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科粤版教案:实验2氧气实验室制取、性质与物质燃烧的条件
展开实验二 氧气实验室制取、性质与物质燃烧的条件
姓名: 年级: 日期:
目的: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燃烧的条件。
仪器:镊子、酒精灯、火柴、铁架台、集气瓶、试管、带导管的单孔胶塞、水槽、砂纸、蜡烛、木条。
药品:铁丝、木炭、、小煤块、高锰酸钾。
项目 | 示意图 | 实验步骤 | 现象 | 理解或解释 |
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 1.实验装置的准备: (1)准备试管和具塞导管,首先必须 。 (2)试管内装入少量高锰酸钾,试管口内应 ①; 加塞,固定于铁架台,管口应 ②。 (3)备好如左图的 法装置准备集气。这时,导气管不能 。 | 手握试管,导管伸入烧杯内水中,观察到 ; 放开握试管的手时,又见插入水中的导管内液面 。
| 简析步骤 (2)的原因: ①
②
|
| 2.进行制取氧气的操作: (1)装置如左图,点燃酒精灯,加热时先 再 。 (2)导气管开始放出气泡时 , 待气泡 时再伸入集气瓶集气,集满气后用玻片盖好取出摆正,收集两瓶。 (3)停止加热前应 ,再熄灭酒精灯。 | 酒精灯外焰集中加热 盛药品的部位后,观察受热试管内的现象是: 。 水槽内导气管的现象是: 。
| 简析各步骤 的原因: (1) (2) (3)
用文字表达 式表示本实验反应的原理: 。 | |
二、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 1.稍移开一瓶氧气的盖玻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观察现象,立即再盖紧盖玻片。 | 观察到:
| 实验中带火星的木条发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 |
2.用镊子夹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焰上烧至红热,放入燃烧匙中,伸入上述集气瓶里。 | 观察到:
| 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左述实验反应的原理:
| ||
3.在螺旋状的细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杆,用坩埚钳夹住铁丝点燃火柴杆,至其快烧尽时,伸入充满氧气且瓶底有少量水(或铺少量沙子) 的集气瓶中。 | 观察到:
| 用文字表达式表示铁丝在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
| ||
三、认识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 | 1.用镊子分别夹一小块石头和一块木片在酒精灯火焰上 加热。 | 观察到:
| 说明燃烧首先需要的条件是
| |
2.点燃两段蜡烛,一支敞放在空气中,另一支用大烧杯 罩住。 | 观察到:
| 燃烧还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
3.各夹蜡烛、木炭和小煤块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看哪种物质易点燃,哪种不易 点燃。 | 观察到:
| 说明燃烧需要的另一个条件是 而且各种可燃物要求的温度 | ||
活动后反思 | 1.你已经学习了哪几种制备氧气的化学方法? 2.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是不是氧气?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怎样知道它已集满? 3.从实验项目三发现,可燃物在空气中点火才能燃烧。那么,点火是不燃烧的一个必备的条件呢?你是怎样理解的? |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精品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验用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2 制取氧气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2 制取氧气优质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氧气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氧气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