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同步训练题
展开1.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
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有关知识点。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①②③④说法正确,选A项。
答案:A
2.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
B.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
C.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861年改革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A项“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表述错误,只能是对旧司法制度的改革,建立了近代的司法制度。C项表述错误,沙皇专制制度仍然存在。D项不属于1861年改革的范畴。
答案:B
3.废除农奴制度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进行了改革,废除过去的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 )
A.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
B.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烙印
C.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
D.与农民愿望完全背道而驰
解析:就题目提供的材料来看,俄国的司法改革注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明显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B、C、D三项的叙述在题目材料中无法印证。
答案:A
4.如图是反映俄国1861年改革的漫画。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
①“文明的火炬”与废除农奴制有关 ②改革牺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③“文明”的传播主要靠沙皇专制的推动 ④“文明”进程的方式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典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图中“文明”是对农奴制改革配套措施的讽刺,为了使传统的专制制度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沙皇在其他方面作出了一些改革,故①正确;由于反对者的存在,沙皇在“文明”的口号下,把他们流放到西伯利亚,故②正确;这场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领导的,故③正确;这场改革由于是由专制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5.赢得“解放者”美誉的亚历山大二世被炸身亡,主要是因为他( )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严重损害了农奴主利益
C.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
D.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
解析: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农奴制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在维护农奴主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民的掠夺,一批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形成了民粹派,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被民粹派中的激进分子刺杀。
答案:D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期待着众多领地上的那些有头脑的领主们自己来表示,他们打算多大程度上可能改善自己农民的命运。
——扎哈罗娃《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农民无非从两种立场出发(一是历史权力,二是物质利益)来看这个问题,从这两种观点看,解放法案对此问题并不能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华莱士《俄国》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俄国的贵族阶层同意改革农奴制的因素。
(2)改革后俄国农奴的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失望的原因。
答案:(1)俄国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矛盾尖锐;解放农奴的方案尽可能地保护了地主贵族的利益。
(2)变化: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原因:仍受村社的控制;获得土地要付出高额赎金;农民实际获得的土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未缴清赎金前,农民仍受农奴主的剥削。
7.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成为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的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第一条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关系永久性地取消。
第二条 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第三条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
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其额度由各省制定。
——[俄]《解放农奴法案》(1861年2月19日)
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上面解决”的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理由。
(3)指出材料三中列宁观察问题的着眼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农民问题”从农奴制的角度分析根源;第二小问从阶级矛盾尖锐和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角度分析作答。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的信息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三中“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的信息来概括列宁观点;第二小问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对近代化影响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1)根源:农奴制问题。
原因:阶级矛盾尖锐;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2)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仍受村社的控制;获得一块份地但要付高额赎金。
(3)着眼点:国家结构的变化。
理由:(经济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上)推动了俄国政治近代化进程。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3 明治维新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3 明治维新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2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2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一九法令”实施后的农奴,列宁说,阅读材料,完成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19世纪中叶的俄国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19世纪中叶的俄国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面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