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六章 报告文学:交叉的新闻与文学课时作业
展开单元质量检测五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
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皆因人类有一种优越的力量,能改变外界,创造东西。要有此改变外界的能力,必须本身不是机械的。人类优长之处,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这从何处见出呢?就是在于他能自觉;而更进步的,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面的东西,都知道调理他,譬如我们种植花草,或养一个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他,就必须调理他。又如自己的寝室,须使其清洁整齐,这也是一种调理。对外界我们尚需调理,对自己则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
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方面。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条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条理来驾驭的。而心思之清楚有条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二是乱。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也没有。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而来。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且心理。一有这心理,便字不成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会成样儿。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的变化,改造环境。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就要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平气稳地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有成就。所以我们的东西不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虽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
这不是小事体,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选自梁漱溟《朝话》,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会心理的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进步。
B.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是因为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
C.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想表达清楚明白,心思必须先有条理。
D.调理自己的心情,使之平和有力,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首先梳理全文思路。第一段提出论点: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即学会调理自己,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第二段论述为什么说学会调理自己才算是真学问,真进步:与其他物类比,人类的长处在于能自觉,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第三段至第五段论述如何调理自己:从心思和心情两方面去调理。第六段总结。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A项是文章的主旨,BCD三项都是文章的局部观点。
答案:A
2.根据文意,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是( )
A.备考要拟订周密的学习计划,拟订计划前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安定。
B.教室黑板上方的墙壁上,张贴着“净”“静”“敬”“竞”四个大字。
C.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
D.学习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多方请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项,“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这种做法有苟且之意,无创造之心,与“调理心情”的要求相反。A项,“拟订周密的学习计划”“保持内心的平和安定”,就是不散懈,亦不暴乱,使心情平和有力,属于“调理心情”。B项,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净”“静”“敬”“竞”四个大字,就是让人心情安定,心存敬畏敬意,集中注意力,属于“调理心情”。D项,“学习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多方请教”,就是文章中所说的“不暴乱”,属于“调理心情”。
答案:C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学会回头看自己,健全自己的心思心情,是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B.心思与心情是密切相关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要想调理心思,就得先调理自己的心情。
C.心情的暴乱与散懈,两者看似不同,但都能使我们陷于一种机械性,从而导致行事不顺。
D.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不是指“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而是指“调整心理”。
答案:D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励精”一词,意为“振作精神”。
答案:C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如句中的“宰相”“国子祭酒”等专有名词,“以”“之”等虚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
答案: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直言不讳”错误。于文无据。
答案:A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译出大意给3分;“罪己”“规过”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译出大意给2分;“亲贤”“推毂”“曾”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于休烈,河南人。天性坚贞诚信,机警聪慧。自幼好学,善于撰写文章。考中进士,被授予秘书省正字的官职。调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任宰相时,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调出京师任中部郡太守。时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调任太常少卿,掌管朝会礼仪之事,兼管编修国史。肃宗自凤翔回到京城,振作精神,听从谏言,曾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一举一动必定记录,是杰出的史官。如果朕有过失,卿是否要记录?”于休烈回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此时中原动荡倾覆,国家的制度法令丧失殆尽,没有历史典籍文献可供检索查录。于休烈上奏章说:“《国史》《实录》是圣朝的重大典籍,编撰已久,如今没有并行的版本。祈请下诏让御史台推究勘察史馆藏书之来源,命令府县征收寻访。有人从别处收得《国史》《实录》,如送交官府,官府会重金收购并赏赐。”前任编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入叛军之中,滞留东京,到这时便将其家中所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呈送官府。于休烈随即调任工部侍郎、修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上甚为称赞。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任他为国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代宗即位,审察鉴定官员之优者,宰臣元载称赞于休烈,于是授予于休烈右散骑常侍的官职,仍旧兼管修撰国史,多次升迁被封为东海郡公,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为官共三十余年,历任清贵显职,家中没有什么积蓄。为人恭俭温良仁慈,从未以喜怒形于颜色。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一心沉浸于研习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至生命终结。大历七年去世,年八十一。这年的春天,于休烈之妻韦氏去世。皇上特别降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下葬那天提供仪仗鼓吹。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悼许久,褒奖追赠他为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百匹,布五十端,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去宅第宣旨慰问。为官之人,所得的荣耀,少有能与之相比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题王叔明《岩居高士图》
[元]倪 瓒①
临池学书王右军②,澄怀观道宗少文③。
王侯笔力能扛鼎④,五百年来无此君。
【注】 ①倪瓒:元代最有影响力的画家,画界的权威。②王右军:东晋书法家王羲之。③宗少文:名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平生喜欢漫游山水,将所见景物图于壁上,自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④扛鼎:《史记·项羽本纪》载“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8.诗的前两句提到王右军和宗少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到两位古人,是运用烘托、类比的手法,为下文作铺垫,暗喻王叔明的绘画造诣可以与他们媲美,同时也与他继承前人分不开。
9.后两句暗含王叔明画作的特点。作为元代著名画家,王叔明的画作有较强的代表性。请结合作者对王叔明画作的感情倾向,分析元人对元画的欣赏趣味。(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倪瓒抓住王叔明画作笔力雄健(“能扛鼎”)的特点,对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五百年来无此君”)。倪瓒作为最有影响力的画家,其评价具有权威性,着意于“笔力”应该是元代文人画的共同风尚。这也正是元人对元画的欣赏趣味所在。
【赏析】 首句写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练习书法的故事,王羲之很羡慕张芝的草书,练字50多年,经常以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故事鞭策自己。次句写南朝宋画家宗少文的故事,宗少文隐居庐山,曾有“澄怀观道,卧以游之”之语,苏轼曾对他的画赞赏不已。以上两句提到两位古人,暗喻了王叔明的绘画造诣可以与他们媲美,同时也与他继承前人分不开。王叔明曾于中年时做过元朝小官吏,故称王侯。三、四两句言王叔明的画笔力雄健,画艺高超,500年来无人能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2)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3)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落日楼头,________________,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6)________________,川泽纡其骇瞩。(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1)青青子衿 (2)池鱼思故渊 (3)到乡翻似烂柯人 (4)断鸿声里 (5)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6)山原旷其盈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罗哲文(1924—2012),中国古建筑学家。下面是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罗哲文先生生前对他的访谈节选。
主持人:在您选择职业的年代,建筑学可算是一种不入流的行当,您为什么选择了学习建筑学?
罗哲文:从我当年进入营造学社学习建筑到现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话,可以说我和建筑学有缘分,或者说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说偶然,是因为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到了我的老家四川宜宾,要是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做这个工作了。说必然,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我还很喜欢工艺、画画什么的。
主持人: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师,您现在所从事的古建筑保护研究,有哪些观念是梁先生带给您的?
罗哲文:他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中而新”,就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有新创造。他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现在也在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有创新。梁思成先生临终前嘱托我“文物保护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这个重托我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
主持人:2003年,您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很多人都说,您是穿越罗布泊年龄最大的人。您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龄做这样的事?
罗哲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写了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从那时起我就想亲自来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考察这段长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罗哲文:这段长城对研究整个长城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能缺了这一块儿。过去曾经有个错误的说法,认为长城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但我认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汉武帝的时候,打通了丝绸之路,那时的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所以到了新疆库尔勒以西,城墙就没有了,修建了一个一个烽火台。当时丝绸之路上荒无人烟,来往的商旅不可能带够整个行程的粮食。此外还有马匹的问题,到了烽火台,商旅可以补充粮食,更换交通工具。
主持人:到目前为止,您跟长城打交道有多少年了?一共去过长城多少次?
罗哲文:我跟长城打交道快60年了。像八达岭、山海关,去的次数都记不清了,可能有100次以上了。
主持人:实地考察中,您有没有遇到过危险?
罗哲文:遇到的太多了。差不多10多年前我去考察长城,那儿有个地方非常危险,人很难攀上去,我上去的时候还背着相机,结果脚下一滑,差一点摔下去没命了。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都称您是中国古建筑方面的一代大师了。
罗哲文:这个我不敢当,不能说是古建筑大师,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觉得自己就是沧海一粟,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
主持人:对于年轻一代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您觉得他们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罗哲文:我觉得基本技术一定要学到。搞建筑首先你要画出图来,所以画图功夫一定得有。写文章介绍建筑的结构,你得有基本勘察文献的能力。当时我们做研究,从哪一本书上看到可以引下来的资料,都必须要查原书,不能不经考证就用。像这种基本功年轻人要学,不能偷巧。必须认真,首先要把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学好。
主持人:在古建筑保护中,您最担心、最忧虑的事情是什么?
罗哲文:最担心的就是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我认为工匠特别重要,没有工匠不行。另外就是材料,可是现在很多人忽略了这一块儿,很多工艺失传了。
主持人:您搞了一辈子古建筑研究,在您看来,建筑是什么?
罗哲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外国人管它叫石头的史书,我说是木石的史书。中国建筑跟外国的还不一样,外国的建筑主要是石头,我们中国主要是木建的,所以是木石的史书,是一个综合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历史有两个历史,一个是文字的历史,还有一个是实物的历史。缺少了实物,就没有东西验证文字的历史了。所以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的见证。
(选自《大家》,商务印书馆,2005年,有删改)
(1)概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找准语段,准确筛选出相关信息,并用概括性的语句作答。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关系到其具体行动。根据原文可知,他在几十年前看到了关于长城的书,产生了前去考察的想法;之后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通过画图记录、文字介绍、勘察文献等方式不断研究。至于他研究汉长城的“结论”,则可以在文中找到与结论有关的语句,再仔细分析整合,得出答案。
答案:过程:缘起(几十年前在一本书上看到相关记载)—实地考察—得出结论。
结论:汉长城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而修建的,是“对外开放的见证”。(意思答对即可)
(2)在古建筑保护上,罗哲文先生持哪些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的答案筛选指向十分明确,相关信息散布在主持人与罗哲文先生的对话中,考生在找出罗哲文先生秉持的与古建筑保护相关的看法后,要进行准确的提炼概括,得出答案后,还需要通读检查是否有交叉重复的信息点。
答案:①保护好古建筑便于新建筑借鉴其优秀传统。②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要学好基本理论、掌握好基本技能。③要重视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和工匠的培养。④古建筑是综合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所以要保护。(意思答对即可)
(3)访谈呈现了一代大师罗哲文先生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逐层分析。(9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本文虽然为访谈,不同于传记,但是通过对话,文章清晰地呈现了一代大师罗哲文先生的形象。在答题时,同样可以借鉴传记归纳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罗哲文先生回答主持人问题的话来把握其人生经历,把握其对待事物的态度,并结合主持人的评价来综合分析。
答案:①写他学习古建筑包括师承的基本情况,表现他的历史机遇和个人兴趣,并突出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②对长城的研究,表现他对事业的痴迷执着,以及求实和献身精神。③对“大师”称号的推辞,表现出一种谦逊的品质。④对古建筑和建筑的看法,表现出他见解的独到深刻。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在下面各句的横线处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肥胖________是一种臃肿的状态,更是一种疾病,它会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诸多疾病。
②取民俸禄却不能为民分忧,________他就一点也不感到羞愧吗?
③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与蔓延________偶然因素所致,________新自由主义长期泛滥的必然结果。
A.不止 难道 不仅是/而且是
B.不只 难道 不是/而是
C.不止 莫非 不是/而是
D.不只 莫非 不仅是/而且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近义虚词的能力。“不止”指继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指不但,不仅。根据语境,句①应选“不只”。“难道”多用于反问句中,加强反问语气;“莫非”多用于疑问句中,表示揣测或反问。根据语境,句②应选“难道”。“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关系,“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根据句意,句③应选“不是/而是”。
答案:B
1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饮水机行业在过快的发展中因监管不力造成了饮水机市场鱼目混珠的局面,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B.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名家名作大量涌现。当时,贾平凹写了很多部畅销小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扫眉才子。
C.他时刻念念不忘自己不幸的遭遇和痛苦的经历,无法振作精神,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去。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她,最终走出了人生的阴霾。
D.今年高票当选的罗市长在工作中高度重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对我市经济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上长袖善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解析:A项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使用恰当。B项扫眉才子:指有文采的女子。使用对象错误。C项念念不忘:指牢记在心、时刻不忘。与“时刻”重复。D项长袖善舞: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感情色彩不当。
答案:A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
A.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
B.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C.天津市“五大道首届文化创意节”日前开幕,主办方推出的新颖、独特的系列活动,受到市民和四方游客的热捧。
D.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之前加上“这项活动”。B项句式杂糅,可去掉“费用”。D项不合逻辑,“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不能并列。
答案:C
15.下面的句子有五项是有语病的,请你找出来,将其序号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加以修改。(5分)
①李佳学习成绩一直平平,进入高三以后,特别用功,成绩大有进步,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②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得到光大,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的精华,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
③由于前一阶段公司作息时间的不断变动,使得员工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不少人觉得一时难以适应。
④由于上海世博会汇集了人类文明创新的成果,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国际化与世界融合,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迎接无限光明的未来。
⑤闽西南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⑥听说当年你令尊与我家父是同窗好友,老一辈人之间的友谊之树,我们这一辈应该让它继续保持郁郁葱葱。
⑦当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又能大量地提出问题时,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这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将“能够”改为“能否”。
③删去句首的“由于”或者删去中间的“使得”。
④在“国际化”之后加上“姿态”。
⑥将“你令尊和我家父”中的“你”和“我”去掉。
⑦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改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今后,“喜大普奔”“坑爹”“酱紫”等网络流行语将与机关公文、学生教科书“绝缘”。从4月1日起,河南省启动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词汇。(《郑州日报》3月25日)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针对该材料发表看法,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赞成与否均可。然后要阐述理由,理由要充分,既要结合该材料又要结合社会现实。
答案:(示例一)我赞成公文及教科书与网络流行语“绝缘”。
①公文是在公务活动中进行交际、传递信息的文书,教科书则是教会学生规范表达的工具,二者表达均应准确、规范、严谨,而网络语言不严密、不规范,而且有些内容有失高雅。
②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公文中如出现网络流行语,绝大部分老百姓看不懂;而中小学生语言基础还不牢固,如果过早接触网络语言,势必影响规范汉语的传承。所以,公务机关、学校应尽快远离网络词汇。
(示例二)我认为公文及教科书不该远离网络流行语。
①网络语言是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拓展和补充,给中国语言注入了新鲜血液,世界日新月异,时代在不断发展,新的词汇和语文现象层出不穷,网络语言也是新语言,汉语没有理由不吸纳。
②网络语言简洁生动,能吸引年轻人。对于政府和官员而言,在日常工作中分清主次,保持公文的科学严谨之外,可以关注网络化表达方式,利用好网络语言,这是接地气与网友联络的好方式。另外,像“喜大普奔”“坑爹”“酱紫”等很多网络语言符合青少年学生的情感特点,他们迟早要接触,不如正确地引导,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所以,公务机关、学校不应错过网络词汇。(言之成理即可)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家楼下不远处,有个废品收购站。收废品的来自安徽,一家三口,每天经过时我都会看到他们俯着身子整理废品。这时,我总会想到“艰难”两个字。家里有空饮料瓶或废报纸,我就趁早晨上班时,顺手悄悄放到废品收购站门口,然后离开。某个早晨,我仍像往常一样,把一袋旧报纸放到收购站门口,没想到,准备离开时那女人竟然出来了。我愣住了,急忙摆手说:“不要的,送给你们了。”没想到,她竟跑过来,拦住我,硬塞给我两枚一元的硬币。我推搡着,那女人说:“大哥,我们是收废品的,虽然挣钱不多,但也算是做生意的,没道理不给你钱,快拿着吧。”听了女人的话,我隐隐感觉脸上发烫。我郑重地收下两元钱,看着她高兴地转身离开。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主立意,自定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向】 本材料可从多个角度审题,所以立意可有多种。
审题时可抓住关键句“我隐隐感觉脸上发烫”“我总会想到‘艰难,两个字’”,“我”本意是要关爱他人,却没有尊重他人。材料的主旨是谈“关爱与尊重”的关系,关爱即关心爱护,尊重即敬重理解。
当然也可从另外角度来审题,在一些人的眼里收废品的一家人过得很“艰难”,可女主人称自己的职业“虽然挣钱不多,但也算是做生意的,没道理不给你钱”,面对他人的可怜与施舍,坚守自己的尊严,相信他们一定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他们一家虽然看起来地位卑微,但坚决不占小便宜,他们有自己的原则,辛勤劳动,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挣到的钱是干干净净的。因此也可以从“职业操守”的角度,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日知录》三则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日知录》三则课后练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第四章 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第四章 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一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一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当堂检测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