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2144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测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材料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
1.下面两幅图反映出的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A.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人口的显著增长
D.城镇商品经济发展
2.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统治者鼓励垦荒 B.改良新品种
C.人口的迅速增长 D.治理黄河,修建堤坝
3.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 )
A.纺织业 B.采矿业
C.运输业 D.餐饮业
4.清朝流行的歌谣“苏杭丝、松江棉;景德瓷、扬州盐;武昌木材、成都茶”反映了( )
A.农业的发展 B.商业的发展
C.手工业的发展 D.商业都市的发展
5.清朝前期商业繁荣,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其中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的商帮是( )
A.晋商 B.徽商 C.鲁商 D.浙商
6.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社会安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 )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二、材料解析
7.据历史学家研究,清初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全球第一,农业、工商业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清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更为突出。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号,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和各地的粮商、布商……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直到鸦片战争之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在中国占据主要地位。
材料三
(1)材料一中,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举出两个当时工商业繁荣的大都市。山西的票号是哪一大商帮经营的?另一大商帮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朝鼎盛时期,全国大约有多少人口?乾隆末年有多少人口?(2分)
(4)结合材料一、材料三,谈一谈你对人口增长的看法。(3分)
1.A [解析] 依据题干中的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两幅图片反映出的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A项符合题意,故选A。
2.C 3.A
4.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题中歌谣体现了商业活动中主要从事丝、棉、陶瓷、食盐、木材、茶叶等行业的经营活动,反映了清朝前期商业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故选B。
5.A 6.B
7.(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清初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使人口快速增长,这就需要扩大耕地来解决粮食问题。
(2)北京、广州。晋商。徽商。
(3)1亿多。3亿。
(4)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垦荒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年份
耕地面积(顷)
1661年
5493576
1685年
6078430
1724年
6837914
1766年
741449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讲义,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时作业,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