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化学考点专项复习 考点28 溶液的浓度
展开考点28 溶液的浓度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表达式
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1)相关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2)溶质质量的判断
①当物质不与溶剂发生化学反应且全部溶解时,投入溶剂中的物质的质量就是溶质的质量,此时直接用有关公式计算。
②当物质不与溶剂反应且未全部溶解时,只有溶解了的物质的质量才是溶质的质量。
③如果把某物质投入溶剂中,该物质与溶剂发生化学反应,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反应所生成的物质。应先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溶质的质量,然后才能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液的稀释计算
(1)计算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2)稀释方法
①加水稀释:A·a%=B·b%或A·a%=(A+m水)·b%(A代表浓溶液质量,a%是它的溶质质量分数,B代表稀释后溶液质量,b%代表它的溶质质量分数,m水代表加入水的质量)。
②加入稀溶液:A·a%+C·c%=(A+C)·d%(C代表稀溶液质量,c%是它的溶质质量分数,d%代表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与饱和溶液有关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公式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2)方法
①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减小,但溶剂质量不变,可依据溶剂质量列等式关系,求溶质的质量和该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饱和溶液升温,溶液不再饱和,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a(OH)2溶液除外]。
③饱和溶液加水,溶液不再饱和,可依据溶质质量不变列等式关系。
三、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若所配制溶液的溶质为固体
(1)所用仪器
托盘天平(带砝码)、镊子、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玻璃棒作用:搅拌,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
(2)实验操作步骤
①计算: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和水的体积。
注意:计算出的物质的质量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因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 g。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
③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注意:选取量筒时量程与要量取的水的体积越接近越好;正确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④溶解:将固体倒入小烧杯中,量取水后,将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固体完全溶解。
2.若用浓溶液稀释配制溶液
(1)所用仪器
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玻璃棒作用:搅拌,加快溶液混匀速率。
(2)实验操作步骤
①计算:计算出所需浓溶液的体积和所需水的体积。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溶液和水(所用仪器为量筒、胶头滴管),倒入烧杯中。
③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四、误差分析
1.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时的常见错误分析
(1)若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则所量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偏大。
(2)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则所量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偏小。
2.由于其他操作不当造成的误差
(1)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后,不小心将固体洒出,则固体质量减小。
(2)所取用的固体物质中含杂质,则固体质量减小。
(3)配制溶液时所用的烧杯内含水,则所用的水的质量偏大。
(4)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后,不慎将液体洒出,则所用的液体的质量偏小。
(5)在装入试剂瓶中,不小心将溶液洒出,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减小;但不影响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向一 根据溶解度计算溶液质量分数
典例1 (2018·聊城)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由t2 ℃降温到t1 ℃,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
C.t2 ℃时,将4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 g
D.t2 ℃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多
【解析】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t1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B、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甲、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错误;C、t2 ℃时,甲的溶解度为50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50 g的甲,40 g甲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 g,所得的溶液质量为75 g,错误;D、t2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配制等质量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少,错误。故选A。
【答案】A
1.(2018·临沂)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t2 ℃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 ℃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 ℃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
考向二 溶液的配制
典例2 某同学配制50 g 6%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需称取氯化钠_____________g。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A.10 mL B.25 mL C.50 mL D.100 mL
(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解析】(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即②①⑤③④;称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广口瓶,氯化钠的质量是50 g×6%=3 g。(3)取水的量为47 mL,所以应用50 mL的量筒;量取液体视线应平视凹液面最低处。(4)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是溶质偏少或者溶剂偏多。氯化钠固体不纯,导致氯化钠偏少;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导致水的量偏多。
【答案】(1)②①⑤③④ ①
(2)广口瓶 3或3.0
(3)C 凹液面最低处
(4)AD
2.(2018·衡阳)实验室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8%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 mL的量筒
考向三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典例3 某样品由氧化铜和铜组成,取10.0 g该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92.0 g某浓度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最终所得溶液质量为200.0 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
(1)所取样品中含铜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样品中铜的质量为10.0 g +192.0 g-200.0 g=2 g。则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10.0 g +2.0 g =8 g,则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为2 g+8 g×=8.4 g。
【答案】(1)8.4
(2)设反应所得硫酸铜的质量为x
CuO+H2SO4CuSO4+H2O
80 160
8 g x
=
x=16 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8%
答:最终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方法指导】由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可以求出氧化铜的质量,从而求出铜元素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生成硫酸铜的质量,进而可计算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2018·阜新)为测定某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荣同学取该硫酸样品200 g,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完全反应后,收集到0.8 g氢气,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现有100g20%氯化钠溶液,想把质量分数稀释到5%,则需加水的质量为
A.100 g B.200 g
C.250 g D.300 g
2.下列措施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的是
A. B.
C. D.
3.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会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放砝码的托盘上忘了放纸
D.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4.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依次是:计算、溶解、称量、装瓶并贴标签
B.实验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量筒、烧杯、蒸发皿
C.把10 g氯化钠固体放入盛有90 mL水的量筒中混合均匀
D.转移配置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5.40 ℃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甲、乙固体,充分溶解。
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A.30% B.33.3% C.40% D.50 %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 ℃升温到t2 ℃,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B.t2 ℃时,物质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t1 ℃时,甲、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均为1∶5
D.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7.如图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提纯,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则配制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准确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原先沾有水,对配制的质量分数无影响
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c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B.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C.t ℃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 g a的饱和溶液
D.将2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9.兴趣小组在进行电解水的实验时,为了增加电解速度,需要配置5%的NaOH溶液50克,下图是实验所需的药品与仪器:
(1)所需NaOH的质量为__________,称量时药品需要放置在烧杯中称量。(称量时用到砝码与游码)
(2)配置过程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填名称)。
(3)在配制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质量分数偏小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可多选)。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置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砝码生锈(锈已脱落)
D.装瓶时洒出部分溶液
(4)小明利用下图做电解水的实验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打开a管活寒,将燃着的木条靠近管口,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打开b管活塞,将__________________靠近管口,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由此现象可以推论出的结论是水中含有___________。
③通过①②二步实验,可以得出水____________的结论。
10.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出2.5克石灰石样品,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____g。
(2)计算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1.[2018·陕西]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配制20 g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A.称氯化钠 B.量水 C.溶解 D.装瓶
2.[2018·滨州]小芳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没有按照正确的称量氯化钠、量取水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图示为小芳操作时的读数,其它操作都正确)。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密度为1 g/cm3)约为
A.12.4% B.17.2% C.16.9% D.12.5%
3.[2018·河南]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8·福建]某同学模拟闽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制纯碱,需用50.0 g水配制20 ℃的NaCl饱和溶液(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
A.18.0 g B.16.0 g C.13.2 g D.11.5 g
5.[2018·葫芦岛]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用50 mL的量筒量取45 mL蒸馏水
B.溶解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C.实验的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刚清洗过还未干燥的试剂瓶中保存
6.[2018·山西]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如图是a、b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
C.10℃时,取相同质量的a、b两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a大于b
D.将t ℃时a、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 ℃,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大于b
7.[2018·成都]根据图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不能溶解其他溶质
B.20 mL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是定值
C.加热后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大
D.加热后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8.[2018·乌鲁木齐]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B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 ℃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 ℃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
D.t2 ℃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等
9.[2018·雅安]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l,其它成分不考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味精中至少含有_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
(2)称取5.0 g味精配制成50 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________(填字母)。
A.5 mL B.10 mL C.50 mL D.100 mL
(3)下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4)为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所配制的50 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其它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所测定的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 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NaCl—58.5,AgCl—143.5)
10.[2018·陕西]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
(2)30 ℃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________(只列出表达式)。
(3)90 ℃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溶液按图示进行操作:
90 ℃时的KNO3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图中n的数值为________。
11.[2018·苏州]硝酸钾是实验室常见的一种试剂。
(1)硝酸钾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填写微粒符号)。
(2)硝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0.1%)。
(3)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以总结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60 ℃时110 g硝酸钾溶于100 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________(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此时配得的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4)列式计算:用100 g 10%的硝酸钾溶液配制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多少亳升?(水的密度为1.0 g·mL-1)
12.[2017·沈阳]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是
A.称取5.0 g氯化钾,溶解在95 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 g生石灰,放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 mL浓盐酸,倒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 g二氧化锰,放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13.[2017·河南]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将t3 ℃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只有甲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乙的溶解度曲线为________(填“X”或“Y”);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t3 ℃时,将30 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14.[2017·广东]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
请回答:
(1)应称量____________g NaCl,需加水____________mL。
(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3)取上述溶液10 g加水稀释到____________g,可得到5%的NaCl溶液。
15.[2017·天津]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制作“叶脉书签”需用到1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
(2)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左盘放砝码
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4)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水的密度为l g/cm3)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配制时应选用______mL的量筒量取水(填“10”或“50”)。
16.[2017·德阳]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的一次探究性活动中,他们将50 g氢氧化钠溶液与50 g硫酸铜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得到9.8 g沉淀。请你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变式拓展
1.【答案】D
【解析】A、据图可以看出,在t2 ℃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正确;B、据图可以看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C、t1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D、t2 ℃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0%,错误。故选D。
2.【答案】A
【解析】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正确;C、实验室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然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正确;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 g×8%=8 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 g-8 g=92 g(合92 mL),应选用100 mL的量筒,正确。故选A。
3.【答案】19.6%
【解析】加入过量的锌粒,所以硫酸反应完全,设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8 g
=
x=39.2 g
×100%=19.6%
答: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考点冲关
1.【答案】D
【解析】,将100 g 20%氯化钠溶液稀释到5%,溶液的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100 g×20%=5%×x,解得:x=400 g,加水的质量为:400 g-100 g=300 g。故选D。
2.【答案】C
【解析】A、加水过程中,溶质未完全溶解,溶液始终饱和,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如果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错误;B、溶液中加溶质,如果原溶液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如果原溶液饱和,温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C、过程中温度升高,溶质溶解,但是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正确;D、恒温蒸发溶剂,如果原溶液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如果原溶液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故选C。
3.【答案】D
【解析】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量取实际水的体积偏大,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错误;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相当于溶剂水的体积偏大,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错误;C、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放砝码的托盘上忘了放纸相当于称量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配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错误;D、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相当于溶液中水的体积偏小,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正确。故选D。
4.【答案】D
【解析】A、用氯化钠固体配置1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并贴标签,故选项说法错误;B、在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的操作中需要用到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无需使用蒸发皿,故选项说法错误;C、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D、溶液具有均一性,转移配置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5.【答案】B
【解析】4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 g,表示在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50 g甲物质,所以②中加入的50 g甲会全部溶解,所以溶质质量分数=×100%=33.3%。故选B。
6.【答案】A
【解析】A、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 ℃升温到t2 ℃,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故正确;B、t2 ℃时,物质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33.3%,故错误;C、t1 ℃时,甲、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均为20∶120=1∶6,故错误;D、升高丙溶液的温度,若是达不到饱和则不会析出晶体,故错误。故选A。
7.【答案】C
【解析】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过滤,错误;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不相同,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防止局部过热使液体飞溅出来,错误;C、③的操作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配制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准确,正确;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原先沾有水,使溶剂增多,配制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对配制的质量分数有影响,错误。故选C。
8.【答案】C
【解析】A、20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10 g,所以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正确;B、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正确;C、t ℃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80 g,所以将5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90 g a的饱和溶液,错误;D、2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将升温到t ℃,c物质的溶解度会减小,析出晶体,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正确。故选C。
9.【答案】(1)2.5
(2)玻璃棒
(3)BC
(4)①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H2 + O22H2O
②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氧元素 是由氧、氢元素组成
【解析】(1)所需的NaOH的质量=50 g×5%=2.5 g。(2)配制过程除了用到图中所需仪器,还缺少玻璃棒。(3)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C、砝码生锈(锈已脱落),会使溶质质量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故选BC。(4)①a中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管口,可观察到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现象,此处反应是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②b中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打开活塞,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管口,可观察到木条复燃,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此现象可以推论出的结论是水中含有氧元素。③通过①②二步实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0.【答案】(1)2 g
(2)14.6%
【解析】(1)根据图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2.5 g-0.5 g=2 g。
(2)设恰好反应时,氯化氢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73
2 g x
x=1.46 g
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4.6%。
直通中考
1.【答案】B
【解析】配制20 g 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20 g×10%=2 g。A、称氯化钠固体时将氯化钠从试剂瓶中取出时,瓶塞倒放,称量时,使用2 g的砝码,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干净纸片,正确;B、量取18 mL水应使用能一次量取最小规格的量筒,应选用20 mL量筒进行量取,错误;C、溶解时使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正确;D、装瓶时,瓶塞倒放,用玻璃棒引流,慢慢将配置好的氯化钠溶液注入试剂瓶中,正确。故选B。
2.【答案】A
【解析】称量一定质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如果物质和砝码反放,则物质的质量等于砝码的量-游码的量,所以氯化钠是实际质量为15 g-2.7 g=12.3 g;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应平视读数,仰视读数,读数偏小。由图可知,所量液体的实际体积为87 mL,所以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2.4%。故选A。
3.【答案】A
【解析】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而量筒中水的体积偏大,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④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故选A。
4.【答案】A
【解析】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0 g氯化钠固体。那么50 g水中最多溶解18.0 g氯化钠固体。故选A。
5.【答案】D
【解析】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 g×10%=5 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 g-5 g=45 g(合45 mL),可用50 mL的量筒量取45 mL蒸馏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溶解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故选项说法正确;C、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故选项说法正确;D、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刚清洗过还未干燥的试剂瓶中,稀释了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6.【答案】C
【解析】A、比较溶解度大小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错误;B、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明显,故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b,错误;C、10 ℃时,a的溶解度小于b,故取相同质量的a、b两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a大于b,正确;D、将t ℃时a、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 ℃,二者的溶解度都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故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等于b,错误。故选C。
7.【答案】C
【解析】A、一种物质的溶液中能溶解其它的物质,氯化钠溶液能溶解其他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B、一定温度下,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由于没有指明温度,20 mL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不是定值,故选项说法错误;C、加热后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增大,则加热后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大,故选项说法正确;D、加热后的溶液可能恰好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8.【答案】B
【解析】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溶液是饱和溶液,B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错误;B、t1 ℃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C、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 ℃时,B物质的溶解度小于A物质的溶解度,错误;D、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t1 ℃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大于B,错误。故选B。
9.【答案】(1)6
(2)C
(3)B
(4)①AgNO3 ②偏小 ③无影响 ④23.4%
【解析】(1)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另外还含有氯化钠,故味精中至少含有碳、氢、氧、氮、钠和氯6种元素。(2)称取5.0 g味精配制成50 g溶液,根据就近原则,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50 mL,故选C。(3)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B。(4)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①向所配制的50 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②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读数比实际少,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 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NaCl→AgCl,58.5→143.5,=,x=1.17 g,×100%=23.4%。
10.【答案】(1)温度(溶质种类或溶质性质或溶剂性质)
(2)×100%
(3)不饱和 93.5
【解析】(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温度、溶质种类或溶质性质或溶剂性质。(2)由表中数据可知,30 ℃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 g,故30 ℃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100%。(3)由80 ℃降温到60 ℃析出晶体的质量为69 g-10 g=59 g,结合表中数据可知,此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应为100 g。由90 ℃降温到80 ℃析出10 g晶体可知,90 ℃时溶解的KNO3的质量为169 g+10 g=179 g,此时KNO3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由表中数据可知,50 ℃时,KNO3的溶解度85.5 g。降温到50 ℃时,共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79 g-85.5 g=93.5 g,故n值为93.5。
11.【答案】(1)K+ NO
(2)38.6%
(3)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饱和 78.4g
(4)100
【解析】(1)硝酸钾是由K+和NO构成的。
(2)硝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38.6%。
(3)通过分析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总结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 g,所以110 g硝酸钾溶于100 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将此时配得的溶液降温至20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所以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是110 g-31.6 g=78.4 g。
(4)用100 g 10%的硝酸钾溶液配制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100 g=100 g,合100亳升。
12.【答案】A
【解析】A、氯化钾能溶解于水,5.0 g氯化钾,溶解在95 mL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正确;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微溶于水,错误;C、5.0 mL是浓盐酸的体积,不能得出溶质氯化氢的质量,故不能求得溶质质量分数,错误;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得不到溶液,错误。故选A。
13.【答案】Y t2 ℃ 70
【解析】t3 ℃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只有甲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说明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乙的溶解度曲线为Y。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t2 ℃。t3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 g,将30 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列等式:30 g××100%=(30 g+x)×10%,x =70 g。
14.【答案】(1)7.5 42.5
(2)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3)30
【解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 g,需氯化钠的质量=50 g×15%=7.5 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 g﹣7.5 g=42.5 g(合42.5 mL)。
(2)在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过程中,步骤应该是:先调好砝码和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氯化钠固体;若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药品的质量小于砝码和游码的质量,故应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3)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5%,设要加水稀释到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列等式:
10 g×15%= x×5%
x=30 g
故取上述溶液10 g加水稀释到30 g。
15.【答案】(1)5(2)玻璃棒(3)D(4)25 50
【解析】(1)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50 g×10%=5 g。(2)配制溶液应该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3)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错误;B、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烧杯中称量,错误;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溶解,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错误;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正确。(4)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水的密度为l g/cm3)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5 g÷20%=25 g;配制时应选用50 mL的量筒量取水。
16.【答案】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CuSO4+2NaOHNa2SO4+Cu(OH)2↓
80 98
x 9.8 g
x=8 g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8 g÷50 g×100%=16%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课时练习考点32 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配制(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课时练习考点32 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配制(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5)、B,5g,故D错误,6%,5g,D错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过关练习考点28 溶液的浓度 (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过关练习考点28 溶液的浓度 (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误差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32 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配制(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32 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配制(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5)、B,5g,故D错误,6%,5g,D错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