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2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优秀导学案
展开[自我校对]
A.阶级关系
B.初税亩
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
主题一 商鞅变法前后秦国的变化
eq \a\vs4\al([核心整合])
eq \a\vs4\al([即时演练])
1.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诸侯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
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
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公元前361年,诸侯会盟拒绝秦国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而公元前343年的变化则说明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走向富强。
【答案】 C
主题二 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
eq \a\vs4\al([核心整合])
eq \a\vs4\al([即时演练])
2.纵观古今中外的改革,它们有许多共同的规律。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最突出的相同点是( )
A.都重视农工商业的发展B.都采取了中庸的立场
C.都沉重地打击了旧势力D.都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解析】 梭伦在改革中颁布“解负令”,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沉重地打击了旧的氏族贵族的势力。商鞅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因此,C项正确。
【答案】 C
项目
变法前
变法后
经济上
井田制为基础
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
政治上
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
县制,军功爵制,军功地主占第一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军事上
秦兵不敢东向
全国皆军、唯军为荣,虎狼之国
外交上
“夷狄遇之”,不能参加中原盟会
傲视群雄,六国合纵抗秦
文化上
百家学说
以法为教,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生活上
陈规陋习
移风易俗
性质
落后的奴隶社会
新兴的封建社会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不同点
目的
梭伦改革旨在缓和矛盾,稳定城邦秩序
商鞅变法旨在富国强兵
内容
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吸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加强对人民严格的控制
特点
梭伦厉行“法治”是民主政治的需要
商鞅变法是君主专制的需要
影响
梭伦改革促使雅典走上民主政治轨道
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
性质
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运动
相同点
目的
都要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在分裂割据中谋求发展
内容
都有促进经济发展、等级划分、改革政权机构的规定,也都涉及风俗变革
特点
都重视“法治”,削弱了旧贵族势力
影响
都促进了本国的发展与进步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精品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精品学案设计,共3页。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优秀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优秀学案,共3页。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精品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精品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