林中的各种生物成分,A错误。
B.对森林资源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B正确。
C.大面积种植种树,虽然整齐美观,但会造成生态系统物种的单一性,使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降低,不利用生态平衡,C错误。
D.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会导致害虫天敌死亡,同时,农药会通过食物链危害其他的生物和人类,D错误。
故选B。
【点睛】
牢记保护森林应对森林资源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31.生产 分解 自动调节 食物链 生物圈
【分析】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有生产者(一般为绿色植物)、消费者(一般为动物)和分解者(一般为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越高。
(3)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详解】
(1)生产者是指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为生物圈中的其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生物,一般为绿色植物。所以,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水葫芦、浮萍、槐叶萍属于生产者。
(2)分解者可以将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粪便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以被大量的微生物等分解者分解。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除,因此有毒物质就沿着食物链逐渐积累起来。
(4)鸟类的迁徙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点睛】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32.分裂 不会 器官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系统
【分析】
植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图中A是植物体、B是组织、C是叶属于器官、D是细胞。
【详解】
(1)油菜由小长大与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分不开,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所以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植物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图B,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
(3)油菜的叶是由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属于器官。
(4)(5)植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可见人体有系统,植物没有。因此,油菜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的是系统。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的分裂、分化、生长,及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的相关内容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注意掌握。
33.根、茎、叶 输导 孢子 果皮 裸子
【分析】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靠孢子进行繁殖,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一般生活在潮湿的陆地,有根、茎、叶的分化,根、茎、叶内有输导组织。种子植物靠种子进行繁殖,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银杏属于裸子植物。
【详解】
(1)肾蕨属于蕨类植物,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它们都有根、茎、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
(2)肾蕨属于孢子植物,孢子植物依靠孢子进行繁殖。
(3)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
【点睛】
解题关键是明确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
34.③ 呼吸 ④ 淀粉遇碘变蓝色 人工授粉
【分析】
观图可知: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④胚乳,⑤子叶。
【详解】
(1)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③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此过程中种子内的有机物逐渐减少,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
(2)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④胚乳中,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将玉米种子切开,在切面上滴加碘液检验,如变蓝色就表明玉米种子内有淀粉。
(3)玉米属于异花传粉中的风媒花,异花传粉的植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制约,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人们常常采取人工授粉的方法弥补这一情况。
【点睛】
掌握种子的结构及萌发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35.叶脉 气孔 阳光 光合 降低蒸腾作用
【分析】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图中①上表皮、②栅栏组织、③叶脉、④下表皮、⑤气孔。
【详解】
(1)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其中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叶脉中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具有输导作用。因此,叶片的结构中具有运输物质作用的是③叶脉。
(2)在表皮上分布有⑤气孔,⑤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开或关闭,是气体交换的窗户,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3)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毫光和效率。如果种植过稀,会因为作为没有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造成浪费;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4)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植物的成活率,我们经常在移栽前去掉部分叶片,这样做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
【点睛】
掌握叶片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36.熄灭 对照 ③ 二氧化碳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
【分析】
此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详解】
(1)实验一中,萌发种子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故蜡烛会熄灭。图中实验装置①、②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种子是否为活的。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二中,装有萌发种子能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③中装有萌发的种子。
(3)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在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
【点睛】
重点掌握呼吸作用的实质是解题关键。
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 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结构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 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结构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