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时训练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58949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时训练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58949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时训练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58949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精品练习
展开一、选择题
清朝乾隆时期,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指的是哪座城市?() A.松江B.广州C.苏州D. 无 锡 2.在日益繁忙的商业活动中,明清时期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其中比较著名的是
苏商粤商B.晋商徽商C.浙商苏商D.苏商徽商
顾炎武(明)在《日知录》中写道:“吴中(苏州一带)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这主要反映了
官吏贪赃枉法B.土地兼并严重C.民众不堪重负D.农民流离失所
清朝前期统治者们认为“国之大计”是A.发展工业
鼓励商业发展 C.促进人口增长 D.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乾隆年间的苏州,据史料记载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 地值千金”,根据上述材料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清朝时苏州人口众多B.清朝苏州商业繁荣 C.乾隆年间苏州地价上涨D.乾隆年间苏州农业发达
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水陆交通发达B.边境贸易繁荣C.城市中坊市分罝D.商业市镇兴盛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多荒地被开垦出来,土地面积大大增加。造成如表
官僚、地主、商人兼并土地 B.农民变成了地主的佃户或雇工C.商业发达形成,形成了商业网络D.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
清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到哪位皇帝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 3 亿亩?()
皇太极B.顺治帝C.康熙帝D.乾隆帝9.“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由 1661 年的 549 万余倾增加到 1724 年的 683 万余倾;粮食产量有明显提高,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普遍种植;棉花、烟草、茶叶是这一时期
所反映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朝代年号
)
公元
人均亩数
康熙二十八年
1673 年
27.92
乾隆二十八年
1753 年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年内
3.65
的主要经济作物。”材料中“这一时期”是指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鼓励垦荒促进经济发展 B.出现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C.人口的增长,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D.人口的增长,加重了社会负担,阻碍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边疆地区经济的
二、综合题
据历史学家研究,清初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全球第一,农业、工商业繁荣。请结合材料,进行探究。
材料一:
年
耕地面积
份
(顷)
166
5493576
1 年
168
6078430
5 年
172
6837914
4 年
176
7414495
6 年
材料二:清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 更为突出。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号,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
和各地的粮商、布商等……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直到鸦片战争之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在中国占着主要地位。
材料三:如图
材料一中,从 1661 年到 1766 年,清朝的耕地面积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据材料二,举出两个当时工商业繁荣的大都市。ft西的票号是哪一大商帮经营的?另一大商帮是什么?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明朝鼎盛时期,我国大约有多少人口?乾隆末年有多少人口?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一谈你对人口增长的看法。
参考答案
1.C
【分析】
依据课本所学,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清朝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C 项符合题意;松江在元朝兴起,以生产丝织品、棉布出名。A 项不合题意;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BD 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B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明清时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他们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 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其中著名的有安徽的徽商和ft西的晋商。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B 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 ACD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 B。3.B
【解析】
根据材料“吴民之中,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意思是有田地的人十个人里有一 个,没有田地的人十个人里有九个人。这表明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结合课本所学,封建社会实行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导致土地高度集中,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变成佃
户,B 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材料不能体现,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4.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发展,清前期出现了“康乾盛世”,D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5.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苏州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拥有“十万烟火”说明清朝时苏州人口众多,故ABC 反映的是清朝苏州的商业信息,不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乾隆年间苏州农业发达,故 D 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D。6.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图片“苏州斜桥商市”反映的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即城市的繁荣,D 项符合题意;题干主题与交通无关,苏州也不是边境城市,坊市分罝是宋朝以前的城市布局,且图片也体现不出市坊布局情况。ABC 不符题意,故选D。
7.D
【详解】
依据表格中数字的变化,反映的主要是清代乾隆年间,土地按照全国人口来平均,从中可以 看到人均耕地在逐步减少。题干中“清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多荒地被开垦出来,土 地面积大大增加。”这表明人均占有的土地数量却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急剧增 加。D 项符合题意;这与土地兼并没有直接关系,A 项不合题意;因为很多农民没有土地, 所以变成了地主的佃户或雇工,B 项是表格中现象导致的后果,不合题意;商业发达形成, 形成了商业网络与人均占有土地减少没有直接关系。C 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表格类选择题首先要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它规定了具体的选答的要求。其次要读全信息, 包括数据图表的名称、注解、图表中的所有数据信息的含义;最后通过表格中数字变化,总结规律,确定材料所要表达的信息。题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多荒地被开垦出来,土地面积大大增加。”通过图表中人均土地面积不断减少,结合题干可知社会经济发展, 人口不断增加,导致人均占地面积不断减少。
8.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 3 亿亩。故选 D。
9.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 “国之大计”,大量荒地被开垦。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粮食产量有明显提高;同时经济作为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D 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0.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进垦荒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商业发达,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成为工商业市镇,清朝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ABC 正确,而 D 是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不属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故答案是 D。
11.(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清朝前期统治者等重视农业;清朝一统全国,社会安定,人口的快速增长需要扩大耕地。
(2)北京、广州。晋商。徽商。
(3)1 亿多。3 亿。
(4)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垦荒造田,使许多天然植 被和原始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会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解析】
依据材料一表格中的数字,从 1661 年耕地面积 5493576,然后逐年增长,到 1766 年, 发展到 7414495。由此可知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结合课本所学,清朝前期统治者重视农业, 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大量荒地被开垦;清朝一统全国,社会安定,人口的快速增长需要扩大耕地。
依据课本所学,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频繁,各地的商品
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明清时期,在商业活动 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他们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ft西商人组成的 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在全国各地开始“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与晋商相匹敌的是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徽商贾而好儒,富甲一方。这些商帮的活动, 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材料三是《盛世滋生图》画面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 亿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 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 1/3。
依据材料一清朝的耕地面积在不断的扩大;材料三展示清朝人口不断增加。由两则材 料得出人口和土地的关系。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垦荒 造田,使许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会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点睛:(1)问表格的数字是解题的关键,通过数字变化可得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由此结
合所学,可确定第二小问答案;(2)问“工商业繁荣的大都市”、“ft西的票号”、“商帮” 是解题的关键;(3)问“明朝鼎盛时期”“乾隆末年”是解题的时间提示,由此确定答案;(4)问理解题意是关键,材料一是土地的增长,材料三是人口增长。本问就是分析人口增长和土 地增长的关系。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3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讲义: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讲义,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练习,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