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 实验化学实验2-1 纸上层析分离甲基橙和酚酞课时训练
展开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层析法是分离、提纯和鉴定物质的一种方法
B.层析法可以分为纸上层析、柱层析和薄层层析
C.纸上层析要求被分离物质在流动相溶剂中的溶解度越大越好
D.纸上层析要求被分离物质在流动相溶剂中的溶解度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答案:C
解析:
解答:纸上层析要求对分离物质有适当的溶解度,太大,待分离物质会随流动相跑到前沿;太小,则会留在固定相附近,分离效果不好。
分析:本题考查纸上层析的分类、溶解度的要求等,题目难度不大。
2.油墨是由多种色素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某同学欲用纸上层析的方法将其主要色素分离开来,可选用作展开剂的物质是( )
A.盐酸 B.酒精
C.NaOH溶液 D.丙酮+盐酸
答案:D
解析:
解答:纸上层析中要求流动相溶剂对分离物质应有适当的溶解度。
分析:本题考查纸上层析流动相的选择,题目难度不大。
3.以下层析操作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解答:展开剂不能与样点接触,C项错误;滤纸末端应浸入展开剂中0.5cm左右,故B、D错。
分析:本题考查纸上层析操作的正确方法的判断,熟练掌握纸上层析的方法和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4.下列有关纸层析法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滤纸作为固定相,滤纸上吸附的水作为流动相
B.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上吸附的水作为流动相
C.滤纸上吸附的水作为固定相,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D.滤纸上吸附的水作为流动相,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作为固定相
答案:C
解析:
解答:滤纸为惰性支持物,滤纸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动相。
分析:本题考查对纸层析法中固定相、流动相的理解,熟练掌握纸上层析法是解题的关键。
5.下列实验装置不适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解答:A装置可用于分液.B装置可用来分离易升华物质与不升华物质,如分离I2与沙子,或分离SiO2与NH4Cl也可用此装置.C装置是层析.D装置是反应装置,不能用来分离物质.
分析:本题考查分液、升华、纸上层析、蒸馏等分离物质的操作方法,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物质的分离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纸层析是色谱分析法的一种,可用于分离结构相近、性质相差较明显的物质
B.电解精炼、结晶、加热等方法是分离、提纯固体样品的基本方法
C.用玻璃棒搅动或投入几粒晶体是破坏溶液发生过饱和现象的常用方法
D.吸滤仅仅能加快过滤速度和得到更干燥的沉淀,但不能使沉淀颗粒变粗变大
答案:A
解析:
解答:纸层析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比(溶解度)的不同而使之分离。常用于分离结构相近、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
分析:本题考查纸上层析法、电解精炼、结晶、加热等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纸上层析法是解题的关键。
7.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或操作错误的是( )
A.提取海带中碘元素,为保证I-完全氧化为I2,加入的氧化剂(H2O2或新制氯水)均应过量
B.纸上层析法通常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它所吸附的水作为固定相
C.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时,只需小火加热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不能将溶液全部蒸干
D.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
答案:A
解析:
解答:A中若氯水过量,会把生成的I2继续氧化成HIO3。
分析:本题考查海带中碘元素的提取、纸上层析法、硫酸亚铁的制备、减压过滤等,题目难度中等,熟练掌握实验的操作是解题的关键。
8.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HNO3溶液(H2SO4),适量BaCl2溶液,过滤
B.CO2(SO2),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洗气
C.KNO3晶体(NaCl),蒸馏水,结晶
D.C2H5OH(CH3COOH),加足量CaO,蒸馏
答案:A
解析:
解答:此题考查了物质的提纯知识。HNO3溶液中混有H2SO4时,加入氯化钡使得硝酸中又混入了HCl杂质,应加入硝酸钡溶液然后过滤,A错;SO2有还原性,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硫酸除去,B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大,但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一般用结晶或重结晶法分离,C对;乙酸具有酸性,其能和氧化钙反应,但乙醇不能,故加足量氧化钙蒸馏可以分离两者,D对。
分析:此题考查了物质的提纯知识,熟练掌握混合物提纯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9.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答案:C
解析:
解答:C项中,加入Cu会发生反应:Cu+2FeCl3=CuCl2+2FeCl2,引入新杂质Cu2+,故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混合物中杂质的取出的试剂和主要操作,熟练掌握混合物中主要物质与杂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0.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
答案:B
解析:
解答:A.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而CO与NaOH溶液不反应,A选项正确;B.NaOH溶液不仅与Fe3+反应也会与NHeq \\al(+,4)发生反应,且引入了Na+,B选项错误;C.HCl极易溶于水,而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较小,故C选项正确;D.加热灼烧可以使NaHCO3固体分解,且生成Na2CO3,D选项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混合物的除杂问题,题目难度中等,熟练掌握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基本实践操作是解题的关键。
11.已知两种有机色素A与B混合在一起,经测定知A的极性比B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溶解过滤法,B不溶A溶于水
B.用重结晶法,A在水中的溶解度比B大
C.用蒸馏法,因为A的熔沸点高
D.用纸层析法,丙酮为展开剂,下端为A,上端为B
答案:D
解析:
解答:溶解过滤法、重结晶法主要用于溶解度差别较大的无机物的分离,两种有机色素A与B的混合物,虽然已知A的极性比B强,但溶解度差别不会太大,故A和B错误;分子的极性仅是影响熔、沸点的因素之一,A的极性比B强,无法断定A和B的熔、沸点高低及差距,故C错。
分析:本题考查溶解过滤、重结晶、蒸馏、纸上层析法等混合物分离的方法,题目难度中等。
12.纸层析法的原理是()
A.萃取原理 B.渗析原理
C.蒸馏原理 D.极性相似相溶原理
答案:D
解析:
解答:纸上层析法的原理既利用了毛细现象,又利用了相似相溶原理。
分析:本题考查纸上层析法的基本原理,毛细现象和相似相溶原理的应用等。
13.除掉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应选用适量的试剂是 ( )
A.稀硫酸 B.硝酸银 C.澄清石灰水 D.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解答:本题除去杂质碳酸钠,可考虑加入酸溶液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把杂质变成CO2气体逸出。但要注意加入的酸只能是盐酸,否则又会产生新的钠盐杂质。
分析:本题考查混合物中杂质的去除试剂的选择,明确除杂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14.分离NaCl、FeCl3和BaSO4的混合物,应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A.H2O、AgNO3、HNO3B.H2O、NaOH、HNO3
C.H2O、NaOH、HCl D.H2O、KOH、HNO3
答案:C
解析:
解答:此题中,因NaCl、FeCl3均溶于水,BaSO4难溶于水,所以先用水溶解,利用溶解性差异过滤分离,然后用NaOH溶液与滤液反应,NaCl未变化,FeCl3被转化为Fe(OH)3↓,通过过滤分别得到滤液和沉淀,将滤液蒸发结晶可得纯净的NaCl,将沉淀与HCl溶液反应,可使转化为Fe(OH)3的FeCl3得以复原。在分离操作中同样要遵循不能引入新杂质的原则,所以选C。
分析: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熟练掌握混合物的分离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15.下列实验操作或原理不正确的是( )
A.纸上层析法中的展开剂之所以能够展开的主要原理是毛细现象
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D.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pH试纸置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与对应的标准比色卡比较
答案:C
解析:
解答:由解题依据可知A项正确。萃取操作中所选的有机溶剂的密度可比水大也可比水小,如CCl4、苯均可做溴水、碘水中Br2、I2的萃取剂。
分析:本题考查纸上层析法、分液和萃取、pH试纸的使用等,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题的关键。
16.下列关于纸色谱法分离Fe3+和Cu2+操作正确的是( )
A.裁滤纸应垂直纤维方向裁开
B.点样时,斑点尽量小,且再点时必须在同一位置
C.展开时,用流动相溶剂刚好淹过色斑进行展开
D.当流动相溶剂上升至滤纸上沿时,取出晾干观察
答案:B
解析:
解答:裁纸时注意使滤纸纤维为竖直走向,流动相溶剂的液面低于色斑,当流动相溶剂上升至滤纸条的上端(距滤纸上沿约1cm处)时,取出滤纸,用铅笔在流动相溶剂前沿处画一条线,再晾干。
分析:本题考查纸上层析法的操作,熟练掌握纸上层析法的原理和操作是解题的关键。
17.以下除杂方法(括号内为少量杂质)中,错误的是( )
A.Fe(OH)3胶体(FeCl3溶液):蒸馏水,渗析
B.KCl(I2)固体:加热,升华
C.NaCl(KNO3):蒸发结晶
D.CO2(SO2):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
答案:C
解析:
解答:选项C,NaCl和KNO3在蒸发溶剂过程中都有晶体析出,无法分离。
分析:本题考查混合物中杂质的除去方法,熟练掌握混合物组成成分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8.在进行Fe3+和Cu2+分离实验时,不能让流动相溶剂没及试样斑点的原因是( )
A.Fe3+和Cu2+会溶解在层析液中,使实验结果不明显
B.滤纸上Fe3+和Cu2+会扩散不均匀影响实验效果
C.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Fe3+和Cu2+太分散
D.滤纸上的Fe3+和Cu2+会混合起来不分散
答案:A
解析:
解答:试样点若触及流动相溶剂,Fe3+和Cu2+会溶解在流动相溶剂中,使实验结果不明显。因此,滤纸条下端浸入流动相溶剂中0.5cm,勿使试样斑点浸入溶液中。
分析:本题考查纸上层析法的原理和操作,熟练掌握纸上层析法是解题的关键。
19.下列实验方法:①用渗析法分离蛋白质和葡萄糖的混合液;②用盐析法分离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③用升华法分离碘单质和沙子的混合物;④用重结晶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⑤用分液法分离水和溴乙烷的混合物;⑥用蒸馏法分离酒精与苯酚(沸点为182℃)的混合物
你认为这些方法( )
A.只有①不正确 B.②⑤⑥不正确
C.只有③④⑥正确D.全部正确
答案:D
解析:
解答:葡萄糖分子可通过半透膜,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不能通过半透膜,①正确;油脂皂化反应后的产物加食盐可析出高级脂肪酸钠,②正确;碘受热易升华,可知③正确;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故可通过重结晶法分离KNO3和NaCl的混合物,④正确;水和溴乙烷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分离,⑤正确;酒精和苯酚的沸点(分别为78.5℃和182℃)差别较大,可用蒸馏法分离,⑥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方法的选择,熟练掌握各种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0.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原理同胶体的渗析类似。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 )
A.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直径
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
C.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
D.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透过滤纸,毒性物质可以透过滤纸
答案:A
解析:
解答:医学上治疗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时,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透析原理和胶体的渗析类似,透析膜同半透膜类似,透析膜的孔径应大于血液病毒性物质粒子直径,毒性物质才可能扩散到透析液中而被除去。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不能透过透析膜,说明其直径大于透析膜的孔径,不难看出,A是正确的。
分析: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方法中的渗析操作,熟练掌握渗析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21.有人用氯化铁、硫酸铜混合溶液进行纸上层析分离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中所加展开剂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答案:丙酮、盐酸
(2)点层析试样是实验的关键操作,进行这一操作时应注意________。
答案:用毛细管蘸取试样在滤纸上点样,斑点直径控制在0.5cm以内,使试样比较集中
(3)层析操作结束后应进行显色反应,若实验用氨水作为显色试剂,写出本实验中进行显色反应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镊子取下滤纸条,放在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瓶口上方,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进行氨熏,使Fe3+、Cu2+与氨气发生反应
(4)显色反应后,可观察到________。写出显色反应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滤纸上分别出现红棕色、蓝色斑点,红棕色斑点出现在滤纸上方,蓝色斑点出现在红棕色的下方|Fe3++3NH3·H2O=Fe(OH)3↓+3NHeq \\al(+,4),Cu2++4NH3·H2O=[Cu(NH3)4]2++4H2O
(5)若要检验新鲜鸡血中是否含有铁元素,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2mL新鲜鸡血,将其放入洁净的蒸发皿中,加入2mL2ml·L-1HNO3溶液,加热并不断搅拌。
②将所得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粉末。
③取少量固体粉末,将其溶于稀硫酸中,加试剂A,观察现象,判断有无铁元素存在。
操作①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请列举一种可用于操作③中试剂A的物质________。
答案:血液中的铁元素以亚铁盐形式存在,加热条件下硝酸将亚铁盐氧化成铁盐|KSCN溶液
解析:
解答:新鲜鸡血中的铁元素主要以亚铁盐形式存在,加入稀硝酸并加热时,硝酸可将亚铁盐氧化成铁盐。可用于检验铁离子的试剂有很多,常见的有硫氰化钾溶液、苯酚溶液等。
分析: 本题考查纸上层析法的原理和操作、物质分离的方法等,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物质的分离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2.用一种只有水分子能自由通过而直径较大的溶质分子不能通过的隔膜把水槽隔离成大小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室,甲室中装入淀粉溶液,乙室中装入蒸馏水(如图)。此时甲、乙两室中的水分子均可自由地通过隔膜而相互扩散,已知这种扩散速度与单位体积内溶质的微粒数成反比,而与液体的压强成正比。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甲、乙两室中装入液体的体积相同,对于实验开始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水分子从甲室向乙室的扩散速度大于乙室向甲室的扩散速度
B.水分子从乙室向甲室的扩散速度大于甲室向乙室的扩散速度
C.两室中水分子的相互扩散速度相等
D.两室中水分子的扩散速度将越来越小
②相同温度下,甲室装入质量分数为1%的尿素[CO(NH2)2]水溶液,乙室装入等体积的质量分数为a%的葡萄糖(C6H12O6)溶液,若两溶液的密度近似看成1g·cm-3,且水分子相互扩散的速度也相等,则a的近似值是________。
A.1B.2
C.3D.4
答案: B|C
解析:
解答:(1)开始时,甲室为淀粉溶液,溶质的浓度大,乙室为水,溶质的浓度小,所以甲室的扩散速度慢。由于更多的水进入甲室后,甲室中液面上升,溶质的浓度下降,扩散速度加快,乙室由于液面下降,扩散速度减慢,某一时刻后可能达到平衡状态。故答案为B。(2)甲、乙两室等体积,排除了压强的影响,扩散速度只与浓度有关。由于水分子的扩散速度相等,说明相同体积的溶液中含有相同的分子数,100g葡萄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eq \f(1,60)×180=3(g),所以选C。
分析:本题考查渗析原理和分离的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23.某同学在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操作情况如下所述,结果实验失败,请指出其错误所在。
(1)将5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入研钵中,加入丙酮、二氧化硅、碳酸钙后,迅速研磨,然后按要求过滤。
答案:未去除粗叶脉和将叶片剪碎,降低了叶绿素的提取率
(2)用毛细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画2~3次。
答案:上一次滤液细线未晾干即画下一次,使滤液线过粗或线上色素较淡
(3)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
答案:摇晃层析液会接触试样线,溶解色素
解析:
解答:(1)①菠菜叶片研磨前没有剪碎,这样研磨不充分;
②不应连续迅速重复划线而应干后重复划线,做到细而直,防止色素带重叠;
③盖上培养皿后不能摇晃,避免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而溶解色素.
分析: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4.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
①鉴别水溶液和胶体可以利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②在淀粉胶体中加入淀粉酶,充分反应,然后把反应后的液体装入半透膜袋里,系紧袋口,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从半透膜袋里析出的物质是________,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③淀粉酶是一种________(填“糖类”、“油脂”或“蛋白质”),它对淀粉的水解起到了________(填“反应物”、“催化”或“抑制”)作用。
答案:用可见光照射,观察有无“丁达尔效应”,有就是胶体|麦芽糖|渗析|蛋白质|催化
解析:
解答:(1)当光线透过胶体时,由于胶体微粒对光线的散射,从侧面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丁达尔效应”,而光线通过水溶液时,看不到这种现象,因此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鉴别水溶液和胶体。(2)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生成麦芽糖。本实验中,反应后的分散系包含淀粉、淀粉酶、水和麦芽糖。淀粉溶液是胶体,淀粉酶是蛋白质,它们都不能透过半透膜,而麦芽糖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析出。这种分离操作的名称叫渗析。
分析: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渗析操作等,熟练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主要操作
A
SiO2
Fe2O3
盐酸
过滤
B
Mg
Al
NaOH
过滤
C
FeCl2
FeCl3
Cu
过滤
D
KNO3
KCl
H2O
冷却结晶
选项
被提纯
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
方法
A
CO(g)
CO2(g)
NaOH溶液、
浓H2SO4
洗气
B
NH4Cl(aq)
Fe3+(aq)
NaOH溶液
过滤
C
Cl2(g)
HCl(g)
饱和食盐水、
浓H2SO4
洗气
D
Na2CO3(s)
NaHCO3(s)
—
灼烧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 实验化学实验2-6 氢氧化铝的制备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 实验化学实验2-6 氢氧化铝的制备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 实验化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获取实验2-3 从海带中提取碘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 实验化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获取实验2-3 从海带中提取碘巩固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 实验化学实验3-1 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 实验化学实验3-1 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课后作业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