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当堂检测题
展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1~2题。
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
A.大气环流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右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3~4题。
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 B.② C.③ D.④
4.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
A.⑤ B.⑥ C.⑦ D.⑧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6.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 )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读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回答
7~8题。
7.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 B.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C.年降水量与年均温呈正相关 D.岩石的风化深度与气温年较差呈正相关
8.若图中有四地,其对应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为甲(3℃,800 mm)、乙(15℃,900 mm)、丙(7℃,5 mm)、丁(23℃,2 900 mm),则岩石风化深度大致相同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
9.下图所示是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图中小圆圈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种群
的个体数)。由图可知 ( )
A.绵羊的数量呈持续增长态势
B.绵羊的数量不可能与该岛屿的环境形成一种平衡
C.在自然状态下绵羊种群的数量最后基本稳定,证明了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D.绵羊种群的数量变化和该岛屿的地理环境互不相干
10.下图体现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是相同的 B.我国西北地区物理风化弱,化学风化强
C.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不会对气候要素产生影响
D.气候要素的变化导致该地区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右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11~12题。
1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1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2009年中央电视台开年热播大戏《走西口》中的主人公田青在内蒙古包头从事的是从包头到
新疆阿克苏的皮货贩运生意。据此完成13~14题。
13.从内蒙古包头到新疆阿克苏沿线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14.内蒙古包头所在地区所属的自然带为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下面图1为某地区等高线图,图2为图1所示地区自然要素关系图,读图回答15~
17题。
15.图1中甲地与乙地的植物群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 ( )
A.从赤道向两极地带性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6.图2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
17.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 )
A.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下面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局部)演变趋势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在T1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
A.自然带①—②—③与自然带⑤—⑥—⑦体现的分布规律在我国都很典型
B.自然带⑦为苔原带
C.自然带⑥在大陆东侧分布纬度比西侧低,与西侧沿海有寒流经过有关
D.②③④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水分有关,与温度无关
19.在T2时期下列叙述可信的有 ( )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降低 B.我国华北平原会变得更湿润
C.俄罗斯海运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 D.天然橡胶种植的纬度将进一步降低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区,自然植被由下往上依次是河谷灌
丛带、高山森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冻原带。山区所产山
羊毛品质甚佳,近年来颇受市场欢迎。随着牧民人口的与日
俱增,少数藏民在缓坡地栽种旱作物,以补充藏民所需的部
分粮食。据此回答20题。
20.当地已出现高山森林带上限下移、下限上移的退缩现象(如上图), 主要原因有( )
①气候变干 ②工矿业开发 ③扩展牧地 ④燃料需求 ⑤花卉栽培
A.①④ B.③④ C.②⑤ D.①③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40分)
21.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写出自然带名称:A ,B ,C 。
(2)三地纬度位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 ,影响该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3)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因此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必须遵循 的原则。
2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对应的自然带①是 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 和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
23.读亚洲部局部图,结合自然带分布规律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自然带:①为 ,②为 ,其大致分界线是: 、
(2)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 分异规律,主要受 因素的制约。除此外,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还有 。
参考答案
1—5 BAABC 6—10 DBACD 11—15 DBBCD 16—20 ACACB
21.(12分)(1)温带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水分(3)因地制宜
22.(14分)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上,差异性体现在各地区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的差异上。由于差异性的存在,形成了不同的气候与自然带。
答案:(1)整体(2)西风带 西南风,风向略(3)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4)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5)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23.(14分)(1)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秦岭-淮河一线
(2)纬度 热量 经度地带分异(干湿度地带分异)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