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物理模块检测卷一 必修1 Word版含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一组是( )
A.质量、加速度 B.位移、速度变化量
C.时间、平均速度 D.路程、加速度
答案 B
解析 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而加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故A错误;位移和速度变化量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故B正确;平均速度是矢量,而时间是标量,故C错误;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加速度是矢量,故D错误.
2.如图1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
A.10 s内火箭的速度变化量为10 m/s
B.刹车时,2.5 s内汽车的速度变化量为-30 m/s
C.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快
D.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大
答案 B
解析 10 s内火箭的速度变化量为100 m/s,加速度为10 m/s2;2.5 s内汽车的速度变化量为-30 m/s,加速度大小为12 m/s2,故汽车的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大.
3.杭州第二中学在去年的秋季运动会中,高二(9)班的某同学创造了100 m和200 m短跑项目的学校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10.84 s和21.80 s.关于该同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同学100 m的平均速度约为9.23 m/s
B.该同学在100 m和200 m短跑中,位移分别是100 m和200 m
C.该同学的200 m短跑的平均速度约为9.17 m/s
D.该同学起跑阶段加速度与速度都为零
答案 A
解析 100 m是直道,而200 m有弯道.
4.一辆汽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2,则汽车在0~2 s内和2~3 s内相比( )
图2
A.位移大小相等 B.平均速度相等
C.速度变化相同 D.加速度相同
答案 B
解析 由图象面积可知位移大小不等,平均速度均为eq \f(v,2)=2.5 m/s,B正确;速度变化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由斜率可知0~2 s内加速度小于2~3 s内加速度.
5.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施廷懋凭高难度的动作夺得三米板女子跳水冠军.起跳前,施廷懋在跳板的最外端静止站立时,如图3所示,则( )
图3
A.施廷懋对跳板的压力方向竖直向下
B.施廷懋对跳板的压力是由于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施廷懋受到的重力就是它对跳板的压力
D.跳板对施廷懋的支持力是由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答案 D
解析 施廷懋对跳板的压力和她的重力不是同一个力,而是两个不同的力,所以不能说施廷懋对跳板的压力就是她的重力,且摩擦力和弹力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因此施廷懋对跳板的压力方向也不是竖直向下,故A、C错误;施廷懋受到跳板的支持力是由于跳板发生了形变,对跳板的压力是由于施廷懋的重力引起的,故B错误,D正确.
6.如图4所示,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质量为m的物体,连接在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上,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F向右拉弹簧,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弹簧伸长的长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 )
图4
A.eq \f(k,F) B.eq \f(mg,k) C.eq \f(k,μmg) D.eq \f(μmg,k)
答案 D
解析 根据平衡条件得:弹簧的弹力F弹=F=μmg,根据胡克定律得,F弹=kx,解得弹簧的伸长量 x=eq \f(F,k),或x=eq \f(μmg,k),故D正确,A、B、C错误.
7.(2016·温州模拟)如图4所示,物体从A点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到达C点.已知物体经过B点的速度是到达C点的速度的eq \f(1,2),AC间的距离是32 m.则BC间的距离是( )
图4
A.8 m B.6.4 m C.24 m D.25.6 m
答案 C
解析 设到达B点的速度为v,则到达C点的速度为2v,加速度为a,则根据2ax=v2-veq \\al( 2,0),得:2axAC=(2v)2 ,2axAB=v2,解得:eq \f(xAB,xAC)=eq \f(1,4),所以xAB=8 m,xBC=xAC-xAB=32 m-8 m=24 m,故选C.
8.如图5为足球比赛中顶球瞬间场景,此时( )
图5
A.头对球的作用力大于球对头的作用力
B.头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C.头对球的作用力与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头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头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B
解析 头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头的作用力是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A、D错误,B正确;头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不是固定的,但球的重力大小是固定的,故头对球的作用力与球的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9.(2016·上海模拟)如图6所示,一人站在电梯中的体重计上,随电梯一起运动.下列各种情况中,体重计的示数最大的是( )
图6
A.电梯匀减速上升,加速度的大小为1.0 m/s2
B.电梯匀加速上升,加速度的大小为1.0 m/s2
C.电梯匀减速下降,加速度的大小为0.5 m/s2
D.电梯匀加速下降,加速度的大小为0.5 m/s2
答案 B
解析 电梯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时,加速度向下,人处于失重状态;电梯减速下降或加速上升时,加速度向上,人处于超重状态,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加速度越大,体重计的示数越大.
10.一小球从空中由静止下落,已知下落过程中小球所受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设小球离地足够高,则( )
A.小球先加速后匀速
B.小球一直在做加速运动
C.小球一直在做减速运动
D.小球先加速后减速
答案 A
解析 设小球受到的阻力为Ff=kv2,在刚开始下落一段时间内阻力是从零增加,mg>Ff,向下做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速度在增大,所以阻力在增大,当mg=Ff时,合力为零,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再增大,故小球先加速后匀速,A正确.
11.如图7所示,光滑水平面上,A、B两物体用轻弹簧连接在一起,A、B的质量分别为m1、m2,在拉力F作用下,A、B共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间A和B的加速度大小为a1和a2,则( )
图7
A.a1=0,a2=0
B.a1=a,a2=eq \f(m2,m1+m2)a
C.a1=eq \f(m1,m1+m2)a,a2=eq \f(m2,m1+m2)a
D.a1=a,a2=eq \f(m1,m2)a
答案 D
解析 撤去F的瞬间,A受力未变,故a1=a;对B,弹簧弹力未变,仍为:F′=m1a,故a2=eq \f(F′,m2)=eq \f(m1,m2)a,故D正确.
12.(2016·嘉兴市联考)质量为1 t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阻力大小不变.从某时刻开始,汽车牵引力减小2 000 N,那么从该时刻起经过6 s,汽车行驶的路程是( )
A.50 m B.42 m C.25 m D.24 m
答案 C
解析 汽车匀速运动时F牵=Ff,当牵引力减小2 000 N时,即汽车所受合力的大小为F=2 000 N①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②
联立①②得a=2 m/s2
汽车减速到停止所需时间t=eq \f(v,a)=5 s
汽车行驶的路程x=eq \f(1,2)vt=25 m.
13.如图8所示,质量为2 kg的物块A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质量为1 kg的物块B与地面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已知在水平力F=11 N的作用下,A、B一起做加速运动,g=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8
A.A、B的加速度均为3.67 m/s2
B.A、B的加速度均为3.3 m/s2
C.A对B的作用力为3.3 N
D.A对B的作用力为3 N
答案 D
解析 在水平力F=11 N的作用下,A、B一起做加速运动,由A、B整体F-μmAg=(mA+mB)a,解得a=3 m/s2,故A、B错误;隔离B物块FAB=mBa=3 N,故D正确,C错误.
二、选择题Ⅱ(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对于体育比赛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跑完800 m比赛,指的是路程大小为800 m
B.运动员铅球成绩为4.50 m,指的是位移大小为4.50 m
C.某场篮球比赛打了二个加时赛,共需10 min,指的是时间
D.足球比赛挑边时,上抛的硬币落回地面猜测正反面,该硬币可以看成质点
答案 AC
解析 铅球是平抛运动,铅球成绩指的是水平位移大小;10 min是时间间隔.
15.一个物体所受重力在下列哪些情况下要发生变化( )
A.把它从赤道拿到南极
B.把它送到月球上去
C.把它放到水里
D.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答案 AB
解析 从赤道拿到南极,重力加速度变大,则重力变大,故A正确;送到月球上去,重力加速度减小,则重力减小,故B正确;放到水里,重力加速度不变,则重力不变,故C错误;改变运动状态,重力加速度不变,则重力不变,故D错误.
16.一质量为m的铁球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和竖直墙壁之间,铁球与斜面的接触点为A,推力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O,如图9所示,假设斜面、墙壁均光滑.若水平推力缓慢增大,则在此过程中( )
图9
A.斜面对铁球的支持力缓慢增大
B.斜面对铁球的支持力不变
C.墙对铁球的作用力大小始终等于推力F
D.墙对铁球的作用力大小始终小于推力F
答案 BD
解析 对铁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铁球受重力、水平推力F、竖直墙壁对铁球的弹力F1和斜面对铁球的支持力F2四个力的作用,由平衡条件可知,在水平方向上有F=F1+F2sin θ,竖直方向上有F2cs θ=mg,解得斜面对铁球的支持力F2=eq \f(mg,cs θ),不随F的变化而变化,A错误,B正确;F1=F-F2sin θ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55分)
17.(5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
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做匀变速运动,如图10是经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的一段,打点顺序是A、B、C、D、E,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 Hz,纸带上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现把一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线和计数点A对齐.请回答以下问题:
图10
(1)下列操作正确的有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B.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有滑轮的一端
C.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
(2)根据该同学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判断小车与纸带的________(填“左”或“右”)端相连.
(3)用该刻度尺测量出计数点A、B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4)打B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vB=________m/s.
(5)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
答案 (1)AC (2)左 (3)1.50 (4)0.18 (5)0.60
解析 (1)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故A正确;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无滑轮的一端,故B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故C正确;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220 V的交流电源,故D错误.
(2)因为相等时间内的位移越来越大,可知纸带的左端与小车相连.
(3)由刻度尺读数知,AB之间的距离为1.50 cm.
(4)打B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
vB=eq \f(xAC,2T)=eq \f(3.60×10-2,0.2) m/s=0.18 m/s.
(5)根据Δx=aT2,运用逐差法得,a=eq \f(xCE-xAC,4T2)=eq \f([9.60-3.60-3.60]×10-2,4×0.01) m/s2=0.60 m/s2.
18.(5分)图11甲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
图11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
B.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
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D.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夹角应为90°
(2)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__N.
答案 (1)AC (2)4.00
解析 (1)在同一组数据中,只有当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时,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才相同,故A正确;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方向不一定竖直向下,只要把O点拉到同一位置即可,故B错误;根据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原则可知,在测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故C正确;F1、F2方向间夹角为90°并不能减小误差,故D错误.
(2)由题图乙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示可知,拉力F的大小为4.00 N.
19.(6分)(2016·扬州模拟)某实验小组欲以如图1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和质量的关系”.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小盘,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连,小车的质量为m1,小盘(及砝码)的质量为m2.
图1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C.本实验中应满足m2远小于m1的条件
D.在用图象法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时,应作a-m1图象
(2)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如图13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则打点计时器打下F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式为vF=________,小车加速度的计算式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3
答案 (1)C (2)eq \f(x5+x6,2T) eq \f(x4+x5+x6-x1+x2+x3,9T2)
解析 (1)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A错误;假设木板倾角为θ,则有:Ff=mgsin θ=μmgcs θ,m约掉了,故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B错误;绳子上的拉力F=eq \f(m2g,1+\f(m2,m1)),故m2≪m1,即实验中应满足小盘和砝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C正确;F=m1a,所以:a=eq \f(F,m1),所以在用图象法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通常作a-eq \f(1,m1)图象,故D错误;(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纸带上打F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F=eq \f(x5+x6,2T).根据逐差法得:a=eq \f(x4+x5+x6-x1+x2+x3,9T2).
20.(9分)在某次载人飞船返回地面的模拟演练中,测得模拟舱距地面9 m时速度为12 m/s,并以这个速度匀速降落,在距地面1.2 m时,模拟舱的缓冲发动机开始向下喷火,舱体开始匀减速降落直至到达地面速度为0.求:
(1)模拟舱匀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2)模拟舱从9 m高处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答案 (1)60 m/s2 (2)0.85 s
解析 (1)设模拟舱以v0=12 m/s的初速度在距地面x1=1.2 m处开始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由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有
0-veq \\al( 2,0)=-2ax1
代入数据可解得a=60 m/s2
(2)设模拟舱从x=9 m匀速运动至x1=1.2 m处历时t1,由匀速运动的规律可知
t1=eq \f(x-x1,v0)
代入数据可解得t1=0.65 s
设匀减速运动历时t2,由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可知t2=eq \f(0-v0,-a)
代入数据可解得t2=0.2 s
所以模拟舱从9 m高处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t1+t2=0.85 s.
21.(10分)某同学表演魔术时,将一小型条形磁铁藏在自己的袖子里,然后对着一悬挂的金属小球指手画脚,结果小球在他神奇的功力下飘动起来.假设当隐藏的小磁铁位于小球的左上方某一位置C(∠QCS=30°)时,金属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θ也是30°,此时小球静止,如图14所示.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该同学(含磁铁)的质量为M,求此时:
图14
(1)悬挂小球的细线的拉力大小为多少?
(2)该同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大小各为多少?
答案 (1)eq \f(\r(3),3)mg (2)Mg+eq \f(1,2)mg eq \f(\r(3),6)mg
解析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则由平衡条件得
Fsin 30°=FCsin 30°
FCcs 30°+Fcs 30°=mg
解得F=FC=eq \f(\r(3),3)mg
(2)以小球和该同学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同理有Ff=Fsin 30°
FN+Fcs 30°=(M+m)g
将F值代入解得Ff=eq \f(\r(3),6)mg
FN=Mg+eq \f(1,2)mg.
22.(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力传感器研究小球与竖直挡板间的作用力,实验装置如图15所示,已知斜面倾角为α=45°,光滑小球的质量m=3 kg,力传感器固定在竖直挡板上.求:
图15
(1)当整个装置静止时,力传感器的示数;
(2)当整个装置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力传感器示数为36 N,此时装置的加速度大小;
(3)某次整个装置在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力传感器示数恰好为0,此时整个装置的运动方向如何?加速度为多大?
答案 (1) 30 N (2) 2 m/s2 (3)向左运动 10 m/s2
解析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设小球与力传感器的作用力大小为F,小球与斜面间的作用力大小为FN,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
F=mg=3×10 N=30 N.
(2)竖直方向FNcs 45°=mg;
水平方向F-FNsin 45°=ma;
解得:a=2 m/s2.
(3)要使力传感器示数为0,则有:
FN′cs 45°=mg;
FN′sin 45°=ma′;
解得:a′=10 m/s2,加速度方向向左
故装置应向左加速.
23.(10分)(2016·义乌市模拟)如图16所示,质量为5 kg的木块放在倾角为30°、长为20 m的固定斜面上时,木块恰好能沿斜面匀速下滑,若改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拉木块,木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上升4 m所用的时间为2 s(g取10 m/s2).求:
图16
(1)恒力F的大小;
(2)要使木块能从斜面底端运动到顶端F至少要作用多长时间.
答案 (1)60 N (2)eq \f(5,3)eq \r(6) s
解析 (1)木块恰好匀速下滑时受力平衡,有:Ff=mgsin 30°=eq \f(1,2)mg
匀加速上升的加速度:a1=eq \f(2x,t\\al( 2,1))=eq \f(2×4,22) m/s2=2 m/s2
对木块受力分析如图甲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sin 30°-Ff=ma1
代入数据得:F=mgsin 30°+Ff+ma1=mg+ma1=60 N
(2)设拉力最小作用时间为t.
撤去F前:x1=eq \f(1,2)a1t2=t2
v1=a1t=2t
撤去F后,受力分析如图乙,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 30°+Ff=ma2
解得:a2=eq \f(mgsin 30°+Ff,m)=g
匀减速运动的位移:x2=eq \f(v\\al( 2,1),2a2)=eq \f(t2,5)
因为斜面长20 m,故有x1+x2=20 m,
代入数据得:eq \f(6,5)t2=20
解得:t=eq \f(5,3)eq \r(6) s.
2020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物理模块过关检测卷必修1模块过关检测卷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0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物理模块过关检测卷必修1模块过关检测卷 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练习:模块检测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全册综合同步测试题,共9页。
2018版高考物理模块检测卷三 选修3-1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18版高考物理模块检测卷三 选修3-1 Word版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Ⅰ,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