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5 Word版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910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5 Word版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910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5 Word版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910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巩固练习
展开《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图”,回答1-2题.
1.为降低生产成本,某棉纺织企业由A地带向C地带转移的因素可能是( )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廉价劳动力
C.接近消费市场 D.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2.下列关于部分纺织工业从A地带转移到C地带带来的主要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短期内可能导致移出地大量民工失业
B.会给移入区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
C.有利于移出地产业结构升级
D.促进移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棉纺织企业属于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某棉纺织企业由A地带向C地带转移,其原因是接近廉价劳动力。第2题,棉纺织企业由A地带向C地带转移,移出地是东部地区,民工主要从事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因此不会导致大量民工失业。
下图是我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
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D.目前,资金和技术占优势的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4.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三角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经济发展
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D.可能给迁出地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目前,制造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以发展技术和资金占优势的产业为主。第四题,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答案】3.A 4.C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读图完成5~6题.
5.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第一阶段,丙国国内对该产品需求小而全部供出口
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
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也不会出现减小趋势
D.该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
6.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甲国→乙国→丙国
B.该产业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C.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该产业的转移主要反映的是资本转移
【答案】5.D 6.C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7~8题,
7.影响①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市场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
8.由图可知 ( )
①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Ⅱ、Ⅲ类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 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7.B 8.A
南沙新区着力推进粤港澳产业深度合作、融合发展,积极承接港澳产业转移,拓展港澳产业发展空间,促进港澳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引领大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高地.据此,回答9~10题.
9.南沙新区最应承接香港转移来的产业是 ( )
A.石化工业 B.金融服务业
C.钢铁工业 D.纺织工业
10.加强与港澳高技术服务业合作,推进技术创新联盟、研究开发外包、技术集成、产业创新集群等科技开发模式,是南沙新区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下列说法符合该目的的是( )
A.依托南沙新区优越的地理区位、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B.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和形态,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完善城市治理结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和持续发展力
C.高标准建设交通、信息等功能性、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商业服务、教育培训等综合服务功能
D.构建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答案】9.B 10.D
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之后,广州南沙新区成为第六个国家级新区.据此,回答11~13题.
11.关于南沙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将建设成国际智慧海滨城市、岭南水乡生态名都
B.将建设成粤港澳全国合作的国家级新区
C.将建设成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D.第三产业将成为广州南沙新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2.对比其他新区,南沙新区的优势在于 ( )
A.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B.海陆位置优越,对外联系极为便利
C.土地面积广阔,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D.地处侨乡、临近港澳,地缘关系优越
13.关于六大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上海浦东新区——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能源较缺乏
B.甘肃兰州新区——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水热资源最丰富
C.重庆两江新区——地处中部经济地带,政策扶持力度大
D.舟山群岛新区——地处江海联运枢纽地带,水旱灾害频发
【答案】11.C 12.D 13.A
近100年来,世界造船产业转移的趋势是,从以英国为主的欧洲转移至日本,然后到韩国,2012年中国成为造船业第一大国.据此完成14-15题.
14.导致造船业转移的因素有( )
A.发达的科技
B.投入要素的比较优势和承接国的优惠政策
C.接近原料产地
D.国际贸易的发展
15.下列关于当前造船业向我国转移对我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沿海地区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促进我国中部地区产业升级
C.有利于我国外贸发展
D.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答案】14.B 15.C
二、综合题(共40分)
16.2012年6月15日,中国首个总部经济共享服务中心在上海浦东成立,落户浦东的企业总部将通过此平台享有海关、检验检疫、工商等14项试点改革措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数据显示,2012年的前5个月,浦东新区新引进国内外总部26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3家,央企、民企总部和区域总部1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浦东形成投资总额100亿美元,年营业收入超过1 500亿元人民币,年税收10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规模,且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按照浦东新区的计划,“十二五”期间,浦东还计划每年新增总部企业40家,5年合计新增200家左右,较“十一五”期间增长100%.
材料二 上海已成为我国内地“总部经济”企业最多的城市.
材料三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的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状态.
(1)上海“总部经济”外资企业的主要形式中________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
(2)上海成为我国内地“总部经济”企业落户最多的城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总部经济”理论,欠发达地区如能跻身“总部经济”功能链的制造基地环节,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产生哪些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答案】(1)外资研发中心
(2)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交通运输网络先进发达;人才密集,科教发达;现代化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具有政策优势。
(3)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就业;提升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提升欠发达地区的服务管理水平。
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三 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区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4)“十二五”期间,新疆欲将乌鲁木齐打造成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核心城市.分析乌鲁木齐成为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核心城市的主要区位优势.
【答案】(1)接近原料产区;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2)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3)对新疆: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对浙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了经济发展。
(4)为省级行政中心,商业贸易基础设施完善;陆、空交通便利,利于我国与邻国的贸易往来。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5章 第2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作业: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5章 第2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作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复习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三产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