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Word版含解析
展开课时作业(六)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一、选择题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中指出,1880年至2012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85℃,1901年至2010年平均海平面升高19厘米。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判断地表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B增强 B.E增强 C.G增强 D.K增强
2.为解决材料中所述问题,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夏季调低空调的温度 B.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C.开发可再生能源 D.保护并扩大雨林面积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是通过大气逆辐射来实现的,结合图示即可得出正确结论。第2题,夏季调低空调温度,会消耗更多能源,排放更多温室气体,加剧温室效应,是不可取的。
湖陆风是地方性气候的一种,大型湖泊周围一般有“出湖风”与“进湖风”之分。下图为8月某日某时某大型湖泊气流垂直特征图。读图,回答第3题。
3.导致“出湖风”与“进湖风”风向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锋面气压差异 B.热量纬度不均
C.湖陆气温差异 D.天气阴晴不同
答案:C 解析:湖陆风是大型湖泊周围陆地气温与湖面气温差异显著而形成的,与热力环流形成原理一致。
下图为某日甲、乙两地近地面与高空垂直气压差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地近地面气压高于乙地
B.甲地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大
C.甲地气温一定高于乙地
D.甲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5.能正确反映甲、乙两地间风速随高度变化(忽略地面差异)的是( )
答案:4.D 5.C 解析:第4题,当近地面为高压,则高空相对为低压;相反,当近地面为低压,高空则为高压。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高、低空气压差小,所以甲地近地面为低压中心,高空为高压中心;甲地近地面为低压中心,可能盛行上升气流,出现阴南天气,而乙地相反。因气流下沉一般为晴朗天气,所以甲地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甲地近地面为低压,但不一定是高温,因为有的高低压不是热力作用形成的。第5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地近地面为低压,乙地近地面为高压;而高空正好相反。所以在某一个高度上,理论上甲、乙的气压差接近于零,因此在这一高度上风力最小,再往高处,风力又开始增加。
在水库及其周围,地面比热容的差异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产生。据此回答第6题。
6.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受水陆比热容差异的影响,白天时度假村温度高,形成上升气流,近地面气流由水库流向度假村;而夜晚时,水库的温度较高,形成上升气流,近地面气流由度假村流向水库。
读地面与大气温度图,回答7~8题。
7.该地( )
A.可能位于俄罗斯 B.秋季气温达到最高值
C.地温总高于气温 D.地温与气温呈负相反
8.图示可以反映的地理原理是( )
A.大气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B.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C.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答案:7.C 8.B 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北半球热带或亚热带,7月气温最高,地面温度总是高于气温,地面温度与气温呈正相关。第8题,地温高于气温,且两者变化趋势相同,因此可判断地面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下图为某农业生产设施图和安徽南部山区某谷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9~10题。
9.茶园设置黑纱帐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茶园水分蒸发 B.黑纱账吸热以提高温度
C.削弱太阳辐射强度 D.防止害虫飞入茶园
10.每年春季,冷空气时常侵入皖南,为最大限度减轻冻害的发生,茶园最宜布局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9.C 10.D 解析:第9题,黑纱帐是深色物质,主要作用为削弱太阳辐射,防止强光照射伤害茶叶。第10题,冬季冷空气易沉积于谷底,加重冻害,因此排除②③;谷底北侧为山的南侧,光照条件好,热量足。
朝鲜政府2016年1月6日宣布成功进行首次氢弹试验。经过三天持续监测,国家环保部公示监测结果表明,此次核试验对我国东北地区空气质量没有影响。读东亚地区朝鲜第四次核试验后气压形势图(单位:百帕),回答11~12题。
11.图中①②两地( )
A.①地风速小 B.②地气温低
C.①地湿度大 D.②地气压高
12.若空气质量只与天气因素有关,则下列说法能够支持环保部结论的是( )
①该地盛行偏西风 ②污染物随着降水而减少 ③天气晴朗利于扩散 ④气温升高,湿度增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1.D 12.A 解析:第11题,由图中等压线疏密程度不同可以判断,①地风速更大;②地纬度位置低,且靠近沿海,气温相对较高,湿度较大;②地气压为1 030~1 035百帕,①地气压为1 025~1 030百帕。第12题,根据等压线可以判断,该地此时为偏西风,污染物飘向东方;核爆地点(甲地)处于冷锋锋后,形成阴雨天气,减小了空气中的污染程度;冷锋过后,气温降低,湿度减小。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措那湖群山环绕,是湖陆风(由湖泊与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风)多发的地方。措那湖地段是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沙害严重的地段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边大片的固定沙丘逐步演变为活化沙丘。下图是措那湖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格尔木市(36°25′N,94°53′E)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大陆高原气候。格尔木市昼夜温差大,有时可达到33°C左右。
(1)右图示意盛夏某日材料一中甲、乙两地近地面气压状况,判断此时是白天还是黑夜,比较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高低。
(2)分析格尔木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3)简述青藏铁路措那湖路段风沙危害严重的原因。
答案:(1)白天。甲>乙>丙>丁。(2)该地地处内陆高原,晴天多,雨天少;空气稀薄,白天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气温较高;夜晚大气的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3)措那湖地段气候干旱,周边有大量的裸露沙地;温差大,湖陆风显著,为风沙天气提供动力;过度放牧等行为破坏植被,造成固定沙丘活化。
14.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气压差的最大值为________(取整数)。请分析这种巨大差异的形成原因。
(2)图中O地的风向为________。
(3)此日,O和P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并说明判断理由。
(4)此日,P和Q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请分析主要原因。
答案:(1)54百帕 海陆分布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原来气压带分布的格局,1月(冬季)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2)偏西风(西风) (3)P地 P地附近等压线比O地附近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P地位于海洋,摩擦力小于O地的。(4)Q地
Q地位于高压中心,多晴朗天气;而P地位于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云层白天能削弱太阳辐射,晚上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日较差变小。P地位于海洋,海洋的热容量较大,日较差较小。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图示区域内,最小气压值为990~995百帕,最大气压值为1 040~1 045百帕,故图示气压差为45~55百帕,最大值为54百帕,这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海陆分布造成的。第(2)题,考查等压线图上的风向判读:北半球,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右偏。第(3)题,O地附近等压线稀疏,且位于陆地上,摩擦力较大,风力较小;P地附近等压线密集,且位于海洋上,摩擦力较小,风力较大。第(4)题,Q地位于高压中心,又位于陆地上,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P地位于低压中心,又位于海洋上,多阴天,气温日较差较小。
解密03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分层训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解密03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分层训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解密0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分层训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解密0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分层训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03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讲义) (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03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讲义) (含详解),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常见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03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分层训练) (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03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分层训练) (含详解),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