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 专题四十三:燃料及其利用
展开【例1】(2020呼伦贝尔)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B.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C.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该实验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强化训练】
1.(2020昆明)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2.(2020长春)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下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眀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专题二:灭火原理】
【例2】(2020广州)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埋是( )
A.隔绝氧气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以上都有
【强化训练】
1.(2020宁夏)学化学、用化学。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洗发时,先用洗发剂后用护发剂
B. 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
C. 室内着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现场
D. 炒菜时发现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可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
2.(2020天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室内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让风吹灭火焰
C.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烹调
D. 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难闻性气体,利于发现煤气泄漏
【专题三: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例3】(2020大连)化石燃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它们是________(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不同的产品,其中用作汽车燃料的产品之一是__________。
(3)煤燃烧排放的_________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新能源的应用可有效缓解该问题,目前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新能源是________。
【强化训练】
1.(2020辽宁)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是
A. 煤B. 太阳能C. 石油D. 天然气
2.(2020自贡)页岩气是指蕴藏于页岩层中的天然气,是一种新开发的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页岩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B.页岩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C.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D.页岩气燃烧放出热量
【达标测练】
1.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3.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4.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5.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关停重污染企业B.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C.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D.露天焚烧作物秸秆
6.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塔楼发生火灾,中空结构的木质塔尖剧烈燃烧而坍塌。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A.木材是可燃物
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7.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火——隔绝氧气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8.燃放鞭炮给人身和环境带来危害。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是
A. B.
C.D.
9.青岛市2019年5月20曰的空气质日报如下:
下列各项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A.露天焚烧垃圾B.用煤做燃料
C.用氢气做燃料D.货车运输建筑垃圾沿途撒漏
10.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化工产品B.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C.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D.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11.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
A.减少O2消耗量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
C.减少CO2生成量D.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
12.化学使人类能够物尽其用,如图是石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1)设计B、D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____________中的现象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图2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它办法
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C.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D.明火附近避免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免引发火灾
14.燃烧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利用的化学反应,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烧释放的______能烘烤食物,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现在,人们仍然利用燃料燃烧蒸煮食物,家用液化气的成分之一丙烯(C3H6)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丙烯液化与丙烯燃烧两个过程的主要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产生的高温可用于冶炼金属。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大棚中燃烧沼气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沼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参加反应的与的质量比为16∶32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E.生成的可做气肥
(4)结合上述事例,谈谈燃烧的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校同学开展以“燃烧的条件”为主题的探究实验活动,请你作为成员一起来完成下列过程。(说明:进行小组实验时,每组用到的仪器自行选择)。
【实验准备】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水槽等。
【实验过程】
【交流讨论】同学们通过讨论,正确解释了得出A组结论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提升】从安全角度考虑应注意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的烫伤、烧伤等危险;从知识角度考虑有利于灭火原理的学习。
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四十三:燃料及其利用参考答案
【专题一:燃烧的条件】
【例1】(2020呼伦贝尔)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B.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C.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该实验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答案】C
【强化训练】
1.(2020昆明)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答案】C
2.(2020长春)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下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眀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答案】③ ① ② AB
【专题二:灭火原理】
【例2】(2020广州)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埋是( )
A.隔绝氧气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以上都有
【答案】B
【强化训练】
1.(2020宁夏)学化学、用化学。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洗发时,先用洗发剂后用护发剂
B. 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
C. 室内着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现场
D. 炒菜时发现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可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
【答案】B
2.(2020天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室内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让风吹灭火焰
C.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烹调
D. 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难闻性气体,利于发现煤气泄漏
【答案】B
【专题三: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例3】(2020大连)化石燃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它们是________(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不同的产品,其中用作汽车燃料的产品之一是__________。
(3)煤燃烧排放的_________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新能源的应用可有效缓解该问题,目前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新能源是________。
【答案】天然气 不可 汽油(或其它合理答案) SO2(或其它合理答案) 风能(或其它合理答案)
【强化训练】
1.(2020辽宁)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是
A. 煤B. 太阳能C. 石油D. 天然气
【答案】B
2.(2020自贡)页岩气是指蕴藏于页岩层中的天然气,是一种新开发的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页岩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B.页岩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C.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D.页岩气燃烧放出热量
【答案】C
【达标测练】
1.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答案】C
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答案】C
3.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答案】A
4.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答案】C
5.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关停重污染企业B.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C.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D.露天焚烧作物秸秆
【答案】D
6.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塔楼发生火灾,中空结构的木质塔尖剧烈燃烧而坍塌。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A.木材是可燃物
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答案】C
7.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火——隔绝氧气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A
8.燃放鞭炮给人身和环境带来危害。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是
A. B.
C.D.
【答案】B
9.青岛市2019年5月20曰的空气质日报如下:
下列各项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A.露天焚烧垃圾B.用煤做燃料
C.用氢气做燃料D.货车运输建筑垃圾沿途撒漏
【答案】C
10.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化工产品B.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C.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D.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A
11.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
A.减少O2消耗量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
C.减少CO2生成量D.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
【答案】B
12.化学使人类能够物尽其用,如图是石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沸点
(2)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清除可燃物
(3)C2H5OH+3O22CO2+3H2O
13.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1)设计B、D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____________中的现象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图2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它办法
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C.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D.明火附近避免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免引发火灾
【答案】
(1)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CD
(2)B
(3)A
14.燃烧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利用的化学反应,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烧释放的______能烘烤食物,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现在,人们仍然利用燃料燃烧蒸煮食物,家用液化气的成分之一丙烯(C3H6)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丙烯液化与丙烯燃烧两个过程的主要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产生的高温可用于冶炼金属。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大棚中燃烧沼气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沼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参加反应的与的质量比为16∶32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E.生成的可做气肥
(4)结合上述事例,谈谈燃烧的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热 2C3H6+9O26CO2+6H2O丙烯液化是分子间的间隙变小,是物理变化;丙烯燃烧是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是化学变化
(2)2CuO+C2Cu+CO2↑
(3)CDE
(4)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作取暖、做饭
15.某校同学开展以“燃烧的条件”为主题的探究实验活动,请你作为成员一起来完成下列过程。(说明:进行小组实验时,每组用到的仪器自行选择)。
【实验准备】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水槽等。
【实验过程】
【交流讨论】同学们通过讨论,正确解释了得出A组结论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提升】从安全角度考虑应注意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的烫伤、烧伤等危险;从知识角度考虑有利于灭火原理的学习。
【答案】
【实验过程】A.蘸酒精的棉花团先燃烧 酒精具有可燃性 水不具有可燃性
B.Ⅰ
C.将两支蜡烛点燃,再用一个烧杯把一支蜡烛罩住
【交流讨论】酒精具有可燃性,且着火点比棉花低
项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
65
II
良
二氧化硫
6
二氧化氮
20
组别
实验用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相同大小的棉花团、酒精
用棉花团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
1.加热片刻,_______________
Ⅰ__________
2.加热较长时间后,蘸水的棉花团燃烧起来
Ⅱ___________
B
相同大小的滤纸和乒乓球的碎片、薄铜片
把滤纸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放在三脚架上加热铜片的中部
一侧的碎片先燃烧,一段时间后另一侧的碎片也燃烧起来
与A组中结论______相同(填“Ⅰ”“Ⅱ”)
C
蜡烛
_________________
一支熄灭,一支继续燃烧
燃烧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项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
65
II
良
二氧化硫
6
二氧化氮
20
组别
实验用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相同大小的棉花团、酒精
用棉花团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
1.加热片刻,_______________
Ⅰ__________
2.加热较长时间后,蘸水的棉花团燃烧起来
Ⅱ___________
B
相同大小的滤纸和乒乓球的碎片、薄铜片
把滤纸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放在三脚架上加热铜片的中部
一侧的碎片先燃烧,一段时间后另一侧的碎片也燃烧起来
与A组中结论______相同(填“Ⅰ”“Ⅱ”)
C
蜡烛
_________________
一支熄灭,一支继续燃烧
燃烧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三十一:燃料及其利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三十一:燃料及其利用,共16页。
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十九:燃料及其利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十九:燃料及其利用,共18页。
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十:酸和碱: 这是一份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十:酸和碱,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