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一课时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59130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一课时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59130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首先及重点体现了新课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设计理念,教学过程主要体现“授之以渔”,着重搭建学生探究展示的平台。在本课设计中时政联系体现了现今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爱国教育”思想和陶行知先生最主要的“生活教育”思想,这一思想也体现在课标中。
本课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本课根据维果斯基认知发展论中使用“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但并不是简单的提问,而是对每个问题进行设计,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课程设计中对地图的强调也是要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课程中的过程小结和总结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最后的练习有易有难,培养各类基础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在本课设计中注重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在最后的总结中检测学生知识构建的水平,并且由学生评价也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教材分析】
现在使用的八年级地理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最新根据课标和大纲进行编排的最新版本。本节课的内容自很早的版本起就一直存在并且本课是安排在了已经回归的香港、澳门后,意义深远,教学中除了重要地理知识的学习,教学中的爱国教育和对学生进行关于台湾的地缘政治地理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主体为初二年级的藏文班学生,该学龄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好胜心强、自尊心强的特点,但有时学生在课堂上会比较消极参与课堂,如举手回答等,故在本次教学中建立了很多展示学生的平台。本次教学主体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对学生的基础不熟悉,在课前做一些简单的摸底以辅助教学更加顺畅的进行。
【新课标要求】
1.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3.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特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
2.通过材料分析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地理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材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构建学习内容的大体知识框架,并能讲地理要素之间联系辅助构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史实材料的分析探究,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特色。
难点:1.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特色的联系。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
学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学案导学)、归纳总结法、多媒体辅助学。
【课前热身】
由于赛课对赛课班级的学生并不熟知所以对学生进行一些建议的基础知识摸底。
摸底内容:方位认知、中国气候认知、人文地理认知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导入:
【学生感知-听诗朗诵和观看视频(教师原创)】
(视频成分:余光中的《乡愁》朗诵+图文+Ggle Earth(谷歌地球))
观看视频
视觉和听觉上感知内容
教师原创的视频导入更为直观和切合教学,提起学生兴趣和从开始就让学生感知台湾与大陆间的关系和风景,为后面的爱国教育做铺垫,并且运用GE,初步感知台湾位置
一、
不
可
分
割
的
神
圣
领
土-
台湾构成
过渡:“诗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海峡?“这头”指的是?
【学生自学】请同学们找找台湾省构成有哪些?(教师反问)
师生总结台湾构成、从地图中划出
学生回答
学生自学思考
以小归大
学生通过地图和教材自学
师生相互指导、教学相长
过渡:不仅钓鱼岛是中国自古以来不可侵犯的领土,同样整个台湾省都是祖国神圣不可侵犯、不可分割的领土,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要提到一个著名的人物-郑成功
【学生活动】:材料分析
活动思考问题:
材料1.郑成功在什么朝代,做了什么和台湾相关的事情?
材料2.是什么不平等条约让日本侵占台湾?
几几年抗日战争胜利?
3.教师提问,台湾有没有回归?
学生思考、回答、讨论
教师反问
学生质疑、构建
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学生间相互探讨、这样在放松课堂氛围的同时能够尽快的进入课堂。
根据教师反问和讲解打破思想误区,这里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台湾早已回归,所以现在不能使用“回归”这个词,而应该明确是希望台湾和祖国统一。
强调总结: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过渡:那全国人民都殷切希望统一的台湾到底有什么特色?
那了解一个地方的特色往往先了解它的位置和地形等
二、
位
置
和
地
形
【学生活动】思考2:找出台湾岛周围海域
看图思考
学生思考,这根据了以前所学的知识,结合学案
【学生活动】思考3:台湾地形主要类型?分布? 总结地势特点
(教师指导完成)
(从网络联系新闻-阐述台湾多地震)
看图思考
学生思考、结合学案
网络教学
图片展示:玉山
观看图片
展示图片,扩充学生的课外知识
【学生活动】思考1:划出北回归线,思考台湾主要分布在_____带和______带,属于___气候,___多暴雨和台风
(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总结联系位置和气候完成知识构建
学生以学为主
教师以导为主
【根据时间-活动】: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所以河流向哪里流?那根据台湾地形地势河流如何流?短还是长?
根据落差,河流水缓还是急?
学生思考
结合尝试了解分析地理简单知识的方法
(根据时间)展示图片-日月潭和浊水溪
观看图片
扩充学生课外知识
过渡:台湾不仅自然风景优美,更是名副其实的“宝岛”,大家想想刚才我们学习地形这里有山和平原,这里气候湿热,既然说有宝,大家知道有哪些宝?
三、
美
丽
富
饶
的
宝
岛
【学生活动-思考】:
结合教材和材料一思考:如果山地并且降水充沛会有整片的?那应该在台湾的哪个方向?
(樟树和红桧图片展示)
如果平原并且水源充足可以种植什么粮食作物?那应该在台湾的哪个方向?什么地形?
结合书68页和下列材料 总结
“亚洲天然植物园”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对教材和材料进行分析思考
学生思考,这根据了以前所学的知识,结合教材和学案
知识点囊括:台湾光树木的种类就有9000多种,更不用说花草类,根据它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台湾是名副其实的“亚洲天然植物园”
教师:除了植物,在地图上还找到了台湾还有很多?
【学生活动-思考】:
结合教材和材料二思考:由于台湾自然资源丰富,被称为“_____________”
学生思考
阅读教材、材料提取知识
(此处教学也可设计为先告诉学生称号,让学生找原因)
知识点囊括:台湾-“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学生活动】:完成教材中的活动题
教师展示图片总结评价
(此处根据教材为先称号后原因,此处设计为先原因-学生找称号(打乱顺序))
学生练习
这根据学生合作学习,自己完成总结和归纳
总结
和
评价
【总结和评价:】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构成
(总结和评价:填图)
台湾的位置地形
(总结和评价:抽问)
美丽富饶的宝岛
(总结和评价:提问)
学生回答
学生感知
交互式训练
学生回答
讲练结合
总结以练习的形式产生,学生自学自练自评,学生为主体,并且抽问形式刺激,激发学生兴趣
升华
看视频阐述启发
教师在评价时联系西藏阐述同样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人有情,情有缘
台湾与大陆血脉相连!
爱核心、爱祖国、爱家园、爱生活
争做优秀中学生!
视频感知,更加强化领土意识和爱国意识
联系西藏,升华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结合四讲四爱热点树立正确价值观
练习
(根据时间)判断题。并有提示
根据时间设置
作业布置
【作业】
地图册和学案中的提升题
全部学生完成地图册作业,部分学生选择完成提升题
分层式的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图文结合
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知识解析,活动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当堂练习,课程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