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一)定性到定量的思想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9478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一)定性到定量的思想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94786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一)定性到定量的思想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94786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 试题
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一)定性到定量的思想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一)定性到定量的思想,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一)定性到定量的思想
一、单选题1.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11170反应后质量/g120x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B.反应中乙、丁变化的质量比为5:2C.上表中x无法确定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2.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XYZW反应前质量/g103900反应后质量/g3.23待测3.2A.W可能是单质 B.Y可能是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是,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4.将质量相等的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A.A B.B C.C D.D5.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范围如下:作物水稻马铃薯草莓薄荷pH范围6~74.8~5.55~7.57~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稻和薄荷生长都适宜酸性土壤B.草莓生长只适宜酸性土壤C.马铃薯生长不适宜碱性土壤D.以上作物生长都不适宜碱性土壤6.25℃时,pH=1的盐酸与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立即测定混合液的温度T,然后测定混合液的pH(25℃时)。有关判断合理的是( )A.T=25℃ pH=7B.T=25℃ 1≤pH≤13C.T>25℃ pH=14D.T>25℃ 1<pH<137.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8.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gNaCl固体B.20℃时,向10g水中加入2.5g固体可以配制成的饱和溶液C.P点表示NaCl和的溶解度相等D.50℃时,用10g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分别配制其饱和溶液,氯化钠需要的水较多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将5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a的溶液B.c物质微溶于水C.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D.将2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10.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5gB.℃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能析出晶体的是丙C.将甲的饱和溶液从℃升高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8.6%D.℃时,将20g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5g乙未溶解二、实验题11.根据下列数型图象回答:(1)图一是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所得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为 (填微粒符号).(2)图二是20℃时,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①由图可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你的依据为 .②甲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也能得到相同结论,乙同学认为不严密,因为 .(3)图三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①t1℃时,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条件下,可用 的方法达到饱和状态.②将t2℃时,15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可以析出 g a物质.③t1℃时,分别取100g a的饱和溶液和200g c的饱和溶液,各蒸发10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则m和n的关系是:m n.(填“>”“<”或“=”)三、填空题12.图7-3-2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回答下列问题:(1)在少量厨房清洁剂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呈___________色。(2)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___________(填“强”或“弱”)。(3)食醋是家庭厨房中常备的一种酸性调味品,在常温下,浓度为3%的食醋的pH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4%的食醋的pH,要使食醋的pH升高,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4)测量苹果汁pH时,pH试纸是否需要先用蒸馏水润湿___________(填“是”或“否”)。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A、甲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是否不正确;B、反应中乙、丁变化的质量比为:(20﹣11):(8﹣0)=9:8,该选项是否不正确;C、x=1+11+17﹣1﹣20﹣8=0,该选项是否不正确;D、反应后乙、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是否正确。故选D。2.答案:D解析:A. 根据分析,题中反应为X→W+Z,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单质,所以W 可能是单质,选项A正确;B. Y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能确定其是否是催化剂,因为在有些反应中溶剂水的质量也不变,所以Y可能是催化剂,选项B正确;C.根据分析,题中反应为X→W+Z,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因此该反应是分解反应,选项C正确;D.根据分析,Z物质是生成物,所以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90g+3.6g=93.6g,选项D错误。故选D。3.答案:C解析:A、反应后甲、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乙、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戊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由题意不能确定物质的种类,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B、戊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故B错误;C、根据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4.8g:2.3g=48:23,故C正确;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一定为44:27,即甲、丁化学计量数之比是1:1时,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4:27,甲、丁化学计量数之比不是1:1时,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是44:27,故D错误。故选C。4.答案:C解析:当稀硫酸不足时,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A正确;酸足量时,金属完全反应,铝生成的氢气最多,锌生成的氢气最少,B正确;当镁、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时,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一定和镁、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C错误;当锌恰好和硫酸反应时,镁过量,铝过量,镁、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小于镁、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D正确。5.答案:C解析:薄荷适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A、D错误;草莓既可以在酸性土壤中生长,也可以在弱碱性土壤中生长,B错误;马铃薯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不适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C正确。6.答案:D解析:25℃时,pH=1的盐酸与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热量,立即测定混合液的温度T,则T>25℃;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混合液的pH应大于1,小于13。7.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故A正确。题图中pH是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大于7,说明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盐酸中,故B错误。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C正确。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所得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D正确。8.答案:D解析: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gNaCl固体,该选项没有指明温度,A错误;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1.6g固体,因此该温度下向10g水中加入2.5g固体,溶液不能达到饱和状态,B错误;由题图可知NaC1和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表示在该点对应的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C错误;50℃时,NaCl的溶解度小于,即在该温度下,用10g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分别配制其饱和溶液,NaCl需要的水的质量大于,D正确。9.答案:D解析:选项正误分析A×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80g,即100g水最多能溶解80ga物质,所以把50ga放入50g水中,可得到90ga的饱和溶液B×20℃时,c物质的溶解度是35g,溶解度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C×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若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aD√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c,所以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升温后c物质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a、b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10.答案:C解析:℃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5g,故A正确;℃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因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能析出晶体的是丙,故B正确;将甲的饱和溶液从℃升高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仍是,故C错误;℃时,乙的溶解度是30g,则将20g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5g乙未溶解,故D正确。11.答案:(1);;(2)① 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逐渐升高;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3)① 升温;② 30;③=.解析:(1)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溶液为酸性,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2)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逐渐升高.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无法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3)①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c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升温、加溶质、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②在t2℃时,a的溶解度是50克,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50克a,形成150克饱和溶液,则150克饱和溶液中应该有50克a、100克水,将150克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的溶解度是20克,则100克水中最多溶解20克溶质,因此降温之后会析出30克晶体;③相同温度下,分别将100ga饱和溶液和200gc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析出的晶体质量分别为mg和ng;由于蒸发掉水的质量相等,因此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12.答案:(1)红(2)强(3)大于;加水稀释(合理即可)(4)否解析:(1)由题图可知,厨房清洁剂的pH在12~13之间,大于7,呈碱性,能使酚酞变成红色。(2)由题图可知,正常雨水的pH在5~6之间,酸雨的pH在4~5之间,酸雨的pH比正常雨水的pH小,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强。(3)同一种酸溶液,浓度越大,酸性越强,所以3%的食醋的pH大于4%的食醋的pH;降低溶液的酸性可对溶液进行稀释;pH越大,酸性越弱。(4)在测量溶液pH时,如果将pH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相当于将待测液稀释了,所测的pH可能就不准确了,所以测量苹果汁pH时,pH试纸不需要先用蒸馏水润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热点02 定性到定量的方法专题-2024年中考化学题型专练(苏州专练),文件包含热点02定性到定量的方法专题原卷版苏州专版docx、热点02定性到定量的方法专题解析版苏州专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三)分类思想,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四)抽象问题具体化思想,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