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卷)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试卷(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天津卷)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试卷(含解析),共33页。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
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x*k.Cm]
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显微镜使用方法的相关知识。
2.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
A.红光,ATP下降 B.红光,未被还原的C3上升
B.绿光,[H]下降 D.绿光,C5上升
【答案】C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利用红光和蓝紫光。若由白光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则光合作用速率基本不变,即ATP和未被还原的C3均基本不变,故A、B项错误;叶绿体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若由白光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可导致光反应速率减慢,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而短时间内暗反应仍以原来的速率进行,消耗[H]和ATP,故短时间内[H]含量会下降,C项正确;同理,绿光下由于[H]和ATP含量下降,导致C3被还原为C5的速率减慢,而暗反应中CO2的固定仍一原来的速率消耗C5,故短时间内C5的含量会下降,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3.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
4.将携带抗M基因、不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携带N基因、不带抗M基因的鼠细胞融合,获得的胞质杂种细胞具有M、N两种抗性。该实验证明了
A.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 B.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
C.抗M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D.抗N基因位于细胞核中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
5.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是S12蛋白结构改变导致的,突变型能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存活,说明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故A项正确;翻译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所以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项错误;野生型和突变型的S12蛋白中只有一个氨基酸(56位氨基酸)有差异,而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缺失位置后的氨基酸序列均改变,所以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所致,C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枯草杆菌对链霉素的抗性突变早已存在,不是链霉素诱发的,链霉素只能作为环境因素起到选择作用,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的表达等的相关知识。
6.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
B.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
C.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试验
D.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癌变、凋亡等的相关知识。
7. (12分)人血清白蛋白(HSA) 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只能从人血浆中制备。下图是以基因工程技术获取重组HSA(rHSA)的两条途径。
(1)获取HSA基因,首先需采集人的血液,提取_____________合成总cDNA,然后以c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HSA基因。下图中箭头表示一条引物结合模板的位置及扩增方向,请用箭头在方框内标出标出另一条引物的位置及扩增方向。
(2)启动子通常具有物种及组织特异性,构建在水稻胚乳细胞内特异表达rHSA的载体,需要选择的启动子是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单选)。
A.人血细胞启动子 B.水稻胚乳细胞启动子 C.大肠杆菌启动子 D.农杆菌启动子
(3)利用农杆菌转化水稻受体细胞的过程中,需添加酚类物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合成的初始HSA多肽,需要经过膜系统加工形成正确空间结构才能有活性。与途径II相比,选择途径I获取rHSA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证明rHSA具有医用价值,须确认rHSA与_________________的生物学功能一致。
【答案】(12分)(1)总RNA (或mRNA)
(2)B
(3)吸引农杆菌移向水稻受体细胞,有利于目的基因成功转化
(4)水稻是真核生物,具有膜系统,能对初始rHSA多肽进行高效加工
(5)HAS
(4)水稻是真核生物,具有膜系统,能对初始rHSA多肽进行高效加工,而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5)为证明rHSA具有医用价值,须确认rHSA与天然的HSA生物学功能一致。
考点: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转化方法、受体细胞的选择、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8.(10分)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下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
(1)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图中去甲肾上腺激素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着_______________信号到_______________信号的转变。
(2)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调节,在HPG轴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_______________,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随后其血液中GnRH水平会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分)(1)松果体 电 化学
(2)体液(或激素) 垂体
(3)降低 LH促进雄激素的分泌,雄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
(3)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 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雄激素含量的升高会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
考点:反射弧的结构、兴奋的传递、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9. (10分)鲤鱼和鲫鱼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是同工酶(结构不同、功能相同的酶),由两条肽链构成。编码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a1和a2,在鲫鱼中是a3 和a4,这四个基因编码的肽链P1、 P2、P3、P4可两两组合成GPI。以杂合体鲤鱼(a1a2)为例,其GPI基因、多肽链、GPI的电泳(蛋白分离方法)图谱如下。
请问答相关问题:
(1)若一尾鲫鱼为纯合二倍体,则其体内GPI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则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2a4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在其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图谱中会出现__________条带。
(3)鲤鲫杂交育种过程中获得了四倍体鱼。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鲤鱼杂交,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均一致,如下所示。
据图分析,三倍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二倍体鲤鱼亲本为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答案】(10分)(1)P3P3或P4P4
(2)25% 3
(3)a1a2a3 100%
(3)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中均含有P1、 P2、P3,则三倍体的基因型均为a1a2a3。由此推之双亲均为纯合体。
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染色体变异。
10.(12分)天津独流老醋历史悠久、独具风味,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
(1)在糖化阶段添加酶制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这是因为酶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酒精发酵阶段,需添加酵母菌。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通气能提高____________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来
(3)在醋酸发酵阶段,独流老醋采用独特的分层固体发酵法,发酵30天。工艺如下。
发酵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醋酸杆菌密度变化,趋势如右图。据图分析,与颠倒前相比,B层醋酸杆菌在颠倒后密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由此推断,影响醋酸杆菌密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乳酸含量高是独流老醋风味独特的重要成因。发酵过程中,发酵缸中____________层醋醅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
③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____________,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
【答案】(12分)
(1)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
(2)酵母菌
(3)①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 氧气、营养物质、pH
②颠倒前的B层和颠倒后的A(或不翻动,或下)
③种间竞争(或竞争)
③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竞争,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使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来
考点:酶的催化条件、酵母菌和乳酸菌代谢类型。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1.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答案】B
考点:考查了化学史、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实验安全的相关知识。
2.下列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氨基酸和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均会变性
C.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只生成2种二肽
D.氨基酸溶于水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蛋白质是各种氨基酸通过缩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正确;B.氨基酸遇重金属离子反应不属于变性,错误;C.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可以生成3种二肽(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丙酸、α-氨基苯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错误;D.氨基酸溶于水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酸根阴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正极移动,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了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的相关知识。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
B.金属发生吸氧腐蚀时,被腐蚀的速率和氧气浓度无关
C.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到平衡时,该电池仍有电流产生
D.在同浓度的盐酸中,ZnS可溶而CuS不溶,说明CuS的溶解度比ZnS的小
【答案】D
考点:考查了反应热和焓变、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原电池原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
4.下列实验的反应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A.室温下,测的氯化铵溶液pH<7,证明一水合氨的是弱碱:NH4++2H2O=NH3·H2O+H3O+
B.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粉中的杂质铝:2Al+2OH-+2H2O=2AlO2-+3H2↑
C.用碳酸氢钠溶液检验水杨酸中的羧基:
D.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2MnO4-+16H++5C2O42-=2Mn2++10CO2↑+8H2O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NH4+的水解反应属于可逆反应,错误;B.铝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而镁不能,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正确;C.碳酸氢钠只能与羧基反应,与酚羟基不反应,错误;D.草酸属于弱酸,用化学式表示,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的相关知识。
5.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C
考点: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的相关知识。
6.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1ml·L-1的三种酸(HA、HB和HD)溶液,滴定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HA>KHB>KHD
B.滴定至P点时,溶液中:c(B-)>c(Na+)>c(HB)>c(H+)>c(OH-)
C.pH=7时,三种溶液中:c(A-)=c(B-)=c(D-)
D.当中和百分数达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c(HA)+c(HB)+c(HD)=c(OH-)-c(H+)
【答案】C
考点:考查了中和滴定图像、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相关知识。
7、(14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回答下列问题
(1)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
(2)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谢元素符号)__________。
(3)下列事实能说明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__________;
a.Y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mlY单质比1mlS得电子多
c.Y和S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4)X与Z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1mlX的最高价化合物,恢复至室温,放热687kJ,已知该化合物的熔、沸点分别为-69℃和58℃,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5)碳与镁形成的1ml化合物Q与水反应,生成2mlMg(OH)2和1ml烃,该烃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9:1,烃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Q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6)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反应,生成的盐只有硫酸铜,同时生成的两种气体均由表中两种气体组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50.为防止污染,将产生的气体完全转化为最高价含氧酸盐,消耗1L2.2ml/LNaOH溶液和1mlO2,则两种气体的分子式及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__,生成硫酸铜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答案】
(1)第三周期,ⅦA族
(2)Si
(3)ac
(4)Si(s)+2Cl2(g)=SiCl4(l)△H=-687kJ/ml
(5);Mg2C3+4H2O=2 Mg(OH)2+C3H4↑
(6)NO 0.9ml;NO2 1.3ml;2ml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X为Si元素,Y为O元素;Z为Cl元素;
(1)Cl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Ⅶ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ⅦA族;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Si,故答案为:Si;
(4)根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i(s)+2Cl2(g)=SiCl4(l)△H=-687kJ/ml,故答案为:Si(s)+2Cl2(g)=SiCl4(l)△H=-687kJ/ml;
(5)该烃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9:1,物质的量之比为=,结合碳与镁形成的1ml化合物Q与水反应,生成2mlMg(OH)2和1ml烃,Q的化学式为Mg2C3,烃的化学式为C3H4,电子式为,Q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C3+4H2O=2 Mg(OH)2+C3H4↑,故答案为:;Mg2C3+4H2O=2 Mg(OH)2+C3H4↑;
(6)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反应可能生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50,符合题意,1mlO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l。假设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x,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y,则x+y=2.2,x+3y=4,解得x=1.3ml,y=0.9ml。参与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为ml=2ml,因此生成硫酸铜物质的量为2ml,故答案为:NO 0.9ml;NO2 1.3ml;2ml。
考点: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8、(18分)反-2-己烯醛(D)是一种重要的合成香料,下列合成路线是制备D的方法之一。根据该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1)A的名称是__________;B分子中共面原子数目最多为__________;C分子中与环相连的三个基团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共有__________种。
(2)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写出检验该官能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3)E为有机物,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__
a.聚合反应b.加成反应c.消去反应d.取代反应
(4)B的同分异构体F与B有完全相同的官能团,写出F所有可能的结构________。
(5)以D为主要原料制备己醛(目标化合物),在方框中将合成路线的后半部分补充完整。
(6)问题(5)的合成路线中第一步反应的目的是__________。
【答案】
(1)正丁醛或丁醛 9 8
(2)醛基
+2Ag(NH3)2OH+2Ag↓+3NH3+H2O或+2Cu(OH)2+NaOH+Cu2O↓+3H2O
(3)cd
(4)CH2=CHCH2OCH3 、、
(5)
(6)保护醛基(或其他合理答案)
(2)D为,其中含氧官能团是醛基,检验醛基可以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故答案为:醛基;+2Ag(NH3)2OH+2Ag↓+3NH3+H2O或+2Cu(OH)2+NaOH+Cu2O↓+3H2O;
(3)根据流程图,结合信息,C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CH3CH2CH2CHO和CH3CH2OH以及水,因此E为CH3CH2OH,属于醇,能发生的反应有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故选cd;
(4)B的同分异构体F与B有完全相同的官能团, F可能的结构有:CH2=CHCH2OCH3 、、,故答案为:CH2=CHCH2OCH3 、、;
(6)醛基也能够与氢气加成,(5)中合成路线中第一步反应的目的是保护醛基,故答案为:保护醛基。
考点:考查了有机合成与推断的相关知识。
9、(18分)水中溶氧量(DO)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通常用每升水中溶解氧分子的质量表示,单位mg/L,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源的DO不能低于5mg/L。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测定某河水的DO。
1、测定原理:
碱性体积下,O2将Mn2+氧化为MnO(OH)2:①2Mn2++O2+4OH-=2 MnO(OH)2↓,酸性条件下,MnO(OH)2将I-氧化为I2:②MnO(OH)2+I-+H+→Mn2++I2+H2O(未配平),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③2S2O32-+I2=S4O62-+2I-
2、测定步骤
a.安装装置,检验气密性,充N2排尽空气后,停止充N2。
b.向烧瓶中加入200ml水样
c.向烧瓶中依次迅速加入1mlMnSO4无氧溶液(过量)2ml碱性KI无氧溶液(过量),开启搅拌器,至反应①完全。
d搅拌并向烧瓶中加入2ml硫酸无氧溶液至反应②完全,溶液为中性或若酸性。
e.从烧瓶中取出40.00ml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001000ml/L 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数据。
f.……
g.处理数据(忽略氧气从水样中的溢出量和加入试剂后水样体积的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配置以上无氧溶液时,除去所用溶剂水中氧的简单操作为__________。
(2)在橡胶塞处加入水样及有关试剂应选择的仪器为__________。
①滴定管②注射器③量筒
(3)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
(4)配平反应②的方程式,其化学计量数依次为__________。
(5)步骤f为__________。
(6)步骤e中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为__________。若某次滴定消耗Na2S2O3溶液4.50ml,水样的DO=__________mg/L(保留一位小数)。作为饮用水源,此次测得DO是否达标:__________(填是或否)
(7)步骤d中加入硫酸溶液反应后,若溶液pH过低,滴定时会产生明显的误差,写出产生此误差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至少写出2个)__________。
【答案】
(1)将溶剂水煮沸后冷却
(2)②
(3)使溶液混合均匀,快速完成反应
(4)1,2,4,1,1,3
(5)重复步骤e的操作2-3次
(6)溶液蓝色褪去(半分钟内部变色) 9.0 是
(7)2H++S2O32-=S↓+SO2↑+H2O;SO2+I2+2H2O=4H++SO42-+2I-;4H++4I-+O2=2I2+2H2O(任写其中2个)
【解析】
试题分析:(1)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将溶剂水煮沸可以除去所用溶剂水中氧,故答案为:将溶剂水煮沸后冷却;
(6)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后,用Na2S2O3溶液滴定将碘还原为碘离子,因此滴定结束,溶液的蓝色消失;n(Na2S2O3)= 0.001000ml/L×0.0045L=4.5×10-6ml,根据反应①②③有O2~2 MnO(OH)2↓~ 2I2~4S2O32-,n(O2)= n(Na2S2O3)=1.125×10-6ml,该河水的DO=×1.125×10-6×32=9×10-3g/L=9.0 mg/L>5 mg/L,达标,故答案为:溶液蓝色褪去(半分钟内部变色);9.0;是;
(7)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也能够被生成的碘氧化,同时空气中的氧气也能够将碘离子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H++S2O32-=S↓+SO2↑+H2O;SO2+I2+2H2O=4H++SO42-+2I-;4H++4I-+O2=2I2+2H2O,故答案为:2H++S2O32-=S↓+SO2↑+H2O;SO2+I2+2H2O=4H++SO42-+2I-;4H++4I-+O2=2I2+2H2O。
考点:考查了物质含量的测定、滴定实验及其计算的相关知识。
10.(14分)氢能是发展中的新能源,它的利用包括氢的制备、储存和应用三个环节。回答下列问题:
(1)与汽油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但是氢气直接燃烧的能量转换率远低于燃料电池,写出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
(2)氢气可用于制备H2O2。已知:
H2(g)+A(l)=B(l) ΔH1
O2(g)+B(l)=A(l)+H2O2(l) ΔH2
其中A、B为有机物,两反应均为自发反应,则H2(g)+ O2(g)= H2O2(l)的ΔH____0(填“>”、“<”或“=”)。
(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某储氢反应:MHx(s)+yH2(g)MHx+2y(s) ΔH<0达到化学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b.吸收y ml H2只需1 ml MHx
c.若降温,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d.若向容器内通入少量氢气,则v(放氢)>v(吸氢)
(4)利用太阳能直接分解水制氢,是最具吸引力的制氢途径,其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
(5)化工生产的副产氢也是氢气的来源。电解法制取有广泛用途的Na2FeO4,同时获得氢气:Fe+2H2O+2OH− FeO42−+3H2↑,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装置通电后,铁电极附近生成紫红色的FeO42−,镍电极有气泡产生。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已知: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
①电解一段时间后,c(OH−)降低的区域在_______(填“阴极室”或“阳极室”)。
②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其原因是_______。
③c( Na2FeO4)随初始c(NaOH)的变化如图2,任选M、N两点中的一点,分析c( Na2FeO4)低于最高值的原因:_____________。
【答案】
(1)污染小;可再生;来源广;资源丰富;燃烧热值高;H2+2OH--2e-=2H2O
(2)<
(3)ac
(4)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5)①阳极室
②防止Na2FeO4与H2反应使产率降低
③M点:c(OH-)低,Na2FeO4稳定性差,且反应慢(或N点:c(OH-)过高,铁电极上有氢氧化铁生成,使Na2FeO4产率降低)。
【解析】
试题分析:(1)与汽油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有污染小;可再生;来源广;资源丰富;燃烧热值高等,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故答案为:污染小;可再生;来源广;资源丰富;燃烧热值高;H2+2OH--2e-=2H2O
(2)①H2(g)+A(l)=B(l) ΔH1,②O2(g)+B(l)=A(l)+H2O2(l) ΔH2,两反应的ΔS<0,根据ΔG=ΔH-TΔS,因为均为两反应自发反应,因此ΔH均小于0,将①+②得:H2(g)+ O2(g)= H2O2(l)的ΔH=ΔH1+ΔH1<0,故答案为:<;
(5)①根据题意镍电极有气泡产生是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铁电极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减少,因此电解一段时间后,c(OH−)降低的区域在阳极室,故答案为:阳极室;
②氢气具有还原性,根据题意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防止Na2FeO4与H2反应使产率降低,故答案为:防止Na2FeO4与H2反应使产率降低;
③根据题意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在M点,c(OH-)低,Na2FeO4稳定性差,且反应慢,在N点:c(OH-)过高,铁电极上有氢氧化铁生成,使Na2FeO4产率降低故答案为:M点:c(OH-)低,Na2FeO4稳定性差,且反应慢(或N点:c(OH-)过高,铁电极上有氢氧化铁生成,使Na2FeO4产率降低)。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我国成功研发的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堪称隐身飞机的克星,它标志着我国雷达研究又创新的里程碑,米波雷达发射无线电波的波长在1~10m范围内,则对该无线电波的判断正确的是
A、米波的频率比厘米波频率高 B、和机械波一样须靠介质传播
C、同光波一样会发生反射现象 D、不可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答案】C
考点:电磁波的传播;机械波.
2、右图是a、b两光分别经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后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则
A、在同种均匀介质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大
B、从同种介质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时a光临界角大
C、照射在同一金属板上发生光电效应时,a光的饱和电流大
D、若两光均由氢原子能级跃迁产生,产生a光的能级能量差大
【答案】D
考点:双缝干涉;全反射;光电效应;玻尔理论.
3、我国即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之后发生“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假设“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都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了实现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对接,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飞船加速追上空间实验室实现对接
B、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空间实验室减速等待飞船实现对接
C、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加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D、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减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若使飞船与空间站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飞船加速,则由于向心力变大,故飞船将脱离原轨道而进入更高的轨道,不能实现对接,选项A错误;若使飞船与空间站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空间站减速,则由于向心力变小,故空间站将脱离原轨道而进入更低的轨道,不能实现对接,选项B错误;要想实现对接,可使飞船在比空间试验室半径较小的轨道上加速,然后飞船将进入较高的空间试验室轨道,逐渐靠近空间站后,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选项C正确;若飞船在比空间试验室半径较小的轨道上减速,则飞船将进入更低的轨道,从而不能实现对接,选项D错误;故选C.
考点:人造卫星的变轨
4、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极板都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个固定在P点的点电荷,以E表示两板间的电场强度,表示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
A、增大,E增大 B、增大,不变
C、减小,增大 D、减小,E不变
【答案】D
考点:电容器;电场强度;电势及电势能
5、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在交流电源上,图中各电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上滑动时,消耗的功率变大
B、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上滑动时,电压表V示数变大
C、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上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
D、若闭合开关S,则电流表示数变大,示数变大
【答案】B
考点:变压器;电路的动态分析
二、不定项选择(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都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选错或者不答的得0分)
6、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B、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获得反冲核,发现了中子
C、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向下,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选项A正确;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获得反冲核,发现了质子,选项B错误;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选项C正确;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D错误;故选AC.
考点:物理学史
7、在均匀介质中坐标原点O处有一波源做简谐运动,其表达式为,它在介质中形成的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波刚好传播到x=12m处,波形图像如图所示,则
A、此后再经过6s该波传播到x=24m处
B、M点在此后第3s末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C、波源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D、此后M点第一次到达y=-3m处所需时间是2s
【答案】AB
考点:机械波的传播;质点的振动.
8、我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和谐号动车组是由动车和拖车编组而成,提供动力的车厢叫动车,不提供动力的车厢叫拖车。假设动车组各车厢质量均相等,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同,动车组在水平直轨道上运行过程中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某列动车组由8节车厢组成,其中第1和5节车厢为动车,其余为拖车,则该动车组
A、启动时乘客受到车厢作用力的方向与车运动的方向相反
B、做匀加速运动时,第5、6节与第6、7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为3:2
C、进站时从关闭发动机到停下来滑行的距离与关闭发动机时的速度成正比
D、与改为4节动车带4节拖车的动车组最大速度之比为1:2
【答案】BD
考点:牛顿定律的应用;功率
9、(1)如图所示,方盒A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盒内有一个小滑块B,盒的质量是滑块质量的2倍,滑块与盒内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以速度v开始向左运动,与盒的左右壁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滑块在盒中来回运动多次,最终相对盒静止,则此时盒的速度大小为 ;滑块相对盒运动的路程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设滑块质量为m,则盒子的质量为2m;对整个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3mv共
解得v共=
由能量关系可知:
解得: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2)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②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cm;s2=4.41cm;s3=5.19cm;s4=5.97cm;s5=6.78cm;s6=7.64cm;则小车的加速度a= 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①AB ②0.80 0.40
考点: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9、(3)某同学想要描绘标有“3.8V,0.3A”字样小灯泡L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测量数据尽量精确,绘制曲线完整,可供该同学选用的器材除了开关,导线外,还有:
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等于3kΩ)
电压表(量程0~15V,内阻等于15kΩ)
电流表(量程0~200mA,内阻等于10Ω)
电流表(量程0~3A,内阻等于0.1Ω)
滑动变阻器(0~10Ω,额定电流2A)
滑动变阻器(0~1kΩ,额定电流0.5A)
定值电阻(阻值等于1Ω)
定值电阻(阻值等于10Ω)
①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将各元件字母代码标在该元件的符号旁
②该同学描绘出的I-U图像应是下图中的______
【答案】①电路如图;②B
考点:电表的改装;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10、我国将于2022年举办奥运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如图所示,质量m=60kg的运动员从长直助滑道末端AB的A处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匀加速滑下,到达助滑道末端B时速度,A与B的竖直高度差H=48m,为了改变运动员的运动方向,在助滑道与起跳台之间用一段弯曲滑道衔接,其中最低点C处附近是一段以O为圆心的圆弧。助滑道末端B与滑道最低点C的高度差h=5m,运动员在B、C间运动时阻力做功W=-1530J,取
(1)求运动员在AB段下滑时受到阻力的大小;
(2)若运动员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为其所受重力的6倍,则C点所在圆弧的半径R至少应为多大。
【答案】(1)144 N(2)12.5 m
考点:动能定理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1、如图所示,空间中存在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同时存在着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其方向与电场方向垂直,磁感应强度大小B=0.5T。有一带正电的小球,质量,电荷量,正以速度v在图示的竖直面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经过P点时撤掉磁场(不考虑磁场消失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取,求
(1)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的大小和方向;
(2)从撤掉磁场到小球再次穿过P点所在的这条电场线经历的时间t。
【答案】(1)20m/s;速度v的方向与电场E的方向之间的夹角600(2)3.5s
【解析】
(2)解法一:
撤去磁场,小球在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作用下做类平抛运动,设其加速度为a,有
= 5 \* GB3 ⑤
设撤去磁场后小球在初速度方向上的分位移为x,有
= 6 \* GB3 ⑥
设小球在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方向上分位移为y,有
= 7 \* GB3 ⑦
a与mg的夹角和v与E的夹角相同,均为θ,又
= 8 \* GB3 ⑧
联立 = 4 \* GB3 ④ = 5 \* GB3 ⑤ = 6 \* GB3 ⑥ = 7 \* GB3 ⑦ = 8 \* GB3 ⑧式,代入数据解得
=3.5 s = 9 \* GB3 ⑨
考点:物体的平衡;牛顿定律的应用;平抛运动
12、电磁缓冲器是应用于车辆上以提高运行安全性的辅助制动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阻尼作用减缓车辆的速度。电磁阻尼作用可以借助如下模型讨论:如图所示,将形状相同的两根平行且足够长的铝条固定在光滑斜面上,斜面与水平方向夹角为。一质量为m的条形磁铁滑入两铝条间,恰好匀速穿过,穿过时磁铁两端面与两铝条的间距始终保持恒定,其引起电磁感应的效果与磁铁不动,铝条相对磁铁运动相同。磁铁端面是边长为d的正方形,由于磁铁距离铝条很近,磁铁端面正对两铝条区域的磁场均可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铝条的高度大于d,电阻率为ρ,为研究问题方便,铝条中只考虑与磁铁正对部分的电阻和磁场,其他部分电阻和磁场可忽略不计,假设磁铁进入铝条间以后,减少的机械能完全转化为铝条的内能,重力加速度为g
(1)求铝条中与磁铁正对部分的电流I;
(2)若两铝条的宽度均为b,推导磁铁匀速穿过铝条间时速度v的表达式;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将两铝条更换为宽度的铝条,磁铁仍以速度v进入铝条间,试简要分析说明磁铁在铝条间运动时的加速度和速度如何变化。
【答案】(1)(2)(3)见解析过程;
【解析】
(2)磁铁穿过铝条时,在铝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有
E=Bdv⑤
铝条与磁铁正对部分的电阻为R,由电阻定律有
⑥
由欧姆定律有
⑦
联立④⑤⑥⑦式可得 ⑧
考点:安培力;物体的平衡;电阻定律及欧姆定律A
B
C
D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
碳酸氢钠药片
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碱治疗咳嗽
该药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
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
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
A
B
C
D
制乙炔的发生装置
蒸馏时的接收装置
除去SO2中的少量HCl
准确量取一定体积K2Cr2O7标准溶液
碳
氮
Y
X
硫
Z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综化学(全国甲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2ml苯甲酸完全燃烧生成1,4gCu的物质的量为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全国Ⅰ卷】2019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共24页。
这是一份(山东卷)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试卷(含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